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手术期间使用麻醉剂是抑制人体中枢神经系统,麻醉剂使患者陷入昏迷并为手术顺利进行做好充分准备,是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手术麻醉中辅助药物的具体方法,大多数患者并不了解,因此,需要进一步推广和引入这些基础知识,向患者说明手术麻醉辅助药物方法的优缺点。希望通过进一步的详细分析,使得患者可以更积极地合作,进而顺利开展外科手术。

  • 标签: 手术麻醉 辅助药物 利弊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中药煎药机、传统煎药方法对药物产生的差异。方法:此研究共纳入5中药材,分别给予传统煎药方法和中药煎药机,观察煎药效果。结果:含黄酮类、多糖类、皂苷类以及生物碱类中药在中药煎药机下有效成分含量较高,和传统煎药方法相较,P

  • 标签: 中药煎药机 传统煎药法 黄酮类 多糖类 挥发油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症患者不同给药方案下万古霉素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K-PD)参数的变化特点,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使用过万古霉素并有稳态谷浓度(Cmin)测定数据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万古霉素的给药间隔将患者分成q12 h组(12 h给药1次)、q8 h组(8 h给药1次)、q6 h组(6 h给药1次),收集患者万古霉素Cmin,采用Bayesian法估算万古霉素用药前(0 h)及用药后1、2、4、6、8、12和24 h的血药浓度,采用梯形面积法估算万古霉素24 h内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24 h);收集同期病原微生物对万古霉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计算AUC0~24 h/MIC。结果共收集到285例患者529项Cmin数据,其中q12 h组375项,q8 h组121项,q6 h组33项。使用JPKD-Ver 3.1软件统一日剂量后,q12 h组、q8 h组、q6 h组万古霉素目标谷浓度达标率(Cmin为10~20 mg/L)分别为35.7%、43.8%、60.6%,但是仅q12 h组与q6 h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q6 h组、q8 h组较q12 h组具有较高的Cmin(mg/L:13.8±5.2、13.5±7.3比11.4±7.9,均P<0.05)及较低的峰浓度〔Cmax(mg/L):19.4±5.3、21.5±7.3比23.9±8.1,均P<0.05〕;而3组间PD达标率(AUC0~24 h/MIC≥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2 h、q8 h、q6 h组分别为38.1%、41.3%、45.5%,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肌酐清除率(CCr)、万古霉素清除率(CL万古)是影响万古霉素Cmin及AUC0~24 h/MIC等PD指标的主要因素(CCr的r值分别为-0.391、-0.424,CL万古的r值分别为-0.673、-0.663,均P<0.01),且均与年龄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32、-0.488,均P<0.01)。结论相同日剂量下,增加万古霉素给药频率可提高Cmin并降低Cmax,从而降低血药浓度的波动性,但不影响AUC0~24 h/MIC。应根据CCr、CL万古以及年龄等参数优化重症患者万古霉素的给药方案。

  • 标签: 重症患者 万古霉素 药代动力学 药效动力学
  • 简介:摘要:与传统干燥处理技术相比,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处理具有产品成分破坏小以及保质期时间长等方面的优势,药品处理效果较为理想,会对生物制药发展形成有效推动。通过对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的介绍,对其在生物制药领域中的应用优势展开分析,从而对该项技术具体应用展开全面探索,旨在优化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应用效果,保证国内生物制药生产整体水平。

