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油页岩资源丰富,以沉积为主,主要赋存于中新生界,颜色通常为黑色-深灰色和灰褐色-棕褐色,且富矿油页岩一般比贫矿油页岩的颜色深。油页岩中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和黏土矿物为主,黏土矿物中高岭石含量相对较高。中国油页岩总体质量特征为中等偏好,含油率大于5%的页岩油资源占57.64%,灰分产率一般为53.27%-84.35%,多属高灰分油页岩。发热量各地区差别较大,最小值为4.19MJ/kg,最大值可达34.60MJ/kg,而且同一地区不同层位的油页岩发热量也不相同。就伴生元素而言,油页岩中富含大量的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使油页岩具有巨大的综合利用潜力。从有机成因角度,中国油页岩可以分为腐泥型油页岩、腐殖腐泥型油页岩和腐泥腐殖型油页岩;从油页岩的沉积环境成因角度,可以划分为拗陷湖成油页岩、断陷湖成油页岩和断陷湖泊-沼泽油页岩;从油页岩形成的水体性质角度,可以划分为淡水油页岩和半咸水油页岩。中国油页岩中湖泊-沼泽油页岩一般与煤伴生,多为腐殖腐泥型油页岩和腐泥腐殖型油页岩;而湖成油页岩一般单独存在或为煤层顶板,多为腐泥型油页岩和腐殖腐泥型油页岩

  • 标签: 陆相油页岩 赋存特征 物理性质 矿物成分 地球化学 成因类型
  • 简介:常规录井难以全面识别评价页岩气,本文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分析了录井的难点,利用XRF元素录井、XRD矿物录井、岩石热解地化录井、泥页岩密度录井等技术,开展页岩气的岩石成分分析、脆性评价、含气性评价、地层压力评价等关键技术研究,初步形成了工区内须家河组五段的页岩气录井综合评价技术,建立了相应的录井评价标准,并在页岩气专层井XY2井中上井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页岩气 录井技术 综合评价 川西
  • 简介:摘要:在受到北美成功勘探和开采页岩石油的严重影响后,我们开始认识到勘探和开采页岩石油对我们能源的战略重要性。以2010年至2012年在四川盆地发现的长宁—魏源—富宁页岩的大气场为代表,中国油气勘探开始了第三次历史性的飞跃——非常规油气勘探。在此之前,中国的油气勘探也经历了地油气勘探和海上油气勘探之间的两个重大转变,第三个转变是从传统的油气领域转向非常规的油气领域。

  • 标签: 中国 陆相页岩油 勘探开发现状 展望
  • 简介:摘要:TL区块是位于涪陵气田北部的页岩油气藏区块,主探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油气资源,由于其地层粘土矿物含量高、油气同存且活跃、井筒承压能力低等特点,造成水平井下套管摩阻大,固井施工易漏易窜等问题。针对该区块的固井难点,通过应用自主研发镶嵌式滚珠扶正器,泡沫固井工艺及纳米防窜水泥浆等技术措施,形成一套适合该区块页岩油气井固井工艺技术,在该区块T1平台应用4井次,下套管过程顺利,固井质量优质,为后期该区块固井施工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参考。

  • 标签: 陆相页岩油气井 镶嵌式滚珠扶正器 泡沫水泥浆固井 纳米防窜水泥浆
  • 简介:摘要:页岩气作为未来非常规石油发展的潜在接替领域,是一类重要的非常规油气资源,页岩气层系具有沉积相变化频繁、粘土含量高和有机质成熟度低的特征制约页岩气的勘探开发程度。因此对于页岩气储层的描述也迫在眉睫。本文以普光地区千佛崖组页岩气层系为研究对象,基于钻井取心资料、扫描电镜、薄片以及低温氮气吸附和高压压汞等实验资料等对页岩气层系的孔隙类型、孔喉结构等储层特征进行表征,取得以下认识:1)共识别出3类岩相:灰黑-黑色纹层状长英质页岩、灰黑色块状介壳泥岩及灰色薄层块状粉砂岩;2)孔隙类型以有机孔、无机孔和微裂缝为主;3)孔径以介孔和微孔为主,大孔次之。对页岩气层系的水平段靶窗的优选和开发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普光气田 千佛崖组 页岩气层系 储层特征
  • 简介:由吉林大学的刘招君教授和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的杨虎林研究员等撰写的《中国油页岩》已于2009年7月由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这是中国第一部以“中国的油页岩”为题材的专著。全书分上下两篇,总计20章,343页,658千字,书后附各章中英文详细摘要。

  • 标签: 油页岩 出版社 中国 油气资源战略 国土资源部 石油工业
  • 简介:我国页岩油勘探开发实现重要突破。记者2019年2月27日从中国石油大港油田获悉,截至当日,两口页岩油水平井——官东1701H井、官东1702H井已自喷超260d,原油日产稳定在20~30m^3,官东地区已形成亿吨级增储,标志着中国石油在渤海湾盆地率先实现页岩油工业化开发。大港油田开发建设始于1964年1月,是继大庆、胜利之后新中国自主开发的第三个油气田,勘探开发范围地跨津、冀、鲁25个区、市、县。

