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是陆相断陷湖盆中常见的一种油气储集体。通过室内水槽实验模拟地震体的形成过程,认为在地震作用下,三角洲前缘发生两种类型的滑塌,可形成3种类型的体:液化积体、二级滑塌积体、次生叠置积体。它们在三角洲前方广泛发育,垂向上相互叠置、平面上成带出现。其中二级滑塌积体发育在底形坡折以下的深洼陷内,可形成断陷盆地内最为有利的一类隐蔽油气藏。控制地震体分布的因素主要包括三角洲前缘的沉积特征、地震作用的强度、三角洲前缘沉积底形等。

  • 标签: 断陷湖盆 震浊积岩 水槽实验 分布规律
  • 简介:英文seismite是德国地质学家赛拉赫在研究美国加州的一段特殊岩层之后,于1969年正式提出的,用以代表因受地震扰动而形成的一套岩石。此后,这一术语迅速被地质学界接受并加以发展,现在虽然还有部分地质学家对这一概念有不同的理解,但是绝大多数地质学家都同意seismite是受地震扰动而形成的岩层,是地层中的古地震记录。1987年和1988年,龚一鸣将seismite翻译成“”。seismite自创立至今已经接近50年,其中文译名“”至今已存在30余年,其间一直没有大的争议。但是到了2016年,山穆玕(Shanmugam)开始质疑seismite一词,列举了十余条与这一术语有关的问题,并强烈建议地学界废弃这一术语。在将山穆玕的思想介绍到国内的过程中,冯增昭先生建议将seismite的中文译名更改为“地震”。文章作者认为,山穆玕列举的问题几乎都不是真正的科学问题,沉积学界的地质学家早已经进行了更仔细和深入的讨论,“”这一中文译名既强调地震作用的影响,又很好地体现了seismite主要发生于沉积地层中,并且已经在国内被广泛接受。而地震不仅包括沉积,还包括与地震作用形成的岩浆和构造,与英文原文有很大出入。因此,文章作者认为,seismite不能被取消,建议其中文译名仍保留龚一鸣的原始译名,以防止在学术界引起不必要的混乱。

  • 标签: SEISMITE 震积岩 地震岩
  • 简介:是一种灾变事件。文章综述了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着重介绍了的岩石类型、序列、鉴别标志及-海啸-的对比鉴别。同时,结合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归纳出由-海啸--背景沉积组成的6种地震震序列,并指出对于构造演化解释、沉积学及石油储层地质方面的研究意义。

  • 标签: 震积岩 沉积特征 地震震积序列 地质意义
  • 简介:是具有特殊构造和序列的一种灾变性事件,对其进行研究可为地壳构造演化提供动力学解释。的主要识别标志有震裂缝、地裂缝、断裂递变层、微同沉积断裂、层内褶皱、假结核、液化砂(泥)脉、火焰构造及振动液化卷曲变形构造等。由于构造和地震强度的不同,的垂向序列有所不同。不同的构造特征对应不同的地震强度,的发现不但有助于分析判断控盆边界断裂的强烈活动时期,自身也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油气储集体,因而对研究地震事件沉积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 标签: 震积岩 识别标志 垂向序列 储集体
  • 简介:高邮凹陷富民油田戴南组沉积时期,受到中-新生代构造运动的影响,古地震活动强烈,在岩心的观察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构造,例如液化砂岩脉、阶梯状小断层、等。通过对其单井垂向特征的观察和研究,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研究区的垂向序列,并得出古地震作用下的碎屑流沉积普遍发育在构造的顶部的结论。

  • 标签: 富民油田 震积岩 震积构造 高邮凹陷
  • 简介:摘 要:辛镇南翼构造位置是油气运聚的有利指向区,但完钻多口目的层沙三下未钻遇储层。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实钻井和地震资料落实该地区构造特征、地层特征和沉积特征,利用正演模拟分析地震响应特征,建立研究区单层砂岩储层和多层砂岩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识别模板。对岩石物理参数进行分析,得出地震反射特征。研究认为三角洲沉积体系顶部形成区域性的反射界面,呈一组平行、亚平行状强振幅强连续地震同相轴;三角洲沉积体系底部前三角洲相带内沉积的砂质含量较高的泥岩,与湖相泥岩、油页岩之间就会产生一个连续的强反射界面;三角洲沉积体系中部的三角洲前缘亚相地震上表现为与顶级层和底层大角度斜交。影响纵波速度大小的除了不同性之外,还受性厚度的影响,的地震反射振幅与围岩性质密切相关,不同性质条件下的围岩背景中形成的反射具有差异性。

