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谢云峰医师:首先简要介绍一下病史。患者,女性,因"运动后左侧腰痛1周"于2011年3月入院。腰痛为持续胀痛,无剧烈绞痛及他处放射痛,不伴恶心、呕吐,无肉眼血尿,无尿频、尿急、尿痛,无阵发性心悸、头晕、头痛,无肢体麻木、乏力,无体重及情绪明显变化,无毛发异常生长及月经周期改变。既往身体健康,无特殊病史及家族史。

  • 标签: 肿瘤病例 腹膜后 月经周期改变 无肉眼血尿 阵发性心悸 肢体麻木
  • 简介:摘要腹膜肿瘤发病率高、预后差,源于胃癌、结直肠癌和阑尾黏液瘤等的继发性腹膜肿瘤临床常见,患者数量多、治疗难、疗效差。传统观点认为,腹膜肿瘤属于晚期肿瘤,患者生存期短,仅能维持3~6个月,通常提供姑息性对症治疗。近年来,以细胞减灭术(CRS)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为主的整合治疗策略对防治腹膜肿瘤疗效独特,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腹膜肿瘤》在中国抗癌协会的指导下,由腹膜肿瘤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权威专家共同完成。指南聚焦我国腹膜肿瘤流行病学特征、遗传背景及国内研究成果,以整合医学理念为引领,强调多学科整合诊治(MDT to HIM),注重“防-筛-诊-治-康”全程管理。本指南主要针对胃肠来源的腹膜肿瘤,旨在规范临床诊疗流程、提高整合诊治水平,共同促进我国胃肠腹膜肿瘤的防治工作。

  • 标签: 腹膜肿瘤 胃肠肿瘤 指南
  • 简介:摘要原发性腹膜肿瘤是指发生在腹膜后间隙的肿瘤,并不包括原在腹膜后间隙的各器官的肿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肿瘤。以恶性居多,约占70%。目的浅谈腹膜肿瘤的诊疗心得。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与治疗。结论根据年龄、肿瘤生长速度、体征及特殊检查,可初步判断肿瘤的性质,然后需手术探查和活组织检查方能确诊。外科手术是腹膜肿瘤主要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腹膜后肿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对腹膜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腹膜肿瘤CT表现,良性1例,恶性5例,均行平扫与增强检查。结果CT对肿瘤的大小、形态、密度,以及周边特征等都能清楚显示。结论CT对腹膜肿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结合病人的病史、年龄、部位有助于肿瘤的组织学分类,是首选检查方法之一。

  • 标签: 腹膜后肿瘤 诊断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腹膜肿瘤切除术术前术后护理。方法腹膜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进行严密观察出血、肠瘘、应激性溃疡等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患儿均按时完成手术,术后恢复顺利,伤口愈合良好,营养状况逐步改善,痊愈出院,无手术并发症或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腹膜肿瘤切除术术前术后的护理技术,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腹膜后肿瘤 术前术后 护理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肿瘤(PRT)的诊断方法和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7年1月至2006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153例PRT患者,分析总结其影像学特点、病理学类型、手术治疗等临床资料。结果良性肿瘤49例,恶性肿瘤104例,均经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良性肿瘤完整切除45例(91.8%),部分切除3例,探查活检1例;恶性肿瘤完整切除64例(61.5%),部分切除17例,探查活检23例;手术中联合脏器切除共23例,其中良性肿瘤2例,恶性肿瘤21例。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影像学检查对PRT术前诊断和手术切除范围有重要意义,完整切除肿瘤是治疗的关键因素。再次手术仍是治疗PRT的有效手段。良好的术前准备和受累器官的联合切除可以提高PRT切除率和治愈率。

  • 标签: 腹膜后肿瘤 诊断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CT对腹膜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33例经病理证实.结果脂肪肉瘤8例、副神经节瘤(异位嗜铬细胞瘤)7例、淋巴瘤5例、畸胎瘤4例、神经鞘瘤2例、平滑肌肉瘤2例、巨大淋巴结增生症1例,脂肪瘤1例.结论CT对腹膜肿瘤的诊断价值很大,有高分辨率和良好的解剖结构显示能力,但其组织类型较繁杂,部分肿瘤CT表现无特征性,定位诊断准确,定性诊断困难。

