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护理学发展,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已经取代了功能制护理模式,作为icu护士,我们要在与医生配合抢救病人提高抢救率的同时,更要注意病人的生活、生存质量。本文主要介绍了获得衰弱表现、影响因素、诊断方法和获得衰弱的干预。重点强调的获得衰弱的干预手段。使患者减少住院天数,减轻负担。病愈的同时从而提高生活和生存质量。

  • 标签: ICU 衰弱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重症监护病房获得衰弱(全称intensive care unit—acquired weakness, 简称ICU-AW)主要指重症患者出现的不明原因的衰弱,出现此病后临床表现为肌萎缩、反射减少、四肢瘫痪、轻瘫等,是重症患者常见并发症。ICU-AW发病后会延迟患者康复,给患者造成伤害,降低患者远期生存质量。近年来随着对ICU-AW研究不断深入,采用早期康复治疗包括神经肌肉电刺激、早期康复锻炼、功能性电刺激等方法,刺激患者神经与肌肉,预防ICU-AW,效果理想。本文综述预防重症监护病房获得衰弱早期康复治疗方法,为ICU-AW有效预防提供支持。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衰弱 神经肌肉电刺激 早期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获得衰弱在ICU患者中较为常见,不仅会导致患者康复延迟、病死率增加,而且会给患者带来持续数月至数年的严重后遗症,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明确获得衰弱的风险因素,实现早期预警管理,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风险预测模型通过对获得衰弱发生风险进行量化评估,对获得衰弱高危患者的早期识别及预防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有关重症监护病房获得衰弱的研究大部分局限于危险因素探讨,风险预测模型研究鲜见报道。本研究主要对重症监护病房获得衰弱风险防控及相关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推动重症监护病房获得衰弱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应用以及风险预警措施的研究和落实。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获得性衰弱 获得性肌无力 风险因素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病患接受中医护理服务对预防重症监护病房获得衰弱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62例机械通气病患,时间分布界限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通过随机科学分组,参照组归入31例,执行常规护理操作,实验组归入31例,执行中医护理操作,对两组重症监护病房获得衰弱、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重症监护病房获得衰弱的发生概率3.2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概率3.23%,与参照组(29.03%、25.81%)相较之,差异对比P<0.05。结论:机械通气病患在重症监护病房治疗期间,加强中医护理,能够降低获得衰弱、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概率。

  • 标签: 中医护理 机械通气 重症监护病房 获得性衰弱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症病房机械通气患者ICU获得衰弱现状,确定ICU获得衰弱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00例在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ICU获得衰弱诊断,并分析行ICU获得衰弱发生的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100例患者中,48例并发ICU获得衰弱,ICU获得衰弱发生率48.00%。各因素Meta分析,患者年龄、带机时间、卧床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血糖水平、血乳酸水平指标以及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CRRT)治疗均与ICU获得衰弱风险有明显相关性。结论:重症病房机械通气患者ICU获得衰弱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待机时间、药物治疗情况、临床辅助治疗、生化代谢指标。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是治疗该病症的关键。建议针对ICU获得衰弱的危险因素研究中,应重视其心理状态,并提高医护人员的知信行,对预防该病症的发生有促进作用。

  • 标签: 重症病房 机械通气 ICU获得性衰弱 危险因素 效果
  • 简介:摘要危重症获得衰弱(ICU-AW)是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常见的神经肌肉并发症,其症状通常比较严重,并且持续存在。引起ICU-AW的危险因素有多种,包括脓毒症、高血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ICU-AW可导致患者脱机困难,延长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影响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预防及早期治疗ICU-AW有助于改善患者出ICU后的生活质量。因此,严格预防、早期识别、早期治疗ICU-AW是ICU医师不可忽视的问题。

