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正>1929年11月。陈独秀被共产党开除党籍之后,却被国民党当局逮捕。陈独秀在所有政治犯中属于高级囚犯,因而得到了特殊的待遇。他一人住一间牢房,并得以修缮。两个大书架搬进他的牢房,他可以随心读书写作。他在狱中写的短文《研究室与监狱》中写道:“世界文明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研究室,二是监狱。我们青年总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这是人生最优美高尚的生活。从两处发生的文明,才是有生命有价值的文明。”狱中,陈独秀在他的夫人潘兰珍的协助下,他的著作一部一部地面世:《中国古代有复声字母说》、《连词类编》、《古音阴阳入互用例表》、《荀子韵表及考释》、《屈宗韵表及考释》、《晋吕静韵集目》、《广韵东冬钟江中之古韵考》、《识字初阶》、《实庵字说》,还有大量短篇论文《干支为字母说》、《道家概论》和《老子考略》。最后,“西安事变”的消息让陈独秀终止了写作。他对潘兰珍说:“共产党有望了!”1937年8月13日,是上海的末日,也是日本人拉开轰炸南京帷幕的日子。次日,国民党疲于奔命,政治犯统统释放,来接陈独秀的是他的三儿子陈延年。是夜,日机夜袭南京。陈独秀的牢房落了枚炸弹,夷为平地。

  • 标签: 陈独秀 共产党 “西安事变” 国民党 高尚的生活 科学研究
  • 简介:文章未写,资料先行。《颜氏家训·勉学篇》有言:“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遵此,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就把南京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中书籍和杂志上有关先秦玺印的文字内容抄录,相关的图例也用最好的复印机复印留存,分门别类归入档案袋中。之后,随见随补,目前已存与先秦玺印有关的文字资料210多万字。

  • 标签: 南京图书馆 乐趣 著书 大学图书馆 颜氏家训 文字内容
  • 简介:<正>1998年畅销书目中赫然列有赵瑜的(马家军调查)及论调、措辞截然相反的开来的《我为马俊仁当律师》。两部长篇论著被数家出版社、报刊相继发表、转载,兼之开来律师四面出击,为其单行本的发行掀起签名售书的热潮,引发文坛轩然大波。笔者对马俊仁教练及“马家军”的功过是非无意妄加评说,《马家军调查》是否构成名誉侵权

  • 标签: 法制思考 马俊仁 律师职业道德 “马家军” 名誉侵权 著作权法
  • 简介:说到王著,若非专研书法史的人,或许就要茫然无知了。历史上,王著因书谏宋太宗而留名,其人经历颇有些传奇。他生于五代后蜀,以明经入仕,历任平泉、永康等县主簿。俗语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同样是科举考试,明经科的难度远远低于进士科,王著以明经进身,可见其学问才识着实有些抱歉。这正是制约其日后在书法上更进一步的决定性因素。

  • 标签: 宋太宗 著书 决定性因素 科举考试 书法史 进士科
  • 简介:10年前,曾经风光无限的他因职务犯罪沦为阶下囚。身陷囹圄之后,他写出警示教育读本从生核算——一名囚徒的感言》。“聪明的人用别人的教训教育自己,愚蠢的人用自己的教训教育别人。”书中不乏这样的警句。

  • 标签: 核算 人生 著书 贪官 警示教育 职务犯罪
  • 简介:司马迁在《史记·报任安书》中提出的“发愤著书”说与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中提出的“穷而后工”说,这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穷而后工”说不仅继承和发展了“发愤著书”说,而且“愤”和“穷”所指相同,它们是同源之水,一脉相承的,但其在文学理论批评的范畴和文学艺术创作中所提出的理论要求上又不尽相同,并且在中国文论史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标签: 发愤著书 穷而后工 司马迁 欧阳修
  • 简介:司马迁通过批判继承先秦时代“中和”美的文艺思想,形成了“发愤著书”说。他所抒之愤不仅仅局限于小我之愤,而是透过自己的苦难,看到了不合理社会中的公愤。“发愤著书”说揭示了文化艺术创作中一些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标签: 发愤著书 司马迁 文艺思想 “中和” 先秦时代 批判继承
  • 简介:声色钱财难过关,不妨狱里暂逃禅。囚官真会调心态,欲海沉船上笔山。

