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型内翻性增生性息肉(GIH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并观察3例GIHP内镜下及显微镜下组织形态学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复习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GIHP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1例;发病年龄33~66岁,病变分别位于胃体、胃底及胃窦-幽门处。内镜均表现为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表面可见中央小脐凹。显微镜下观察病变由黏膜层向黏膜下层反向生长,形成特征性的内翻性组织学形态,低倍镜下整体呈现花瓶样外观。病变边缘可见黏膜肌层被增生的黏膜上皮组织包绕形成衣领样或夹心饼干样结构。增生的胃型腺上皮包括:胃小凹上皮、胃底腺腺体及幽门腺腺体,间质内可见平滑肌组织。免疫组织化学:病变内腺上皮成分相应表达MUC5AC、MUC6、MUC2等抗体,平滑肌组织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其中1例黏膜下病变腺体合并有腺上皮的异型增生。结论GIHP是一种罕见的胃息肉类型,易误诊为深在性囊性胃炎、腺肌瘤、高分化管状腺癌等,同时其与腺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认识其存在、熟悉相应的组织形态学特征并结合相关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避免误诊。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化生性鳞状细胞癌(metaplastic squamous cell carcinoma,MSC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HER2表达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10—2021年诊断的MSCC共47例,收集所有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检测肿瘤细胞的免疫表型,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结果47例患者均为女性,单纯的鳞状细胞癌(pur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PSCC)25例,含有鳞状细胞癌成分的混合性化生性癌(mixed metaplastic carcinoma with squamous cell component,MMSC)22例。中位年龄54岁(29~84岁),肿块直径0.8~10.0 cm,平均3.3 cm,85.7%(24/28)病例的最大直径<5 cm,仅4例≥5 cm。89.5%的MMSC表现为实性肿块,而囊性变更常见于PSCC组(50%,P<0.05)。36.7%(11/30)患者在确诊时已存在淋巴结转移。在所有病例中鳞状细胞癌成分均完全或部分表达p63、p40及细胞角蛋白(CK)5/6,55.3%(26/47)为三阴性表型,HER2阳性患者共7例,6例为MMSC,显著高于PSCC组(1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例MMSC中的浸润性导管癌HER2 2+/鳞状细胞癌HER2 0,但荧光原位杂交示浸润性导管癌阴性,鳞状细胞癌阳性。7例HER2阳性患者中,6例接受了抗HER2靶向治疗,其中2例在术前接受了联合抗HER2靶向治疗的新辅助化疗,1例达到病理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残留肿瘤为鳞状细胞癌;随访9~26个月,4例无疾病进展,2例出现肺转移,1例出现局部复发。结论MSCC是一组异质性疾病,PSCC和MMSC可能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实体。大部分MSCC为三阴性,HER2阳性多见于含有浸润性导管癌成分的MMSC。部分HER2阳性MSCC患者接受抗HER2靶向治疗后可以达到完全缓解或长期无进展生存,但鳞状细胞癌成分对靶向治疗的敏感性可能要差于浸润性导管癌成分。

  • 标签: 乳腺肿瘤 预后 化生性鳞状细胞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具有中肾管特征的增生性病变(PMF)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22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确诊的PMF病例1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6例患者,年龄31~68岁,平均年龄53岁。中肾管增生5例,中肾腺癌4例,中肾样腺癌7例。5例中肾管增生均位于宫颈侧壁,由简单小管呈弥漫或小叶状成簇生长,无明显的间质反应。4例中肾腺癌主体位于宫颈或阴道壁外侧,由乳头状、筛孔状、实性等多种结构混合,细胞核具有类似于甲状腺乳头状癌核特点,有显著的间质反应,其中1例(1/4)宫颈中肾腺癌周围伴局灶细胞非典型性的中肾管增生。5例宫体和2例卵巢的中肾样腺癌与中肾腺癌具有相似的形态学特征,但癌旁均未发现中肾管残件/中肾管增生。此外,4例(4/5)宫体中肾样腺癌由内膜面向肌层浸润,其中1例病变与正常子宫内膜腺上皮移行;1例(1/5)宫体中肾样腺癌位于深肌层,周围可见子宫腺肌症病灶;2例卵巢中肾样腺癌均伴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子宫内膜样囊腺瘤,其中1例可见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向异型中肾管样上皮过渡。所有中肾管增生和中肾腺癌病例均不同程度阳性表达GATA3、PAX8、CD10,阴性表达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尽管中肾样腺癌与中肾腺癌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模式类似,但不同的是,所有7例中肾样腺癌均有TTF1的表达,并与GATA3存在反向染色。结论PMF是一类具有中肾管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的罕见的增生性病变谱系,其诊断与鉴别诊断依赖于对病变发生的部位、镜下形态、伴随的良性和/或非典型性病变以及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等方面的综合考量。

