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镇江历来是文人荟萃的地方,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历史上在镇江形成的"京江画派"对近现代中国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镇江的美术事业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为了把镇江地区从事中国创作的艺术家组织起来,于1957年创建了"镇江国画室",1978年改名为"镇江国画馆",1989年定名为"镇江中国"。

  • 标签: 美术事业 中国画创作 中国画发展 京江 美术作品展览 美术创作
  • 简介:院画或院体画的名称,有人认为始于宋朝南渡以后。明代郁逢庆《郁氏续书画题跋记》卷一云:"宋高宗南渡,萃天下精艺良工,画师者亦与焉。院画之名盖始诸此。自时厥后,凡应奉待诏所作,总目为院画。"其实院体画或院画并不始于南宋,只是发展到南宋时代,院画的风格更

  • 标签: 中国画院起源
  • 简介:“让美术的创作交流更加贴切地融入到湖湘文化的本体中间来。”这是湖南省画院现任院长刘云对于画院文化建设核心理念的表述。岳麓书院讲堂的侧门有一联:“陟此峰颠,看湖浪湘波,总是源头活水;拜兹堂上,仰贤关圣域,无非心地严师。”

  • 标签: 画院 当代 中国 湖湘文化 文化建设 岳麓书院
  • 简介:中国自隋唐起就有了宫廷画家。五代又有了皇家画院的雏形,到宋代正式建立了宫廷画院,南宋则堪称为画院发展的鼎盛期,从而为中国留下了大批不朽的名作,成为中国美术史上的一座巅峰。此后的元、明、清,画院或类似机构,在中国文化发展中一直具有重要的作用。晚清和民国随着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后,中国虽有一定的发展,但总体呈衰微之征。

  • 标签: 宫廷画家 中国美术史 中国文化发展 编撰工作 鼎盛期
  • 简介:中国自隋唐起就有了宫廷画家。五代又有了皇家画院的雏形。到宋代正式建立了宫廷画院,南宋则堪称为画院发展的鼎盛期,从而为中国留下了大批不朽的名作,成为中国美术史上的一座巅峰。此后的元、明、清,画院或类似机构。在中国文化发展中一直具有重要的作用。晚清和民国随着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后,中国虽有一定的发展。但总体呈衰微之征。

  • 标签: 中国画 画院 编撰工作 宫廷画家 中国美术史 文化发展
  • 简介:<正>新中国的建立,开始了社会形态的巨大转变。这些在民国时期功成名就的大师名宿,遇到了传统中国能否以及怎样表现现实生活、表达人民尤其是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问题。因此,新中国建立的本身以及建院之初所要解决的课题,就是促进中国从文化观念到

  • 标签: 笔墨语言 上海中国画院 情感问题 北京画院 吴湖帆 现实生活
  • 简介:20世纪50年代的上海画坛,海派的余脉绵延有序,庶几有重振雄风的实力,因此,画院的成立,给了上海的中国一个极好的发展契机。建章立制画院的设立,古已有之。如果说古代画院的建立是皇权意志的体现的话,那么,新中国成立以来所成立的国有画院则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新中国成立后,鉴于当时不少中国家生计发生困难,以及中国艺术的继承发展等问题,1956年最高国务会议通过了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各成立一家中国的建议。

  • 标签: 上海中国画院 中国画家 中国画艺术 最高国务会议 重振雄风 诞生记
  • 简介:中国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下属机构之一。中国艺术研究院已有60年的历史。其下属的美术研究所的前身是1953年成立的中国绘画研究所(后更名为民族美术研究所)。1954年4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任命黄宾虹为美术研究所第一任所长,王朝闻为副所长,并明确了研究所三方面任务:第一,关于中国绘画史与绘画理论的研究。

  • 标签: 中国艺术研究院 画院 美术研究所 中国绘画史 中央人民政府 下属机构
  • 简介:2010年4月25日14:50,北京宋庄国画成立暨中国名家作品邀请展“在北京宋庄国画美术馆隆重开幕。展览展出了刘大为、龙瑞、杨晓阳、卢禹舜、吴悦石、贾浩义、孙志钧、丁立人、刘进安、李孝萱、范扬、何加林、林容生、唐辉、袁武、石开、于文江、赵卫、纪连彬、梅墨生、曾来德、陈风新、吴休、王孟奇、罗勤、余峰、原国镭、徐忠平、靳文艺、吴秋雨、赵一辉、曲璞、叶植盛,许元庆、孙大宇等当代101位国画名家的200多幅作品。

  • 标签: 名家作品 中国画 宋庄国画院 2010年 美术馆 刘大为
  • 简介:中国志·当代卷》推出广东画院,适逢辛亥革命100周年,特别的有意思。尽管这只是个巧合,并不是我们的有意策划,但,总是给人有特别的意思。历史是很有意思的,在这个时间让革命与绘画的进程交汇在一个点上。这是辛亥革命与岭南画派的交汇,这个点就是高剑父。

