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人腺病毒是引起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且易引起重症腺病毒肺炎、呼吸窘迫综合征而导致死亡,也可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重症腺病毒肺炎的治疗仍是当今临床儿科医生面临的难题。人腺病毒重症腺病毒肺炎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目前认为,腺病毒肺炎发生、发展的主要诱发因素是免疫功能低下和病毒感染后免疫功能紊乱。本文就人腺病毒腺病毒肺炎发病机制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腺病毒 重症肺炎 发病机制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12月于厦门市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腺病毒肺炎患儿190例,其中轻症147例,重症43例。重症腺病毒肺炎危险因素行单因素卡方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190例腺病毒肺炎患儿中,轻症者与重症者年龄(≤2岁)、喘息、合并真菌感染、合并其他病毒感染、贫血、肝功能损害、心肌损害、肺不张、胸腔积液、气胸、气道狭窄、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显示,心肌损害95%CI 1.638~39.611,P=0.01;肺不张95%CI1.192~29.524,P=0.03。结论肺不张及心肌损害为重症腺病毒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腺病毒 重症肺炎 心肌损害 肺不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素结合蛋白(HBP)对重症腺病毒肺炎的早期诊断及疾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收住湖南省儿童医院急诊综合一科和重症监护一科并确诊腺病毒肺炎的9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腺病毒肺炎患儿中的HBP表达水平,探讨其与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比值(N)、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红细胞沉降率(ESR)等炎症指标的相关性,并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HBP对重症腺病毒肺炎早期诊断及疾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根据患儿严重程度分为重症腺病毒肺炎组(重症组)和非重症腺病毒肺炎组(非重症组),根据是否发生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分为BO组和非BO组。结果1.腺病毒肺炎患儿中HBP水平为(49.47±34.19) μg/L,重症组[(82.88±44.02) μg/L]高于非重症组[(35.15±13.08)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49,P<0.05),且与非重症组患儿相比,重症组患儿年龄更小,住院时间更长,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更低,WBC、N、CRP、IL-6、ESR等炎症指标也明显增高(均P<0.05),2组降钙素原(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HBP与WBC、N、CRP、IL-6和ESR等炎症指标均呈正相关(r=0.38、0.26、0.47、0.76、0.35,均P<0.05),而与PCT无相关性(r=0.097,P>0.05 )。3.重症组患儿中,有创机械通气、氧合指数(P/F指数)≤200 mmHg(1 mmHg=0.133 kPa)时、BO组患儿HBP水平分别明显高于无创机械通气、P/F指数>200 mmHg时和非BO组患儿(均P<0.05)。4.HBP、WBC、N、CRP、ESR、IL-6预测重症腺病毒肺炎严重程度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5、0.748、0.770、0.740、0.820、0.798。当HBP的截断值为45 μg/L时,HBP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48%、85.71%。结论HBP作为炎症介质之一参与机体炎症反应,对重症腺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可能是一个有益的新型标志物,而且对疾病发展严重程度和预后有一定的评估价值,为临床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肝素结合蛋白 腺病毒 重症肺炎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腺病毒患儿120例,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好组,分别从性别、年龄、白蛋白、白细胞、血红蛋白、2种及以上并发症、电解质平衡紊乱、先天性心脏病、肝损害、肺不张、ARDS和发热超过2周等方面对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20例患儿中,105例患儿预后良好,15例患儿预后不良好;年龄、血液中的白蛋白含量、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患有2种及以上并发症、患有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应针对影响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采取及时有效的控制和预防,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以降低死亡率的发生。

