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肺间质纤维化是以弥漫肺泡炎、肺泡结构紊乱,最终导致肺纤维化为特征的一组渐进的致死性疾病。根据病因,一般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两类。肺间质纤维化的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肺间质炎症细胞的浸润、纤维母细胞增生及纤维结缔组织沉积为特征的慢性免疫介导炎症。。该病临床早期以咳嗽、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进行加重等为主要表现,可伴消瘦、乏力等,也可无任何明显症状;晚期常出现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及肺脑病等。

  • 标签: 肺间质病变 进行性加重 呼吸困难 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呼吸困难是影响众多内科疾病的主要症状,对患者临床预后及病死率有重要预测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呼吸困难是一种复杂的、由多个维度组成并存在较大个体差异的感知体验。近年来关于呼吸困难的评估手段以及治疗方式不断进展,对呼吸困难多个维度的深入认识和多维评估的应用,将有助于解决实验室与临床转化研究中的问题,揭示缓解呼吸困难治疗方式的潜在机制,以期在临床中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和预后。

  • 标签: 呼吸困难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多维度评估 呼吸困难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呼吸困难信念与焦虑状态的关系,为制定呼吸困难患者的护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6月1日至12月1日以呼吸困难为主诉的9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的英国医学研究会呼吸困难指数(MMRC)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患者的呼吸困难和焦虑程度;分析呼吸困难信念、呼吸困难程度与焦虑的关系。结果:随着MMRC评分的增加,呼吸困难信念中恐惧-呼吸困难维度和恐惧-活动维度的得分增加(P

  • 标签: 呼吸系统 呼吸困难 信念 焦虑状态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呼吸困难应用床旁肺部超声对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为起止时段,以152例急性呼吸困难患者为对象,回顾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对象均应用床旁肺部超声检查。观察分析其不同病因检出率及超声特征。结果:本组152例患者确诊病因为重症肺炎20例、气胸4例、慢阻肺106例、胸腔积液6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16例,而经床旁超声分别检出16例、4例、90例、6例、12例,检出率84.0%(128/152)。结论:急性呼吸困难应用床旁肺部超声对病因的诊断效果较好,因患者病因较多,所以诊断时还需结合其超声特征综合分析,以提升诊断准确率。

  • 标签: 急性呼吸困难 床旁肺部超声 病因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针对护理干预在急性喉炎合并呼吸困难患儿中的应用观察。方法 从我院儿科抽取100名急性喉炎合并呼吸困难症患者,随即分法将100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葫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护理干预。三个月的护理后通过观察家属满意度对比两组患者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家属满意度(p

  • 标签: 针对性护理干预 急性喉炎 呼吸困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呼吸困难患者应用心理干预对改善患者抑郁和焦虑情绪的作用。方法:于本院急诊呼吸困难患者中选择92例进行实验分析,选择时间即2020年1月-2021年1月,随机数字表方法将患者均分两组,即参照组、实验组,各46例,实验组使用心理干预,参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比较二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抑郁情绪、焦虑情绪均有显著改善,但实验组的抑郁、焦虑情绪评分分值均比参照组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吸困难的评级工作,应用在呼吸系统疾病之中,在进行护理评估的时候相应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的实验区间为2019.6——2020.6从到本院的中挑选实验对象,共计100例参与本次研究,经临床诊断符合实验指征。按照电脑随机编码的方式将对象分为使用常规护理评估组和使用呼吸困难评级干预的护理组,前者设为常规组,后者设为实验组,共同了解并比较组间对象的呼吸困难程度的掌握情况,以及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实验组对于呼吸困难程度的掌握更加理想,实验组的护理质量也更加理想,数据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应用呼吸困难评级的方式,在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评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效果,能够提升患者对于病情的了解,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呼吸困难评级 呼吸系统疾病 护理评估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护理联合舒缓护理对严重创伤呼吸困难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1月-2020年8月收治严重创伤呼吸困难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2组,参照组60例患者采用常规急诊护理流程,研讨组60例患者则联合舒缓护理干预方式,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护理干预后,研讨组患者的3方面应激障碍评价分值均低于参照组,且研讨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论:急诊护理联合舒缓护理能有效提高严重创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帮助患者赢取更多的抢救时间,显著改善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症状,护理满意度高。

