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对踝关节损伤后外踝的处理、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治疗有了新的认识,在手术适应症、手术时机、内固定材料及手术技巧方面都有新进展。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分类 诊断治疗 评价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固定方案对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4月-2015年6月收治的144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抽签分为2组,对照组手法复位固定治疗,观察组实施切开复位固定治疗。并对两组固定效果与术后足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93.06%VS68.06%),(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行走、活动范围与关节稳定性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手法固定相比,切开复位对踝关节骨折的固定效果较好,可使踝关节运动功能显著提高。

  • 标签: 不同固定方案 足踝关节骨折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踝关节骨折术后踝关节功能的康复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采取踝关节骨折术后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实验组患者踝关节骨折手术后进行踝关节功能的现代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手术后采取常规传统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分析X线检查结果以及术后6个月和12个月踝关节功能评分,分析两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结果经过术后康复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85%,92.5%。对照组患者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62.5%,72.5%。实验组患者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踝关节骨折进行手术的画着进行早期踝关节现代康复治疗,并且通过评测表进行评分的康复治疗模式,能够提高患者的预后,提高治疗效果,是非常简便有效的康复治疗模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手术治疗 康复治疗,踝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踝关节(ANK)功能康复治疗对ANK骨折术后的影响和疗效。方法:试验抽取手术病例数共80例,疾病名称均为ANK骨折,均在20210.10~2022.10内完成治疗,试验前按排号(单双号)将例病例均分为2组(40例/组),分别命名为甲组(单号)和乙组(双号)。乙组方案为ANK功能康复治疗,甲组方案为常规术后康复治疗。对比指标包括疼痛程度(VAS)、ANK功能(AOFAS)等评分及疗效结局。结果:试验后对VAS、AOFAS等评分做出分析和统计,结论中乙组治疗各分值均优于甲组(P<0.05)。试验后对总有效率做出分析和统计,结论中乙组具体为90.0%高于甲组70.0%(P<0.05)。结论:ANK功能康复治疗对ANK骨折术后的疗效优良,可缓解疼痛,促进ANK功能和骨折处恢复,可积极推广于临床。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手术 康复治疗 踝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手法复位闭合穿针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在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患有踝关节骨折的142例病患中,根据治疗的方法平均分成,手法复位组和切开复位组,每组各71名病患,观察和对比两组的康复程度及其效果。结果手法复位术后优良率为84.5%,切开复位组优良率为64.7%。且在术后感染和治疗时间等指标中手法复位治疗皆优于切开复位治疗。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踝关节骨折的临床应用中,手法复位闭合穿针内固定治疗更利于患者在早期的恢复,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切开复位 手法复位 足踝关节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术后踝关节功能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之间治疗的踝关节骨折术后病人60人,采用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实验组两组,采取常规功能康复治疗的为对照组,采取个性化功能康复治疗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康复治疗12个月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康复治疗12个月的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对比有意义。结论:对踝关节骨折患者手术后进行个性化功能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预后,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个性化 功能康复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对踝关节骨折诊治策略以及诊治方法效果进行课题研究。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7月收录的68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入选所有患者均开展科学诊治,回顾性研究患者的资料数据,总结最终的诊治策略与诊治效果。结果 68例患者经过有效的诊治,66例患者的骨折症状得到改善,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诊治有效率高达97.06%。结论 将临床诊治策略应用于踝关节骨折患者,可以在明确患者骨折病变情况的基础上,通过有效治疗的来促进骨折部位快速愈合。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诊治策略 诊治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踝关节骨折患者运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手术的安全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我院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间进行诊治的100例踝关节骨折的患者,运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安全性。结果通过对所选的患者进行分析,所选的10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均得到了随访观察,平均随访时间为(10.6±2.1)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4.8±0.8)周;治愈情况84例优秀,10例良好,4例一般,2例较差,优良率为94.0%;40例进行胫腓关节固定的患者中,有4例出现螺钉断裂显像,发生率为10.0%。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恢复健康,未见有畸形情况出现。结论对于踝关节骨折的患者运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而且临床安全性相对较高。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踝关节骨折患者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2017年 10月至 2019年 6月我院对 7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开展了研究分析,为患者提供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并且选取了同期的 70例踝关节骨折外固定复位治疗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的安全性进行分析。 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有 26例优秀,占 37.14%, 31例为良,占 44.29%, 8例为一般,占 11.43%, 5例为较差,占 7.10%;观察组是 27例为优( 38.57%), 32例为良( 45.71%), 7例为一般( 10.0%), 4例为较差( 5.71%);优良率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P>0.05)。对照组 VSA评分平均( 2.84±0.47)分, HAMD评分为( 18.38±2.31)分, HAMA评分为( 14.48±1.93)分,观察组分别是( 7.89±1.08)分,( 45.23±5.93)分,( 39.28±4.31)分;观察组负面情绪评分比对照组高( P 0.05). The average VSA scor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2.84 +0.47), the HAMD score was (18.38 +2.31), the HAMA score was (14.48 +1.93),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7.89 +1.08), (45.23 +5.93), (39.28 +4.31). The negative emotion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for ankle fracture is effective, which is risky and should be used cautiously.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