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阳子,1974年7月生,漳州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93年开始诗歌创作,诗作发表于《作家》《诗刊》《文艺报》《上海文学》《诗歌月刊》《诗选刊》《十月》《福建文学》等报刊,入选《中国最佳诗歌》(1998年、2001年)

  • 标签: 上海文学 诗歌创作 中国作家 漳州市 福建省 月生
  • 简介:缪华,1958年生于福州连江,现居宁德蕉城。省作协全委会委员、宁德市文联副主席、宁德市作协副主席。以散文、随笔创作为主,作品百余万字发表于各级各地报刊,数度获奖且有作品收入选本。著有散文集《穿过大街走小巷》

  • 标签: 宁德市 随笔创作 副主席 散文集 作协 作品
  • 简介:莱笙,实名黄莱笙,研究生学历,鲁迅文学院第九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三明市作家协会主席。1962年出生干福建省沙县。1978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迄今发表各

  • 标签: 作家 鲁迅文学 研究生 文学作品 中青年 高研班
  • 简介:晚唐时期,律赋渐趋兴盛,与教育水平的提高有一定关系,此外还有更深刻的原因,即地处于文化边缘,举子特有的自卑感与久困科场的现实,迫使他们不断打磨自己的律赋,以求进士及第。"晚唐律赋三大家"之一的王棨首开律赋创作风气,成为举子学习律赋的创作标杆。后进黄滔、徐夤及其他文人在王棨影响下,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创作了大量高水平的律赋作品。举子们功成名就后又进一步弘扬了律赋创作的风尚,彼此互动,形成律赋创作群体效应,最终导致律赋创作水平的不断提高,日趋兴盛。

  • 标签: 晚唐律赋 律赋创作 闽地举子
  • 简介:两宋词坛,福建词人群体显得尤为突出,其人数众多,且优秀词人辈出,但是其词人结构颇为复杂,创作风格迥异,地域色彩并不突出,这种松散性导致了词人作为一个群体而言,影响虽大,但整体成就有限。

  • 标签: 福建词人群 结构 创作风格 地域色彩 松散性
  • 简介:<正>水仙茶是我国茶叶优良品种之一,是福建乌龙茶类中的一颗明珠,如今已和闽南水仙花一样,香飘万里,誉满中外。水仙茶原产于闽北。早在一千年前,建阳、建瓯一带就有这种茶树,但人工栽培却是距今三百多年前的清康熙年间(1662~1722)的事。清咸丰年间(1857年),水仙茶开始在闽南地区传播种植。由于融合了闽北和闽南乌龙茶制作工艺

  • 标签: 水仙茶 茶树良种 香飘万里 闽南水仙 闽南地区 建阳
  • 简介:从初唐薛令之起,陆陆续续有人及第,但影响微弱。直到晚唐,人走入全国文化中心之势渐起,及第者渐多,文人势力渐强。唐亡之际,中原名士纷纷入避祸,多以黄滔为宗主,而文人多与黄滔交往密切。黄滔以其在唐末的文学影响及在五代国文坛独特的政治和文学地位,不自觉在唐末五代文人群体的崛起运动中起到中心人物作用。

  • 标签: 黄滔 闽地 文人群体 崛起
  • 简介:江淹贬谪三载,写下了一批脍炙人口的赋作。遭逢贬谪,使他悲痛愤慨,淋漓尽致抒写谪臣心态,故情感内容丰富复杂,生命感悟真切而深刻。投身蛮荒,山水相伴随,故赋中极尽描摹山水状貌,并赋予她们丰富多彩的审美品格。赋作贬谪心态与贬谪环境情景交融,相得益彰;华美的山水与丰富的审美品格相辉映,情采并茂,成为南朝赋坛上的一批佳作。贬谪成就了江淹,成就了江淹的创作,并奠定了他在文坛上的地位。

  • 标签: 江淹 贬谪赋 贬谪心态 贬谪环境
  • 简介:游学之初便想写篇地缘政治的东西,怕过于主观粗浅而不敢下笔,今天想来,其实有些想法是可以说出来供有兴趣的同学讨论的,“真理”越辩越明嘛!地缘政治真的很有趣,它给我们提供了另外一个认识区域地位和格局的视角,比如把中国看做一只雄鸡,东北肯定是雄鸡高昂的头颅,中原和长江地区是雄鸡厚实的胸膛,台湾和海南则是它的两只有力的脚,

