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了探索滇池毒素对小鼠肾脏的损伤作用,以滇池水华水样提取毒素对小鼠进行连续灌胃,然后取其。肾组织石蜡包埋、HE染色后对小鼠肾脏组织进行显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小鼠肾脏形态未见明显异常,但肾小管因细胞脱落而结构不完整,细胞间隙有炎症细胞浸润.表明肾脏可能是毒素的靶器官,毒素通过破坏肾单位的结构,影响其生理功能.

  • 标签: 微囊藻毒素 小鼠肾脏 肾小管 毒性作用 HE染色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化技术应用于药物制剂中的进展情况,包括化技术在制剂中的主要优点,另外也对应用于化技术的材进行了概括分析。概述了化技术的三种主要制备方法,物理化学法、化学法以及物理机械法。

  • 标签: 微囊化技术 微囊材料 药物制剂
  • 简介:摘要技术的原理以及技术在靶向制剂,缓控制剂中的应用,其中在靶向制剂中主要介绍了中药球制剂,复合型乳剂,脂质体以及磁导向制剂。

  • 标签: 微型包囊技术药制剂应用
  • 简介:王拯(1815-1876),原名锡振,字定甫,号少鹤。尝服膺包拯,故更名王拯。道光二十一年辛丑科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军机章京、内阁学士,官至左都副御史、通政使。同治三年因他人诬讦降职,四年离京回乡,光绪二年去世。

  • 标签: 祁寯藻 门生 王拯 中国历史
  • 简介:铜绿假单胞菌为条件致病菌,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多重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在各地均有爆发和散发报道[1]。患代谢性疾病、血液病和恶性肿瘤的患者,以及术后或某些治疗后的患者易感染本菌。该菌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可形成5种不同的菌落:(1)典型型;(2)大肠菌样型;(3)粗糙型;

  • 标签: 侏儒型 铜绿假单胞菌 鉴定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情况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医院内感染监控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检测,采用WHONET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共分离出281株铜绿假单胞菌,敏感性较高的分别是亚胺培南(89.4%)、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6.5%)、头孢他啶(86.1%)和头孢吡肟(82.8%),亚胺培南有耐药增加的趋势。其来源主要是痰液和创面分泌物(脓液)标本,科室分布主要以骨科、内科和脑外科为主。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存在较严重的交叉耐药及多重耐药现象。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监测,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及早进行菌株培养和药敏,是控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和耐药上升的有效措施。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 抗菌药物
  • 简介:研究了叶黄素酯CWS(ColdWaterSoluble)粉的理化性质以及在不同环境下,包括光照、温度、pH和氧气对其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叶黄素酯CWS粉表面含油率为0.84%,含水率为0.91%,堆密度为0.50g/cm^3,色价为58.05,平均粒径为302.63nm,溶解速度为32s;通过实验比较光照、温度、pH和氧气对叶黄素酯CWS粉和叶黄素酯晶体的稳定性影响,结果显示叶黄素酯经过化处理后,理化性质得到改良。化技术的使用可以明显提高叶黄素酯的光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并能降低pH和氧气对叶黄素酯含量的影响。同时为叶黄素酯开拓了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 标签: 叶黄素酯CWS微囊粉 叶黄素酯 理化性质 稳定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调查2011年1月~2012年6月我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MicroScanWalkAway40型微生物全自动鉴定仪及药敏分析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和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分离出122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其药物敏感度依次为亚胺培南95.4%,左旋氧氟沙星48.4%,阿米卡星47.8%,头孢吡肟44.8%,哌拉西林43.7,头孢他啶41.4%,氨曲南32.8%,庆大霉素32.6%,妥布霉素32.2%和头孢曲松14.9%。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酰脲类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类保持较高敏感性。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菌株鉴定药物敏感性测定 耐药
  • 简介:摘要:本文以共青森林公园实验区水体处理实验为例,立足于生态、环保理念,研究采用纳米气浮结合传统絮凝除技术来控制绿地景观水体的的藻类,从而达到治理水体的效果。关键词:绿林地景观水体纳米气浮处理槽本研究中绿林地景观水体包括林地内人工湖泊、城区范围内的公共场所(公园、生活小区、街道绿地等)的人造湖泊、观赏水池、景观河道等,是城市人居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美学价值、文化功能和经济意义[1]。绿林地景观水体多为近于封闭的静止或缓流水体,具有水域面积小、与人居环境联系紧密、易受污染、水环境容量小、水体自净能力低等特点,加上生活垃圾、垂钓投饵和地表径流的注入,使得水中污染物增加,尤其是氮、磷等营养盐不断积累,促使藻类大量繁殖,水体透明度下降,甚至形成“水华”[2]。其中有毒水华对水环境的危害和水生生物的安全日益引起广泛的关注[3]。由于藻类恶性泛滥引起的诸多严重问题,它被人们称为湖泊的“生态癌”[4]。因此,去除水体中的过量藻类是富营养化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 标签: 实验研究 技术实验 景观水体
  • 简介:三角褐指是一种含有较高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海洋单胞藻。为了从细胞中提取不饱和脂肪酸,采用反复冻融法、超声波破碎法和匀浆法分别对三角褐指细胞进行破碎,并测定油脂提取率。结果表明,超声波破碎法、反复冻融法和匀浆法的最大细胞破碎率分别为91.5%,56.7%和81.2%;油脂提取率分别为18.1%,13%和13.4%。从操作的简捷性和经济效益来看,超声波破碎法优于反复冻融法和匀浆法。

