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早年看电影《青春之歌》,眼睁睁看着林道静小姐以其凛然和貌美哗哗地“圈粉”无数。以我年轻时的激情澎湃,想象着原著作者杨沫就应等同于谢芳扮演的林道静。文必如其人!直到多年后,偶尔在一本杂志上看到杨沫的一张黑白照片,却瞬间让我整个人状如泥塑:这与林道静南辕北辙嘛!

  • 标签: 林道静 《青春之歌》 杨沫 激情澎湃 夏洛蒂·勃朗特 原著作者
  • 简介:CuO是重要的抗磁性半导体材料,形貌均一、尺寸可控的CuO微纳米材料的合成是近年来非常有发展前途的研究领域.按CuO微纳米材料的形貌不同综述了CuO的最新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花状CuO的形成机理.合成形貌和结构可控的高纯纳米材料是今后研究先进材料和高性能材料的重要研究方向.

  • 标签: 氧化铜 形貌 微纳米材料
  • 简介:钟馗是唐代以来中国人物画常见题材,其主题内涵可分为四类:(1)英雄驱邪;(2)文人抑郁;(3)凡俗诙谐;(4)反讽社会。杨柳青和桃花坞年画中的捉鬼钟馗都是驱邪降福的英雄,元明文人笔下的钟馗常常表达惆怅不得志的心境,

  • 标签: 钟馗 菩萨 形貌 金刚 中国人物画 主题内涵
  • 简介:通过分析仿生蛾眼抗反射阵列周期对反射率和透射率的影响,获得了波长与周期之比与反射波能量和零级透射波能量直接相关,分界线符合±1级衍射倏逝条件。在亚波长区具有低反射率和低零级透射率,而在小周期区具有低反射率和透射率。并且通过引入微结构顶面与底面直径之比圆锥度系数概念来表征微结构形状,从而能够分析圆锥形、圆台形、圆柱形仿生蛾眼微纳结构之间不同形状过渡的变化趋势,进而实现了制备微纳结构形状的误差分析。

  • 标签: 仿生蛾眼 抗反射微纳结构 衍射特性 瑞利展开式 形状误差分析
  • 简介:针对光栅衍射实验中如何保证平行光正入射光栅表面这一难点,总结出一种在实验教学简单可行、易于学生理解的操作方法。这种实验方法,既包含了分光计调节的基本要求,又能让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和理解光栅的衍射理论,提高了实验效率。

  • 标签: 光栅 衍射 分光计 正入射
  • 简介:分别在120、130、140℃温度环境下,对聚碳酸酯进行热氧老化实验。应用电子材料试验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仪(FTIR)等手段,研究了聚碳酸酯热氧老化后的力学性能变化特性和断口形貌。结果表明:聚碳酸酯经120、130、140℃温度热氧老化后,强度和伸长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断裂性质也随温度的升高,由塑性断裂转变成了脆性断裂。当聚碳酸酯热氧老化一定程度,断口上会出现孔洞形貌;孔洞是聚碳酸酯发生热氧老化失效的一种断口特征。

  • 标签: 聚碳酸酯 热氧老化 孔洞 表征
  • 简介:夫琅和费单缝衍射的明、暗纹位置及相应光强是波动光学中的重要部分,用不同的方法讲解效果不同。本文比较了惠更斯一菲涅耳原理定量积分法及半波带法得到的结论,表明在近似情况下,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对其进行描述。

  • 标签: 夫琅和费单缝衍射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半波带
  • 简介:界面氧化是热障涂层剥落失效的重要因素,基于粗糙界面热障涂层应力场的有限元分析方法与裂纹开裂准则,采用蒙特卡罗可靠性算法分析了界面氧化开裂概率。在此基础上,利用敏感性因子分析了各参数对热障涂层可靠性的影响,发现:开裂概率随界面振幅、TGO厚度、杨氏模量、热膨胀系数差和温度差的增大而增大,随着界面波长和断裂韧性的增大而减少。因此,减少热膨胀系数失配、温度差以及TGO厚度是提高界面氧化开裂寿命的可行方法。

  • 标签: 热障涂层 界面氧化 开裂准则 开裂概率
  • 简介:分析了铌含量对Ti-XNb基钛合金室温力性与断口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b含量的增加,O含量呈递增趋势,并且O含量的增量呈递减趋势.随着Nb含量的增加,室温拉伸强度逐渐增大;室温塑性逐渐减小。

  • 标签: Ti-Nb基合金 生物医用金属材料 力学性能 断口形貌
  • 简介:本文以单缝衍射实验为例,结合VB.net、Flash及Matlab三大软件研究开发了光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并实现了动态交互功能.不仅可以演示实验过程,同时可以得到量化的实验结果.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 标签: 虚拟仿真实验 动态交互 单缝衍射
  • 简介:摘要X-射线衍射谱图在聚乙烯醇纤维中的研究应用,能够明确其中的微观结构。特别是聚乙烯醇纤维中的高度结晶状态,都能够通过X-射线衍射谱图进行显示。与常规聚乙烯醇纤维进行比较,表现出的多级拉伸状态在聚乙烯醇纤维中的结晶度都能够得到体现。聚乙烯醇纤维强度会根据拉伸倍数的增长不断地加大。拉伸倍数在高性能聚乙烯醇纤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X-射线衍射谱图研究聚乙烯醇纤维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

  • 标签: X-射线衍射谱图 聚乙烯醇纤维 微观结构
  • 简介:目的探讨纯钛不同形貌表面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黏附、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制备抛光纯钛(MP)、纳米管(TNT)、喷砂酸蚀(SLA)表面,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试件表面形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表面接触角分析仪分析表面水接触角。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不同钛表面MSC形态,细胞计数法检测细胞早期黏附数量,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ALP)检测试剂盒检测ALP活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LSD-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结果TNT组表面见排列有序、管径约为80nm的纳米管,SLA组呈微米-亚微米二级孔洞结构。SLA组表面粗糙度(Sa=1.39μm、Sq=1.75μm)最高,TNT组(Sa=1.15μm、Sq=1.48μm)其次,MP组(Sa=0.87μm、Sq=1.14μm)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Sa=28.54、FSq=24.70,P〈0.01)。TNT组表面接触角(8.11°)最小,亲水性最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32,P〈0.01)。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显示MP组MSC呈方形,TNT组MSC呈长梭形,SLA组MSC呈多角形。TNT和SLA组接种30min后的细胞黏附量(132.45、176.90个/视野)高于MP组(64.80个/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05,P〈0.01),接种60min后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CK-8结果显示,接种1、7d后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种3、5d后,MP组细胞增殖活性最高,TNT组其次,SLA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d=175.44,P3d〈0.01;F5d=6.329,P5d=0.02)。细胞分化结果显示,7、14dTNT组ALP活性(ALP7d=156.34U/gprot、ALP14d=153.48U/gprot)均显著高于MP(ALP7d=68.21U/gprot,ALP14d=102.73U/gprot)和SLA(ALP7d=65.30U/gprot、ALP14d=86.53U/gprot)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d=4.93,P7d=0.04;F14d=6.49,P14d=0.02)。结论与微米级SLA表面相比,纳米级TNT表面呈高度亲水性,并更利于MSC的黏附、增殖和骨向分化。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生物学行为 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