  • 标签: 辛镇南翼 岩石物理参数 地震响应特征
  • 简介:文章主要内容为:(1)同意山穆玕(Shanmugam)的观点,即赛拉赫提出的seismites这一术语有问题。它不是具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岩层,也没有地震成因的证据,因此应当否定。(2)不同意龚一鸣把赛拉赫提出的seismites译为"",应把它译为"地震"。(3)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是多成因的。由地震引起的具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岩层可称作"地震",不是由地震引起的具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岩层不能称作"地震"。(4)即使在地震高发地区,也不是所有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都是由地震引起的。(5)在印度北部的一个地震高发地区的河谷中,在2013年的洪水沉积物形成后即刻观察到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是一个无可争辩的非地震成因的实例。因为2013年至今该地区没有发生过地震。这一实例应引起重视和深思。

  • 标签: SEISMITES 地震岩 震积岩 软沉积物变形构造 非地震岩
  • 简介:鄂尔多斯盆地长7深湖区广泛分布,在性、沉积构造、沉积序列及电测曲线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识别特征。在古地理演化过程中,长7^3期湖盆达到鼎盛,深湖区分布范围最大,碎屑物供应有限,零星分布。从长7^3—长7^2—长7^1,深湖线向湖内收缩,砂体逐渐发育,文章建立了该区沉积演化模式。深湖区具备良好的石油成藏地质条件,砂体可以作为深湖区好的储层,研究区西南部发育区已发现多口工业油流井,可作为下一步的重点勘探区域。

  • 标签: 长7段 浊积岩 演化模式 石油地质意义 鄂尔多斯盆地
  • 简介:在希腊和意大利存在三个狭长线状盆地,其中两个是现代的,一个是古代的。通过对盆地内沉积物的分布进行研究得知:沉积物的分布与盆地构造格局的演化有关。这三个盆地分别是上新世一第四纪的Patras-Corinth地堑、Reggio-Scilla地堑和中三叠世的Mesohellenic猪背式盆地。这些盆地形成于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球动力条件。但是不论在哪种情况下盆地内都会出现一个狭窄区,狭窄区内水深急剧变浅形成带脊的海峡,海峡将盆地分成主、次两个亚盆地。尽管这三个盆地沿着轴线的沉积环境不同,但是海峡对盆地内沉积环境的影响却是相同的。通过对老盆地的研究进而预测两个现代盆地及海峡里的沉积环境。海峡中强大的潮汐流把细粒沉积物搬运到亚盆地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梯形扇三角洲逐渐充填海底峡谷,最终海峡消亡。随着深度的不同,亚盆地中或者出现三角洲沉积(小而浅的亚盆地),或者出现浊流沉积(大而深的亚盆地)。而且在海峡和主亚盆之间可能发育伸展陆架。陆架遭受峡谷侵蚀切割,沉积物由细变粗。以上沉积模式可应用于具有类似几何形态的盆地中。

  • 标签: 盆地 陆架 沉积环境 扇三角洲 几何形态 浊积岩
  • 简介:中新世威特马塔盆地沉积在北部外来体构成的活动基底之上,该活动基底侵位在晚渐新世地层中,并成为新西兰北部会聚板块的一条新边界。威特马塔盆地经历了构造和重力驱动弱变形的复杂相互作用。所形成构造的典型实例出露在奥克兰以北50kin处的阿帕劳阿半岛东部,这是一个世界级的弱成变形构造——介于软沉积变形与硬沉积变形之间,是一种被忽略的变形构造。石英含量较少的岩层序为一套增厚的沉积序列:D1期滑动同沉积下降;I)2期大型深层滑移及大范围低角度剪切作用,伴随有香肠构造及碎裂地层的产生;D3期逆冲断裂及褶皱反映了以南东向为主的构造迁移;D4期反方向的冲断裂与褶皱;D5期叠加褶皱和左旋剪切作用;D6期大角度断层。变形层序显示出,伴随着沉积物及构造埋深的增加,构造单元的连续或间断向东南方向的迁移。到D3期,松软的沉积物变成了低强度的固结。但是,由于压实强度仅约5MPa,所以,直至现今,这套岩层还是弱固结,其它沉积盆地中,类似这样的弱固结的变形作用肯定也很重要,尤其是那些伴生主动汇聚板块边界和具有未成熟烃源的地区。