  • 标签: 页岩油 中国 陆相 油田形成 石油 增储
  • 简介:摘要:由于研究人员和地质条件的不同,导致对烃源岩评价的内容和参数也存在差异,把握烃源岩评价的发展趋势变得尤为重要。在大量的文献查阅的基础上,本文综述了烃源岩评价的三个主要指标: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

  • 标签: 烃源岩 有机质丰度 有机质类型 有机质成熟度
  • 简介:简单的分析了油页岩成分、用途及其开发和利用价值,得出油页岩可以为人类服务的结论。

  • 标签: 油页岩 研究 探讨
  • 简介:近年来,在渤海海域续发现了几个多油层大油田.国内外对多油层大油田的开发,已在先导开发区;井网、井距和开发层系部署;实施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储层再研究;驱替机理和开采规律研究;重要措施现场试验;开发中后期提高产液量和稳油控水手段运用;开采工艺不断完善等方面,取得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借鉴这些经验对今后海上多油层大油田的开发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陆相多油层油田开发 渤海海域 先导开发区 井网 井距 开发层系
  • 简介:本书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层序地层学在层序地层研究中的应用,介绍了在沉积的层序特征、分布规律及对油气生储盖的预测,并对层序地层学的概念、术语和研究方法等作了规范性的阐述。

  • 标签: 陆相层序地层学 应用 指南 地层研究 层序特征 陆相沉积
  • 简介:世界石油、煤炭、天然气等传统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价格不断上涨,为页岩油工业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世界油页岩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通过油页岩的开采开发,经过干馏工艺冷凝回收可以得到页岩油,深度加氢工艺之后可以提取柴油馏分和汽油馏分,可接替部分常规油气,直接用于船舶、汽车等行业领域,大大缓解中国能源供应压力。

  • 标签: 油页岩工业 储量 干馏工艺 油页岩炼油发展
  • 简介:摘要:为拉通普光区块和通南巴区块地层对比关系,并为川东北的地层的研究提供基础的地质资料, 采用盆山结合的地层对比研究方法,结合建组剖面、周边露头地层标志层岩性、古生物等特征,根据露头-邻井-工区内单井资料对比,确定了地层标志层级别,明确了标志层上下地层的岩电、沉积及古生物发育特征,识别出上三叠统-中侏罗统共6个标志层并进行分级划分,明确了川东北地层标志层特征,建立了地层对比格架。

  • 标签: 陆相标志层 分级划分 地层对比 川东北
  • 简介:判断油页岩是否进水的主要目的是为油田开发过程中评价套损情况提供信息。该文利用荧光、偏光显微图像直观可视的技术优势,对判断油页岩是否进水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判断油页岩是否进水的重点是评价油页岩的裂缝发育情况,以及裂缝内是否进水。主要包括裂缝的分类、裂缝的新老次序的确定、人为裂缝与自然裂缝的区别、裂缝内油水的发光特性等,通过对油页岩裂缝发育情况的综合评价,进而对油页岩是否进水作出评价,为荧光显微图像技术拓宽了应用领域。

  • 标签: 油页岩 进水 识别方法 裂缝发育 开发过程 显微图像
  • 简介:摘要目前露天矿所采油页岩矿石经过筛分破碎后主要供应自建的炼油厂,油厂入炉的油页岩矿石含油率平均在4.5%,而炼油厂设计入炉油页岩矿石含油率要远远大于该数值,导致了炼油成本的增加。在石油价格相对低靡的情况下,如何降低油页岩矿石炼油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显得越来越重要。通过试验得出结论通过洗选矿石的方式,能够得到含油率较高的矿石,提高入炉油页岩矿石的品位。

  • 标签: 露天矿 油页岩 洗选
  • 简介:吉木萨尔南油页岩矿床属近海型。通过对该油页岩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分析,可知吉木萨尔油页有机碳含量为8.65%~16.52%,氯仿沥青"A"含量为0.07%~0.25%,生烃潜量(S1+S2)在20mg/g以上,达到好—最好标准生油岩,但有机碳含量偏低,有机质划为Ⅱ1型-腐植腐泥型。油页岩的形成经历3个阶段:一是生物的繁盛和有机质的沉积;二是有机质的成岩转化;三是油页岩形成后的自然演化。

  • 标签: 吉木萨尔 油页岩 成因
  • 简介:【摘要】对于油页岩而言,其本身具有十分典型的识别标识,其厚度范围于10m-40m,总体的分布会被沉积环境所影响,在紧依盆地中部中的深湖-半深湖沉积区域中,油页岩大量地得到发育,是对油页岩矿进行勘探十分关键的区域。

  • 标签: 盆地北部 测井 油页岩 对策 识别 有机碳
  • 简介:以某油页岩干馏炼油项目为实例,进行了环境空气的定量环境风险评价,包括环境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后果计算、风险计算和评价、风险管理等主要内容,提出了环境风险评价的重点,指出了环境风险评价与安全评价各自的侧重点,对后果计算的应用和物质风险识别采用的标准等方面提出了相应意见。

  • 标签: 油页岩 干馏炼油 空气环境风险评价 定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