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报道1例茄病镰刀菌引起的足部透明霉病。方法询问病史及体检,取足部的皮损行皮肤病理检查、真菌培养及致病菌的形态学观察、鉴定。结果致病菌为茄病镰刀菌,给予局部病灶切除及伊曲康唑治疗,随访3个月,病灶明显缩小。结论本病例证实为茄病镰刀菌引起的足部透明霉病,经口服伊曲康唑及局部病灶切除治疗,疗效明显。

  • 标签: 茄病镰刀菌 透明丝孢霉病 伊曲康唑 切除术
  • 简介:目的报告1例茄病镰刀霉引起的皮肤透明霉病。方法从患者皮损取材作真菌镜检、培养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直接镜检及组织病理切片均发现真菌菌丝,3次培养均为同一菌株生长。镜下可见大分生孢子基部细胞短、钝圆,小分生孢子呈假头状着生,可见厚壁孢子。根据以上形态学特征鉴定为茄病镰刀菌。结论对于透明霉病应早期诊断,并进行体外抗真菌药物的敏感试验,明确并有效控制基础疾病。

  • 标签: 茄病镰刀菌 透明丝孢霉病 皮肤
  • 简介:暗色真菌(dematiaceousfungi)是指菌丝和(或)孢子的细胞壁具有黑色素样颜色的一组真菌,可引起人类皮肤甚至多种组织的感染。迄今尽管有的学者仍在使用“着色霉菌病(chromomycosis)”来命名所有的暗色真菌感染,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已形成的共识是将暗色真菌感染主要分为着色芽生菌病(chromoblastomycosis)和暗色霉病(phaeohyphomycosis)两类独立的疾病。本文主要就暗色霉病的命名、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类型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现况进行综述。

  • 标签: 暗色丝孢霉病 临床 研究 现况
  • 简介:报道1例枝样枝霉所致囊肿性痤疮样皮肤暗色霉病。患者男,21岁,主因"面颈部结节、囊肿"5a就诊。根据囊液真菌镜检培养阳性、病理发现分枝分隔菌丝等特征诊断为"暗色霉病"。经4个月伊曲康唑400mg/d口服治疗后,患者面部皮损基本消退,遗留轻度瘢痕。

  • 标签: 枝孢样枝孢霉 囊肿性痤疮 暗色丝孢霉病
  • 简介:报道1例由枝样枝霉引起的肺部感染,患者女,52岁,主因“反复咳嗽、咳痰1年余,加重伴气短3周”就诊。根据肺泡灌洗液液基薄层形态学检查、G实验、真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的结果诊断为“侵袭性肺枝样枝霉病”,经伊曲康唑0.4g/d抗真菌治疗、头孢他啶抗细菌感染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

  • 标签: 枝孢样枝孢霉 肺部感染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本文就国内外203例中枢神经系统暗色霉病进行系统分析,旨在帮助早期诊断,降低死亡率。方法收集2017年8月之前国内外报道的203例中枢神经系统暗色霉病患者性别、年龄、地域、早期临床表现、伴随疾病、治疗方法及预后等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病在免疫力健全和缺陷人群中均可发生,多见于男性青壮年;主要致病菌为斑替枝瓶霉、麦氏喙枝、皮炎外瓶霉;早期缺乏特异的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颅内高压症状。目前治疗以药物治疗联合手术切除为主;一般医务工作者常对中枢神经系统暗色霉病缺乏了解,且因缺乏特异性快速性的诊断手段,许多患者被误诊误治,死亡率高达80%。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暗色霉病是一种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率低、治疗方案无统一标准、病死率极高的疾病。

  • 标签: 暗色真菌 暗色丝孢霉病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 简介:在丝状真菌所致侵袭性感染中,曲霉占首位,居第2和第3位者分别为毛霉和镰霉。在66个移植中心报告至美国国际血液和骨髓移植研究中心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中,RICHES及其同事确诊了52例镰霉病和72例毛霉病,均发生在移植后1年内。这些感染者仅占所有移植受者的1%。与对照组(11856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未出现非曲霉属感染的患者)相比,毛霉病组患者年龄较大,

  • 标签: 毛霉病 曲霉属感染 侵袭性感染 居第 移植受者 侵袭性曲霉病
  • 简介:绝大多数真菌属、种主要以无性型存在,但该类真菌绝大多数属、种含有若干调控有性分化、发育及进化的基因信息,如交配型、信息素及G-蛋白α-亚基基因等,胁迫环境诱导这些真菌有性基因有效表达乃至发育为有性型,一直倍受真菌学界的关注。文中系统介绍了真菌无性型与有性型属种分类研究现状、进化分析及性别调控基因,1)分析属、种三类有性基因的多样性、异型交配基因比率、系统发育关系及有性进化潜力与趋势;2)分析属、种不同有性基因调控特性胁迫环境适应性,界定靶标基因及适宜生态因子,结合地球生境演化特性,预测属、种自然演化性别变化动态;3)分析靶标基因调控生态,阐明两性种有性基因调控生态遗传机制。综上有望解析绝大多数真菌属、种主要为无性型的本质原因,丰富真菌分类研究的理论,为真菌分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丝孢真菌 系统分类 有性基因多样性 生态遗传
  • 简介:背景:尽管暗色真菌葡萄状维朗那霉菌感染临床罕见,但其仍有致病性。方法:一患者既往患有糖尿病、冠状动脉疾病及库欣综合征。在其右前臂、左上肢及右膝反复出现多个融合的棕红色小结节状斑块。取皮损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及真菌培养。结果:组织病理学显示肉芽肿损害,其间散在褐色菌丝及浸润的酵母样细胞。玻片培养法可见连续的直线状分生孢子梗,其上有双细胞的分生孢子柱,两端钝圆,基底呈截状。真菌检测提示葡萄状维朗那霉菌。患者口服伊曲康唑6个月后(200mg/d)病情缓慢进展。改用两性霉素B后临床改善甚微。药敏试验示此菌对上述药物具有耐药性。结论:由葡萄状维朗那霉菌导致的暗色霉病极罕见。抗真菌药敏试验对于选择合适的药物及预测临床结果十分重要。