  • 标签: 儿童 重症腺病毒肺炎 不良预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效价血浆救治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92例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使用高效价血浆治疗分为血浆治疗组(41例)、非血浆治疗组(51例);对胸X线片受累大于1/2的51例患儿分为血浆治疗组(29例)、非血浆治疗组(22例);根据使用高效价血浆前的发热病程,分早期组(≤5 d,5例)、中期组(>5~10 d,14例)、晚期组(>10 d,22例)。比较各组患儿基线资料、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参数秩和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χ2检验。结果共纳入92例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血浆治疗组与非血浆治疗组患儿入组前年龄、性别、体重、发热时间、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Murray肺损伤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浆治疗组5 d内体温降至正常率高于非血浆治疗组[88%(36/41)比69%(35/51),χ2=4.745,P=0.029];但14 d内撤离有创呼吸机率[63%(26/41)比76%(39/51)]及PICU转出率[49%(20/41)比69%(35/51)]、28 d内出院率[51%(21/41)比61%(31/51)]、存活率[85%(35/41)比76%(39/5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868、3.724、0.846、1.143,P=0.172、0.054、0.358、0.285)。胸X线严重受累患儿中血浆治疗组5 d内体温降至正常率、存活率高于非血浆治疗组[86%(25/29)比59%(13/22)、83%(24/29)比55%(12/22),χ2=4.843、4.796,P=0.028、0.029];但14 d内撤离有创呼吸机率[52%(15/29)比59%(13/22)]及PICU转出率[34%(10/29)比45%(10/22)]、28 d内出院率[45%(13/29)比45%(10/2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74、0.632、0.002,P=0.601、0.427、0.964)。发热病程早期组、中期组、晚期组患儿14 d内撤离有创呼吸机率(或例数比)分别为2/5、13/14、50%(11/2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19,P=0.017);3组间5 d内体温降至正常率(或例数比)[4/5、14/14、82%(18/22)]、14 d内PICU转出率(或例数比)[2/5、10/14、36%(8/22)]、28 d内出院率(或例数比)[2/5、8/14、50%(11/22)]、存活率(或例数比)[4/5、13/14、82%(18/2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965、4.386、0.462、0.966,P=0.227、0.112、0.794、0.617);血浆治疗组患儿中只有1例在输注高效价血浆治疗过程中出现皮疹,余患儿均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高效价血浆救治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能缩短发热时间及提高存活率;在发热病程的5~10 d应用高效价血浆临床效果更理想。高效价血浆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血浆 腺病毒,人 肺炎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合并细菌感染的相关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2年5月在我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治疗的57例重症腺病毒肺炎合并细菌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辅助检查及诊疗转归特点。结果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中,易感人群为未入学儿童,且男童发病率高于女童,春季和夏季较为常见;临床症状为发热,热峰高且病程长,伴随有咳嗽、气喘等症状,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升高,以中性粒细胞分类为主,CRP和降钙素原可升高;影像学改变以肺实变为主,多重感染容易出现胸腔内积液;多数患儿可出现肺内外相关并发症。治疗手段以提高呼吸支持、控制感染、使用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及纤维支气管镜等为主,多数患儿经治疗后可治愈或好转。结论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的各类症状严重、复杂,易出现多重性感染,并发症多,诊疗难度大,临床医护人员应提高对此病关注程度。

  • 标签: 腺病毒肺炎 细菌感染 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腺病毒肺炎临床和胸部影像学特征。方法:对我院重症腺病毒肺炎患者进行研究。回归性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总结重症腺病毒肺炎的临床特点以及胸部影像学特征。结果:60例重症腺病毒肺炎患者以男性居多,年龄大多集中在6个月到2岁之间。重症腺病毒肺炎在春季和冬季更容易发生。典型症状包括肺部湿啰音、哮鸣音、发热等,部分患者还有咳嗽和气促等症状。一些患者可能同时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或先天性气道畸形。并发症在60例患者中普遍存在,其中呼吸系统并发症最常见,也有部分患者出现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并发症,以及电解质紊乱。 重症腺病毒肺炎的治疗主要以抗病毒为主,同时联合抗菌药物和丙种球蛋白等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总有效率为80.00%(48/60),有12例患者治疗无效。 影像学表现上,大多数患者肺部实质受损,双肺多见斑片状或片状浸润阴影。少数患者可见胸腔积液、胸膜改变和肺不张等。结论:重症腺病毒肺炎患者常常出现呼吸道症状,且症状较重,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在胸部影像学上,重症腺病毒肺炎主要表现为肺部实质受损。

  • 标签: 重症腺病毒肺炎 临床特点 胸部影像学特征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重症腺病毒肺炎中的临床应用,评估ECMO在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湖南省儿童医院诊断重症腺病毒肺炎并予ECMO治疗的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收集分析患儿性别、年龄、临床表现、机械通气时间、ECMO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预后等指标。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4例应用ECMO治疗的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其中2例成功撤离ECMO,最终3例死亡,1例存活,3例死亡患儿起病至ECMO启动时间长,均超过18 d。ECMO启动前的呼吸机辅助时间为3~5 d,ECMO治疗时间长,最长为27.5 d。1例存活患儿起病至ECMO启动时间为11 d,ECMO启动前的呼吸机辅助时间为5 d,ECMO治疗时间<10 d 。结论ECMO救治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抢救成功率低,但仍是抢救患儿生命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早期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的预后。