  • 标签: 肿瘤 子宫 卵巢 诊断,鉴别
  • 简介:摘要报道1例皮肤化生性滑膜囊肿。患儿男,14岁,因额部囊性肿物6月余就诊。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内囊腔样结构,囊腔内见宽带状绒毛状突起,囊壁由类似增生性滑膜的多种细胞结构组成,部分区域覆盖纤维蛋白样透明结缔组织,而部分区域高度细胞化,排列着多层上皮样细胞和梭形细胞。免疫组化示上皮样细胞及梭形细胞弥漫表达波形蛋白和组织细胞标记CD68,细胞角蛋白及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阴性。结合临床表现和病理结果,诊断为皮肤化生性滑膜囊肿。

  • 标签: 滑膜囊肿 化生 皮肤
  • 简介:摘要:对于教育和性别之间的关系,首先是教育和个人社会化之间的关系,对于教育究竟应该怎样对人进行社会化。有学者主张,教育体制是个人社会化的重要机制,教育不仅要传递一套重要的价值观、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共存,更要让每一个人认同其应扮演的角色;再者,普及的国民教育制度能确保每个国民获得自我实现的教育机会,因而教育有助于社会平等的实现。那么,对于中学生性别缺失的现象,应该如何去进行教育,进行引导呢?这是目前对于中学教师来说,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将针对此展开详细探讨,希望能够对广大中学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 标签: 性别缺失 自主性 引导作用 家校合作
  • 简介:摘要:对于教育和性别之间的关系,首先是教育和个人社会化之间的关系,对于教育究竟应该怎样对人进行社会化。有学者主张,教育体制是个人社会化的重要机制,教育不仅要传递一套重要的价值观、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共存,更要让每一个人认同其应扮演的角色;再者,普及的国民教育制度能确保每个国民获得自我实现的教育机会,因而教育有助于社会平等的实现。那么,对于中学生性别缺失的现象,应该如何去进行教育,进行引导呢?这是目前对于中学教师来说,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将针对此展开详细探讨,希望能够对广大中学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 标签: 性别缺失 自主性 引导作用 家校合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慢性增生性咽炎实施微波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对象为本院诊治的慢性增生性咽炎患者,共72例,选取时间为2020年6月-2021年5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方式对患者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前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后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微波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治疗的有效率方面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97.22%VS77.78%),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慢性增生性咽炎 微波治疗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  正确的认识和指导在校大学生的性生活,对于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以及学习进取的黄金阶段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并且对于社会和优生优育人口素质的提高也有着显著的意义。

  • 标签:   正确预防   性生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增生性瘢痕(HS)一般与病理性伤口愈合和慢性炎症有关,瘢痕可能会引起疼痛、瘙痒、挛缩,影响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生活质量。成纤维细胞(FB)的过度增长促使合成分泌大量胶原纤维是形成HS的主要原因。目前针对HS的治疗方法较多,如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激光治疗等,但手术治疗复发的可能性较大,激素药物与抗肿瘤药物联合注射治疗也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反应。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中药通过信号传导通路预防治疗瘢痕进行了较多研究。本文回顾近年文献,就中药对HS预防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中药 增生性瘢痕 转化生长因子-β Wnt/β-catenin通路 成纤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乳腺产生基质的化生性癌(MPC)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扬州大学附属医院2例MP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免疫表型特征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年龄分别为53岁和50岁,肿瘤长径分别为2.5 cm和1.8 cm。2例MPC浸润性癌成分(浸润性导管癌Ⅲ级形态)直接转化为黏液软骨样基质,无介于中间的梭形细胞肉瘤样化生区过渡,基质中的细胞与浸润性癌细胞形态较一致并见有移行。例1呈周边型分布模式,例2呈弥漫型分布模式。2例肿瘤细胞均呈三阴性免疫表型(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2均阴性)、基底样标志CK5/6、CK14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阳性,Vimentin和S-100弥漫阳性。结论MPC是一种罕见的乳腺化生性癌亚型,具有独特的组织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治疗一般是手术联合放化疗,也可行新辅助化疗。