  • 标签: 腹膜后肿瘤 多层螺旋CT诊断。
  • 简介:腹膜肿瘤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其外科手术也有自身特点。我院手术治疗腹膜肿瘤35例,疗效尚可,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2年4月—2011年4月我院收治腹膜肿瘤患者35例,其中男12例,女23例;年龄23~67岁,平均年龄45岁。体检发现腹部包块12例,腰部疼痛13例,腹部不适10例。有高血压病史10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腹部CT检查,3例合并右侧肾盂积水,11例合并结肠及小肠侵犯。

  • 标签: 腹膜后肿瘤 临床分析 腹部CT检查 平均年龄 高血压病史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原发性腹膜肿瘤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经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肿瘤的临床表现、手术治疗疗效。结果63例中良性48例,恶性15例。结论应当重视临床表现争取早期诊断;影像学检查是判断手术范围的重要依据;肿瘤完整切除,必要时联合脏器切除是治疗本病的最佳手段;术后规律复查有助于及早发现复发肿瘤并争取再手术治疗。

  • 标签: 腹膜后肿瘤 诊断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原发性腹膜肿瘤误诊原因,以提高其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至2010年原发性腹膜肿瘤误诊病例资料。结果资料完整共175例手术或病理确诊患者,误诊72例,误诊率为41.1%。原发性腹膜后神经鞘瘤、脂肪肉瘤常见且易误诊,误诊疾病为腹盆腔肿块、肾上腺、肾及输尿管肿瘤等。结论腹膜肿瘤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加强对其认识、对相关临床症状的进一步分析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可提高腹膜肿瘤诊断成功率。

  • 标签: 腹膜后肿瘤 诊断 误诊
  • 简介:摘要原发性腹膜肿瘤是指发生在腹膜后间隙的肿瘤,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占全身肿瘤的0.07%~0.2%。其中以恶性肿瘤居多,国外报道约占80%、与国内报道相似。本病临床多以腹部包块、腹痛为主要症状。本病病因目前尚未清楚,以中青年发病率较高,男女无明显差别,由于肿瘤来源广泛,因此其病理学分类繁杂。

  • 标签: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原发性腹膜肿瘤是指发生在腹膜后间隙的肿瘤,主要来自腹膜后间隙的脂肪、疏松结缔组织、肌肉、筋膜、血管、神经、淋巴组织等,并不包括原在腹膜后间隙的各器官(肾、胰、肾上腺及输尿管等)的肿瘤。它是一种较少见的肿瘤,以恶性居多(约占70%),有脂肪肉瘤、

  • 标签: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腹腔镜 腹膜后间隙 治疗 疏松结缔组织 脂肪肉瘤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盆腔腹膜肿瘤的认识,以避免误诊为妇科肿瘤,并寻找盆腔后腹膜肿瘤的诊断依据和妇科治疗经验。方法总结2013年1月—2016年10月因盆腔肿物就诊于我院的10例腹膜肿瘤患者,就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10例患者均为体检时发现盆腔包块。本组患者肿瘤均位于骨盆内腹膜后,位于脊柱两侧的有3例,位于髂内外动静脉处的肿瘤有3例,4例邻近膀胱、直肠及子宫。其中8例为良性肿瘤,1例为交界性肿瘤。9例患者均行腹膜肿瘤切除术,其中2例术中请相关科室同台协作完成,1例术中发生膀胱底部破裂,均完整切除。术后失访4例。其余患者恢复可。结论腹膜肿瘤发生率低,易被误诊为妇科肿瘤。临床中应加以鉴别。腹膜肿瘤周边解剖复杂,由于肿瘤挤压及浸润,手术易损伤周边组织。需特别注意盆腔血管的探查。手术技巧无定式,常需多科室联合手术。

  • 标签: 盆腔后腹膜肿瘤 妇科肿瘤 误诊 手术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