  • 标签: 腺病毒 重症肺炎 体外膜肺氧合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重症7型腺病毒肺炎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探讨儿童重症7型腺病毒肺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70例重症7型腺病毒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描述性分析重症7型腺病毒肺炎患儿的临床情况、治疗经过及结局。结果(1)70例重症7型腺病毒肺炎患儿,男43例(61.4%),女27例(38.6%);0~12个月30例(42.9%),13~36个月28例(40.0%),>36个月12例(17.1%)。(2)入PICU前发病时间(11.87±7.10)d;入PICU 6 h内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为6.80±3.13;Murray肺损伤评分为2.49±1.15;P/F值(150.57±86.25)mmHg(1 mmHg=0.133 kPa)。X线胸片受累程度达2个象限及以上的有64例(91.4%);所有患儿诊断脓毒症。(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7.6±5.5)×109/L,血小板计数(238.8±164.2)×109/L,C反应蛋白(39.4±37.2)mg/L。(4)治疗方案和结局:65例(92.9%)使用静脉丙种球蛋白;45例(64.3%)使用过激素;43例(61.4%)进行了纤维支气管镜探查或冲洗;21例(30.0%)进行了血液净化治疗;63例(90.0%)进行了无创或有创呼吸机治疗,其中20例(28.6%)患儿使用了高频呼吸机辅助通气;6例(8.6%)使用了肺泡表面活性物质;19例(27.1%)使用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呼吸机平均治疗时间(13.10±11.58)d;PICU中体温降至正常时间为(4.69±4.01)d;平均入住PICU时间(15.76±12.20)d;平均住院天数(27.04±13.10)d。16例患儿死亡,病死率22.9%。结论儿童重症7型腺病毒肺炎病情危重、肺损伤显著,虽经体外膜肺氧合等积极治疗,仍具有较高的病死率。

  • 标签: 重症腺病毒肺炎 7型腺病毒 脓毒症 体外膜肺氧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的临床特征、危重症及其死亡高危因素,为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PICU)2 019年1至10月收治的75例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资料,按照病情分析分为重症组和危重症组,采用χ²检验或Mann-Whitney秩和检验对比分析进行组间比较,危重症及其死亡的高危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75例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中男52例、女23例,年龄为3月龄至8岁,重症组30例、危重症组45例。鼻咽拭子腺病毒抗原阳性率为21%(15/72),血清腺病毒IgM抗体阳性率为13%(10/75),鼻咽拭子腺病毒核酸阳性率为75%(21/28)。血浆和肺泡灌洗液的病原微生物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阳性率分别为92%(33/36)和96%(54/56),95%(63/66)确定为腺病毒7型。采用较大剂量利巴韦林和综合治疗措施(呼吸支持、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及器官功能维护等),治愈率为77%(58/75),好转率8%(6/75),病死率为15%(11/75)。危重症组的利巴韦林治疗后发热>3 d比率明显高于重症组[51%(18/35)比8%(2/26),χ²=12.949,P<0.05]。重症病例发生危重症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4岁、入PICU前发热时间、入PICU后发热时间、氧合指数(P/F)<300 mmHg(1 mmHg=0.133 kPa)、铁蛋白>1 000 μg/L、乳酸脱氢酶(LDH)>1 500 U/L、5个肺叶受累、并发胸腔积液和(或)气漏(均P<0.05)。其中,5个肺叶受累为独立高危因素(校正OR=49.641,95%CI 4.186~588.618,P=0.002)。危重症病例的死亡高危因素包括入PICU后发热时间、P/F<100 mmHg、铁蛋白>2 000 μg/L、白细胞介素(IL)-6>100 ng/L、LDH>1 500 U/L、并发胸腔积液和(或)气漏(均P<0.05)。其中,IL-6>100 ng/L为独立高危因素(校正OR=16.094,95%CI 2.059~25.787,P=0.008)。结论腺病毒7型所致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的病死率较高;鼻咽拭子腺病毒核酸和血浆或肺泡灌洗液mNGS检出率高,有助于早期诊断,后者可用于分型;对于4岁以下儿童,持续发热、肺部广泛病变和IL-6水平明显增高者应高度警惕危重症和不良预后;早期较大剂量利巴韦林联合综合疗法有助于改善其预后。

  • 标签: 腺病毒,人 重症肺炎 儿童 利巴韦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的影响。方法按照时间顺序将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60例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0例)和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30例),对比并分析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及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腺病毒肺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重症腺病毒肺炎 常规护理 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镜灌洗术在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6月入住湖南省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行支气管镜检查的51例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灌洗分为灌洗组36例和未灌洗组15例。记录支气管镜诊断结果,支气管镜治疗前及治疗后2 h、24 h、48 h的血气分析,临床症状(发热、肺部湿啰音)改善时间、病原检出阳性率、病死率,治疗前及治疗后1 h、2 h、24 h的主要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以及支气管镜检查相关并发症。结果51例患儿均有支气管内膜炎,灌洗组36例气道内可见较多分泌物,未灌洗组15例仅有少许或无分泌物;灌洗组治疗后2 h、24 h、48 h的P/F值、PCO2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优于未灌洗组(P<0.05),未灌洗组治疗后24 h、48 h的P/F值上升,PCO2治疗后48 h下降(P<0.05)。灌洗组热程、肺部湿啰音消退时间均短于未灌洗组(P<0.05);灌洗组病死率低于未灌洗组[2.8%(1/36)比26.7%(4/15),P<0.05],灌洗组病原检出阳性率高于未灌洗组[55.6%(20/36)比20.0%(3/15),P<0.05]。支气管镜治疗前后各时间点的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并发症分别为术中一过性低氧血症11例、支气管黏膜出血4例,术后低氧血症、术中高血压、低血压各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应用支气管镜灌洗术,可能改善临床症状、呼吸功能,提高病原检出阳性率,降低病死率,安全有效。