  • 标签: 周久耕 著书 局长
  • 简介: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的历史命运,大概也同他本人的惨痛经历一样,是相当坎坷不平的。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那些正统文人由于从体现这一理论精神的《史记》中闻到了一股离经叛道的浓烈气味而交相指责,有的斥之为“是非颇谬于圣人。”有的把书中的篇章指为“妄人”所录,有的则肆意谩骂:“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为谤书流于后世”;只有极少数有识之士才作了一点持平之论,其中的佼佼者更进而继承和发扬司马迁“发愤著书

  • 标签: 发愤著书 是非颇谬 创作理论 历史命运 汉武帝时代 理论精神
  • 简介:明代藩王是一个位尊而不允许觊觎政治的特殊阶层,不少藩王在养尊处优、饱食终日的同时,沉溺于读书、写书、刻书中。因此,他们对丰富和发展明代的文献做出了不小的贡献。1.藩王的著书公元1638年,明王朝建立后,太祖朱元璋建立了'皇子封亲王'之制,陆续将其24子和1个丛孙分封到全国各地。后来,历代皇帝仿效之,又陆续分封了一些藩王。

  • 标签: 明代 藩王 著书 刻书数量 刻书内容
  • 简介:1、※巴扎罗娃、梅伊:《古典舞蹈初阶》**,艺术出版社,列宁格勒,1964。2、※瓦西里耶娃、罗兹杰斯特文斯卡娅:《历史生活舞蹈》,艺术出版社,莫斯科,1964初版,1987二版。

  • 标签: 杰斯特 罗兹 专业教学大纲 多夫 瓦西 文斯
  • 简介: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TheSoundandtheFury,1929):源出莎士比亚悲剧《麦克贝恩》。主人公麦克贝思受女妖蛊惑,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谋杀了苏格兰国王,篡夺了王位,但内心却从此因为罪恶感和恐惧而不得安宁,生活对他成了一种折磨。他感叹道:“生命如痴人说梦,充满了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福克纳对人类社会中的的残忍与暴力持悲观态度。他在这部作品里,描写了一个象征旧秩序的美国南方贵族家庭的没落。英国作家萨默塞特·毛姆的《禚饼与麦酒》(CakesandAle,1930):糕饼与麦酒是家常饮食,泛指物质享受。莎士比亚的喜剧《第十二夜》中,女主人的管家责骂喝醉酒胡闹的无赖贵族托比爵士,托比反问管家:你是不是以为你德行好,别人就都该放弃糕饼和麦酒了?毛姆的这部小说辛辣地讽刺了英国时髦文学界的

  • 标签: 《喧哗与骚动》 威廉·福克纳 美国南方 莎士比亚悲剧 克贝 贵族家庭
  • 简介:史思明和勃列日涅夫,一为中唐时的"大燕皇帝",一为前苏共中央"第一书记",两人活动的时间相距12个世纪之遥。把他俩扯到一起,能说些什么呢?先说史思明吟诗。史本突厥土裔,大字不识,一介文盲。可他追随安禄山,统兵八万,辖地十三郡,在河北大名自称"大圣燕王",待到杀了安庆绪,便取而代之称"大燕皇帝",过了一把皇帝瘾。恰恰此时,文盲史思明灵感突发,诗兴大作,每吟成一章,即派人四处张贴,唯恐天下不知其"新诗"出炉。

  • 标签: 勃列日涅夫 史思明 赫鲁晓夫 皇帝 文盲 安禄山
  • 简介:褚人获是清代初期一个比较重要的文学家,他创作了《隋唐演义》、《坚瓠集》等颇具影响的作品。然而,有关他的生平资料我们知之甚少,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笔者近来查阅了方志、笔记等相关文献,考证褚人获生平,获得了一些资料。

  • 标签: 生平 方志 小考 文学家 隋唐 资料
  • 简介:"发愤著书"说是中国古代文论中关于文学创作心理机制,亦即文学创作动因的一个重要文论命题。司马迁在先秦相关思想资料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发愤著书"说。本文在梳理先秦"发愤著书"说流脉的基础上,认为司马迁的贡献在于,他将先秦形成的"著书立名"观与艺术形式具有排遣忧愤之功能的理论和创作认知结合起来,提出"发愤著书"的创作动因观,对后世"发愤著书"的相关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 标签: 司马迁 "发愤著书"说 理论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