  • 标签: 乳腺肿瘤 基质 化生性癌 免疫组织化学
  • 作者: 邹晓英 岳林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
  • 简介:摘要再生性牙髓治疗是基于组织工程学的一种治疗手段,目标是实现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再生,促使牙髓坏死年轻恒牙的牙根继续发育。方法上与其他组织工程学治疗技术一样依赖种子细胞、支架材料和生长因子这3个要素。该技术提出至今20年来,文献中名称多样,内涵各有异同。本文就再生性牙髓治疗的名称演变、生物学基础、临床考量以及未来科学研究方向进行梳理、分析和阐述,以明了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引导再生性牙髓治疗在临床上合理开展与规范操作。

  • 标签: 牙髓病学 再生性牙髓治疗 组织工程 干细胞
  • 简介:【摘要】:一氧化氮起着信使分子的作用。当内皮要向肌肉发出放松指令以促进血液流通时,它就会产生一些一氧化氮分子,这些分子很小,能很容易地穿过细胞膜。血管周围的平滑肌细胞接收信号后舒张,使血管扩张,从而促进血液的循环。可作用于人体的一氧化氮产生分为酶生性和非酶生性,酶生性主要通过口服通过体内酶的作用产生一氧化氮;非酶生性主要为体外产生,依托于两剂反应产生一氧化氮。本实验主要研究非酶生性一氧化氮的产生,从而应用于护肤品中。

  • 标签: 一氧化氮 紫外分光光度计 亚硝酸盐 马来酸 柠檬酸 抗坏血酸 抗坏血酸乙基醚
  • 简介:摘要:高中阶段的学生的性生理和性心理发育都已逐渐趋于成熟,加强对他们进行性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以保证高中生们能顺利度过青春期发育的一个关键阶段。目前,对于高中女生而言,对性生理与心理的“自我认识、自我保护、自我提高”的认知能力不足,帮助高中女生提高性健康自主意识则是当前的重要任务。本文将从“结合课堂提升学生认知、设置班会进行专题讲座、云端科普实现学习创新、家校协作彰显教育责任”展开研究,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借鉴价值。

  • 标签: 高中女生 性健康 自主意识
  • 简介:摘要: 关于中学生的性别教育问题一直是学校教育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性别教育问题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密切相关,所以对于中学的教师来说,无论是在课堂中还是在平时的生活中,都应该增强学生性别教育的意识。尤其是对于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个时候他们正是处于青春叛逆期,这时候他们的心理和身体都会出现巨大的变化,所以教师应该尤其要关注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健康。但是在现阶段的教育中,关于中学生的性别教育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主要是围绕中学生性别教育存在的问题而展开讨论。

  • 标签:   中学生 性别教育 存在问题
  • 简介:摘要: 关于中学生的性别教育问题一直是学校教育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性别教育问题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密切相关,所以对于中学的教师来说,无论是在课堂中还是在平时的生活中,都应该增强学生性别教育的意识。尤其是对于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个时候他们正是处于青春叛逆期,这时候他们的心理和身体都会出现巨大的变化,所以教师应该尤其要关注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健康。但是在现阶段的教育中,关于中学生的性别教育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主要是围绕中学生性别教育存在的问题而展开讨论。

  • 标签:   中学生 性别教育 存在问题
  • 简介:【摘要】一氧化氮起着信使分子的作用。当内皮要向肌肉发出放松指令以促进血液流通时,它就会产生一些一氧化氮分子,这些分子很小,能很容易地穿过细胞膜。血管周围的平滑肌细胞接收信号后舒张,使血管扩张,从而促进血液的循环。可作用于人体的一氧化氮产生分为酶生性和非酶生性,酶生性主要通过口服通过体内酶的作用产生一氧化氮;非酶生性主要为体外产生,依托于两剂反应产生一氧化氮。本实验主要研究非酶生性一氧化氮的产生,从而应用于护肤品中。

  • 标签: 一氧化氮 紫外分光光度计 亚硝酸盐 马来酸 柠檬酸 抗坏血酸 抗坏血酸乙基醚
  • 简介:摘要:义务教育阶段的智障学生在性生理发展上和普通学生没有本质差别,但是他们由于智力方面的缺陷和自身性知识匮乏等原因,在青春期发育阶段会出现各种行为问题。对于智力障碍学生来说,完成此阶段性教育任务会花费更长时间。通过对义务教育阶段智力障碍学生性教育现状分析,可知其接受性教育是必要的。

  • 标签: 义务教育 智力障碍学生 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