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中水“西南”古文化遗存概况中水区中和与出水公社交界处的新光大队土梁子上,地下埋藏着丰富的古遗址、墓葬及数量众多、民族风格独特的历史文化遗物。经1977年秋,配合正山大队农田基本建设时考古调查发现,并经过1978年和1979年连续两年秋季考古发掘证实:(一)地下遗址总面积,东西长2,000,南北宽近400米左右。文化层最厚可达3.5米,平均厚度2米,文化层下为灰白色白羔泥生土。文化层由梁脊向两坡倾斜,形成坡状堆积;(二)底层文化层的最早形成年代,应为战国晚期(约公元前300——前221年之间);而现在农耕土下的第二层文化层,应在东汉中期(约在公元90——公元155年之间)。就是说,古代人曾在这块土地上活动的时间,长达四百多年之久;

  • 标签: 西南夷 底径 圈足 考古调查 考古发掘 战国晚期
  • 简介:摘要云南滇池之滨的晋宁石寨山发现和认识滇青铜文化以来,遗址中出土的海贝及贮贝器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与中原文化的墓葬随葬品系统迥然不同。贮贝器,出现于春秋晚期,盛行于战国中期至西汉中期,消失于西汉晚期。出土贮贝器较多的墓葬其年代均为西汉早、中期,而且皆为大、中型墓。滇文化海贝在战国早期中型墓中开始出现,此后战国中、晚期在大、中型墓中较为稳定出现,西汉早期一度减少,至西汉中期突然大量涌现,并迅速达到顶峰,随葬海贝的数量和墓葬数量也大大增多。此后快速回落,西汉晚期后段随着滇文化的逐渐衰落随葬海贝的墓葬数量大减,只有少数大型墓中有海贝随葬,西汉末期至东汉初期以后在滇文化走向衰落时也很快消失。

  • 标签:
  • 简介:《史记·西南列传》中所涉及的“西南”并不是现代的西南,司马迁所说的西南是以巴郡、蜀郡为基点,即司马迁所说的“巴蜀西南外蛮夷”,也就是将巴郡、蜀郡之西北、之西、之南的地区称为“西南”,分布在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遂被称为“西南”。具体来说,“西南”地区相当于今天甘肃、四川、云南、贵州等省的相关地区。

  • 标签: 西南夷 历史人类学 史记 少数民族 司马迁 巴郡
  • 简介:“巴蜀”与“西南”之辨“巴蜀”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解读,狭义上的巴蜀为政区概念。专指战国末期以后的巴郡和蜀郡两地:广义上的巴蜀则是地理文化概念,指地理位置、经济水平、文化风俗都近于巴郡蜀郡的区域.如“巴蜀四郡”“三蜀”等均属广义上的巴蜀概念。“西南”的说法则始自司马迁,他在《史记·西南列传》中提出“西南”的史学概念,并称夜郎、糜莫、滇等“此皆巴蜀西南外蛮夷也”。

  • 标签: 西南夷 巴蜀 文化概念 开发 汉化 犍为
  • 简介:”、“羌”是汉唐时期西南民族地区的两个人群类别称谓。对汉文史籍记载的考证分析可看出,中原史家无论对同处一地域上的“”与“羌”,还是对种族名称大致相似的“”与“羌”,皆在史书中做出了较明确的区分。从汉文史籍角度对唐以前西南民族地区的“”、“羌”两类人群进行研究,可以看出“”、“羌”是两个不同的人群系统。

  • 标签: “夷” “羌” 西南民族地区 汉文史籍 藏彝走廊
  • 简介:殷商时代,商人把生活在山东、江苏一带的人称为。《说文》:“,东方人也。”与中原地区的人两膝着地的跪坐方式不同,夷人坐姿是“踞”。这“踞”,据资料看来有两义,一是蹲,

  • 标签: 《说文》 中原地区 东方人 生活
  • 简介:和朋友聊天,他说:“你一向对人随和,倒垃圾的、街市小贩,都能谈几句,到底你有没有不喜欢的人?”