  • 标签: 真空冷冻 干燥技术 生物制药
  • 简介:摘要:在生物制药的过程当中,有必要对真空冷冻干燥技术进行合理运用,因为真空冷冻干燥技术本身具备着一定的创新价值,无论是在技术高度方面还是在技术实效方面都要超过传统的技术。本文主要分析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在生物制药方面的运用分析

  • 标签: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 生物制药 发展
  • 简介:摘要:在生物制药的过程当中,有必要对真空冷冻干燥技术进行合理运用,因为真空冷冻干燥技术本身具备着一定的创新价值,无论是在技术高度方面还是在技术实效方面都要超过传统的技术。生物制药在我国的整体发展体系中可以说十分重要,尤其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只有保证生物制药的质量与效率才能够不断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因此应合理分析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在生物制药方面的运用问题。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具备较强的现实意义。

  • 标签: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 生物制药 发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为考查中药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选取了白头翁、黄连、黄柏等二十余种常见清热解毒、抗菌类药物,进行抑菌试验;分别采用了体外纸片扩散法及体内小白鼠实验,通过观察扩散情况与小白鼠致死及发病情况,考查其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 23 种中药水提取液中,黄芩、白头翁、黄连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最强,可以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其次是金银花、黄柏、菊花、陈皮、白芍、栀子、五倍子等;而石榴皮、土茯苓、木香、艾叶这几种中草药对大肠杆菌几乎没有抑制作用。由 复方 1 : 菊花、五倍子、石菖蒲、 黄芩,与复方 2 : 大黄、黄芩、石菖蒲和金银花,合二为一组成的复方组合对体内外抑菌效果较为显著。可能是几种不同的中药成分在对大肠杆菌作用过程中产生协同促进作用;而由地榆、白头翁、土茯苓组成的复方 7 ,以及黄连、白头翁、木香和甘草组成的复方 8 ,抑菌效果并不明显,这与代谢过程中的相互抑制作用有关;综合以上,黄芩、白头翁、黄连,以及由石菖蒲、五倍子、黄芩、菊花组成的复方,或由石菖蒲、黄芩、大黄、金银花组成的复方可以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药;大肠杆菌;复方;抑菌效果;小白鼠 猪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类传染性疾病的总称。 根据猪的生理特性、日龄的增长及免疫状态等特征的不同,导致疾病的发生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常见的猪大肠杆菌病有以下三种: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猪水肿病。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 1 ) 试验动物 健康的小白鼠和疑似患有大肠杆菌病的病猪 ( 2 ) 试验试剂 麦康凯琼脂培养基粉、蛋白胨、牛肉浸膏、琼脂、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超纯水,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及以上纯度。 ( 3 ) 试验药物 参考《全国中草药汇编》选取了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等疗效的中草药二十余种,具体为: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黄芩、栀子、香附、穿心莲、石菖蒲、五倍子、菊花、大黄、金银花、艾叶、马齿苋、甘草、郁金、诃子、白芍、地榆、石榴皮、土茯苓、木香,以上中药材均购自吉林大药房,所有药物经鉴定均符合生药质量标准。 