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淄博市张店区人群脑卒中发病类型的分布,为脑卒中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淄博市张店区多中心卒中登记研究项目自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登记的符合标准的首次发病的6873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入组患者按年龄分段,对各年龄段组发病率,各年龄段脑卒中TOAST分型分布进行研究分析。结果6873例患者中出血性脑卒中1132例(16.5%),缺血性脑卒中5192例(75.5%),未分类脑卒中549例(8.0%)。(1)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最高,且以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率较其他分型明显高。(2)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发病率均增加,且55~85岁为脑卒中的高峰年龄段。结论脑卒中发病的高峰年龄段为55~85岁,且尤为重视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尖锐湿疣的临床分布,并分析其复发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尖锐湿疣疾病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收入、婚否等。结果尖锐湿疣临床分布中,年龄分布在20岁到40岁之间,地区分布以本地为主,职业分布以服务行业、营销行业、个体户为主,婚姻分布以已婚为主,感染方式以非婚性感染、间接感染为主;复发影响因素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传染来源、包皮等。结论通过加强全国性知识教育,关注感染来源等方式,才能有效控制尖锐湿疣疾病。

  • 标签: 尖锐湿疣 临床分布特征 复发影响因素
  • 简介:利用1960—2012年汉江流域15个气象站点的日降雨资料和3个水文站同时期日径流资料,分析了9个极端降雨指数的空间分布规律,运用广义极值分布(GEV)、Gamma分布两种极值统计模型对各站点的最大1d降雨、最大3d降雨极值样本进行拟合,遴选描述降雨极值分布规律最优概率模型,进而推算给定重现期下的降雨设计值,并分析其空间分布规律;选用Gumbel、Clayton和Frank这3种Copula函数建立降雨-洪量极值联合分布模型,优选最合适的Copula函数,由此计算给定重现期下的洪量设计值。结果表明:GEV分布模型能更好地模拟降雨极值序列,不同重现期下的降雨极值在空间上均呈西低东高的特征;3种Copula函数中,FrankCopula函数能更好地拟合降雨-洪量相关关系,由此推求的洪量设计值大于单变量拟合设计值。

  • 标签: 极端水文事件 极端降雨指数 极端洪水 单变量分布 COPULA函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学龄前视力低常儿童散光眼分布。方法对140例患童814只散光眼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其分布、散光度等规律。结果远视、近视、混合散光眼数分别为656只(80.39%)、66只(8.09%)、94只(11.52%),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其中远视儿童中,复性散光所占比例最高{66.42%(542/816)},与组内比较,P<0.05。患童近视、远视、混合散光眼的散光度分别主要集中在(0.50~1.00)D、(1.25~2.00)D、(1.25~2.00)D,组内差异均显著。从整体上看,不同类型散光眼的散光度在(1.25~2.00)D范围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探寻学龄前儿童散光规律,可以保证儿童视力的正常发育,还可以尽早预防、治疗弱视,特别是对远视复性散光儿童,对其视功能发育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和意义。

  • 标签: 学龄前儿童 视力低下 散光眼 分布特征
  • 简介:本文基于全球海洋再分析模拟GLORYS2(GlobalOceanReanalysisSimulation2)结果,分析了PN断面(126.0°E-128.2°E,1000m以浅)黑潮流速垂直结构的季节和年际变化,探讨了黑潮流速垂直结构形成的动力学机制。结果表明:1)PN断面黑潮夏季流量最大,春季次之,秋、冬季节最小;气候态平均的冬、夏季流速最大值都位于次表层,春、秋季节流速最大值位于表层;夏季相对流速较大、最大值深度较浅;等密线在黑潮主轴区下凹,冬季更为明显。流速最大值深度和密度水平梯度为零的深度均表现出了较大的年际差异,该年际变化甚至超过季节差异;2)流速与密度符合热成风关系。黑潮通量由太平洋大尺度风场及中尺度运动两者共同决定,但局地的热通量和环流对温盐的输运共同影响密度场,调节黑潮流速的垂直分布,影响水通量的分配及营养盐输运;3)有些年份夏季流速最大值出现在表层,可能是夏季西南季风诱导陆架水离岸输运进入黑潮上层导致的结果。非线性、非地转物理过程的影响没有考虑在本研究中,热成风关系能够解释黑潮流速垂直分布形成的部分原因。