  • 标签: 腺病毒 重症肺炎 儿童 支气管镜灌洗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SAP)的临床、影像学、内镜和肺功能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41例重症腺病毒肺炎并进行肺功能检查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发病年龄2个月至6岁,男孩多见,病程约2~4周,高热[总热程(10.6±3.6)d]、呼吸急促、精神欠佳、血沉增快、乳酸脱氢酶(LDH)升高、D-二聚体升高、血清铁蛋白升高,易合并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感染;影像学提示进展迅速,多肺叶融合病变,呈向心性分布,可累及大小气道,胸腔积液少,易留有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后遗症;电子支气管镜下可见黏膜粗糙红肿,较多黏液栓,黏膜糜烂、通气欠佳、纵行皱褶、胶冻样分泌物及塑型性支气管;潮气呼吸肺功能提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参数值越低,阻塞越重。结论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起病急、病情重,结合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及支气管镜、肺功能的特点对其早期识别、早期干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 标签: 儿童 腺病毒肺炎 支气管镜检查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Alb)与重症腺病毒肺炎(SAP)患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在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病房收治的136例SAP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评估血清Alb与SAP患儿预后的关系。结果⑴136例患儿中男90例,女46例,年龄(1.8±1.5)岁;预后良好120例,预后不良16例;⑵单因素分析:血清Alb与SAP患儿预后相关(P<0.05);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调整混杂因素后,血清Alb与SAP患儿预后呈线性负关系(OR=0.71,95% CI:0.51~0.98);⑷ROC曲线:血清Alb评估SAP患儿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78,截点值取32.9 g/L时,灵敏度68.8%,特异度84.9%。结论血清Alb与SAP患儿预后之间呈线性负关系,血清Alb水平可评估SAP患儿的预后。

  • 标签: 血清白蛋白 腺病毒感染,人 肺炎,病毒性 儿童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SAP)的临床、影像学、内镜和肺功能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41例重症腺病毒肺炎并进行肺功能检查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发病年龄2个月至6岁,男孩多见,病程约2~4周,高热[总热程(10.6±3.6)d]、呼吸急促、精神欠佳、血沉增快、乳酸脱氢酶(LDH)升高、D-二聚体升高、血清铁蛋白升高,易合并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感染;影像学提示进展迅速,多肺叶融合病变,呈向心性分布,可累及大小气道,胸腔积液少,易留有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后遗症;电子支气管镜下可见黏膜粗糙红肿,较多黏液栓,黏膜糜烂、通气欠佳、纵行皱褶、胶冻样分泌物及塑型性支气管;潮气呼吸肺功能提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参数值越低,阻塞越重。结论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起病急、病情重,结合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及支气管镜、肺功能的特点对其早期识别、早期干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 标签: 儿童 腺病毒肺炎 支气管镜检查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镜灌洗术在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6月入住湖南省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行支气管镜检查的51例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灌洗分为灌洗组36例和未灌洗组15例。记录支气管镜诊断结果,支气管镜治疗前及治疗后2 h、24 h、48 h的血气分析,临床症状(发热、肺部湿啰音)改善时间、病原检出阳性率、病死率,治疗前及治疗后1 h、2 h、24 h的主要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以及支气管镜检查相关并发症。结果51例患儿均有支气管内膜炎,灌洗组36例气道内可见较多分泌物,未灌洗组15例仅有少许或无分泌物;灌洗组治疗后2 h、24 h、48 h的P/F值、PCO2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优于未灌洗组(P<0.05),未灌洗组治疗后24 h、48 h的P/F值上升,PCO2治疗后48 h下降(P<0.05)。灌洗组热程、肺部湿啰音消退时间均短于未灌洗组(P<0.05);灌洗组病死率低于未灌洗组[2.8%(1/36)比26.7%(4/15),P<0.05],灌洗组病原检出阳性率高于未灌洗组[55.6%(20/36)比20.0%(3/15),P<0.05]。支气管镜治疗前后各时间点的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并发症分别为术中一过性低氧血症11例、支气管黏膜出血4例,术后低氧血症、术中高血压、低血压各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应用支气管镜灌洗术,可能改善临床症状、呼吸功能,提高病原检出阳性率,降低病死率,安全有效。

  • 标签: 腺病毒 重症肺炎 儿童 支气管镜灌洗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