1.2 试验方法 ( 1 ) 培养基制备 培养基为麦康凯琼脂培养基、肉汤培养基,培养方法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称取,将其加入超纯水,并搅拌在 121℃, 101KPa下灭菌 30min,以备用 ( 2 ) 细菌的分离 第一, 菌种采集:大肠杆菌菌种采集自疑似患有猪大肠杆菌的病猪。 第二, 菌种培养:首先使用温水和脱脂棉清洗患有白痢的仔猪肛门部位,再用 75% 的酒精棉球和碘酊进行消毒。经过彻底清洁、消毒后,将无菌棉拭子插入肛门内,采集直肠粪便病料。随后将样品棉拭子放入无菌生理盐水的 10 ml 离心管中,密封保存于 4℃ 冰盒中,快速送至实验室。按照麦康凯琼脂培养基粉说明书要求,制备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于 37℃ 过夜检菌后使用。在超净工作台上,将采集的粪便棉拭子涂布于合格的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中,在生化培养箱中,在 37  的环境下,倒置培养 1824 h 。观察培养基,用平板划线法为初步分离的大肠杆菌分离株并且进行分离纯化,重复培养 3-5 次。将其接种于营养肉汤中,并置于振荡培养器中处于 37 , 180 r/min 培养 8 h 后采用甘油保存法,与 30% 甘油混合置于 -80℃ 保存、备用,每个菌种保存三管。 第三, 镜检:菌体形态通过革兰氏染色,经过初染、媒染、脱色、复染之后,将载玻片覆上盖玻片,置于 Classica E220LED 双目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拍照记录菌体形态,包括菌体形状、大小、排列方式和革兰氏阴阳性等。 第四, 生理生化鉴定:将分离出的大肠杆菌进一步试验,如: VP 试验和尿酶试验、糖发酵试验、三糖铁试验、 MR 试验等各种发酵实验。 第五, 动物试验:将纯化的大肠杆菌肌肉注射到小白鼠体内,观察小白鼠的生命体态。 ( 3 ) 中药试剂的选择 将单味中草药按照中药配制原则、药理、药性并与常用方剂(如白头翁汤)组成八种复方 : 复方 1 为 石菖蒲、黄芩、菊花、五倍子 ; 复方 2 为 石菖蒲、大黄、金银花、黄芩 ; 复方 3 为 大黄、秦皮、艾叶、黄芩 ; 复方 4 为 白头翁、黄柏、秦皮、黄连 ; 复方 5 为 马齿苋、黄柏、五倍子、甘草、白头翁 ; 复方 6 为 郁金、白芍、诃子、黄柏、黄芩、栀子、大黄、黄连 ; 复方 7 为 地榆、土茯苓、石榴皮 ; 复方 8 为 黄连、木香、甘草、白头翁 。 ( 4 ) 药敏实验 第一, 药液制备:分别制备复方 1 至 8 中草药水提液且采用水煎法。分别称取粉碎后的中草药复方制剂 50 g ,置于 500 mL 烧杯中,加入 400 mL 超纯水,浸泡 1 h 后,强火加热至沸腾,改用文火煎煮 30min , 4 层纱布过滤,药渣再加入适量超纯水,按上述方法煎煮过滤除去滤渣,合并 2 次滤液,分别制备复方 1 至 8 中草药水提液且采用水煎法。将其分别装入 8 个 100 ml 生理盐水瓶在 121 ℃ 、 101 KPa 条件下灭菌 30 min ,灭菌后,置于 4 ℃ 冰箱中保存,备用。 第二, 纸片制备:取滤纸,用打孔机打成圆形小纸片,取圆形纸片 80 个放入清洁干燥的青霉素空瓶中,瓶口使用单层牛皮纸包扎。经高温高压消毒后放入 37 ℃ 恒温烘箱中,使其完全干燥。 第三, 抗菌纸片制作:将上述 80 个纸片均匀分为八组每组 10 个,然后分别放在药液 1 至 8 中。使各纸片充分浸透药液。于 37 ℃ 下过夜干燥后及密封。 第四, 药敏实验:在无菌条件下将培养 24 h 的肉汤培养物,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 10 倍,取 0.2 mL 滴加在琼脂平板培养基上,用灭菌棒涂匀,平板置于超净工作台上,在室温下干燥 3-5min ,用无菌镊子将含药纸片紧贴于琼脂表面,等距离放置纸片;置 35℃ 恒温箱内倒置培养 18h 后,观察结果。 2 试验结果 2.1中药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 23 种中药在琼脂纸板上的抑菌圈直径大小 : 黄芩 , 抑菌圈直径 1.78mm , 抑菌效果最好 ; 白头翁 , 抑菌圈直径 1.65mm , 抑菌效果最好 ; 黄连 , 抑菌圈直径 1.58mm , 抑菌效果最好 ; 金银花 , 抑菌圈直径 1.45mm , 抑菌效果良好 ; 黄柏 , 抑菌圈直径 1.44mm , 抑菌效果良好 ; 菊花 , 抑菌圈直径 1.32mm , 抑菌效果良好 ; 秦皮 , 抑菌圈直径 1.31mm , 抑菌效果良好 ; 白芍 , 抑菌圈直径 1.26mm , 抑菌效果良好 ; 栀子 , 抑菌圈直径 1.26mm , 抑菌效果良好 ; 五倍子 , 抑菌圈直径 1.22mm , 抑菌效果良好 ; 地榆 , 抑菌圈直径 1.13mm , 有抑菌效果,但不明显 ; 马齿苋 , 抑菌圈直径 1.12mm , 有抑菌效果,但不明显 ; 石菖蒲 , 抑菌圈直径 1.05mm , 有抑菌效果,但不明显 ; 大黄 , 抑菌圈直径 1.05mm , 有抑菌效果,但不明显 ; 香附 , 抑菌圈直径 1.05mm , 有抑菌效果,但不明显 ; 穿心莲 , 抑菌圈直径 0.98mm , 有抑菌效果,但不明显 ; 甘草 , 抑菌圈直径 0.98mm , 有抑菌效果,但不明显 ; 郁金 , 抑菌圈直径 0.96mm , 有抑菌效果,但不明显 ; 诃子 , 抑菌圈直径 0.96mm , 有抑菌效果,但不明显 ; 石榴皮 , 抑菌圈直径 0.90mm , 几乎没有抑菌效果 ; 土茯苓 , 抑菌圈直径 0.90mm , 几乎没有抑菌效果 ; 木香 , 抑菌圈直径 0.90mm , 几乎没有抑菌效果 ; 艾叶 , 抑菌圈直径 0.90mm , 几乎没有抑菌效果 ; 生理盐水 , 抑菌圈直径 0.90mm , 几乎没有抑菌效果 。综上, 这 23 种中药大多数都能对大肠杆菌产生抑菌作用,其中,黄芩,白头翁,黄连的抑菌效果最好,金银花,黄柏,菊花等其次,但石榴皮、土茯苓、木香及艾叶在体外对大肠杆菌几乎没有抑菌作用。 2.2复方中草药的体外抑菌效果测试 8 种复方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 : 复方 1 - 抑菌圈直径 2.58mm - 抑菌效果最好 ; 复方 2- 抑菌圈直径 2.42mm - 抑菌效果最好 ; 复方 3- 抑菌圈直径 1.12mm - 有 抑菌效果 ,但不明显; 复方 4- 抑菌圈直径 2.15mm - 抑菌效果最好 ; 复方 5- 抑菌圈直径 1.06mm - 有 抑菌效果 ,但不明显; 复方 6- 抑菌圈直径 1.18mm - 有 抑菌效果 ,但不明显; 复方 7- 抑菌圈直径 0.98mm - 有 抑菌效果 ,但不明显; 复方 8- 抑菌圈直径 1.22mm - 抑菌效果良好 ; 生理盐水 - 抑菌圈直径 0.90mm - 抑菌效果良好 - 没有抑菌效果 。综上, 多数的组合复方都比单一中药的作用效果更明显;其中由石菖蒲、五倍子、黄芩、菊花组成的复方 1 抑菌效果显著比单一中药效果好,其次,由石菖蒲、黄芩、大黄、金银花组成的复方 2 体外抑菌效果也比较好,而由地榆、石榴皮、土茯苓组成的复方 7 的体外抑菌效果比单一地榆的效果更差,原因可能是几种药物在与大肠杆菌发生作用的代谢过程中产生了抑制作用。 2.3复方中草药的体内抑菌测试 按照几种复方的配制,将中药水提取液注入 8 只 小白鼠体内观察得到的情况 : 复方 1 ,死亡 0 只,死亡率 0.0% , 小白鼠状态良好,能够进行正常活动,无不良反应 ; 复方 2 ,死亡 0 只,死亡率 0.0% , 小白鼠状态较好,活动量较正常情况微少 ; 复方 3 ,死亡 1 只,死亡率 12.5% , 小白鼠状态不佳,活动量减少至少一半 ; 复方 4 ,死亡 0 只,死亡率 0.0% , 小白鼠状态良好,能够进行正常活动,无不良反应 ; 复方 5 ,死亡 2 只,死亡率 25% , 小白鼠状态很差,活动量小或几乎不活动 ; 复方 6 ,死亡 2 只,死亡率 25% , 小白鼠状态很差,活动量小或几乎不活动 ; 复方 7 ,死亡 3 只,死亡率 37.5% , 小小白鼠状态很差,活动量小或几乎不活动 ; 复方 8 ,死亡 2 只,死亡率 25% , 小白鼠状态很差,活动量小或几乎不活动 ; 生理盐水 ,死亡 8 只,死亡率 100% , 小白鼠状态很差,活动量小或几乎不活动 。 其中复方 1 抑菌效果显著,其次,复方 2 ,复方 4 体内抑菌效果也比较好,这与体外琼脂纸板扩散实验的结果的一致的;而由地榆,石榴皮,土茯苓组成的复方 7 ,以及有黄连、白头翁、木香、甘草组成的复方 8 ,效果相对较差,原因可能与代谢过程中的相互抑制作用有关。 3 分析与讨论 本课题主要探索了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黄芩、栀子、香附、穿心莲、石菖蒲、五倍子、菊花、大黄、金银花、艾叶、马齿苋、甘草、郁金、诃子、白芍、地榆、石榴皮、土茯苓、木香,这 23 种清热,抗菌的中草药,通过试验得出对大肠杆菌抑菌作用最强的是黄芩、白头翁以及黄连。体内及体外抗菌试验中对大肠杆菌抑菌效果最强的是由石菖蒲、五倍子、黄芩和菊花组成的复方以及由石菖蒲、黄芩、大黄和金银花组成的复方 , 为兽医临床应用上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美发 ,陈作栋 ,梁欢 ,柏峻 ,赵二龙 ,易中华 ,瞿明仁 ,许兰娇 .单一中草药以及复方中草药体外抑菌效果研究 [J].饲料工业 ,2019,40(12):22-26. [2]杨明凡 ,高航 ,万博 ,李庆华 ,陈红英 ,张红英 ,夏平安 .