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旨在阐明蛋白酪氨酸磷酸受体6(tyrosineproteinphosphatasenon-receptortype6,PTPN6)是否对心脏HERG钾通道电流具有调控的作用。方法聚合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技术构建pcDNA3.1-PTPN6-EGFP质粒;应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将各种质粒转染进入HEK293细胞;应用膜片钳技术分别检测对照组(pcDNA3.0-HERG单独转染HEK293细胞)、PTPN6过度表达组(pcDNA3.0-HERG和pcDNA3.1-PTPN6-EGFP共转染HEK293细胞)以及抑制剂组(pcDNA3.0-HERG和pcDNA3.1-PTPN6-EGFP共转染HEK293细胞,并加入蛋白酪氨酸磷酸抑制剂正钒酸钠)的HERG钾通道的脉冲电流最大电流密度、尾电流最大电流密度以及去激活时间常数Tau等。结果成功构建了pcDNA3.1-PTPN6-EGFP质粒,测序结果表明基因序列正确,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HEK293细胞中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全细胞膜片钳电生理检测发现,PTPN6过度表达组的脉冲电流最大电流密度[(36.42±2.76)pA/pF]、尾电流最大电流密[(84.73±7.18)pA/pF]均较对照组[(45.92±3.18)pA/pF、(108.43±7.98)pA/pF]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抑制剂组脉冲电流最大电流密度、尾电流最大电流密度[(47.10±2.96)pA/pF、(110.52±7.87)pA/pF]均较PTPN6过度表达组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PN6过度表达组失活时间常数Tau[(785.59±90.05)ms]较对照组[(440.7±49.49)ms]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PN6过度表达能使HERG钾通道的电流密度降低,且这一作用能被酪氨酸磷酸抑制剂逆转,提示PTPN6能通过催化HERG钾通道去磷酸化而发挥负性调控HERG钾通道电流的作用。

  • 标签: 长QT综合征 HERG钾通道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非受体型6 膜片钳技术
  • 简介:摘要该工作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分子力学/泊松玻尔兹曼表面积(MM/PBSA)方法计算了抑制剂OBA与胞内蛋白酪氨酸磷酸1B(PTP1B)的结合能。结果表明与实验值非常吻合。此外,进一步研究了抑制剂、蛋白与复合物相对晶体结构的均方根偏差(RMSD)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更好的了解OBA与PTP1B的动力学与相互作用机制,而且还可为以PTP1B为靶标的有效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分子动力学模拟 抑制剂OBA 胞内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 分子力学/泊松玻尔兹曼表面积(MM/PBSA)
  • 简介:经细胞核膜NTPase的活性变化调节mRNA的特异转运,  2 核被膜结构、核苷三磷酸(NTPase)及成熟mRNA的出核转运,核被膜核苷三磷酸(NTPase)包括大鼠肝细胞核膜NTPase、骨骼肌细胞核膜钙依赖性NTPase、大鼠心肌细胞核膜镁离子依赖性NTPase等多种报道形式

  • 标签: 核膜 核苷三磷酸酶 膜核苷三磷酸
  • 简介:妇科再造丸色素沉着酪氨酸,结果妇科再造丸各剂量组均能抑制体外酪氨酸活性,加1ml不同浓度的妇科再造丸与100μl酪氨酸

  • 标签: 丸体外 体外酪氨酸酶 再造
  • 简介:蛋白磷酸肽-无定形磷酸钙(CPP-ACP)源自牛奶,为稳定的钙磷再矿化系统,可用于釉质早期龋的微创治疗。它可以与氟化物联用,产生协同作用,发挥更强的再矿化性能,但也有学者对此协同作用存有疑虑。本文就CPP-ACP的结构、再矿化作用的机制和研究进展、与氟联用的协同作用以及相关争议作一综述。

  • 标签: 酪蛋白磷酸肽-无定形磷酸钙 早期龋 再矿化
  • 简介:糖原磷酸BB型同功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心肌缺血,因此可以认为GPBB是AMI早期诊断的最理想的指标之一,心肌中虽同时存在BB型和MM型

  • 标签: 中的应用 同功酶心肌梗死 型同功酶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发展,更多疑难疾病得到救治,尤其以先天性疾病,如基因病、代谢性疾病病死率高,社会影响大,家庭不和谐等。本例患儿以分析高氨血症等表现,最终通过基因检测明确为尿素循环障碍。虽患儿最终因病情死亡,但以此重视优生优育,和讨论基因筛查等必要性。至今为止仍无根治遗传病的有效方法,因此减少遗传病患儿的出生是遗传性出生缺陷防控的重点。

