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前牙开()、深覆()通常是由于生长发育、不良习惯或功能性因素等原因所导致的颜面部垂直向不调。它们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颜面部美观、口腔功能及健康。因此,对前牙开()、深覆()患者进行有效的矫治理应受到正畸医师足够的重视。然而,正畸治疗的成功不仅体现在主动治疗结束时错()畸形程度的改善,更体现在治疗效果的长期稳定,对前牙开()、深覆(治疗的长期稳定性一直是正畸医师关注的热点[1-6]。本文即对前牙开()、深覆(治疗后的稳定与复发做一综述。

  • 标签: 深覆(牙合) 主动治疗 前牙 复发 正畸医师 垂直向不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发牙髓病或者根尖周病的隐裂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17例并发牙髓病或根尖周病的隐裂进行综治疗,即依次进行、带环固定、根管治疗、充填、全冠修复,随访观察1.5~2年。结果217例隐裂治疗成功203个,占93.5%;失败14个,占6.5%。结论采用综治疗,可以有效保存隐裂并恢复其功能。

  • 标签: 隐裂牙 牙髓病 综牙合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先天缺的错畸形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正畸患者中先天缺的错畸形病例28例,对缺位置、缺数目、错类型、矫治方法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缺部位最常见的下颌切牙或上颌侧切牙,数目多为1~2个。15例采用集中间隙结合修复的方法进行矫治,5例采用减数方法进行矫治,5例直接采用正畸矫治关闭缺牙间隙,3例采用扩展间隙种植义齿修复。结论对先天缺的错畸形病例有多种矫治方法只要设计合理均能获得满意效果。

  • 标签: 正畸治疗 先天缺牙 错牙合畸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活动垫在反矫正中的作用。方法对54例反病例使用活动垫配合固定正畸治疗治疗时间6个月~2年,评估效果。结果反矫正成功率96%,有效率100%。结论活动垫配合固定正畸治疗是反矫正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活动牙合垫 反牙合 固定正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正畸+修复治疗对错列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本院治疗的108例错合并列缺损患者为研究主体。分成A组和B组,均是54例。A组给予口腔正畸+修复治疗,B组给予常规修复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A组的治疗成功率为96.30%,B组为85.19%,对比有差异(P<0.05)。随访2年,A组的牙齿形态正常率、功能正常率与牙齿无松动率均高于B组,对比均有差异(P<0.05)。结论为错合并列缺损患者行口腔正畸+修复治疗可改善其牙齿功能,且远期疗效较佳,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口腔正畸 修复 错牙合 牙列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早期治疗儿童源性错畸形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儿童源性错畸形4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给予咬合诱导治疗结束后,分别在3、6、9个月回访,回顾分析其早期治疗的效果及满意度。结果46例源性错畸形患儿及时得到矫正,阻断造成源性错畸形的不良干扰,治疗效果显著,满意度高。结论源性错畸形的患儿,及早给予咬合诱导治疗,将牙牙合发育导向正常,改善患儿的面容,使其更具美感,有利于儿童正常人格的发展,提升自信心,促进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 标签: 儿童 牙源性 错牙合畸形 早期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2*4矫治技术对替期前牙反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法是对应用2*4矫治技术治疗期前牙反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本文采用这种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20例患者进行牙齿矫治,并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的X线投影测量。结果在治疗之后,患者的反已全部纠正正常,覆覆盖无异常,且改善了患者软组织的侧貌,具有美观性。结论2*4矫治技术在解除反患者具有良好、快速的矫治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2*4 矫治技术 替牙期前牙反(牙合) 临床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列缺损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48例错列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和对照组(修复治疗)各2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牙齿舒适度优良率(95.83%>66.67%,χ2=4.923)、美观度优良率(91.67%>66.67%,χ2=4.547)、对于修复效果的满意度(91.67%>62.50%,χ2=5.779)以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84.93±4.19)分>(75.74±4.30)分,t=7.499]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错列缺损的临床治疗,选择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改善牙齿功能,恢复其美观度,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

