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视神经筛板是一个生物力学结构,其受力应变引起青光眼视神经损伤。眼压被认为是引起筛板应变的主要因素,眼压升高引起筛板应变增加。相应的在青光眼用药或术后眼压下降的患者中,筛板会发生应变的消除。脑脊液压力作为跨筛板压力差的组成部分同样影响筛板,脑脊液压力降低增加了跨筛板压力差从而导致筛板应变增加。此外,眼球水平运动引起视神经鞘的牵拉同样能引起筛板应变增加。(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 193-197)

  • 标签: 筛板 生物力学 青光眼
  • 简介:摘要视神经胶质瘤(ONGs)是视路胶质瘤(OPGs)的一种,其发病率较低,仅占儿童颅内肿瘤的1%,既可散在单发也可与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F1)并发。ONGs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病程多变且难以预测,准确的诊断及合理的治疗方式目前仍存在争议。本文围绕ONGs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该病的治疗及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视神经胶质瘤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 儿童 治疗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光眼视神经萎缩治疗中实行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分析对象为就诊于我院的青光眼视神经萎缩患者78例(2019.12-2020.12),因治疗药物差异分组,38例所用药物为甲钴胺片,纳入对照组,40例所用药物为甲钴胺片+疏血通,纳入试验组,比较和分析临床效果。结果:比较对照组临床效果,试验组优势明显,显著差异,P

  • 标签: 青光眼 疏血通 视神经萎缩 甲钴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鼠视神经钳夹损伤(ONC)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存活率变化。方法选取97只6~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5只)、假手术组(5只)、ONC组(87只)。正常组双眼不进行任何操作;假手术组左眼不进行任何操作,右眼行假手术操作;ONC组左眼行ONC,右眼行假手术对照。正常组分别计算左右眼RGCs密度,比较其差异;假手术组计算假手术眼RGCs密度,比较其与正常组平均RGCs密度的差异;ONC组中,以左眼(ONC眼)与右眼(假手术眼)RGCs密度的比值计算RGCs存活率,然后比较不同钳夹持续时间(5,10,20,30 s)的RGCs存活率差异(取材时间统一为钳夹后7 d),以及不同取材时间(3,4,5,7,14,30,60,90,180 d)的RGCs存活率差异(钳夹持续时间统一为20 s)。结果正常组左右眼RGCs密度分别为(5 167.3±55.6)个/mm2和(5 199.6±44.8)个/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与假手术组RGCs密度分别为(5 183.5±33.4)个/mm2和(5 151.5±87.6)个/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NC组不同钳夹时间(5,10,20,30 s)的RGCs存活率分别为(37.6±1.1)%、(34.0±0.9)%、(33.6±1.6)%、(30.3±0.6)%(P<0.01)。钳夹5 s与 30 s相比,ONC组小鼠RGCs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不同钳夹时间相比,ONC组小鼠RGCs存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ONC组不同取材时间(3,4,5,7,14,30,60,90,180 d)的RGCs存活率分别为(85.4±2.0)%、(67.6±3.1)%、(43.0±1.0)%、(33.6±1.6)%、(22.7±2.0)%、(12.8±0.6)%、(10.4±0.8)%、(8.6±0.5)%、(6.7±0.2)%(P<0.01),尤其3~5 d,RGCs存活率大幅下降,30 d后RGCs存活率呈平稳下降趋势。结论在ONC小鼠模型中,不同钳夹持续时间对RGCs造成的损伤程度不同,且ONC后RGCs死亡呈进行性发展,提示在原发性损伤(钳夹)后,小鼠的RGCs经历了继发性损伤。因此,有效控制RGCs的继发性损伤,可能成为治疗视神经损伤性疾病的关键。

  • 标签: 视神经损伤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存活率
  • 简介:摘要视神经鞘脑膜瘤(ONSM)约占所有脑膜瘤的1%~2%,多为良性,疾病进展缓慢。ONSM是临床上相对少见的眶内良性肿瘤,由于与视神经关系密切,其诊断和治疗具有特殊性,因此在其诊疗中存在着较多的争议和误区。由于ONSM某些临床特征与其他性质视神经疾病如视神经炎相类似,常被误诊为急性视神经乳头炎、视神经萎缩、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急性球后视神经炎、视盘血管炎或视疲劳等。其治疗方式包括随访观察、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不同患者应根据病情的变化,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因此,深入了解视神经鞘脑膜瘤诊治中存在的争议和误区,对于及时作出准确的诊断,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视神经肿瘤 诊断 治疗 综述
  • 简介:摘要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视神经疾病,目前对其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的认识相对清楚。随着艾地苯醌等新型药物的产生以及基因治疗LHON的可能性,为患者复明带来了希望。然而,由于国内尚未普遍开展基因检测技术,临床将LHON误诊为视神经炎的情况依然时有发生。如何对LHON进行及时的鉴别和正确的诊断,对于我国眼科医生来说,尚具有一定的挑战。此外,在治疗方面,LHON发病前期(基因突变携带者)和发病后不同时期治疗方法的选择和治疗费用,对于患者和其家庭来说,也存在着巨大的挑战。