  • 标签: 黑潮 流速垂直分布 热成风关系 PN断面
  • 简介:由于各地区所处环境条件的差异,植物的生长受到各地限制性条件的影响.根系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及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环境胁迫首先直接影响到根系的生理代谢,进而影响到整个植株的生命活动.近年来,关于植物根系在环境条件下的生长与分布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应用在品种鉴定和品种选育等方面.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从水分、养分、土壤性状、重金属含量、光质方面加以论述,以期为极端环境下学者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植物根系 环境 胁迫条件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肉毒毒素作为肉毒杆菌条件下形成的一类毒素,其致死率极高。通过对我国肉毒毒素相关病理报告进行分析不难发现,我国肉毒毒素聚集地主要集中在新疆一带,其毒素发生率极高。另外,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我国人口流动性也不断得到增大,这也使得肉毒毒素并发范围呈现逐年扩展趋势,以往中毒几率较少的地区也开始出现肉毒毒素中毒病例。临床研究表明,肉毒毒素致毒原因主要还是以人们日常饮食为主,其中豆制品是最直接因素。尽管肉毒毒素致死性极强,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其临床应用价值。探讨分析肉毒毒素在我国的分布极其医学应用价值,为日后的研究性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肉毒杆菌 肉毒毒素 中毒分布
  • 简介:民族民居建筑由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发展历史有关。明代以来,纳西族地区形成了三种不同功能的民居建筑:一种是民间木楞房为主的民居建筑;另一种是官署、地方公共场所的楼房建筑;第三种是为宗教服务的寺庙建筑。从分布看,明代以来纳西族民居以木楞房为主体;从建筑风格看,纳西族民居建筑以干栏式为主体;从布局艺术角度看,纳西族民居建筑表现出亲近自然的特点;从装饰艺术角度看,室内外的装修和陈设都体现了纳西族的传统文化观念。

  • 标签: 纳西族民居建筑 演变 分布特征 艺术特点
  • 简介:基于1981~2012年宜昌站日均流量、长江上游287个气象站逐日雨量及NCEP再分析资料,选取长江上游中小洪水过程128例,分析其洪水、致洪降雨月分布,并研究其天气成因。结果表明:长江上游流域中小洪水多发于7~9月,且过程持续时间6~9月呈逐渐变长趋势,其中过程洪量7月最大,洪峰流量及次洪量最大值出现在8月。6月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及南亚高压偏东偏南,贝加尔湖槽引导冷空气南下,与西南急流在重庆—宜昌、乌江汇合,造成降水各子流域分布不均,中心位置偏东,强降水日数少但强度较大;7月副高及南亚高压西伸北抬,中高纬地区多短波槽活动,西南气流强盛,辐合区范围大,造成降水范围广且分布均匀,强降水日数多;8月副高进一步西伸北抬,中高纬环流平直,辐合中心位于长江上游流域西北部,配合高热高湿的环境场,造成降水分布不均匀且局地性强,中心位于岷沱江,过程面雨量大;9月以后,副高继续西伸,南亚高压南压东移,受深厚东北槽影响,地面冷空气活跃,西南暖湿气流减弱,降水中心位于岷沱江、嘉陵江,强度减弱,过程面雨量小。

  • 标签: 中小洪水 次洪量 面雨量 天气成因
  • 简介:【背景】柳厚壁叶蜂是一种严重为害柳树的害虫,会造成叶片提早枯黄、脱落,虫瘿成串,叶片扭曲变形,严重影响柳树的生长发育和园林景观效果。【方法】通过体视显微镜观察了柳厚壁叶蜂雌雄成虫、卵、幼虫、蛹及虫瘿的形态特征,并调查了乌鲁木齐市不同区域各种柳树上柳厚壁叶蜂的危害率及空间分布。【结果】垂柳和龙爪柳受害最严重,受害株率达到100%;其次是旱柳,受害株率52.63%;该蜂对白柳及馒头柳没有危害。柳树冠不同方向和上、中、下不同部位受害率无显著性差异。每片叶通常有1-3个虫瘿,串珠状分布,每个虫瘿中有1头幼虫,幼虫在枝条上的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不同区域垂柳受害率调查表明,新疆农业大学柳树枝条受害率最高,达8.65%;其次是新疆大学洪湖,枝条受害率为5.19%;然后依次是儿童公园、西公园、植物园、水上乐园、红山公园、水磨沟公园。【结论与意义】本研究为柳厚壁叶蜂的预防控制提供了依据。

