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8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行微创血肿穿刺术对治疗中等量基底节血肿的并发症及疗效的影响。方法:104例自发性中等量基底节血肿患者,根据手术时机的不同,分为超早期组(﹤6h)32例;早期组(6h-48h)44例;延期组(﹥48h)28例。比较3组患者术后再出血、颅内感染及ADL近远期分级等的差异。结果:(1)3组病例患者年龄、GC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体积有统计学差异(P﹤0.05),延期组血肿体积最小。(2)3组病例患者血肿腔注射尿激酶后血肿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组病例患者术后保留引流管时间和血肿腔注射尿激酶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期组患者引流时间最短,血肿腔注入尿激酶次数最少。(4)3组病例患者再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期组最低。颅内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期组最低。肺部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术后14天3组病例患者ADL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延期组显著优于超早期组。术后3个月3组病例患者ADL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中等量基底节血肿,发病6小时后行微创血肿穿刺术可获得较好的近远期疗效,对于意识清楚、血肿体积较小的患者,推迟手术至发病48小时后可降低再出血率、颅内感染率,获得最优的手术效果。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多次并发急性硬膜下血肿罕见,迄今未见相关报道。2017年1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1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多次并发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经多次手术治疗,出院后1年予临床随访,患者恢复良好,无神经功能缺损。

  • 标签:
  • 简介:摘要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多次并发急性硬膜下血肿罕见,迄今未见相关报道。2017年1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1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多次并发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经多次手术治疗,出院后1年予临床随访,患者恢复良好,无神经功能缺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血体检者皮下血肿的发生情况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12月期间于本单位采血进行健康体检的60例体检者,以随机抽样法分组,研究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预见性护理。组间对比皮下血肿发生率、体检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6.67%vs73.33%),皮下血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33%vs26.67%),统计学对比均有差异(P<0.05)。结论:为采血体检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可以显著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并使其更加满意。

  • 标签: 血液采集 体检者 皮下血肿 护理对策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尤其在老年患者中发病率更高,目前其治疗方法包括药物保守、手术干预或者联合治疗。尽管有诸多病例经过药物治疗取得良好效果,但就现状而言,手术干预仍是不可替代的治疗方案,特别是针对于血肿量大,甚至脑疝以及复发的患者。而关于CSDH的手术方式较多,临床选择存在争议,且近年来在微创手术方面有所进展。本文就CSDH的手术方式综述如下,以供临床评估及选择。

  • 标签: 血肿,硬膜下,慢性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回顾分析2例重度浮肿合并腹壁巨大血肿患者的临床特点,为预防和处理腹壁巨大血肿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2017.01-2019.12月重度浮肿合并腹壁巨大血的临床资料,分析相关数据。结果 发生腹壁巨大血肿患者2例均为狼疮性肾炎 肾病综合征,长期服用激素,临床表现为重度浮肿,血小板计数严重偏低,有引起腹压增加诱因(咳嗽、呕吐)。结论 重症狼疮合并重度浮肿者,应关注血小板、咳嗽、呕吐等症状,及时处理,从而预防腹壁血肿发生。

  • 标签: 浮肿 腹壁血肿 重症狼疮
  • 简介:摘要血肿增大是脑出血后的一种常见有害事件,可导致神经功能恶化和转归不良,早期发现高危患者有助于预防血肿增大并改善患者转归。虽然血肿增大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多种影像学征象可能与血肿增大相关,例如斑点征、混合征、黑洞征、岛征等。文章主要从影像学角度对血肿增大的相关影像学预测因素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脑出血 血肿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CT血管造影术 磁共振成像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尤其在老年患者中发病率更高,目前其治疗方法包括药物保守、手术干预或者联合治疗。尽管有诸多病例经过药物治疗取得良好效果,但就现状而言,手术干预仍是不可替代的治疗方案,特别是针对于血肿量大,甚至脑疝以及复发的患者。而关于CSDH的手术方式较多,临床选择存在争议,且近年来在微创手术方面有所进展。本文就CSDH的手术方式综述如下,以供临床评估及选择。