  • 标签: 随笔 杂文 杂谈 蔡澜
  • 简介:1936年6月至1937年7月,西南苗土司代表高玉柱、民众代表喻杰才,受西南苗民族之推派,入京请愿。其间曾在1937年2月至7月多次赴上海活动。本文依据《申报》的相关报道,系统梳理了两代表在上海的各种活动,认为两代表的上海之行,在中国近代民族关系史上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和影响。

  • 标签: 1937年 上海 西南夷苗请愿代表 活动 《申报》
  • 简介:我写了一本小书.求插图于画家“陵老怪”胡岩,胡岩,陵人氏.号少明堂,现年五十有七。忽一日,胡岩将插图送与我。我见之,一时竟呆住了。他的画就是我的作品的意境啊!我连声呼妙.胡岩凛然道:“短识矣!如此之作,竟敢称妙。这不是讥讽我么?这只能说你见到的太少了啊!”胡岩擅长于山水,此次为我的《故乡月》、《温泉记》等作品插图,真是写山则情满于山,

  • 标签: 夷陵 插图 作品 意境 山水 故乡
  • 简介:华山脚下的玉泉院原是我少年时经常光顾的地方。只是今天的玉泉院早已修葺翻整,香火旺盛。院外又新雕塑一尊陈抟老祖的卧姿雕像,引得游人如织,甚是热闹。于是,也随之凑到近前,看个究竟。却不想听到一句简单有趣的对话,引起了我的遐思。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姑娘问他的父亲:“这个老爷爷在这里睡觉,不嫌吵么?”他的父亲说:“他是上山累了,在这里休息一下。”陈抟老祖的卧姿雕像正对着玉泉院正门,处在进院烧香和登临华山的必经之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通道上睡觉,确有怕吵的嫌疑。只是孩子父亲的回答,与登临华山后的情景相吻合,却未必符合石刻雕塑者的初衷。

  • 标签: 玉泉院 华山 父亲 雕像 陈抟 雕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慧聪网”掌门人郭凡生是位性情中人,他在题为《中国民企管理的世界性成就》演讲中,激情四射,充分肯定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杰出贡献;成为“师长技以制”这句名言新的佐证。郭问:为什么中国互联网成功了?又自答:第一“中国的互联网企业采取了跟美国互联网相同的知识经济制度”;第二“中国的互联网公司采取了全世界统一的英特耐特的标准,没有再像我们过去那样自己制造一个中国标准”;

  • 标签: “师夷长技以制夷” 郭凡生 中国互联网 中国标准 民营企业家 互联网企业
  • 简介:蜀道之难,高原之巅,都无法阻挡人们探索大自然的脚步,直至来到如花的“春城”,明媚的春光下,山明水秀,一派欣欣向荣的勃发景象。这里,就是美丽、富饶的西南地区。西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地域辽阔,地势高低悬殊,气候复杂多样,各地区之间差异明显。

  • 标签: 西南地区 西南大学 大自然 气候 高低
  • 简介:道教十大洞天之四,西玄山洞,又称三元极真之天,它就是五岳名山之一的西岳华山。《华山记》说“山顶池中,生于叶莲,服之羽化,因名华山”,《水经注·渭水》则有“远而望之,又若华状”之语。古“华”“花”字通,古籍所言,盖以说明华山的命名之由。

  • 标签: 华山 名山 经注 古籍 道教 命名
  • 简介:  我们城有许多奇人异士,老何就是其中一位.他的奇异之处就在于能睁着眼睛睡觉.当他静静地坐在那儿的时候,你怎么也弄不清楚他到底是睡着了还是醒着了.……

  • 标签: 城奇人 夷城 奇人老何
  • 简介:今苏州市有唯亭镇,文献表明,唯亭最初叫亭,又叫彝亭,后来才改用现名。南宋著名文学家范成大的《吴郡志》卷九《古迹下》曾经引述《续图经》说:“旧传古馆八,曰全吴、通波、龙门、临顿、乌鹊、升羽、江风、亭云。”明确指出亭是春秋时吴国的古馆。范成大所引的《续图经》全名叫《吴郡图经续纪》,是北宋苏州文学家朱长文在元丰(1078-1085)年间编撰的。《吴郡志》卷八《古迹上》还引用过陆广微的《吴地记》,有关内容更加具体:“亭,阖间十年,东夷侵逼吴境,

  • 标签: 苏州市 《吴郡志》 范成大 文学家 图经 朱长文
  • 简介:我不知道溪水的上游是否住着一两个神仙正如我不知道刹那间会遇见你当雾气从水面浩荡升起仿佛此生将近,回头无涯我不知道一直寻溪而上会不会遇见前生的自己会不会遇见转世轮回的你当孤独的船影缓缓驶进迷雾必定将这个世界的讯息带往另一个世界

  • 标签: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诗集
  • 简介:九曲泛舟排,似剑新篁护将台。两岸青山相竞碧,一江诗画镜中来。

  • 标签: 诗词 文学 文学作品 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