  • 标签: 危重症获得性衰弱 危重症肌病 危重症多发性神经病 危重症多发性神经肌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重症患者股四头肌厚度(股直肌厚度、股中间肌厚度)、横截面积(股直肌横截面积)与医学研究委员会(MRC)手法肌力评分的相关性,及其随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的变化特点,并判断肌肉变化对ICU获得衰弱(ICU-AW)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3至10月于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预期≥5 d的患者,前瞻性收集患者入ICU第1天(D1)、第3天(D3)、第5天(D5)、第7天(D7)、出ICU时(D出ICU)超声测量下的股直肌横截面积、股直肌肌肉厚度、股中间肌肌肉厚度以及评价D出ICU时MRC肌力评分,分析其相关性以及股四头肌变化的规律。并以D出ICU时MRC>48分作为诊断ICU-AW阳性的标准,分析股四头肌肌肉变化与ICU-AW的关系。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45例重症患者,男25例,女20例,年龄为(58±10)岁。患者的股直肌横截面积、股直肌厚度、股中间肌厚度随ICU住院时间的增长而减少。股直肌横截面积、厚度及股中间肌厚度与MRC评分呈正相关(r=0.452、0.411、0.402,均P<0.05),股直肌横截面积、厚度及股中间肌厚度的下降幅度均与MRC评分呈负相关(r=-0.682、-0.740、-0.734,均P<0.05)。入ICU第3天股直肌横截面积萎缩率预测ICU-AW阳性的临界值为6.0%,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77.8%;第5天股直肌厚度萎缩率预测ICU-AW阳性的临界值为14.5%,敏感度为77.8%,特异度为66.7%;第7天股中间肌厚度萎缩率预测ICU-AW阳性的临界值为19.9%,敏感度为70.6%,特异度为87.5%。结论床旁超声测量股四头肌横截面积、厚度对ICU-AW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能够早期识别ICU-AW患者。

  • 标签: 超声检查 ICU获得性衰弱 床旁超声 股四头肌 肌力
  • 简介:ICU获得衰弱(intensivecareunitaequiredweakness,ICU-AW)的发生率为51.0~66.7%[1],一旦患者发生ICU-AW,就会对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和后期康复产生非常大的负面影响[2]。护理人员需要重视预防ICU-AW的预防。调查显示,11.5%的ICU护士完全不知道ICU-AW相关知识,仅约8.7%的ICU护士对ICU-AW相关知识知晓稍多[3]。笔者对ICU-AW的发病因素及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整理,综述如下。1ICU-AW的概念ICU-AW是在ICU患者中出现的没有明确原因的急性神经和肌肉功能损伤或缺失,包括多发性神经性、危重病性肌病,也可能两者同时存在的危重病性神经肌肉病[4]。美国胸科协会临床实践指南[5]指出:获得衰弱是一种不明原因的肢体无力,获得衰弱患者平均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medicalresearchcouncil,MRC)肌力评分小于4分。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衰弱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危重症患者实施早期护理预防获得衰弱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22.1-2023.12月,2年内收治的74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和观察组(37例,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获得衰弱发生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MRC肌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危重症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可显著提高获得衰弱预防效果,有效增强患者肌力,促进机体功能尽早恢复,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方案预防ICU获得衰弱的效果。方法:选取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获得衰弱发生率,对比两种护理方案的近期效果和远期效果。结果:观察组获得衰弱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方案近期效果和远期效果明显明显优于照组;上述指标对比P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综合护理 ICU 获得性衰弱
  • 简介:摘要:尽管人们对危重症病患护理过程中ICU获得衰弱的诊断提出了多种方式,但依旧需要深化这方面的研究。当前导致患者出现ICU获得衰弱的主要因素包括疾病、治疗与患者自身因素等。为此,要从下列方面为危重症病患护理中干预ICU获得衰弱的问题,分别是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做好早期护理干预,坚持每日唤醒,采取功能性电刺激的方式,强化多学科团队协作,实施中医护理干预等。

