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对升主动置换+全弓置换+主动支架“象鼻”置入术治疗DeBakeyⅠ型主动夹层患者进行分析,充分认识该类手术配合的特殊性,总结术中与术后护理方法,及时预见安全隐患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从而提高手术的护理质量。

  • 标签: 升主动脉置换 全弓置换 降主动脉支架 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18年6至11月应用Castor分支型主动覆膜支架治疗5例近弓部主动病变的诊疗经验,5例手术均取得成功,术后6、18个月复查CTA均显示主动塑形良好,所有支架形态良好,分支支架通畅,无内漏发生。我们认为主动分支支架避免了复合手术带来的手术创伤、烟囱技术比较高的内漏发生率、开窗技术支架稳定性较差等缺点,具有标准的术式,有很合理且精确的定位、释放方式,是一种左锁骨下动脉的重建新方法,但其手术操作过程相对复杂,需要术者不断地总结经验,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主动夹层术后的护理。方法:抽取在我院接受降主动夹层手术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在手术完成后,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评估患者在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总结分析护理措施对患者的影响。结果:护理前,患者受病情困扰和手术带来的不适,生活质量中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等评分在60~70分,属于较差状况,接受针对性护理后,患者各个评分均有提升,并且比较护理前后的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主动夹层手术后,还应加强对患者的护理指导,可以有效让患者的身心健康状况得到提升,对于患者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也有益处,临床推广价值高。

  • 标签: 降主动脉夹层 术后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型主动夹层合并主动真腔狭小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9例A型主动夹层合并主动真腔狭小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21~56(41.6±9.2)岁;急性夹层2例,慢性夹层7例,马方综合征5例。术前全主动CTA检查证实为A型主动夹层,同时显示主动真腔狭小,术中无法置入支架血管。手术采用四分支人工血管替换升主动,急性者同时行半弓替换+弓部血管去分支,慢性者行全弓替换;同期行Bentall手术3例,根部成形手术4例;对主动真腔狭小,处理方法为:2例急性期患者采用杂交手术,即血管替换术后,DSA下置入24号覆膜支架血管;对于慢性患者,2例采用内膜纵行开窗术,后内衬相应大小的2~3 cm人工血管与四分支血管远端吻合;5例主动直径较粗(>5 cm)者,术中直接在假腔内置入支架血管或涤纶人工血管(备二期行主动替换手术),缝闭真腔近端。结果本组患者无住院死亡,无神经系统障碍、截瘫、腹腔脏器缺血、下肢功能异常等并发症。早期随访中,行杂交手术者,CTA显示支架位置及形态良好,弓部假腔血栓化闭合;假腔内置入人工血管者在术后3个月均接受胸腹主动替换术;2例内膜纵行开窗患者,其中1例在术后随访中行TEVAR治疗,另1例假腔扩大明显而接受胸腹主动替换术。结论A型主动夹层合并主动真腔狭小患者的处理棘手,方法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对于此类患者,杂交手术或分期手术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降主动脉 杂交手术 分期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升主动及全弓置换加“象鼻”支架手术治疗StanfordA型主动夹层的临床意义。方法2010年5月至2011年10月,应用升主动及全弓置换加“象鼻”支架手术治疗StanfordA型主动夹层患者16例,男性12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7(30-67)岁;其中急性主动夹层12例、慢性夹层4例,均在深低温停循环、低流量选择性脑灌注下手术。结果急诊手术12例,择期手术4例。行主动弓置换及“象鼻”支架术2例,升主动及全主动弓置换1例,升主动及全主动弓置换加“象鼻”支架手术13例,其中同期行Bentall术2例、主动根部成形术8例。心肌阻断时间59-137(104-31)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17-57(29-11)min。术后肾功能衰竭2例,1例经血液透析治疗后肾功能恢复,另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5例患者出院,随访1个月至1.5年,1例患者于术后约1个月双下肢肌肉坏死,在外院施行了截肢手术,8例患者不同程度恢复工作,无晚期死亡或再次手术病例。结论升主动及全弓置换加“象鼻”支架手术是治疗StanfordA型主动夹层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主动脉疾病 血管假体置入 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移植术应用于解除主动弓部畸形对气管或支气管造成压迫的疗效分析。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共应用主动移植术矫治主动弓部畸形导致远端气管或近端支气管狭窄11例,术前均行心脏CT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位年龄55(23~540)天,中位体质量4(2.1~9.0)kg。其中特殊类型血管环导致气管或支气管狭窄5例(左弓右2例、右弓左3例);外院主动弓离断行传统弓部手术后造成左主支气管外压性狭窄2例;主动缩窄术后左主支气管狭窄1例;主动缩窄术前即有左主支气管狭窄3例;手术方式:左锁骨下动脉远侧离断主动,近端缝闭,远端从右肺动脉及气管隆凸下方穿过,与升主动右后侧行端侧吻合,并同期矫治合并心内畸形,如气管狭窄受压解除后无改善同期行气道成形术。结果全组无死亡,中位体外循环180(136~337)min;中位主动阻断51(30~84)min;中位主动阻断34(21~50)min。5例气管受压有效解除,6例因压迫时间长,解除压迫后气管仍软化狭窄、同期行气道成形术,术后均顺利撤离呼吸机,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消失;1例出现主动移植后吻合口狭窄,暂未手术,其余吻合口通畅。随访(18.0±9.4)个月。结论主动移植术能有效解除主动弓部畸形对气管或支气管造成的压迫,中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 标签: 婴儿 气管狭窄 外科手术 主动脉缩窄 主动脉弓离断 降主动脉移植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主动夹层、腹主动瘤等血管病变可导致主动的生物力学改变,同时,人工血管及人工血管内支架(简称支架)正被广泛应用于血管疾病的腔内治疗,因此相关主动生物力学特点研究及有关人工血管和支架的力学性能的研究将成为热点和焦点。通过了解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提高主动疾病的手术成功率,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就主动、人工血管及支架的力学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标签: 人工血管 主动脉顺应性 血管内支架 生物力学 力学性能 力学试验
  • 简介:摘要胸主动腔内修复术(TEVAR)现已逐渐成熟,成为临床治疗胸主动夹层的主要手段。腔内治疗拥有创口小,围术期死亡率低的优点,但长期随访结果相比开放手术缺少明显优势。TEVAR术后胸主动段虽得到处理,但腹主动及其分支在远期随访中会出现瘤样扩张、新发破口以及分支血管支配的器官缺血、功能不全等并发症。为减少该类并发症出现,在术前及时对血管解剖形态、血管壁及腔内病理改变、相关脏器功能评价、支架种类选择以及支架放置方案作出分析评估是十分必要的。

