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地区健康人群血清胆固醇的情况和变化规律。对血清胆固醇水平高者给予有效干预。方法血清胆固醇测定采用胆固醇氧化酶—终点法,为中生试剂;仪器为OLYMPUSAU640;使用朗道校准品。结果55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胆固醇的检测结果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但有随年龄增大而上升的趋势,女性尤为明显。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异常比例也存在性别和年龄的差异30—45岁年龄组的男性胆固醇增高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60岁以上年龄组的女性胆固醇增高例数也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

  • 标签: 血清总胆固醇 健康人群
  • 简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南方航空公司参加98年度大体检的飞行员胆囊结石患者17例(包括已治愈者)为研究对象,年龄25岁~57岁.分为3组,第1组:未手术(指胆囊切除手术)组,共5例,血清胆固醇(以下均简写为血清TC)最高值6.78mmol/L,最低值4.50mmol/L,平均5.79mmol/L;第2组:

  • 标签: 血清总胆固醇 胆囊结石 患者 治愈者 体检 胆囊切除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临床肝病诊断中对胆汁酸与血清胆固醇检测的价值进行观测与分析。方法从2015年12月到2016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肝病患者中选取200例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年龄在22-75岁之间,其中男患者100例,女患者100例,对患者体内的胆汁酸和胆固醇含量及性监测与分析。结果通过对患有不同肝脏疾病的患者胆汁酸和血清胆固醇的含量进行比较发现,急性肝病患者血液中的胆汁酸以及胆固醇含量明显高于患有慢性肝病的患者,每组数据间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通过检测不同肝病患者体内胆汁酸与血清胆固醇含量进行检测,可以简洁的反应患者肝脏损伤的情况充分显现,联合检测胆汁酸和血清胆固醇这两项指标,可以促进肝硬化等疾病的准确诊断,并且提高检测的灵敏性,在临床不同种类肝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总胆汁酸 血清总胆固醇 肝病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胆固醇胆汁酸的临床检测意义。方法将我院70例肝硬化患者设为观察组,选择在我院体检的健康成年人7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胆固醇胆汁酸。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CHO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而TB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O在Child-Pugh中C级中最低,三级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BA随着肝功能P<0.05分级的增高而增高,三级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O、TBA的联合检测能较敏感地反应肝硬化的程度,对肝功能的评定及病情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肝硬化血清胆固醇总胆汁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判断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预后中血清胆固醇测定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肝硬化患者,并选择同期健康者40例,为所有研究对象测定血清胆固醇,统计并对比检测结果。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胆固醇显著低于健康者,A级组、B级组、C级组血清胆固醇水平逐渐降低,并且不同分级组间胆固醇水平差异显著(P<0.05)。40例患者中5例患者死亡,其胆固醇水平均<1.1mmol/L。40例肝硬化患者Child-push记分和胆固醇呈负相关(r=0.273,P=0.012)。结论肝功能损害程度和肝硬化患者血清胆固醇水平关系密切,胆固醇水平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加重而降低,且越容易导致不良预后。可见肝硬化患者胆固醇水平和肝功能受损情况关系密切,引起胆固醇异常的主要原因是肝功能受损,实际工作中判定肝功能的重要手段就是测定血清胆固醇水平,可为医生判断患者预后提供依据和参考。

  • 标签: 肝硬化 血清总胆固醇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血清胆固醇检测结果异常的原因的发生情况和具体原因。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在我院进行血液生化检验的50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探析血清胆固醇检测值异常的发生情况和具体原因,保证检测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结果500例行血液生化检验的患者中,157例患者血清胆固醇检测结果异常,发生率为31.40%。其中14例患者检测结果降低,占8.92%;143例患者检测结果升高,占90.08%。继发性原因是导致血清胆固醇检测结果异常的重要原因,以肝脏病变、糖尿病、药物原因、肾病综合征、类脂性肾病、慢性肾炎和甲减较为常见。结论医务工作者要明确可能导致血清胆固醇检测结果异常的原因,及早发现异常结果,并及早采集血样获得准确的监测结果,保护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 标签: 生化检验 血清胆固醇 检测结果 异常
  • 简介:摘要:血清中的胆固醇(TC)浓度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和脑出血等疾病关系密切。而TC与各种疾病的心血管事件(CVE)密切相关。目前,有关老年人脑出血(CH)血清TC含量与心血管疾病发病危险的关系已有大量文献报道。现将TC与老年人脑出血发病危险的关系作一综述。