  • 标签: 地缘政治 丘壑 随想 “真理” 区域地位 长江地区
  • 简介:史学界提到福建先秦史,言必称“越”.或称“百越”。受其影响,把福建先秦文化也称为“越文化”、“百越文化”。有的考古工作者把福建新石器时代以来的考古称为“越考古”。殊不知汉初的越国、越王和越文化只有百年的历史,三千多年前开始的福建先秦地方史应该是独具特色的先秦族史。

  • 标签: “闽越” “闽” 中国 福建 历史考订
  • 简介:在福建历史名人中,王王审知(862—925)以其开丰功而深受世代人民的尊崇和缅怀,他的陵墓与祠庙也因此保存至今,现在皆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王墓又称忠荡王墓,在福州北郊的莲花峰南蔑,位于今福州市郊区新店乡斗顶村的斗顶山南坡。这是

  • 标签: 福建省 福州市 三十年 陵墓 文物保护单位 明万历
  • 简介:福建绘画历史上有无“派”?“习”与“派”有何关系?本文从文献入手,探讨与“派”相关的若干重要问题,如闽中画派,何人开派?何人传承?有何特征?流布状态又如何?对闽中画派与明清之际绘画潮流的关系作出深入分析,澄清了若干问题。

  • 标签: 闽派 闽习 泛传统 黄慎 福建绘画
  • 简介:2014年12月1日到9日,辽宁省学科带头人培训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会程安排非常紧密,内容也非常丰富,三天福州八中的下校跟岗学习,五场专题学术报告,一场与福建名师的学科研讨和一场学科带头人论坛,使我们有机会深入接触派教育,尤其是派语文教育,也引发了笔者诸多思考。

  • 标签: 教育教学 语文学科 学科带头人 学术报告 语文教育 福州市
  • 简介:之变华公司第二轮改革于今年5月底全部结束。始于1999年初的改革,给华进出口公司带来了勃勃生机。在其他国有外贸企业经营维艰的时候,华进出口公司营业额却高速增长。从1998年的1300万美元,到1999年的5100万美元,2000年7000万

  • 标签: 华闽公司 福建 国有外贸企业 改制 经营决策 核心竞争力
  • 简介:人物表郑玉山:二十三岁,才子雁心:十八岁,御史王杼之义女岫云:十六岁,雁心之丫鬟黄仲禾:五十五岁,郎中黄妻:五十二岁汤文埕:二十四岁,先为王杼府专司文案之幕僚,后为锦衣卫经历严世藩:四十多岁,工部侍郎严年:五十来岁,严府管家依福:三十来岁,郑玉山家家人依成:二十一岁,郑玉山表弟文武官员、士绅、妓女、士卒家丁等

  • 标签: 闽都游子
  • 简介:林纾在小说翻译、文学创作及理论研究上取得的成就是其在青少年、壮年时期的学习积累与人生阅历的升华。林纾的文学素养深受福建社会文化的影响,他的白话诗集《闽中新乐府》是福建近代白话文学的先声,亦是福建近代社会现实的真实影像;他享誉近现代文学的《巴黎茶花女遗事》是个印迹分明的"福州制造";他自小被目为"狂生"的暴躁任性更是与他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悲剧命运的紧密相联。

  • 标签: 闽文化 学养 《闽中新乐府》 《巴黎茶花女遗事》 堂吉诃德
  • 简介:郁达夫的散文、旧体诗以及日记,与古代的文人雅士的诗文一起,参与了都(福州)形象的构建。他饱览福建地方史志,对都福州的历史变迁,发展脉络把握十分清晰;他具体而细致描写福州风光、尤其是福州的形制风貌,三面环山,中流一水,城中有山,山中有城等特点;他推崇学,景仰都人才荟萃,风雅不绝;他赞赏并陶醉于都之美女、美食、美味。

  • 标签: 郁达夫 散文 闽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