  • 标签: 柳厚壁叶蜂 柳树 危害 空间分布 乌鲁木齐市
  • 简介: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是四川盆地重点勘探层系之一。通过200余口井资料分析,对比了不同类型砂体储集性能后认为:优质储层岩石类型为浅灰色中—细粒长石岩屑砂岩,孔隙类型为粒间孔和粒内溶孔,主要发育绿泥石胶结,具有低电阻、低伽玛、高声波的"二低一高"电性特征;沉积相和成岩相控制了优质储层的发育,水下分流主河道微相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绿泥石胶结有利于原生孔隙的保存。结合测井和地震储层预测,明确了川中地区须二段优质储层为大面积叠置连片分布,指出了有利勘探区带。成果对川中地区须家河组二段勘探整体部署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四川盆地 须家河组 须二段 优质储层
  • 简介:目的对上海市青少年赛艇运动员CKMM基因(A/G)多态性分布点以及该基因不同基因型与有氧训练的敏感性进行了相关研究,探寻CKMM基因(A/G)多态性与有氧耐力训练敏感性的关联关系,为不同项目当中的优秀耐力运动员的早期选材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理论依据。方法研究通过对上海市青少年赛艇运动员作为实验组,并选取上海市优秀赛艇运动员以及上海市汉族人群作为对照组,通过与青少年赛艇运动员进行多态性分布的比较,确定具有良好有氧耐力训练敏感性的CKMM基因多态位点标记。结果CKMM基因经过基因杂交显色法之后得到3种基因型:A/A型、A/G型和G/G型。在青少年赛艇运动员、上海市汉族人群以及优秀赛艇运动员的三种基因型分布分别是:A/A型为71.6%、69.2%、54.6%;A/G型为:24.3%、22%、30.9%:G/G型为4%、8.8%、14.4%。结论(1)上海市青少年赛艇运动员与上海市优秀赛艇运动员CKMM基因(A/G)多态性分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不同基因型运动员对运动训练的敏感性可能不同。(2)上海市青少年赛艇运动员与上海市汉族人群的CKMM基因(A/G)多态性分布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初步判断青少年赛艇运动员CKMM基因(A/G)多态性分布没有群体性特征

  • 标签: 青少年 赛艇运动员 CKMM (A/G) 基因多态性
  • 简介:目的:通过该次调查统计分析无偿献血者分布情况,加强无偿献血宣传,探索一条适合该市的无偿献血者招募策略,确保本地区临床用血供应。方法用海默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1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在该站无偿献血的179725名献血者的资料,用SPSS17.0软件包处理做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无偿献血人群以男性居多,占69.58%,献血400mL占87.5%;年龄以26~45岁年龄段为主,超过总人数的63.2%;血型分布为B>O>A>AB;职业以其他类、工人、农民、学生、职员及为主;初中高中文化程度献血者占51%。结论大力开发高学历、低年龄、公职人员、女性献血者参与无偿献血,科学划分目标人群,设计无偿献血者针对性招募策略,并做好献血后服务工作,保障满足临床用血。

  • 标签: 无偿献血 分布 调查分析
  • 简介:利用中国东部地区315个台站1963-2012年月平均地面观测资料,揭示了东部地区冬季和夏季地面比湿(SH)和相对湿度(RH)多年平均值及其变率的空间分布,并分析和比较了地理因素(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对其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冬季,SH(0.4-7gkg^-1)以秦岭-淮河线为界,呈现出“北低南高”的分布;RH(41%-82%)则呈现出“南北高、中间低”的分布;一般冬季地面湿度相对较低的地区其变化幅度相对较大。2)在夏季,SH(7-20gkg^-1)整体上明显大于冬季,RH(44%-89%)则与冬季差异不大,均呈现由东南部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分布;同样夏季地面湿度较低的地区通常其变化幅度也相对较大。3)东部地区冬季地面湿度空间分布受地理因素影响,其中纬度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经度次之,海拔高度对其整体分布影响不明显,且地理因素对冬季SH的回归效果明显好于对冬季RH的回归效果。4)东部地区夏季地面湿度空间分布受地理因素影响较冬季显著,纬度同样是影响夏季地面湿度最主要的因素,但海拔高度对夏季SH、经度对夏季RH的影响程度较冬季增大,且地理因素对夏季SH的回归效果同样好于对RH的回归效果。

  • 标签: 比湿 相对湿度 空间分布
  • 简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空间分析法分析1996—2012年榆林市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996—2012年榆林市生态环境质量呈波动下降趋势,分别在2001、2004、2012年出现了转折,生态环境总体呈恶化趋势较明显;生态环境质量各维度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自然条件榆阳区最优,衡山县最差;生态条件吴堡县最好,定边县最差;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和影响吴堡县最小,神木县最大;环境污染程度清涧县最小,神木县污染最严重;生态环境质量具有空间差异性,呈中部高,西南和东北低的格局,清涧县最好,神木县最差。