  • 标签: 血清总胆固醇 老年人脑出血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导致血清胆固醇检验异常的临床病因。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5年5月我院进行血生化检测患者106例,通过对其胆固醇报告单进行分析血清胆固醇变化和血清胆固醇异常的病因。结果本次研究的106例患者,血脂异常28例,异常率为26.42%,血脂上升率与血脂下降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血脂上升的患者原发性疾病和继发性疾病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影响胆固醇水平显著,中年患者及处于绝经期后女性的血清胆固醇含量最高。

  • 标签: 血清胆固醇 生化检验 病因分析
  • 简介:据日本樱美林大学柴田博教授报告。绝经后妇女胆固醇值某种程度升高未必是坏事情。除日本中老年缺血性心脏病病人以外,脑卒中和癌症病人,则胆固醇值升高,总死亡率降低。

  • 标签: 总胆固醇 总死亡率 升高 癌症病人 美林 中老年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中脂蛋白水平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1月至2008年9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初诊的244例乳腺癌患者及同期99例健康体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者血清代谢指标的变化,Spearman相关分析胆固醇、LDL-C与乳腺癌的肿瘤大小的关系,Cox回归模型评估影响无病生存率(DFS)的预后因素。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糖较正常人高,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较正常人低;血清胆固醇、LDL-C水平在ER/PR阳性乳腺癌患者中较Her-2阳性及三阴型乳腺癌低。血清胆固醇、LDL-C与肿瘤的大小呈正相关。TC≥5.2mmol/L组或LDL-C〉3.08mmol/L组的DFS较TC〈5.2mmol/L组或LDL-C≤3.08mmol/L组明显降低(TC68%vs77.7%,LDL-C73.4%vs86.3%,P〈0.05)。结论高胆固醇、高LDL-C血症是乳腺癌独立的预后因素。

  • 标签: 总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 无病生存率 乳腺癌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分析血生化检验过程当中血清胆固醇出现异常的原因。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 2014年 3月— 2016年 3月 110例在该院接受血液生化检验出现血清胆固醇异常的 110例患者,对患者血清胆固醇出现异常情况与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提出相应处理建议。结果 此次实验 110例胆固醇出现异常患者中,有 10例胆固醇是偏低的, 100例是胆固醇上升的。结论 在生化检验过程中胆固醇上升出现几率较大,主要包含用药引起、有糖尿病、肝脏病变、慢性肾功能发生障碍等,因而在临床治疗方面需要给患者更多关心,对患者饮食进行合理控制,防止胆固醇再度升高。  

  • 标签:    [ ] 血生化检验 血清胆固醇 异常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生化检验时血清胆固醇异常原因。方法选取我院血生化检验时血清胆固醇异常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异常表现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在40例血清胆固醇异常患者中,胆固醇偏低4例,占比10.0%;胆固醇偏高36例,占比90.0%;对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成患者血清胆固醇偏低的原发性原因为α脂蛋白血症,继发性原因为肝硬化和甲亢,二者均占比5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成患者血清胆固醇偏高的原发性原因共7例,占比19.4%,继发性原因共29例,占比80.6%,二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生化检验时血清胆固醇异常的主要表现为胆固醇偏高,分析其原因可起到预防与控制的作用。

  • 标签: 血生化检验 血清胆固醇 异常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生化检验过程当中血清胆固醇出现异常的原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110例在该院接受血液生化检验出现血清胆固醇异常的110例患者,对患者血清胆固醇出现异常情况与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提出相应处理建议。结果此次实验110例胆固醇出现异常患者中,有10例胆固醇是偏低的,100例是胆固醇上升的。结论在生化检验过程中胆固醇上升出现几率较大,主要包含用药引起、有糖尿病、肝脏病变、慢性肾功能发生障碍等,因而在临床治疗方面需要给患者更多关心,对患者饮食进行合理控制,防止胆固醇再度升高。

  • 标签: 血生化检验 血清胆固醇 异常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纤维蛋白原(Fg)与血流变结果异常分析,去探索其与“中风”发生的预测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血流变检测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78例异常及64例正常人进行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及血流变检测,然后以健康体检者为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健康体检组相比,异常组中,其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甘油三脂、纤维蛋白原、胆固醇均高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除公认的胆固醇、甘油三脂增高可引起心肌梗塞、冠心病、高血压外,还与血粘度异常有关。故临床诊断应根据多项指标去探索“中风”的存在。正确认识血液流变性与“中风”发生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依据。

  • 标签: 总胆固醇 甘油三脂 血流变 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