猪源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白头翁汤对其抑菌试验 [J].中国兽医杂志 ,2019,55(05):55-57+121. [3]陈敏卿 .猪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药敏试验 [J].福建畜牧兽医 ,2018,40(06):14-16. 5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对静脉输液制剂中采用不同配药方式对不溶性颗粒产生的影响。 方法 纳入实验研究的300个静脉输液制剂均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调配,入组时间为2018年7月-2020年7月,分组方式以回顾性分析方式开展,分别采用手工加工药物方式(对照组,n=150)及超净加药机药物配置方式(实验组,n=150)开展药物配置,分析药剂中的不溶性颗粒。结果 在非洁净治疗室环境下,实验组的15微米以上、5-15微米及5微米以下的不溶性颗粒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开展静脉输液制剂干预过程中,应用超净加药机进行药物配置,可降低药液中不溶性颗粒的数量。

  • 标签: 不同配药方式 静脉输液制剂 不溶性微粒
  • 简介:摘要:目的:立足于临床实践,探寻糖尿病胰岛素科学合理的给药方式。方法:随机从消化内科2019年2月—2020年6月期间治疗的糖尿病病案中抽取64例老年患者,均选择胰岛素进行治疗,根据给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多次皮下注射)与实验组(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对比两组病情改善及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血糖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给药方法,可有效控制血糖,优化预后,故值得推广。

  • 标签: 糖尿病 胰岛素 给药方式 胰岛素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 要】目的:探讨煎药方法及方式差异对中药饮片质量和疗效的影响。方法:对现阶段中药房主要煎药方法进行分析,并对比不同煎药方法对中药饮片质量和疗效的影响。结果:不同煎药方式对中药饮片质量和疗效的影响较小,但选择合适的煎药方法可以有效地缩短煎药时间以及增加煎药效率。结论:不同煎药方式对中药饮片质量和疗效的影响较小,煎药机煎药更方便且容易携带,更符合现阶段患者内心需要。    【关键词】煎药方法 ;中药饮片 ;质量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Decocting Methods and methods on the quality and efficacy of Chinese herbal pieces. Methods: the main Decocting Metho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oom were analyzed, an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Decocting Methods on the quality and efficacy of Chinese herbal pieces were compared. Results: Different Decocting Methods had little effect on the quality and efficacy of Chinese herbal pieces, but the appropriate decoction method could effectively shorten the decocting time and increase the decocting efficiency. Conclusion: Different Decocting methods have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quality and curative effect of Chinese herbal pieces. Decoction machine is more convenient and easy to carry, which is more in line with the internal needs of patients at this stage.