  • 标签: 危重症病患护理 ICU获得性衰弱干预
  • 简介:摘要ICU是一种集现代化医疗护理技术为一体的医疗组织管理形式,主要是把危重病人集中起来,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及技术保障,达到救治危重病人的目的。对于ICU患者不仅要维持生命,还要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并发症,改善生存质量。但随着ICU患者的增多,并发症也越来越多。ICU获得衰弱就是其中之一,作者经过多年的ICU工作,总结出一些ICU获得衰弱的病因及护理经验,供广大同行参考。

  • 标签: 主动干预 ICU获得性衰弱病因 护理体会
  • 简介:湖北省竹溪县人民医院 442300 摘要:目的 通过了解 ICU(重症监护病房)院内获得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发病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对该院收治的重症监护病房院内获得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随机抽取 200例肺炎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患者体内病原菌的分布状况。结果 重症监护病房院内获得肺炎患者的发生概率是 18.5%,其中包含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患者患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炎等多种基础疾病。结论 高危病发人群必须要采取措施预防获得肺炎,通过减少危险因素来降低病发率,对基础疾病及时进行治疗,以药敏实验结果为依据,把多种抗生素结合使用的治疗效果更好。

  • 标签: 重症监护 医院获得性肺炎 病原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危重症患者ICU获得衰弱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58例住院患者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2018年7月-2019年8月间,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早期组,每组各29例,对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对早期组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的ICU获得衰弱的发生率、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早期组患者的ICU获得衰弱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ICU住院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对危重症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ICU获得衰弱的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早期护理 危重患者 ICU获得性衰弱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ICU获得衰弱预测模型,为临床工作者选择合适的预测模型提供客观依据,为今后模型的更新及新模型的开发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六大国内外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10月15日,语种限定中英文。2名研究者依次进行独立的筛选文献、提取资料、纳入文献质量评价,再采用PROBAST工具对纳入文献中的模型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8篇高质量文献。5项模型ROC曲线下面积均≥0.7。模型偏倚风险评价结果显示,仅Witteveen的模型被评为低偏倚,其余7项模型存在较高的偏倚风险,但所有模型适用性好。结论ICU获得衰弱预测模型的预测性能较好,但在开发、报道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倚。今后应规范报道模型开发验证的全过程,以减少方法学偏倚,为临床实践提供高质量证据。未来研究应侧重于模型的外部验证和模型更新,不断改进模型预测性能,为临床提供实际可用的模型。

  • 标签: ICU获得性衰弱 预测模型 系统评价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ICU获得衰弱(Intensive Care Unit-Acquired Weakness,ICU-AW)是重症监护病房中一个突出而常见的问题。来自世界各地医疗机构的数据显示,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基于国内外ICU获得衰弱的相关文献,介绍了ICU获得衰弱的概念及危险因素,总结了ICU获得衰弱的早期识别及干预方法,旨在为临床进行ICU获得衰弱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综述 ICU获得性衰弱 危重症 早期识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危重病患者预防ICU获得衰弱的效果。方法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将100例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被动活动和功能锻炼,观察组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将两组患者ICU获得衰弱的发生率、ICU转出时Barthel指数(BI)评分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ICU获得衰弱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转出ICU时的BI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显著降低危重症患者ICU获得衰弱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 标签: ICU获得性衰弱 早期康复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对危重症患者ICU获得衰弱使用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康复效果。方法:选择从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期间在科室进行治疗的危重症患者共80例作为调查对象,使用抽签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各40例,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危重症患者生活质量、训练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差异明显,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ICU 临床疗效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医院获得肺炎(HAP)的发病情况、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治疗结局。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8月-2010年8月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RICU住院期间发生H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RICU住院患者HAP发生率为17.3%,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长期住ICU,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实体瘤等基础疾病,应用多种抗生素,留置鼻饲管、导尿管、气管插管、中心及外周静脉导管,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病原菌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葡菌。总病死率为42.0%,抗感染治疗有效率54.0%。结论针对高危人群采取积极预防措施,治疗基础疾病、降低危险因素、改善病房环境,同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采用多种抗生素联合应用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医院获得性肺炎 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 危险因素 治疗 病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