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897年,美国大法官O·W·Holmes在波士顿大学法学院发表了对美国20世纪法理学影响深远的著名演讲:《法律的道路》。一百年后,R·波斯纳法官在哈佛大学Holmes讲座上作了题为《道德法律理论的难题》的演讲,波斯纳的演讲主要涉及霍姆斯提出的支配美国法理学的其中主题之一:法律道德。众所周知,围绕这一主题,二战后,新分析法学派的哈特新自然法学派的富勒展开过一场著名的争论。时隔几十年后,法律道德这一西方法理学上永恒话题再次引人注目。不过,这次争辩是在当今美国法理学中经济分析法学(或新实用主义法学)代表人物波斯纳权利与原則学派代表人物德沃金之间展开,限于篇

  • 标签: 法律 道德 波斯纳 道德相对论 道德主观论 德沃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法律道德摘要,  (二)道德法律的嬗变,这也是阶级社会道德法律所不可逃脱的命运

  • 标签: 分析道德 法律嬗变 道德法律
  • 简介:富勒在批评哈特的承认规则不足以作为法律权威基础时提出了“法律道德性”这一概念。法律道德性内含于法律的内在目的。法律的内在目的决定了一个法律制度存续的基本条件,因而这八方面要求实际上构成了法律之所以是法律的基本要素。法律道德性在实践运用中有“义务德”“愿望德”两种形式,前者以法律的形式规范法律的创造管理过程,后者则作为法律创制者管理者的角色道德发挥作用。法律道德性在性质上既是法律,又是道德,在法律实践中它同样既以法律又以道德的形式规范着法律的创造管理过程。

  • 标签: 法律道德性 承认规则 法律的内在道德 合法性原则
  • 简介:若要使法律成为社会的信仰,就在于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没有对法律的信仰,法律的信仰来源于宗教传统

  • 标签: 信仰法律 宗教法律 法律信仰
  • 简介:2013年6月8日晚上8点左右.青年周雷酒后驾驶轿车送青年孟某回家途中.与刘某驾驶的摩托车相撞,刘某被撞到在地,当场昏迷不醒,经鉴定为重伤。经交警部门责任鉴定.周雷承担此次事故的主要责任。事故发生后.周雷立即逃离事故现场.并打电话让周某过来假冒轿车的驾驶员。周雷请孟某帮忙做假证。孟某讲义气,多次证明当时车辆是周某开的。孟某因周某顶包一事暴露。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 标签: 法律 道德 朋友 责任鉴定 事故现场 酒后驾驶
  • 简介:法律之特质,为社会之规则。拟俟区别法律与类似法律诸现象时,加以说明。而社会规则之法律观念,与人格价值,即个人价值之道德,尤不可不完全区别。或谓“法律非别乎道德,乃实现道德之手段而附于道德者”,此说对于承认道德法律区别之问题,了不相涉。吾人贝Ⅱ谓,两者之区别,为法律之外部性,道德之内部性。此言固亦有关联之意,然有不同之意四,不可不察也。

  • 标签: 法律与道德 社会规则 法律观念 人格价值 个人价值 内部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如果法律对杀人者没有惩罚,谁也没有权利来惩治甚至杀死那些地痞流氓无赖恶棍们,乡民们能够做的1件事情就是为杀人者向法律求情

  • 标签: 恶人法律 杀死恶人 柏文学杀死
  • 简介:摘要:初中的道德法律框架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授法律制度非常抽象并且难以理解。它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没有密切关系。在教授道德法律制度时,教师只是进行口头教学。教室里的教学气氛很低沉,所以学生不喜欢进入教室,因此,教学可以基于这样一个案例,即可以促使学生同化并乐于参与教室,改变无聊的课堂状况并改善教学效果。

  • 标签: 初中道德和法律 案例教学 策略分析
  • 简介:法律源于道德这一事实由根本上赋予法律以一种天然的伦理属性,当一种道德实体化为法律时,谈到法律之为道德的实体化途径

  • 标签: 法律源于 源于道德
  • 简介:道德,是一把尺子,我们常常用它来丈量美、丑、善、恶;法律,也是一把尺子,我们常常用它来衡量是、非、曲、直。生活中,美、丑、善、恶、是、非、曲、直,总是纵横交织。作为一名检察官,要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分清善恶、明辨是非,维护国家纲纪、社会公平,首先自身要做到的是正心、正行,正己才能正人。

  • 标签: 道德 法律 明辨是非 社会公平 检察官 国家
  • 简介:摘要本文以罗斯科?庞德教授1923年“法律道德”系列讲座为基础,试从历史的、分析的哲学的三个视角展开,通过分析自然法学、历史法学、分析法学流派甚至哲学界对于法律道德的关系的论争,尝试解读庞德教授自己独到观点法学思想。

  • 标签: 法律与道德 历史法学 分析实证法学 法哲学
  • 简介:《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的教学内容应该在遵照“一本一纲”要求的基础上,加强法律基础内容的教学;教学手段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不断创新,尤其是要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以期达到课程学习的最高目标,使学生所学内容真正变成现实行动。

  • 标签: 整合内容 创新手段 强化实践
  • 简介:我国在现阶段确立了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方略,这无疑是正确的、必要的。我认为,在实行依法治国的同时,我们又不能忽视道德的作用。历史上的治国之道,有德治主义法治主义的区别,但德治主义没有完全排斥法治的作用,法治主义同样也没有彻底否定德治的价值。早在西周时期,当时的统治者就提出了"明德慎罚"的思想,具有了对德治与法治关系的自觉意识。将"德"推崇为治国首要条件的儒家,主张"为政以德",把道德教化作为治国之本。"德,国之基也"。"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实际上,历代儒家的代表人物在崇尚道德教化的同时,也极为重视法治。孔子是儒家伦理道德思想

  • 标签:
  • 简介:记者的拒证特权是其职业道德的最高要求,有极大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但公正审判芡生冲突,妥协是必然的.而世界各国法律对此划的界限也不尽相同。本文试图探索这一制度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标签: 拒证特权 公正审判 新闻权利
  • 简介:法律有其固有的道德特性,道德也不乏其法律品性。道德法律始终存在一个相辅相成、双向互动的内在必然关系。法律道德的形成与转化有着不可替代的导引与促进作用。师德是一个国家与社会道德体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师德的重要性及其当前的各种问题表明师德建设已经十分迫切。师德建设离不开教师的自修自律的努力,更离不开以法律法规为核心的他律制度体系的导引与促进。

  • 标签: 道德 法律 互动 师德 他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