  • 标签: 沉积变形 构造活动 盆地沉积 叠加褶皱 浊积岩 中新世
  • 简介:混合沉积物是指陆源碎屑与碳酸盐(包括异化粒等)在沉积上的混合.混合沉积可分为狭义的和广义的,狭义的是指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组份的混合(在同一岩层内),而广义的混合则包括了狭义的和陆源碎屑与碳酸盐层构成交替互层或夹层的混合.混合沉积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尽管碎屑和碳酸盐的研究与应用已很成熟,但对混的研究多被忽视了.对狭义的混合沉积物有必要起一成因名称--混.当人们接触到混合沉积时,除了分析研究它们的组分和结构特征外,还必须去思考,它们为什么能经常频繁地交互出观,或是直接混合在一起?倒底是:①陆源碎屑跑到碳酸盐的沉积背景里?②碳酸盐跑到陆源碎屑的沉积背景里?③二者分别从各自的源地跑到第三种沉积背景里?还是④二者本来就在同一沉积背景里?接下来就要思考是什么动力条件使它(们)能从这个沉积背景(环境)"跑”到另一个沉积背景(环境)里去?是水?是风?是自身?还是别的什么力量?那么,又是怎样的水动力或风动力条件呢?是正常条件,还是突发事件?很明显,要分析研究混合沉积和混,这些问题就不得不细细加以考虑,深入进行研究.

  • 标签: 混合沉积 混积岩 陆源碎屑 碳酸盐
  • 简介:有关一词的去留,文章尝试从术语本身的含义和大家已经接受的含义出发,结合青藏高原东缘湖沼地震学研究进展,对的相关质疑提出了最新的解释。对比分析和地震,认为这两个术语虽接近,但含义存在明显的不同。是一个意义明确并广为大家接受的术语。

  • 标签: 震积岩 地震岩 湖沼地震学 软沉积物变形
  • 简介:摘 要:深埋隧道施工通常涉及到较高的地下应力,这可能导致岩石的破裂和爆,了解和监测这些高地应力环境对工程施工和人员安全至关重要。爆事件可能导致隧道坍塌、人员伤亡和工程停工等问题,因此需要采取合适的爆监测及预警技术,以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近年来微监测预警技术不断发展,新的传感器、数据分析方法和计算技术使微监测更加精确和实时,通过建立隧道微监测系统,监测深埋隧道微事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捕捉到爆事件的前兆信息,从而提前采取措施来减少爆风险,例如调整爆破方案、加强支护结构、暂停施工等,进而提高隧道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可持续性和效率。

  • 标签: 隧道 岩爆 微震监测 预警
  • 简介: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和粒度分析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黄陵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长6油层组沉积特征与油气地质意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主要为长石砂岩,以棱角状—次棱角状为主,粒度具有典型的浊流沉积特征。沉积构造可见泥底构造、同生变形构造、粒序递变层、鲍玛序列等。最常见的鲍玛序列有ABC型、AB型、ADE型、AE型、CDE型和A段叠置型,具备的典型特点。识别出薄层和中厚层,其属于三角洲前缘滑塌成因,可分为中心微相和边缘微相。浊流砂体是半深湖—深湖区发育的良好储集体,其分布区可作为重要的油气勘探区。