  • 标签: 口腔正畸 修复治疗 错牙合伴牙列缺损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改良垫式活动矫治器治疗儿童乳前牙反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乳前牙反患儿中选取7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垫舌簧矫治器进行矫治,观察组患儿采用改良垫式活动矫治器进行矫治,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o-Gn(下颌有效长度)、Co-A(上颌有效长度)、APDI(上下颌骨矢状方向不调指数)、Ptm-A(上颌骨长度)、T4-Po(下颌长度)、NP-PA(颌突角)、ANB(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等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t=12.6257、9.6257、11.0257、6.3544、15.6253、11.9626、9.5258,P<0.05。结论改良垫式活动矫治器治疗儿童乳前牙反的临床疗效理想,可推广。

  • 标签: 改良牙合垫式 活动矫治器 儿童乳前牙反牙合 传统牙合垫舌簧矫治器 对比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错()畸形伴列缺损行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2020年01月-2021年06月本院纳入的60例错畸形伴列缺损患者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行单一口腔正畸治疗和联合治疗,观察治疗成效。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牙齿功能评分均高于参照组;观察组牙齿固定评分高于参照组,软垢指数及牙菌斑附着指数较低(P

  • 标签: 错牙畸形伴牙列缺损 口腔正畸 修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口腔正畸结合治疗错()伴列缺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5年2月-2013年8月在我院修复错()伴列缺损的患者5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年。结果对患进行修复治疗后,51例患者的牙齿相较治疗前排列整齐,咬合度较好;随访1年后,患未出现松动或移位现象。讨论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伴列缺损效果较好,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口腔正畸 错(牙合) 伴牙列缺损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错伴列缺损患者接受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对提升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功能的价值探究。方法:此次研究共计收录病例样本52例,均收录于2020.8——2022.5期间我院收治的错伴列缺损患者,样本入组后行规范性分组,通过开展不同的治疗方案实施此次对比分析,分别为对照组(修复治疗)、观察组(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统计不同组别样本在疗效及功能指标间的差异性。结果:评测两组治疗优良率,观察组评测值为96.15%,该参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评测值73.08%,P<0.05。于治疗前后评测两组咀嚼、出血及牙龈的恢复情况,治疗前组间差异性并不明显,治疗后两组均有改善,但均以观察组评价参数更具优势,P<0.05。结论:错伴列缺损患者接受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对提升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功能的价值显著。

  • 标签: 错伴牙列缺损 口腔正畸 修复治疗 治疗效果 牙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错伴列缺损患者接受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对提升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功能的价值探究。方法:此次研究共计收录病例样本52例,均收录于2020.8——2022.5期间我院收治的错伴列缺损患者,样本入组后行规范性分组,通过开展不同的治疗方案实施此次对比分析,分别为对照组(修复治疗)、观察组(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统计不同组别样本在疗效及功能指标间的差异性。结果:评测两组治疗优良率,观察组评测值为96.15%,该参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评测值73.08%,P<0.05。于治疗前后评测两组咀嚼、出血及牙龈的恢复情况,治疗前组间差异性并不明显,治疗后两组均有改善,但均以观察组评价参数更具优势,P<0.05。结论:错伴列缺损患者接受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对提升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功能的价值显著。

  • 标签: 错伴牙列缺损 口腔正畸 修复治疗 治疗效果 牙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错[]伴列缺损患者治疗以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实施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期间,开展错[]伴列缺损治疗的58例患者为样本资料,以红蓝球的方式实施随机小组划分,29例以口腔正畸实施治疗的为参照组,剩余29例以口腔正畸+修复治疗的为研究组,评估并统计治疗开展相关指标状况。结果:研究组实施治疗后有效率计算值较参照组略高(P

  • 标签: 错牙合 牙列缺损 口腔正畸 修复治疗
  • 简介:目的:比较线性()全口义齿与解剖式()全口义齿满意度。方法:选择15例槽嵴吸收严重的无牙颌患者,为每例患者制作传统的解剖式()和线性()2副全口义齿,3个月后更换使用。每副义齿于戴用1个月、3个月时用满意度问卷调查患者。结果:2种()型全口义齿使用3个月时,线性()全口义齿的固位稳定和舒适程度满意度明显高于解剖式全口义齿(P〈0.01);线性()全口义齿使用3个月比使用1个月在固位稳定、咀嚼功能和舒适程度方面有显著提高(P〈0.01)。观察期间,线性()全口义齿初戴后因疼痛改的次数明显少于解剖式()全口义齿。结论:对槽嵴吸收严重的无牙颌患者,应用线性()全口义齿可以提高其义齿的固位稳定和舒适程度。

  • 标签: 义齿 全口 线性(牙合) 解剖式(牙合) 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