  • 标签: 视神经萎缩,遗传性,Leber 述评
  • 简介:摘要视神经胶质瘤(ONG)是一种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且相对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主要病理类型为低级别的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其分为散发和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相关的ONG。由于ONG与视神经的紧密关系,在诊疗上存在其特殊性,其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和体征,以及磁共振成像和CT等影像检查。ONG应与神经鞘脑膜瘤、视神经炎、视神经转移瘤等疾病相鉴别。患者初诊时,可以暂行随诊观察治疗,密切关注患者视力、视野改变;当病情进展时,才需干预。化学药物治疗(化疗)是ONG的首选手段,近年来新发现的分子靶向治疗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是ONG药物治疗的有力补充。当化疗不敏感或出现耐药时,可考虑放射治疗(放疗),但仅推荐对7岁以上患者进行。当患者视力损伤严重、突眼明显影响外观或发生暴露性角膜时,可考虑手术治疗。此外,由于NF-1患者存在肿瘤易患性,因此NF-1相关ONG患者的化疗方案和放疗时机与散发ONG患者存在不同,其化疗方案应考虑到药物引起继发性白血病的风险,放疗时机应在10岁以后。期待进一步的ONG临床研究能为今后的临床工作带来更多参考。

  • 标签: 视神经胶质瘤/诊断 视神经胶质瘤/治疗 综述
  • 简介:摘要遗传性视神经病变是一种罕见的、具有多种遗传方式的视神经功能障碍类眼病,临床表现可为孤立的视神经萎缩也可合并全身多系统表现。对遗传性视神经病变患者及其家庭成员进行基因检测十分必要,有助于临床可疑病例的确诊、进行遗传咨询和指导治疗。但是目前临床医师对于如何解读基因检测结果相对不熟悉,存在一些误区。本文将阐述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致病基因遗传特征,讲述基因检测结果解读要点。希望能让眼科医师更加熟悉这一相对罕见的领域,从而充分发挥基因检测的应用价值。(中华眼科杂志,2021,57:326-330)

  • 标签: 视神经萎缩,遗传性 基因检测 遗传变异
  • 简介:摘要帕金森病患者脑内存在特异性的神经环路和神经网络病变。应用神经调控技术可实现对这些神经环路上关键靶点或者靶区的精准治疗。神经调控治疗包括植入式和非植入式神经调控技术。植入式神经调控技术主要指脑深部电刺激疗法,植入时机、手术靶点及程控参数的选择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非植入式神经调控技术主要包括经颅磁刺激疗法和经颅电刺激疗法,具有安全、无创、可操作性强等优势。相比于补充神经递质为主的药物疗法,神经调控技术具有一系列优势,已经成为帕金森病精准治疗策略中的重要选项。

  • 标签: 帕金森病 神经调控 脑深部电刺激 经颅磁刺激
  • 简介:摘要视神经是视觉传入中枢的唯一通路,主要细胞成分包括神经节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AS)是一种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视神经)的神经胶质细胞,生理状况下起着支持神经细胞、清除代谢产物的功能。由于影响因素的差异,AS活化可以分为具有神经毒性的A1型AS活化和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A2型AS活化。因此管理AS活化途径对视神经损伤后减少视神经元凋亡以及促进神经轴突再生有着潜在的价值。本文将从AS的基本生理功能出发,围绕这2种不同类型的AS活化,对其活化机制、诱导因素以及应用价值进行综述,以期为视神经损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及方向。

  • 标签: 星形胶质细胞活化 神经节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 视神经损伤 神经退行性病变
  • 简介:摘要先证者为5岁男童,自幼双眼内斜视,眼部检查示:双眼视杯宽而深,有多发睫状视网膜血管自盘周呈放射状发出,左眼可见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对先证者父母及妹妹行眼科检查,其父自述自幼右眼视力极差,10年前有肾移植病史。眼部检查示先证者父亲右眼视盘增大,血管走行异常,左眼视盘大小正常,多发视网膜血管自盘周放射状发出,可见黄斑区及视盘周围视网膜劈裂,右眼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浅脱离。先证者妹妹双眼视杯宽而深,血管走行大致正常,黄斑区无明显异常。肾脏彩超及尿常规检查示先证者及其妹妹均可见双侧肾脏钙化灶及肾盂分离,轻度蛋白尿。基因检测结果示:先证者及其父亲、妹妹均存在PAX2基因c.419_421delGGA杂合突变。结合上述检查结果,诊断为:肾-视神经乳头缺损综合征。(中华眼科杂志,2021,57:454-457)