  • 标签: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浊流沉积 沉积特征 滑塌浊积岩
  • 简介:墨西哥东南部的韦拉克鲁斯盆地中新世和上新世在板块的交互作用下,经历了削减、走滑和火山作用等一系列演化过程。根据时代和构造变形类型将盆地分成六个构造区,盆地充填可以分为两个长期沉积阶段,每一个沉积阶段都能够和主要盆地边界构造事件的强弱变化联系起来。第一个沉积阶段发生在早至晚中新世,受拉腊米造山运动减弱的影响。中新世的盆地是从构造陡峭的盆地边缘演变来的,穿过盆地的深峡谷被切割,并不同程度的被泥岩、粗粒砂岩和砾岩的薄层的侵蚀残余填充。这个侵蚀和无沉积的地带逐渐过渡成厚的富砂的盆底扇。在第一个沉积阶段晚期,由于远处的板块俯冲,水下的火山在海上生长,并形成一个深海的屏障,阻止浊流涌入原来的墨西哥湾。这些火山也作为固定的支柱,作为对区域性削减的响应,在它们周围发育了一些盆地内的逆冲断层带。第二个沉积阶段受到内部盆地的削截和北部盆地边缘——众所周知的贯穿墨西哥的火山岩带的抬升所限制。这个抬升引起沉积物分散体系强烈的结构变形,由此引发大陆架下斜坡沉积沿着盆地由北向南前。与第一阶段的上超叠加样式相反,第二阶段沉积单元以强烈的退覆样式堆积。已证明和假定的储层圈闭组合,包括从四向到三向组合(地层),再到纯地层圈闭都是一致的。根据二维和三维的地震数据画出的四向圈闭很大(P50:5000km^2)并被巨厚的下中新统冲积扇砂岩覆盖。地层圈闭在规模上更薄更小(P50;1000km^2),但比四向的封闭多。因为一些构造经历了长期的压缩脉冲作用,所以顶部的盖层对保存大的气柱高度有较大的地质风险。

  • 标签: 墨西哥 韦拉克鲁斯盆地 圈闭 浊积岩 储层特征 逆冲断层带
  • 简介:陆相湖盆洼陷带因其洼陷小、距离物源较近,极易发育扇体性油藏。济阳坳陷北部各主要沉积洼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三段砂体发育。扇体可以分为近源扇体和远源扇体。本文主要论述了渤南洼陷沙三段远源砂体沉积特征、分布规律以及扇体成藏模式,介绍了用地质、地球物理技术对扇体的描述情况。

  • 标签: 渤南洼陷 浊积扇体 测井相 地震相 成藏模式
  • 简介:摘要:为了规避和降低敞开式TBM在深埋隧洞掘进中存在的爆风险,以引汉济渭秦岭输水隧洞岭南TBM第二掘进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在TBM喷浆桥后方安装监测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微事件的分布、频次等特征与实际情况进行比对,结果表明,深埋隧洞中爆强烈程度的发生与性、埋深等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可在一定程度上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爆的风险。

  • 标签: 引汉济渭 岭南TBM 深埋 岩爆 微震监测 岩性
  • 简介:本文评价了巴西Campos盆地中硅质碎屑储集层的岩石物理特征与地震属性之间的关系。这种硅质碎屑储集层的非均质性主要表现为其中有委的非储集层沉积和随机分布的胶结层。虽然现有地震分辨率不能识别这种非均质性,但是笔者认为有一些地震属性有助于更为准确地获取产层地层单元中非储集层的累积厚度。更好地了解非储集层的空间分布及其厚度对于绘制实际的产层有效厚度和非均质性图及计算可采石油储量是很有价值的。利用一些基本测井和岩石物性分析结果的速度模型,我们计算了来自合成地震记录的10种地震属性。这些模型中非储集层的垂直分布、厚度和层数均是随机生成的。通过分析根据实际地震资料计算的地震属性和井下非集储层相厚度证实了合成地震记录数据所观察到的相关关系。然后有实际的地震属性约束用克里格外部偏差(Krigingwithexternaldrift或KED)法得出的非储集相的空间分布和累积厚度分布的评价结果。随机模拟可用于量化上述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利用所绘制的风险图可了解非储集相的分布。

  • 标签: 地质统计法 评价 Campos盆地 含油浊积砂岩 油气地质 非储集层
  • 简介:爆破关键是通过各种途径降低爆破工程本体的扰动破坏和震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根据爆破特点以及建筑物的抗震要求,调整爆破设计。本文主要以地某大厦基础工程为例分析深孔微爆破施工技术。

  • 标签: 桩基 深孔 微震爆破施工技术 地铁上盖
  • 简介:摘要在使用双护盾TBM进行的隧洞施工中,微事件与掌子面位置、体完整性以及隧洞埋深等之间关系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不仅能使工作人员确定爆事件发生的特点以及规律,还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规避。本文将着重分析双护盾TBM施工隧洞爆特征以及微的特点,总结规律,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双护盾TBM 隧洞 岩爆特征 微震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