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徐中舒先生主编.湖北四川两省联合出版的《汉语大字典》,是迄今为止收字最多的一部字书。该书正文收字53723个,补遗收字955个,共计54678个。收入补遗当中的字,大部分为冷僻字、异体字、形误字。在这955个字中,编者明确注明音义未详的有28字,缺音者56字,缺义者1字,音义俱缺者10字,共计95字。此外,补遗中尚存在一些训欠妥的字。今仅就笔者所知,对补遗中不之字及训欠妥之字考释如下。

  • 标签: 补遗 汉语大字典 误释 云光 音义 形误
  • 简介:古今训诂家常常利用注解之文与被注解之文的对应关系来进行校勘,这种方法掌握得好,是可以得到可信的结论的。比如《荀子·儒效篇》:'井井兮其有理也。'杨倞注:'井井,良易之貌。理,有条理也。'卢文弨:'正文‘有理’,各本作‘有条理’。案注,则正文‘条’字衍,今删。'《仲尼篇》:'财利至则善而不及也,必将尽辞让之义然后受。'杨倞注:'善而不及,而,如也,言已之善寡,如不合当此财利也。'谢本从卢校'善'上有'言'字。王念孙说:'据杨注云

  • 标签: 各本作 杨注 杨倞 例释 仲尼 王念
  • 简介:蒲松龄的聊斋俚曲是应用淄川方言写成的,不少专家学者由于生活地域的不同、个人经历的制约,在对其中方言俚语的解释中多有舛错。刘瑞明认为聊斋俚曲的写作是应用"各地方言",又加以望文生义,致使他的《〈增补幸云曲〉校》一文出现不少偏差。

  • 标签: 增补幸云曲 校释 淄川方言 辨误
  • 简介:《经传词》说“不”“丕”是助词。杨树达、俞敏既肯定此观点又对他的部分例句曾有否定。笔者本文证明,此条的观点完全是错误的,全部例句都不能成立。它们属四种不同情况,都是有词汇意义的。第一类,“丕”的意思是:大。“不”是“丕”的通假。第二类,例句实际是反问句,“不”字是否定副词的常义。第三类,句子是单纯否定,“不”字也是表示否定。第四类,是衍文、复辅音等杂例。

  • 标签: 《经传释词》 “不” “丕” 助词说 辨误
  • 简介:两《唐书》中“疆候”、“猜阻”、“不情”、“诸生”四词为《汉语大词典》等辞书所误,实则“疆候”即疆界,“猜阻”为猜疑,“不情”指不诚,“诸生”乃儒生。

  • 标签: 唐书 大词典 误释
  • 简介:《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的经典之作,反映了当时历史背景和作者知识体系、世界观影响下对文字的认识。时至今日,仍有着不朽的启示意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再次研读《说文解字》时,发现了其中有一些"汉字误解"的情况出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如对字各部件意义的理解不准确;文字理论不足而产生的主观性误解;由

  • 标签: 作者知识 误释 阴阳五行 词义系统 中所 说文系传
  • 简介:“家学”渊源回溯性研究对于重新认知胡适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文化意义.通过内在理路的梳理发现,蔡元培、梁启超、陈寅恪等所代表的传统文化阶层“自觉”或“不自觉”面向胡适“家学”渊源进行“建构”,试图建立“汉学”与胡适之间的“隐性”联结.将这种“建构”放置于近现代思想文化史的“长时段”架构中,折射出学术“现代化”与“过度现代化”发展的渊源脉络及其渗透、交替、演变的痕迹.“家学”渊源的“”对于胡适与“时代”而言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从一个侧面见证胡适学术的独立性和科学性,以及“时代”变迁下的胡适思想的“变化”与“坚守”.