  • 标签: 血肿,硬膜下,慢性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辅助微创血肿清除术与单纯保守治疗2种方式对基底节区中、小量血肿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山西白求恩医院神经外科自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64例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进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手术组及保守治疗组2组,其中手术组患者33例,采用立体定向辅助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保守治疗组患者31例,采用单纯保守治疗。比较2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并随访6个月,比较其术后第7天、1个月及6个月时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修正的Barthel指数(MBI)、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出血量等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时2组患者GOS评分、MBI指数及mR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2组患者GOS评分、MBI指数及mRS评分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预后良好率为78.79%(26/33),保守治疗组预后良好率为25.81%(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2组患者GOS评分、MBI指数及mRS评分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预后良好率为95.7%(29/33),保守治疗组预后良好率为32.3%(1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及保守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06%、29.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辅助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中、小量脑出血疗效优于保守治疗。

  • 标签: 基底节 脑出血 立体定向技术 神经功能预后
  • 简介: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在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共3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锥颅组共15例和开颅组共1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一周后)血肿清除情况和术后入住ICU时间结果。结果:锥颅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入住ICU时间均小于开颅组。结论: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作为一种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手术治疗手段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入住ICU时间较短和操作简单等特点,值得临床尤其是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锥颅术 开颅术
  • 简介:摘要髂肌筋膜间隔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股动脉穿刺并发症。该文报道一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经右侧股动脉穿刺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监测患者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术后56 h出现右侧下肢活动障碍并肌力下降,完善检查后考虑髂肌血肿压迫股神经导致髂肌筋膜间隔综合征,经保守治疗后患者肌力恢复。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股动脉穿刺 并发症 髂肌血肿 髂肌筋膜间隔综合征
  • 简介:摘要1例53岁女性患者因结肠癌多发转移接受瑞戈非尼治疗(120 mg/d口服,第1~21天,间歇7 d,28 d为1个周期)。瑞戈非尼治疗第7天,患者出现右上腹及腰部间断疼痛,逐渐加重。腰痛20 d后行肾脏超声和腹部CT检查提示右肾周包膜下血肿,实验室检查示血红蛋白99 g/L,凝血功能正常。考虑为瑞戈非尼导致的自发性肾周血肿。停用瑞戈非尼,卧床休息,给予止血和补液治疗。停药11 d后,患者腰部疼痛好转,血红蛋白恢复至102 g/L。停药2个月后复查,腹部超声示右肾周血肿范围缩小,血红蛋白恢复正常。

  • 标签: 出血 血肿 抗肿瘤药 瑞戈非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脑内血肿患者采取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依据课题需求选择100例手术患者,均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取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可以改善传统手术治疗方法的不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对于提升血肿清除率,促进神经缺损恢复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整体疗效优于微创穿刺术,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神经内镜 微创手术 脑内血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出血患者采取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脑出血患者进入本院后,据患者治疗方式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颅内压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颅内压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 脑出血 血氧饱和度 颅内压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快速康复护理用于硬膜外血肿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时间节点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间,抽取本院收治的40例行手术治疗的硬膜外血肿患者进行研究,回顾相关资料,以患者是否采取快速康复护理模式为依据将所有患者按1:1模式分为两组,即20例对照组取用常规护理,基于此,20例观察组患者取用快速康复护理,就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生活能力、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观察组较低,而运动功能、生活能力观察组较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护理满意度观察组较高(P<0.05)。结论:在硬膜外血肿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快速康复护理的应用不仅可经减轻神经功能缺损,还可以提升生活能力与护理满意度,故临床可施展此护理形式。

  • 标签: 快速康复护理 硬膜外血肿 围手术期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用于硬膜外血肿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共将90例硬膜外血肿患者为观察对象,时间为近一年,即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参考随机分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一组各45例。对照组围术期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手术期接受快速康复护理,对比护理干预后住院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住院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13.46±2.16)d、(38.95±3.58)h、24.44%、73.33%、(8.25±1.89)d、(26.67±3.73)h、2.22%、95.56%,组间数据比较差异较大,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快速康复护理应用在硬膜外血肿患者围手术期可有效降低住院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更高,值得借鉴。

  • 标签: 硬膜外血肿 围手术期 快速康复护理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