  • 标签: 生态环境质量 变化趋势 空间分布 榆林市
  • 简介:利用呼伦贝尔市1973—2012年4—10月地面0cm温度观测资料,对在全球变暖环境下地面温度的时空分布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呼伦贝尔市地面温度呈现随纬度和高度递减的分布方式,各台站地面温度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平均年倾向率为0.82℃/10a,夏季变率明显高于秋冬季,秋季各台站间的变率差距较大。大多数台站2007年为地面温度显著偏高的异常年,突变大多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21世纪10年代初期,重现期百年一遇在40.9-34.8℃之间变化,20a一遇在33.7~39.4℃之间,新巴尔虎左旗较高,根河较低。

  • 标签: 呼伦贝尔市 温度倾向率 突变检验
  • 简介:利用1971—2010年河南省均匀分布的110个地面气象站的霜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和单相关分析法,对近40a河南省初霜期、终霜期和无霜期的时空分布及其对气温的响应进行研究,并利用M-K法分析霜期的突变特征。结果表明:1971—2010年河南省平均无霜期为221.3d,纬度与初霜期(R=-0.806)和无霜期(R=-0.707)均呈显著负相关,与终霜期(R=0.557)呈显著正相关;初霜期以2.6d/10a的速率呈明显推迟(P〈0.01),而终霜期的线性变化趋势不明显,无霜期以4.7d/10a的速率呈明显延长(P〈0.01);初霜期、终霜期和无霜期的突变点均在1998年。从各地区看,初霜期在各地区呈明显推迟,豫西地区推迟趋势最大(3.5d/10a,P〈0.01);终霜期仅在豫西和豫南地区呈显著提前;除豫东地区外,无霜期在其余5个地区均呈明显延长,豫西地区延长趋势最大(7.7d/10a,P〈0.01)。从各观测站霜期的变化趋势空间分布来看,初霜期显著推后、终霜期显著提前和无霜期明显延长的站点分布在豫西和豫南地区。河南省初霜期与10月、终霜期与3月气温因子相关性较大;初霜期推迟和终霜期提前主要由气温升高引起的,其中平均最低气温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初霜期推迟和终霜期提前导致无霜期延长。

  • 标签: 初霜期 终霜期 无霜期 突变 气候响应
  • 简介:在创新资源有限条件下,研究如何提高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一带一路”战略,有重大意义。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借助多产出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对2008-2013年中国30个省级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超越对数生产函数进行了参数估计,继而测算出各地区2008-2013年的创新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总技术效率值,并分析了影响技术效率的因素。结论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技术效率与企业规模、市场结构、政府投入力度、研发支出结构呈正向关系,与经济发展水平呈负向关系;2008-2013年,中国大部分省级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技术效率值整体呈现波动式上升趋势,仅在2009-2010年间受全球金融危机干扰呈现短暂的下降变化;中国30个省级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技术效率呈现稳健的差异现象,分布格局类似干经济发展水平分布;各地区规模效率水平均大干技术效率水平,是总技术效率水平增长的主要源泉。

  • 标签: 高技术产业 创新技术效率 规模效率 多产出随机前沿模型
  • 简介:以闽江河口短叶茳芏盐淡水湿地为研究对象,测定湿地沉积物碳、氮垂直分布,并分析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0~5001TI湿地沉积物有机碳(OC)和有机氮(ON)含量范围分别为12.98~31.32g·kg^-1、1.37~2.46g·kg^-1,不同盐淡水湿地沉积物0C、ON含量的总体趋势分别为塔礁洲〉鳝鱼滩〉蝙蝠洲,鳝鱼滩〉蝙蝠洲〉塔礁洲。可交换态无机氮NH4^+-N、NO2^--N、NO3^--N的含量范围分别为1.36~11.69、0.05~0.34和0.20—5.72mg·kg^-1。总无机氮(TIN)含量则表现为鳝鱼滩湿地明显高于蝙蝠洲、塔礁洲湿地。有机C/N与pH值、电导率和含水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但盐度值主要通过影响ON来影响CN比,而含水率则主要影响OC;NH4^+-N、NO2^--N、NO3^--N与三者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ON与电导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沉积物有机碳氮和无机氮与平均粒径均无显著相关关系。

  • 标签: 盐淡水湿地 沉积物 闽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