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跖骨皮质指数(MCI)对跖骨应力性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于咸宁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41例跖骨应力性骨折患者作为试验组,其中男26例,女15例,年龄(36.2±8.9)岁;选取同时期41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5例,女16例,年龄(34.9±9.7)岁。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Ⅰ型氨基端延长肽(PIN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Ⅰ)和25-羟维生素D[25-(OH)D]、跖骨皮质指数(MCI Ⅰ~MCI 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试验组骨密度(BMD)小于对照组(t=-2.043,P<0.05),试验组CTX-Ⅰ水平高于对照组(t=3.670,P<0.05),试验组PINP、25(OH)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2.164、-2.075,均P<0.05),试验组第一脚跖骨MCI(MCI Ⅰ)、第二脚跖骨MCI(MCI Ⅱ)、第三脚跖骨MCI(MCI Ⅲ)、第四脚跖骨MCI(MCI Ⅳ)、第五脚跖骨MCI(MCI Ⅴ)均小于对照组(t=-2.062、-2.019、-2.012、-5.889、-2.083,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每个跖骨皮质指数与跖骨应力性骨折均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TX-I为跖骨应力性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OR=6 065.508,P=0.021),而MCI Ⅳ为跖骨应力性骨折的保护性因素(OR=0.011,P=0.001)。CTX-Ⅰ和MCI Ⅳ诊断跖骨应力性骨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5(95%CI 0.735~0.914)和0.869(95%CI 0.793~0.945),CTX-Ⅰ和MCI Ⅳ的最佳截点值(cutoff值)分别为0.34 μg/L和1.7%,CTX-Ⅰ和MCI Ⅳ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66%和81%,CTX-Ⅰ和MCI Ⅳ的诊断特异度分别为83%和85%。结论CTX-I和MCI Ⅳ为应力性骨折的影响因素,CTX-Ⅰ和MCI Ⅳ可作为诊断跖骨应力性骨折的重要指标。

  • 标签: 跖骨皮质指数 跖骨应力性骨折 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 25-羟维生素D 受试者工作曲线
  • 简介:摘要1、目的提高足踝外伤治疗技术;2、方法临床治疗30例跖骨近端骨折患者,克氏针内固定,防止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指导功能锻炼;3、结果骨折愈合,行走良好,功能恢复;4、结论跖骨近端骨折临床治疗,克氏针固定技术是良好的复位固定治疗方法。

  • 标签:
  • 简介:骨折大多是因管理不当,流浪犬被车撞,互踢,踏入坑道,棒打,石击等所致。本人在临床上接手一例跖骨骨折,是由铁器所致。临床症状;患后肢跖骨部肿胀,红肿,三支脚走路,患肢提起不能着地,患肢活动范围存180度旋转。触摸跖骨部有断端,并有断端线,旋转跖骨部能听到断端有骨摩擦音,并有疼痛感。初步诊断为跖骨完全骨折。有条件的情况也可用X光拍照可以确诊。

  • 标签: 流浪犬 骨折 治疗方案 临床症状 活动范围 旋转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跖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0年3月—2018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0例跖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40例跖骨骨折患者使用克氏针内固定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论在40例跖骨骨折患者当中治疗效果评价为优的例数有21例,评价为良的例数有15例,评价为中的例数有3例,评价为差的例数有1例,总有效率为90.0%。其中有1例患者出现关节僵硬,有1例患者出现畸形愈合,有1例患者出现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7.50%。结果克氏针内固定能够帮助患者有效改善病情,对患者的病情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克氏针内固定 跖骨骨折
  • 简介:目的评估AO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第一跖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36例第一跖骨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AO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术后平均随访1年,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和患足功能,应用美国足踝骨科协会的足踝临床评分系统进行评估。结果36例患者中,1例出现骨折不愈合。优31例,良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4.5%。结论掌握手术适应征,正确应用AO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第一跖骨骨折可收到良好的疗效,避免了长期石膏固定所带来的功能丧失和畸形愈合导致的足跖侧皮肤角化和行走时的疼痛。

  • 标签: 第一跖骨骨折 内固定 微型接骨板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跖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0年3月—2018 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0例跖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40例跖骨骨折患者使用克氏针内固定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论 在40例跖骨骨折患者当中治疗效果评价为优的例数有21例,评价为良的例数有15例,评价为中的例数有3例,评价为差的例数有1例,总有效率为90.0%。其中有1例患者出现关节僵硬,有1例患者出现畸形愈合,有1例患者出现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7.50%。结果 克氏针内固定能够帮助患者有效改善病情,对患者的病情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克氏针内固定 跖骨骨折
  • 简介:摘要第五跖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若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会造成如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足底压力分布异常等严重并发症,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其损伤机制尚未阐明。为此,笔者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2年8月至2019年8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74例第五跖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患者的CT扫描数据及临床资料,利用Mimics 17.0软件将所有第五跖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患者的CT数据进行重建,再利用3-Matic软件在所有患者的第五跖骨立体图形中一一标识骨折线,绘制骨折线热图。探讨第五跖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中的骨折线三维立体分布特点,为第五跖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损伤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跖骨 足损伤 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钩钢板治疗第5跖骨基底粉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自2011年5月至2013年9月间,22例第5跖骨基底粉碎骨折患者采取钩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X线摄片显示骨折块移位均大于2mm,其中3例大于5mm,均为粉碎骨折。结果本组术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1~24个月,平均14个月。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1~15周,平均13.6周,无骨折块移位现象、骨折不愈合、及残留足部疼痛症状,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情况出现,足踝部关节活动正常。参照美国足踝矫形协会(AOFAS)的中前足功能评分标准3进行评估,22例评分为87~100分,平均93.6分,优15例,良7例,优良率达100%。结论移位明显的第5跖骨基底粉碎骨折,钩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骨折愈合快,远期疗效满意,是治疗第5跖骨基底粉碎骨折理想的选择。