  • 标签:
  • 简介:  【摘 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對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时,采用不同方式给予患者胰岛素得到的治疗效果以及应用的价值。方法:针对在 2018年 11月至 2019年 7月份在本院接受诊疗的糖尿病患者的诊疗信息统计,将其中的 86例患者纳入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在研究前,依据胰岛素给药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 43例。分别为持续胰岛素泵皮下注射治疗与分次皮下注射治疗。在治疗后,分别对患者空腹与饮食后 2小时的血糖水平记录并统计,进一步的依据患者在临床中的反应统计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几率。结果:在对患者空腹与饮食后 2小时的血糖水平统计时,研究组的水平较低。在对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的几率统计时,研究组的几率较低, P<0.05。结论:在对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时,采用持续胰岛素泵皮下注射治疗的给药方法可以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起到较好的控制效果,进一步对患者发生低血糖症状的情况起到缓解的作用,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可以在临床中利用。    【关键词】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 ;糖尿病 ;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application value of insulin in different ways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diabetic patients.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of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formation of the diabetes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8 to July 2019, 86 of them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Before the study,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methods of insulin administration,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43 cases in each group. They were 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jection with insulin pump and sub subcutaneous injection. After treatment, the fasting and 2-hour blood glucose levels were recorded and counted respectively, and the incidence of hypoglycemia was further counted according to the response of patients in clinical. Results: the level of blood glucos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two hours after fasting and eating. The incidence of hypoglycemia was lower in the study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diabetic patients, the 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jection of insulin pump can play a better control effect on the blood glucose level of patients, and further relieve the hypoglycemia symptoms of patients, which has significant application value and can be used in clinical.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中药使用不同煎药方式对质量和药效的影响。方法:对我院 2018 年 7 月 - 2019 年 7 月收治的 88例患者的中药用药效果进行回顾分析,将所有患者按照就诊奇偶顺序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煎药方式为传统煎药方式,研究组煎药方式为煎药机煎药。结果:研究组服药后临床治疗效果稍好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的药物水煎后中药药剂水溶性浸出率低于对照组,但研究组药物煎煮时间、用水量、药物成本以及服药总次数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治疗中药物煎制质量严重影响临床治疗,煎药机在中药煎制中的应用虽然药物浸出率稍差于对照组,但是药物煎煮时间、用水量、药物性价比等均有显著提升,且不会降低治疗效果,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煎药方法 方式差异 中药饮片 质量 疗效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芬太尼注射液不同给药方式对腹腔镜疝气手术患儿全麻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拟在本院实施全身麻醉下腹腔镜疝气手术的80例患儿分为靶控组与静注组,每组40例。靶控组患儿实施芬太尼注射液靶控麻醉,静注组患儿实施芬太尼注射液静注麻醉。比较2组的复苏拔管情况(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于拔管后15 min,对2组患者进行VAS疼痛评分、SAS躁动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观察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靶控组的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静注组[(5.90±1.03)min比(7.44±1.25)min,(1.24±0.62)min比(2.15±1.03)min](均P<0.05),2组之间的睁眼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靶控组的SAS躁动评分明显低于静注组[(1.80±0.19)分比(2.60±0.77)分](P<0.05),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静注组[(2.42±0.38)分比(1.87±0.76)分](P<0.05),2组之间的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靶控组与静注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0%(4/40)、12.50%(5/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疝气手术患儿全麻中,芬太尼注射液靶控能够获得更加平稳的苏醒过程、更好的苏醒质量。

  • 标签: 芬太尼注射液 全身麻醉 苏醒质量 儿童 腹腔镜 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