  • 标签: 尿素循环障碍,高氨血症,基因病,遗传代谢性疾病
  • 简介:摘要:磷酸化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一种蛋白质翻译后修饰,通过细胞信号转导、调节基因表达来调控着机体众多生物学进程,异常的蛋白磷酸化可能会直接导致疾病的产生。以高脂喂养瘦素蛋白受体缺陷型小鼠,构建Ⅱ型糖尿病小鼠模型进行磷酸蛋白质组学分析。为比较正常小鼠与糖尿病模型小鼠的磷酸蛋白质差异,全面提取正常小鼠与糖尿病模型小鼠肝脏组织总蛋白,经胰解,对肽段进行稳定同位素双甲基化定量标记,富集并分离磷酸化肽,质谱检测,共鉴定出 214个有定量信息的磷酸蛋白和 356个冗余磷酸化位点。将这些数据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在 C57BL/6小鼠的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一些参与能量代谢过程中的蛋白发生了磷酸化差异变化,推测这些通路变化可能与小鼠糖尿病病发存在着一定联系。

  • 标签: 磷酸化 Ⅱ型糖尿病 蛋白质组学 定量标记 能量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脂蛋白a、同型半胱氨酸联合检测在脑卒中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9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为脑卒中组及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者同时进行血清脂蛋白a、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结果脑卒中患者脂蛋白a、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测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脂蛋白a、同型半胱氨酸联合检测对脑卒中诊断价值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脂蛋白a 同型半胱氨酸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脂蛋白a、同型半胱氨酸联合检测在脑卒中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9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为脑卒中组及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者同时进行血清脂蛋白a、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结果脑卒中患者脂蛋白a、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测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脂蛋白a、同型半胱氨酸联合检测对脑卒中诊断价值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脂蛋白a 同型半胱氨酸 脑卒中
  • 简介:摘要蛋白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的酶制剂,目前已经在食品加工和工业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蛋白具有反应高效、底物专一等优势,在改善食品风味、提高食品嫩度、增加食品副产物价值等方面已经显示出良好的效果。蛋白技术的发展为食品工艺优化、技术革新提供了支持。该文简要介绍了蛋白在提升食品品质、增加食品附加价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食品加工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食品工业 蛋白酶 实践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β受体阻滞剂联合血管紧张素转化抑制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期间接收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2例,以回顾性分析的形式,研究患者予以β受体阻滞剂联合血管紧张素转化抑制剂治疗的结局。结果62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80.64%。6例因心动过于缓慢因此不予以倍他乐克治疗,2例因心衰严重同时伴有多脏器衰竭导致死亡。结论β受体阻滞剂联合血管紧张素转化抑制剂应用于慢性心衰中的效果可行。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beta 受体阻滞剂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治疗效果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对心源性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其同工、肌钙蛋白T的影响。方法选择心源性心脏骤停复苏成功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2例),两组均行常规心肺复苏术治疗。结果治疗组血清肌酸激酶、其同工、肌钙蛋白T在自主循环恢复后30min、60min、90min、120min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压无明显改变(P>0.05)。两组自主循环恢复120min后,两组心率及心肌耗氧量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在心源性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期间,对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其同工、肌钙蛋白T的升高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标签: 磷酸肌酸钠 心脏骤停 心源性 心肺复苏 心肌指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站血液采集前使用丙氨酸氨基转移快速检测的效果。方法对血站150例无偿献血采血者(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间)实施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n=75)和干预组(n=75),对常规组人员实施常规采血,对干预组人员在采血前实施丙氨酸氨基转移快速检测,分析总结两组血液报废状况及丙氨酸氨基转移快速检测的效果。结果干预组血液报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快速检测对阴性标本和阳性标本检测结果与实验室检查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快速检测对阴性标本和阳性标本检测结果与复查检查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站血液采集前使用丙氨酸氨基转移快速检测可减少血液报废,且快速检测准确率高。

  • 标签: 血站 血液采集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快速检测 报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联合检验血清淀粉、脂肪与C反应蛋白的价值。方法选取急性胰腺炎患者50例,时间在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对所有患者进行血清淀粉、脂肪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与病理结果相比较,分析诊断准确率、漏诊率以及误诊率。结果三种方式联合检测结果与病理结果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血清淀粉、脂肪与C反应蛋白三种方式联合检验准确率较高。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血清淀粉酶 脂肪酶 C反应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