  • 标签: 肾功能不全 膀胱输尿管返流 眼缺损 视神经
  • 简介:摘要线粒体性视神经病变(MON)是因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从而引发视神经功能异常的一组疾病。MON的病因可为遗传性,如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和显性视神经萎缩;也可为后天获得性,如药物中毒,或者由先天性和获得性共同作用所致。这些不同病因的MON可表现出相似的临床表现,如双眼一致性和对称性发病,中心视力下降,瞳孔对光反射可相对保留等。多种新兴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基因治疗、干细胞移植正在被广泛研究,以期限制或逆转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损伤。本文回顾了MON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鉴别诊断以及治疗的进展。(中华眼科杂志,2021,57:386-390)

  • 标签: 视神经疾病 线粒体疾病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视觉障碍 反射,瞳孔 临床方案
  • 简介:摘要眼底图像配准是将间隔一段时间拍摄的眼底图像,通过软件搜索特征后进行叠加和重合并交替闪烁显示,以便观察者可清晰观察到眼底图像因时间不同出现的细微变化。《中国青光眼指南(2020年)》已将眼底图像配准列为观察青光眼眼底解剖结构改变和损伤进展的推荐使用方法。本文从视神经形态随访检查方法的优劣和眼底图像配准检测青光眼视神经损伤变化的原理及表现等方面进行介绍,以说明眼底图像配准是检测青光眼早期和中期视神经损伤进展和变化的敏感方法,从而推动国内有条件的眼科机构尽早推广使用该方法。(中华眼科杂志,2021,57:237-240)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青光眼滤过术后眼压控制对视神经视野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青光眼滤过术治疗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术后眼压值分为正常组与过高组,对比患者视神经视野。结果 正常眼压组患者平均光敏感度高于高眼压组患者,平衡缺损与丢失方差值低于高眼压组患者,对比有差异性。正常眼压组患者杯盘比值、盘沿面积与高眼压组患者对比无差异性,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厚度值大于高眼压组患者,对比有差异性。结论 青光眼滤过术后眼压控制,对视神经视野具有重要影响,稳定眼压水平可促进视神经功能恢复。

  • 标签: [] 青光眼 滤过术 眼压 视神经视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ptic nerve sheath diameter,ONSD)对重症脑损伤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研究,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9月就诊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重症脑损伤患者84例。根据患者最终生存状态将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 h的临床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ONSD、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及两者联合预测重症脑损伤患者死亡的效能,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脑损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重症脑损伤患者死亡风险的模型。结果最终存活组61例(72.6%),死亡组23例(27.4%)。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患者在年龄、术后12 h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ONSD、NS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采用ROC曲线确定预测患者死亡的ONSD最佳截断值为5.5 mm,NSE最佳截断值为21.75 ng/mL。两者联合时其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97(P<0.01),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70.5%。术后12 h的ONSD和GCS评分是重症脑损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9.713(95%CI:1.192~79.147)和0.492(95%CI:0.318~0.763),均P<0.05。结论术后早期ONSD是重症脑损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NSD和NSE两者联合时预测患者死亡的效果最好。

  • 标签: 超声 视神经鞘直径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 简介:摘要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主要累及视神经和脊髓,临床表现呈高度异质性,是我国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随着对该病认识的加深,NMOSD患者的认知障碍逐渐引起关注。然而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针对NMOSD认知功能损害的神经心理学检测方法和标准,损伤机制及相关治疗仍相对缺乏,影响因素及影像学表现也存在争议。本文结合实践与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均表明NMOSD患者可能存在认知障碍,主要表现在记忆力、学习能力、信息处理速度、语言流畅性等多个认知域受损;产生机制可能与水通道蛋白4抗体(AQP4-IgG)阳性及线粒体功能障碍等相关;影像学上可能存在整体和局部白质、灰质损伤等。神经专科医师应注重NMOSD的认知障碍的评估与干预,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认知障碍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水通道蛋白4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视神经脊髓炎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9年2月至2020年8月期间,58例视神经脊髓炎患者于本院进行治疗,随机将其分两组(对照组、治疗组),各为29例,对照组患者运用西医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予以中医治疗,谈论与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并实施对比。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中,对照组(72.41%)与治疗组(96.55%)对比(P

  • 标签: 视神经脊髓炎 中医结合西医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颅脑外伤的发生率较高,其诊治水平也随之提高。但临床上对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诊治还存有诸多争议,包括手术时机和指征,患者多因其严重程度不同,易忽略和错失视神经最佳治疗时机。所以应加大对患者的诊治。本文就概述了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机制及诊断,探讨了其治疗方法,旨在为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的诊治提供一些参考,见下文。

  • 标签: 不同程度 颅脑外伤 并视神经损伤 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