  • 标签: 暗色丝孢霉病 口服伊曲康唑 两性霉素B 霉菌感染 葡萄 组织病理学检查
  • 简介:报道分离自中国云南、青海、福建3省土壤的单格属(Monodictys)3个新种:珠芽状单格M.bulbiliformis、黄河单格M.huangheensis和厦门单格M.xiamenensis,并对其进行了形态描述和讨论。文中提供了中国土壤中单格属16个已知种的分种检索表。新种的模式标本(干制培养物)及活菌种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等模式标本(干制培养物)保存在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MAS)。

  • 标签: 土壤真菌 暗色丝孢菌 分类
  • 简介:从采自四川省的土壤标本中分离到2个中国新记录种——埃利斯皮司霉(Pithomycesellisii)和黑小枝霉(Virgarianigra),对二者进行了较详细的形态学描述并绘图。研究菌株的干制培养物标本与活菌种均存放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 标签: 埃利斯皮司霉 黑小枝霉 土壤真菌 分类
  • 简介: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资料,对我国盖伞属凹亚属Inocybesubgen.Inosperma进行了分类学研究。确认该亚属8个分类群在中国的分布,并编制了分种检索表,包括3个中国新记录种:新褐盖伞Inocybeneobrunnescens、淀粉味盖伞I.quietiodor、蜡盖盖伞I.lanatodisca。根据采集的材料对此3种进行了形态学描述和绘图,并基于ITS序列,采用贝叶斯法分析了与之相近物种之间的系统学关系。基于nLSU序列重建了我国盖伞属凹亚属系统发育树,进一步分析和讨论了我国该亚属物种与欧洲和北美的近缘种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初步认为裂盖组为非单系群。

  • 标签: 丝盖伞科 物种多样性 系统发育关系 新记录种
  • 简介:以疏绵状嗜热菌(Thermomyceslanuginosus)为供试菌株,研究了菌龄、酶的种类及浓度、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和稳渗剂对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及稳渗剂对原生质体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嗜热菌原生质体比较适宜的条件为:PDB液体培养基培养28h,以0.7mol/LNaCl为稳渗剂,0.15mol/L的溶壁酶,30℃酶解4h。原生质体再生以0.7mol/L蔗糖作稳渗剂为最佳。

  • 标签: 嗜热真菌 疏绵状嗜热丝孢菌 原生质体 制备 再生
  • 简介:蚕的曲霉病是丝状菌病的一种,酒和醋的酿造所用原料是利用曲霉的寄生而制造的。对曲有意义的研究,文政10年(1827)笺注倭发现了曲霉种类有五十四种,在这时就开始研究曲,曲霉在饮饮上起作用的记载为酒母。蚕体上的曲霉病有很长的历史。这期间

  • 标签: 曲霉病 曲霉菌属 文政 蚕体 稚蚕共育 蚕丝业
  • 简介:要想使市场成熟得更快,唯一的出路是增加透明度。

  • 标签:
  • 简介:霉病(aspergillosis)的发病率近年来呈现逐步上升趋势,多见于血液科和ICU,是免疫功能严重失衡患者重要的致残因素和死亡因素。曲霉病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临床医务工作者的一个难点。本文全面阐述了曲霉病诊疗的基本现况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标签: 曲霉病 侵袭性曲霉病 实验室诊断 治疗方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原发性皮肤曲霉病(PrimaryCutaneousAspergillosis,PCA)是皮肤曲霉病的一种类型,是皮肤科少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其主要致病真菌为黄曲霉。PCA的早期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十分重要,如果能了解PCA发病的危险人群,认识危险因素,将该病纳入可疑皮损的鉴别诊断范围,给予患者及时合理的治疗,可以阻断其进一步向播散性曲霉病发展,降低该病较高的死亡率。本文将对PCA的流行病学、特定人群PCA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分别介绍。

  • 标签: 原发性皮肤曲霉病 流行病学 临床特点 诊断 治疗
  • 简介:随着AIDS的全球性流行以及人口流动性的增大,马尔尼菲青霉病将有可能从区域性地方病向更广大的范围扩散。因此有必要对该病进行系统的认识以便诊断与鉴别诊断。本文从病原学、免疫学与发病机制、病理学、临床表现以及鉴别诊断诸方面对马尔尼菲青霉病的特征进行阐述。

  • 标签: 马尔尼菲青霉病 马尔尼菲青霉 深部真菌病 机会性感染
  • 简介:摘要:水霉病是水产养殖冬季常见的疾病,会导致鱼体表面出现白斑、溃疡等症状。水霉病又称为白毛病、肤霉病等,传染性极强,主要是真菌寄生在鱼体体表上,低温期就是水霉病高发时期。非常容易造成鱼类大量死亡,造成经济损失。现介绍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帮助您避免水霉病的发生。

  • 标签: 水霉病  预防  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