  • 标签: 胡适 “世传汉学” 现代化 释误
  • 简介:《墨子》是阐述墨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其中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哲学思想、逻辑思想和军事思想都比较突出。目前,针对《墨子》李译本的研究为数甚少。结合具体实例,从李译本的翻译成果看,李译本中存在文本现象,因此,观察造成文本现象的主客观原因,探讨译者的翻译策略,正确解读文化差异尤为重要。

  • 标签: 《墨子》李译本 文本误释 翻译策略 文化差异
  • 简介: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外的交流愈加频繁。语言中敏感度极强的词汇反映中国社会动态的发展颇为明显,出现了很多新词语,也相应出现了一些新的构词方式。由于词典收录的相对滞后,给我们理解上造成了诸多困难,甚至出现理解上的错误,“XX门”中“门”意义的就是一种。文章对布占廷论文中出现的现象予以纠正,以期引起大家对这一现象的关注。

  • 标签: “XX门” 误释 纠正
  • 简介:顾炎武的《日知录》作为一部著名的笔记体学术著作,成为许多学者的必备书籍。本文以岳麓书社(长沙)1994年整理出版的《日知录集》点校本中《姓》、《氏族》二篇为例,就其标点、刊印可商榷的地方,提出自己的修正意见。

  • 标签: 标点本 点校本 《日知录》 日知录集释 校点本 《水经注》
  • 简介:<正>中国封建社会流通的钱币,早在汉朝就形成了钱--陌--贯三级货币单位制。钱是基本单位,钱一枚又称文;陌是中间单位,百钱为陌,陌又有通用字百、佰伯;贯是最高单位,十陌为贯,贯又有同义词千和缗:计数为千,穿成串叫贯,借穿钱的绳索之名来指称这外单位叫缗,千又有通用字仟。贯是大串,主要用于贮存;陌是小串,主要用于交易;用于交易的贯,每陌两端打结,分隔成十段。这个三级货币单位制沿用两千多年,直到清朝灭亡。

  • 标签: 短陌 单位名词 货币单位 数词 量词 通用字
  • 简介:"猫鬼"、"野道"见于《隋书》、《北齐书》等书,《汉语大词典》将其分别为"古代行巫术者畜养的猫"、"犹邪道"。根据《诸病源候论》的相关记载,论证了《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是不正确的。同时提示,在汉语词汇史研究中,《诸病源候论》这类古代医学文献有着丰富的语言研究价值。

  • 标签: 猫鬼 野道 汉语大词典 诸病源候论
  • 简介:高考是一场高水平硬功夫的较量,来不得半点虚浮,容不得半点侥幸心理,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是高考的大敌。学生必须对课本上的基础知识真正准确娴熟全面理解掌握,必须达到滚瓜烂熟倒背如流的程度才能在高考中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但许多同学在高考复习中,对历史基础知识点的领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漏洞,特别是对课本中的易错点、易混点、疑问点、健忘点、疏忽点、错解

  • 标签: 中国史 例谈 史易错
  • 简介:<正>据大冶县博物馆《郑王城遗址调查简报》(《江汉考古》1983年第3期)载:“郑王故城的文化遗物”,采集到的“铜质类”有“戈两件,一件直内上刻有‘■’二字。按这两字关糸到古云梦的地望,郑东南与古云梦的关系,■及《尚书·禹贡》记载的真实性问题现在根据这两字的释义,来加以说明。这两字上一字从■(阜)从土,下一字■从土,可初两字为地名。这

  • 标签: 释义 声符 调查简报 文化遗物 真实性问题 博物馆
  • 简介:《中国文物报》在1991年4月7日第三版刊载了《周代铭文铜鬲鼎》一文,其中提到该器物之“内壁有二竖行铭文‘春史正作宝彝’”六字,文章没有对铭文作任何解释。我认为该器物之第一字“

  • 标签: 中国文物报 铜鬲 宣曲 蔡侯 汉印文字征 有对
  • 简介:何琳仪《说文》所无。《甲骨文编》445下列二字:旧均已成定论。a式从“水”在“舟”两侧,也可理解为“舟在水中”,见一期卜辞,b式从“水”从“舟”,见三期卜辞,a式无疑是b式的较原始形体。《管子小问》“意者君乘驳马而桓迎日而驰乎?”尹知章注。“古盘...

  • 标签: 《说文》 甲骨文 《管子》 卜辞 《集韵》 铜器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