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呼吸内科治疗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抽取我院呼吸内科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20例,进行分组研究。按照患者意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疗法,研究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增加使用无创呼吸机。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血气指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8.33%,对照组总有效率75%,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研究组pH值、PCO2比对照组显著降低;研究组PO2、SO2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气指标。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呼吸内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老年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内科综合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10例,随机分成两个组,每组患者55例,对照组患者仅仅进行常规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主要进行内科综合治疗,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情况。结果经过两组临床治疗,在患者临床症状和相关体征改善情况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患者动脉血氧改善情况和动脉分压改善情况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老年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内科综合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是比较好的,不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相关临床症状,还能促进患者病情痊愈。

  • 标签: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合并 呼吸衰竭 内科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2月我院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组。甲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乙组患者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对比效果。结果乙组总有效率92.00%,甲组总有效率72.00%,乙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甲组(P<0.05)。乙组呼吸次数、心率、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低于甲组,氧分压显著高于甲组(P<0.05)。结论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给予呼吸内科综合疗法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呼吸参数、心率等,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内科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序贯通气应用在重症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5例重症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试验组(43例)。对照组给予单纯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试验组给予序贯通气治疗。结果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有效率为76.19%,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35%,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的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序贯通气应用在重症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死亡率及总通气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临床疗效。

  • 标签: 序贯性通气 重症急性左心衰竭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肺疾病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3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注射纳洛酮治疗,疗程5d。结果治疗后患者PaO2、PaCO2分别为(89.61±10.74)mmHg、(36.37±16.03)mmHg,较治疗前患者的PaO2、PaCO2值(48.55±12.36)mmHg、(72.84±16.71)mmHg得到显著改善(P<0.05);35例患者中显效25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为91.43%。结论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肺疾病呼吸衰竭疗效确切,能够改善血气分析指标,患者耐受好,值得临床优先选用。

  • 标签: 纳洛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辨证治疗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4月86例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中医辨证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疗效确切,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可将其作为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辅助治疗方案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 辨证论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控制补液策略在降低AHRF患儿病死率中的作用,寻找可缩短急性低氧呼吸衰竭(AHRF)患儿上机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改善预后的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对我院PICU及NICU2006年8月至2011年7月连续5年收治的AHRF207例患儿纳入研究,其中观察组PICU55例、NICU93例进行控制补液治疗。对照组PICU24例,NICU35例未实行液体控制方案。监测上机时间、血气PH值、PaO2、PaCO2、PaO2/FiO2和OI,以及是否进展为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及肺外脏器功能不全数、出现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的情况、ICU住院天数、ICU费用、病死率。结果1.研究显示2006年8月至2011年7月,观察组液体入量为需要量的80%,处于轻度负平衡状态(出量大于入量)。对照组前3天的液体处于正平衡状态(入量大于出量);2.控制补液组(观察组)上机后24、48及72hPaO2、PaO2/FiO2和OI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上机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1);治愈率较对照组高(P<0.01)。结论AHRF高病死率、高疾病负担的危重症。AHRF患儿保护肺通气策略外,适当控制补液,可以缩短上机时间及住院时间,减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 控制补液 儿童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以无创呼吸机对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进行治疗所得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06例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以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以无创呼吸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在经过治疗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氧张力、二氧化碳分压以及血氧饱和度改善情况,两组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但观察组中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无创呼吸机对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进行治疗所得到的临床效果较理想,能够使患者的临床指标得到显著改善,减轻患者的疾病痛苦,并且在治疗过程中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创伤,可在临床上进行广泛应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无创呼吸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呼吸衰竭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处理原则是在保持气道通畅的前提下,尽快改善和纠正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潴留及代谢功能紊乱。

  • 标签: 呼吸衰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阻塞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应用无创呼吸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慢性阻塞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RR、HR、PH以及PaCO2、PaO2和SaO2等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的运用,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慢性阻塞性肺病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上使用纳洛酮治疗慢性呼衰并发肺脑病病人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慢性呼衰并发肺脑病病人随机分为给予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和在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之上给予纳洛酮治疗的治疗组,每组45人,然后将对照组病人与治疗组病人的意识改善时间、治疗前后的PaCO2值、PaO2值以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病人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病人治疗后的PaCO2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aO2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且在治疗后,治疗组病人的PaCO2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aO2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脑病,效果明显,有着重要的临床参考意义。

  • 标签: 肺性脑病 纳洛酮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要点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合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30例患者予以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临床护理治疗,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变化与临床症状。结果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精心护理,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所好转,其中观察组呼吸频率(RR)与心率(HR)趋于正常,呼吸顺畅,二氧化碳分压(PaCO2)有所好转,血气结果明显得到改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全面系统的护理能帮助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病情快速好转,提高治疗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护理要点 无创性呼吸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观察治疗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时使用呼吸兴奋剂结合氧疗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呼吸兴奋剂结合氧疗治疗的方式,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血气分析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呼吸兴奋剂结合氧疗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82例老年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病死率和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变化。结果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统计,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气分析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有效率高、病死率少,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气状况,治疗效果明显,适合在各大医院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合并呼吸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在2010年1月~2014年6月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研究组患者静脉滴注纳洛酮+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纳洛酮治疗,对比两组呼吸频率(RR)、心率(HR)、动脉血气指标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RR、HR明显下降,氧分压(PaO2)明显上升,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纳洛酮与无创呼吸机联合治疗慢性阻塞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动脉血气指标,值得推广。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70例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多为老年人,平均年龄62.5岁,男52例(74.3%),女18例(25.7%),70例中62例好转,8例死亡。其中5例为严重的电解质紊乱低钠低氯低钾血症,代碱、低氧血症未能纠正死亡,2例合并真菌感染死亡,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结论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通过规范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纠正呼吸衰竭可提高治疗效果和好转率。

  • 标签: 慢性阻塞性 肺疾病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肺源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肺源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给予其针对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针对护理后,症状均得到缓解。结论根据肺源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其针对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肺源性心脏病 呼吸衰竭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老年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老年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再加用万托林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接受治疗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2%,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困难分级评分进行比较,两组患者都得到了有效降低,且观察组患者降低的幅度要显著大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万托林雾化吸入治疗应用到老年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标签: 临床治疗 呼吸衰竭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