  • 标签: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主动脉夹层,B型 远期并发症
  • 简介:摘要本文汇报了1例主动夹层动脉瘤的手术护理配合,从DebakeyI型主动夹层动脉瘤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检查结果、手术等方面介绍了术中护理配合的过程及重要步骤,提供了可借鉴的临床资料。

  • 标签: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 护理配合
  • 简介:目的:总结腔内血管支架植入治疗主动夹层临床经验。方法:胸主动夹层5例,男3例.女2例.平均年龄(53.5±4.5)岁。经多排CT增强扫描或磁共振成像确诊。切开右侧股动脉,植入腔内血管带膜支架.封堵原发破口。植入后重复造影检查。随访行胸部X线平片与多排螺旋CT检查。结果:支架植入均成功,术后即刻造影5例均无内漏。主动及腹主动真腔均明显扩大.远端主动及分支供血均有明显改善。术后3月随访,主动及腹主动真腔扩大。近端夹层动脉瘤消失。结论:腔内血管带膜支架植入治疗胸主动夹层近期疗效满意。

  • 标签: 支架 主动脉瘤 血管成形术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行开窗分支支架技术治疗的16例胸腹主动瘤病例,临床技术成功率100%,患者均得到有效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2.43个月,分支支架通畅率100%,无动脉瘤复发、破裂、无支架移位、术后截瘫等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发生近端Ⅰ型内漏,行补救性腔内处理后内漏消失。我们认为对累及重要分支动脉的胸腹主动瘤行开窗分支支架术是一种可靠的微创治疗手段。系统而严谨的术前评估能规避许多术中及术后并发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主动夹层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术后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主动夹层动脉瘤患者100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跟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采取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护理后的VAS评分及切口出血量均明显低于护理前,观察组护理后VAS评分及切口出血量分别为1.6±1.0分、120.4±37.5ml,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00%,对照组48.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主动夹层动脉瘤患者术后实施护理干预疗效较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且患者疼痛减轻,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动脉瘤 支架植入术 术后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对于钙化性主动瓣狭窄的研究支持其为一种活动性病变过程,但是前瞻性随机试验尚未揭示药物治疗能够预防疾病的进展在主动瓣狭窄和高血压成年患者中,药物治疗应该从小剂量开始,必要时逐渐增加剂量在慢性重度主动瓣关闭不全患者中降低后负荷的一项随机试验未能显示出治疗的有益作用。针对该病变而采用降低后负荷的治疗仍然存有争议

  • 标签: 主动脉瓣疾病 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 前瞻性随机试验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药物治疗 病变过程
  • 简介:急性主动夹层是一种不常见但可潜在危及生命的疾病。在美国(人口约为2.4亿),每年至少发生6000例,但准确数字难以确定,因为许多病例未被诊断。在大系列的尸解研究中,其流行率为0.2%-0.8%。主动夹层的最高发生率在60-70岁年龄组,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2倍,40岁以下的主动夹层最常见于马方综合征的患者及孕妇。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Β阻滞剂 粘合技术 人工血管内支架 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