  • 标签: 画院 当代 中国 主持人 辛亥革命 岭南画派
  • 简介:"希望北京中国今后能团结中国的画家,继承中国的优秀传统,吸收外国绘画的长处,努力创作,加强研究,不断提高,培养后代,让百花齐放、众美争妍,为创造社会主义的中国的新美术而斗争。"—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中国成立大会上的讲话摘要

  • 标签: 传统中国画 周恩来总理 新中国 周总理 社会主义 加强研究
  • 简介:"五岳"是中国山文化至尊,有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不是"山",尽管它列于"三山"之首,也之所以列于"三山"之首。黄山,可以傲视"五岳"说:"黄山归来不看岳"。何来的底气?那就是文化——视觉文化。在中国山水画文化之中,大概只有黄山——只要画这一山,便可矗立起一个彪炳美术史的伟大流派——黄山画派与一批大师。而这一美术文化又融入了山水文化之中,使之昂首天外。

  • 标签: 中国山水画 安徽省 画院 视觉文化 当代 山水文化
  • 简介:我的画:中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世界文化的重要贡献。她是独成体系的东方绘画的代表,与西方绘画同时构成了世界绘画的两大体系,有其鲜明的不可替代的文化特点和文化价值。近百年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艰难前行,经过古今中外之争的世纪思考。

  • 标签: 中国艺术研究院 画师 画院 优秀文化传统 世界文化 东方绘画
  • 简介:中国成立于2003年8月,是直属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国家级中国创作和研究机构。中国以美术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学术传统可以追溯到1953年成立的中国绘画研究所,黄宾虹时任研究所所长,王朝闻任研究所副所长。原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先生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正大气象,温柔敦厚,中和为美,时代创新'成为中国的办院宗旨。中国通过在艺术创作实践、艺术理论梳理及艺术教学科研上十五年的积

  • 标签: 中国画院丹青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 丹青风采
  • 简介:中国成立于2003年8月,是直属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国家级中国创作和研究机构。中国以美术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学术传统可以追溯到1953年成立的中国绘画研究所,黄宾虹时任研究所所长,王朝闻任研究所副所长。原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先生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正大气象,温柔敦厚,中和为美,时代创新'成为中国的办院宗旨。中国通过在艺术创作实践、艺术理论梳理及艺术教学科研上十五年的积

  • 标签: 中国画院丹青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 丹青风采
  • 简介:<正>90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市场经济所体现的民主意识也逐渐消解了文化艺术领域的意识形态性,这是形成中国文化艺术界文化思想、艺术风格兼收并蓄多元纷呈格局的社会基础。相对于80年代从封闭走向开放而形成的思想碰撞与激

  • 标签: 文化艺术领域 北京画院 艺术风格 文化艺术界 意识形态性 市场经济体制
  • 简介:"海上画派"之先驱,是以其花鸟画睥睨天下的。而在上海中国成立之初,花鸟画同样是强项,画家多,且风骚各领。在路数上,有主灵境,尚神韵,求情趣,形神兼备,深得文人画气息,雅俗共赏。成就高的有:唐云、江寒汀、张大壮、陆抑非,被人誉为"四大名旦"。诸如商笙伯、张红薇、张聿光、孙雪泥、吴青霞、庞左玉、侯碧漪、陈秋草、乔木、邱受臣、郁文华等都是近这一路数的高手。其渊源相同,侧重以金石篆隶和狂草入画,笔酣墨饱,大笔写意,重整体.尚气势,气质体貌拙重朴茂的有朱屺瞻、王个簃、吴东迈、富华、曹简楼等,黄钟大吕,横墨纵笔,别具高格,这是由赵(扌为)叔、吴昌硕一路伸展而来。取法宋人及陈老莲的主要有谢稚柳、陈佩秋伉俪。他们精炼

  • 标签: 花鸟画 中国画 文人画 上海 四大名旦 陈老莲
  • 简介:上海中国成立初期(约在1960年下半年),杭州潘天寿先生专程来上海,向画院提出要求能否把陆抑非、陆俨少两人调往浙江美院,以充实山水和花鸟画课的师资。唐云和我接待了潘老,唐公邀请他至大石斋相聚。从"全国一盘棋"出发,我们同意了他的建议。茶酒间我们曾谈到采用"师傅带徒弟"方式培育人才之事。潘老亦认为这一传统培养的方式方法,不能偏废。溯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间,上海画坛对学生的培养,是两条腿走路,既设美术院校,亦广采私人授徒,前者有两所美术院校:汪亚尘主持的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和刘海粟主持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我和程十发就是分别在这两所学府中毕业的(我同时还投拜黄宾虹、汪声远两师门下)。此外尚有陈秋草主持的白鹅绘画补习学校,赵无极曾在该校肄业。可私人带徒弟的却更加普

  • 标签: 中国画 方式方法 专科学校 花鸟画 四十年代 培养的
  • 简介:<正>重庆国画从1981年12月建院到现在走过了25个春秋。坚持作品的高品位和学术性,要求画家应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真善美"的审美理想,坚持研究传统和研究生活,鼓励笔墨形式言语的探索,重点抓好反映现实题材作品的创作是画院的办院思想。

  • 标签: 国画院 中国美术馆 笔墨形式 研究传统 周顺恺 冯建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