  • 标签: 三角褐指藻 反复冻融法 超声波破碎法 匀浆法 油脂
  • 简介:目的探讨人脐静脉内皮细咆(hUVECs)来源的泡(MVs)促进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PMC)增殖及促进组织工程化腹膜样组织血管化的作用。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获得hUVECs.无血清培养法刺激释放MVs.并对MVs行电镜检测。WMC与hUVECs来源的MVs体外共培养.对细胞及上清液分别行CCK、ELISA和RT—PCR检测。将rPMC种植在小肠黏膜下层(SIS)表面,分别与加入MVs的培养基和单独培养基预培养1周后,植入裸鼠皮下:2周后取出移植物行HE染色.镜下观察。结果透射电镜下可以看到有完整的膜结构的hUVECs分泌的MVs。加入MVs组与对照组相比.能明屁促进rPMC增殖(P〈0.05),同时在上清液中加入MVs组VEGF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对两组rPMC行VEGF的RT—PCR检测.加入MVs组比对照组表达明显增高。对取出的移植物行HE染色.加入MVs组和对照组相比.可见新生的微血管密度明显增高(P〈0.05).结论hUVECs来源的MVs能够明显促进rPMC的增殖,诱导rPMC产生VEGF高表达.刺激组织工程化腹膜样组织血管化.为以腹膜问皮细胞作为尿道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和大范围尿道缺损修复提供了理论基础。

  • 标签: 微囊泡 腹膜间皮细胞 组织工程 血管化
  • 简介:摘要目的交流鼻内镜下鼻腔泪造孔定位及泪腔粘膜瓣的处理。方法回顾我院近十年来进行的鼻内镜下鼻腔泪造孔术88例98眼,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泪造孔术在治疗泪道疾病的应用。结果98眼经鼻内镜下鼻腔泪造孔术后,随诊6~12个月,成功率98.91%,无效1眼,所有病例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造孔术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泪道疾病的手术方式,较传统的鼻腔泪吻合术具有更大实用范围和优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监测铜绿假单胞菌在我院临床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09年10月至2010年11月临床送检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98例(非重复株)。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抗菌药物耐药率。结果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情况首先是ICU66例占67%、其次呼吸内科22例占22.%、脑外科7例占8%、消化内科1例占1%、神经内科1例占1%、普外科1例占1%。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是氨苄西林、头孢唑啉耐药率100%,复方新诺明91%、头孢噻肟是78%,环丙62%、哌拉西林59%氨苄西林/舒巴坦耐36%、头孢呋辛50%,就是碳青霉希酶的美罗培南、亚胺培南也有耐药。我院的耐药情况与北京12家医院的耐药情况不同,但有几种抗生素接近如头孢他啶24%我院27%,亚胺培南他们32%我院30%,头孢哌酮/舒巴坦他们25%我院29%。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较严重,加强抗生素药物使用及细菌耐药谱的监测,延缓细菌耐药株的产生与传播是医院各临床科室及感控科的重任。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率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对比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经验依药物治疗,均获良好控制,但只有8.4%的患者痰菌转阴,余者痰菌仍阳性,提示copd的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治疗目的在于控制急性感染,而不是根除铜绿假单胞菌。

  • 标签: copd 铜绿假单胞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铜绿假单胞菌制剂治疗恶性胸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恶性胸水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组,治疗组30例注药铜绿假单胞菌制剂,对照组30例注药顺铂+5-氟尿嘧啶,对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毒副作用方面,除治疗组中4例(13.3%)出现发热,6例(20%)出现胸痛,其他方面毒副作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制剂治疗恶性胸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恶性胸水 顺铂 氟尿嘧啶
  • 简介:目的观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用酸盐敷料换药的效果。方法将55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用酸盐敷料换药,对照组用碘伏纱条换药,4周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28例、显效2例,对照组治愈8例、显效4例、好转8例、无效5例,两组治愈率比较,x2=22.69,(P〈0.05)。结论酸盐敷料能提高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腹部切口 脂肪液化 藻酸盐敷料 碘伏 换药
  • 简介:结合2009年双胞旋沟赤潮现场调查无机营养盐和双胞旋沟细胞密度数据,在实验室条件下用批次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无机氮、磷源对双胞旋沟生长的影响。固定氮源(NaNO3)浓度为160μmol/L,以Nat/2P04为磷源,氮磷比为12时,比生长速率最大为0.42d^-1;氮磷比为4.32时,细胞密度均能达到4×10^3~6×10^3cells/L;氮磷比为64和100时,对数期较短且最大细胞密度较低。固定磷源(NaH2PO4)浓度为5μmol/L,研究了3种无机氮源(NaNO3,NaNO2,NH4Cl)对双胞沟生长的影响。以NaNO3为氮源,氮磷比为4和8时对数期较短且最大细胞密度也较低,氮磷比为16时获得最大比生长速率(0.40d^-1)和最大细胞密度(6×10^3cells/L),氮磷比达到100时也未对细胞生长产生明显抑制;以NaNO2为氮源,氮磷比为64时比生长速率最大,氮磷比为20时获得最大细胞密度,氮磷比大于32时初期生长受到一定抑制;以NH4Cl为氮源,延迟期较长,氮磷比为12时比生长速率最大,氮磷比大于32时初期生长也受到抑制,氮磷比为64和100时细胞基本没有生长。综合以上结果可以发现,以NaH2PO4为磷源、NaNO3为氮源时双胞旋沟的生长情况取决于氮磷的浓度而不是比例。而以NaNO2和NH4CI为氮源时,氮源浓度超过一定值后会对双胞旋沟生长产生抑制。

  • 标签: 海洋科学 双胞旋沟藻 氮磷比 比生长速率 硝酸盐 亚硝酸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利用形貌规整的锂土,通过化学改性构建Giantsurfactant,最终实现稳定乳液的效果,并讨论了乳化方式、固体颗粒浓度、油水比例等因素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改性锂土相比,改性后的锂土对乳液具有更好的稳定效果。

  • 标签: 皮克林乳液 锂藻土 两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