  • 标签: 急诊护理 舒缓护理 严重创伤 呼吸困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化抗心力衰竭治疗在心力衰竭易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0例心衰合并弯曲呼吸困难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3%,高于对照组的68.57%(P

  • 标签: 标准化 抗心力衰竭治疗 心衰,弯腰 呼吸困难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对间质性肺炎患者生存质量及呼吸困难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4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50例间质性肺炎患者采取随机分配为研究组和参照组,两组各25例,研究组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在三个月后的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评分、呼吸困难程度评分情况。结果:干预三月后,研究组WHOQOL-100评分、呼吸困难程度评分与参照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间质性肺炎 生存质量 呼吸困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家庭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运动耐力及呼吸困难症状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稳定期(Ⅱ~Ⅳ级)COPD患者分为观察组(35例)及对照组(33例)。2组患者均维持原来常规药物治疗方案不变(如噻托溴铵每日1粒;舒利迭每天早、晚各吸1次),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家庭NMES治疗,每次治疗30 min,每天治疗2次,连续治疗6周。于入选时、治疗3周及治疗6周时分别采用6分钟步行试验(6MWT)、肺功能检查、呼吸困难量表(mMRC)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3周及治疗6周时观察组患者6MWT步行距离[分别为(200.7±29.6)m和(209.7±24.3)m]、mMRC评分[分别为(2.00±0.59)分和(1.51±0.56)分]均较入选时及同期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对照组上述指标虽较治疗前有改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Pre)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家庭NMES治疗可改善稳定期COPD(Ⅱ~Ⅳ级)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提高运动耐力,但对患者肺功能改善效果不显著。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康复 神经肌肉电刺激 股四头肌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六君子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在慢性阻塞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9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AECOPD痰浊阻肺证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行西医治疗,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六君子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呼吸困难分级及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百分比、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及FEV1/FVC]。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呼吸困难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FVC%、FEV1%及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六君子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AECOPD可有效改善呼吸困难症状,改善肺功能,能够获得确切疗效。

  • 标签: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六君子汤 呼吸困难等级 肺功能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慢阻肺患者康复护理中应用行为转变理论对呼吸困难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时间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病例数74例,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纳入对照组,一组给予行为转变理论下的康复护理干预纳入观察组,使用mMRC呼吸困难指数及CAT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两组患者呼吸困难程度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mMRC分级中O级、1级患者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干预前CAT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CAT评分相比于护理干预前与对照组护理干预后均存在明显优势,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慢阻肺患者行为转变理论下的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程度以及生活质量,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慢阻肺 呼吸困难 行为转变理论 康复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PCUM方案在ICU重症患者急性呼吸困难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病因诊断中价值探究。方法:对本院85名伴有呼吸困难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ICU重症患者应用PCUM方案进行病因诊断,对病因情况、诊断情况及其诊断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指标进行分析,探析重症超声快速管理方案效果。结果:包含分布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等11种病因;PCUM初步诊断时间为(15.47±6.25)min,确定诊断时间为(65.39±14.87)min,初步正确治疗时间为(35.03±14.02)min;针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等6种病因分析结果显示,PCUM方案的诊断准确率高于88.75%,敏感性高于88.29%,特异性高于93.19%。结论: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睡眠护理在呼吸内科病患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0月来我院呼吸内科就诊的病患84例,均分为2个组别。其中一组实施传统流程下的护理模式,作为常规组;另一组则进一步施以睡眠护理的方式,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病患睡眠质量改善情况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经护理,常规组病患睡眠质量改善率为85.71%,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64.29%,而实验组则分别为97.62%、100.00%,且各项数值比对结果均存在明显差别(P<0.05)。结论 在呼吸内科病患的护理过程中,采用睡眠护理模式,不但可以有效改善病患的睡眠质量,同时也能极大的提升病患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呼吸内科 睡眠护理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