  • 标签: 钩钢板 第5跖骨基底 骨折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下肢熏洗方对跖骨应力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支队卫生队在2015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跖骨应力性骨折战士1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下肢中药熏洗治疗,对比分析2组战士治疗后的疼痛、骨痂以及骨折线评分。结果经过治疗后,研究组的疼痛、骨痂以及骨折线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熏洗方能有效减轻跖骨应力性骨折疼痛,促进战士的骨折愈合,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战士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下肢熏洗方 跖骨应力性骨折
  • 简介:背景: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容易出现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多数学者推荐手术治疗,目前手术治疗有多种方法,锁定加压钩接骨板是一种新的内固定方式。目的:探讨应用解剖型锁定加压钩接骨板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采用解剖型锁定加压钩接骨板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患者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22-70岁,平均(43.2±20.1)岁;跌倒摔伤17例,交通伤7例,运动扭伤6例,高处坠落伤2例。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9d,平均(3.1±1.8)d。按照Lawrence-Botte分类法:Ⅰ区21例,Ⅱ区11例。术后定期门诊随访评估伤口愈合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功能恢复情况及有无并发症发生。采用VAS疼痛评分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足评分标准对患者术后功能进行评估。结果:32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24个月,平均(15.3±3.9)个月。所有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皮肤坏死、骨折再移位、接骨板松动或断裂、骨折畸形愈合等发生。骨折愈合时间平均(8.2±1.8)周,其中2例患者出现骨折延迟愈合,经保守治疗后逐渐愈合,其余30例患者骨折顺利愈合。完全下地负重时间平均(6.7±1.5)周,12周VAS评分平均(0.6±0.3)分,末次随访AOFAS中足评分平均(94.2±3.6)分。结论:应用解剖型锁定加压钩接骨板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骨折端固定可靠,术后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内固定方式,但应根据骨折类型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 标签: 锁定加压接骨板 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研究探讨可吸收内固定系统治疗跖骨骨折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20例应用可吸收内固定系统治疗跖骨骨折患者资料,进行随访并观察其影像学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X线显示跖骨骨折断端无移位,骨折愈合率100%,术后无明显发热和皮下积液,关节功能均无障碍。结论应用可吸收内固定系统治疗跖骨骨折,不仅疗效满意,还可免除患者再次取内固定的手术及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跖骨骨折 内固定 可吸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态骑缝钉治疗跖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骨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4例第2~5跖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17例患者采用静态骑缝钉治疗,17例采用逆行克氏针治疗。静态骑缝钉组: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34.6岁(范围:21~50岁),右侧10例,左侧7例。逆行克氏针组:男性12例,女性5例,年龄36.2岁(范围:23~53岁),右侧9例,左侧8例。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前足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测量患侧跖趾关节的主动屈伸活动范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记录骨折愈合时间,统计术后并发症情况。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非参数检验或χ2检验对组间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2个月(范围:12~17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静态骑缝钉组和逆行克氏针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无差异[(11.2±2.1)周比(11.5±3.1)周,t=0.030,P=0.743]。末次随访时,静态骑缝钉组和逆行克氏针组的VAS[1.00(1.00)分比1.00(1.50)分M(QR),Z=-0.443,P=0.658]和AOFAS中前足评分[(90.9±5.3)分比(88.6±6.1)分,t=1.174,P=0.249]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患侧跖趾关节主动背伸活动范围[(35.1±4.3)°比(31.2±6.4)°,t=2.055,P=0.048]及屈曲活动范围[(34.7±4.5)°比(30.2±5.3)°,t=2.681,P=0.01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静态骑缝钉组1例开放性骨折患者出现局部皮肤坏死,3例患者负重行走后出现跖痛症。逆行克氏针组4例负重行走后出现跖痛症,2例出现轻度背伸挛缩及关节疼痛。无伤口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静态骑缝钉治疗第2~5跖骨骨折,手术微创,固定牢靠,有效减少肌腱、关节粘连等并发症,利于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疗效满意。

  • 标签: 跖骨 骨折 内固定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连续性康复护理对多发性跖骨骨折患者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6例跖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出院时发放《康复锻炼指导手册》,居家护理期间不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连续性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全足负重下床行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全足负重下床行走时间(60.21±4.92)d、骨折愈合时间(42.11±4.09)d、住院时间(30.22±2.34)d,对照组患者的全足负重下床行走时间(78.96±5.87)d、骨折愈合时间(56.86±5.56)d、住院时间(37.11±3.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性护理应用于多发性跖骨骨折患者护理中,对于促进足部愈合及功能恢复,具有积极影响,值得推广。

  • 标签: 连续性康复护理 多发性跖骨骨折 骨折愈合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多发性跖骨骨折的效果。 方法: 选取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7 月我院收治的多发性跖骨骨折患者 72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比较其疗效。 结果: 观察组患者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 结论: 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多发性跖骨骨折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微型钢板 内固定治疗 多发性跖骨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