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锦州医学院畜牧兽医学院史东辉等试验探讨在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中添加低聚异麦芽糖(IMO)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性别相同、体重相近、日龄差异不超过2d的断奶前杜长二元仔猪40头,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化设计,分成5组,第1组未添加,第2组添加0.3%的IM0,第3组添加0.5%的IMO,

  • 标签: 断奶仔猪 异麦芽低聚糖 锦州医学院畜牧兽医学院 腹泻率 低聚异麦芽糖 玉米-豆粕型
  • 简介:据有关研究表明,从酵母中提取的β-葡聚糖可能是一种很好的天然免疫增强剂,适量添加可降低动物的各种应激反应,增强疫苗的保护效果,提高动物的健康状况,进而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段丽娟等在研究β-葡聚糖在断奶仔猪生产上的应用效果试验认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025%β-葡聚糖可提高试验期内的仔猪日增重10.51%(P〉0.05),

  • 标签: Β-葡聚糖 仔猪生产 腹泻率 增量 沈阳农业大学 免疫增强剂
  • 简介:目前高死亡腹泻病在我国许多地方都有发生,尤其是南方地区流行更为严重,给我国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介绍了2012年2月湖南永州某规模猪场暴发的高死亡腹泻病的诊治情况。

  • 标签: 猪腹泻病 高死亡率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李浩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2-07-27
  • 出处:《医药卫生》2022年4期
  • 机构:容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河北 容城 071700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进行临床患儿的小儿秋季腹泻检查时,应用大便镜检脂肪球与轮状病毒阳性之间的关联性,评价其诊断质量。方法:在本次研究中,由医务人员按要求选择2018年5月至2020年6月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段内收集门诊以及住院腹泻患儿165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年龄段将其分为三个不同年龄段的组别,为0~6个月组(n=63),6个月~2岁组(n=51),2-11岁组(n=51)。在进行取材前,所有儿童均无未使用任何抗菌药物。在获得研究对象后,由医务人员采用大便镜检脂肪球的方式确认其状况,并且进行常规的轮状病毒检验,分析其阳性。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脂肪球镜检的阳性相较于轮状病毒检验阳性来说更低,不同年龄段数据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结论:轮状病毒阳性标本脂肪球的检出大大提升,而当对儿童进行镜检脂肪球时,如果发现存在脂肪球,则需要开展进一步的轮状病毒检验,对于后续的检测工作开展来说极为重要,需要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 标签: 小儿秋季腹泻 大便镜检脂肪球 轮状病毒阳性 临床研究 病情分析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预防性抗生素对小儿腹泻复发的长期影响。通过对既往文献的综合分析和对现有数据的统计处理,我们发现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在短期内可以显著降低小儿腹泻的发生和复发。然而,长期来看,这种干预措施可能会对儿童的肠道菌群平衡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增加腹泻的复发风险。此外,抗生素的过度使用还可能导致抗药性的增加,使得未来治疗腹泻的难度加大。本研究通过对比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和未使用的儿童群体,分析了长期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 标签: 预防性抗生素 小儿腹泻 复发率 肠道菌群 抗药性
  • 简介:宝宝的大便原本应较稀,特别是月龄比较低的时候大便次数要比成人多很多,因疾病引起的腹泻通常症状是大便次数增加且水分多。此时应注意宝宝情绪及食欲。

  • 标签: 婴儿 治疗方法 腹泻 大便次数
  • 作者: 马苒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08
  • 出处:《中国结合医学》2023年第1期
  • 机构: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检验科,北京101300
  • 简介:目的:粪便微生物检验在儿童腹泻诊断中的效果及检出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来我院实施小儿腹泻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均为其实施粪便微生物检验,从而明确其诊断效果。结果:通过对100例患儿实施粪便微生物检验,可以知晓微生物致腹泻患儿共计90例,在此期间腹泻病毒微生物患儿30例,肠道真菌感染患者30例,寄生虫感染30例。结论:通过在小儿腹泻期间实施粪便微生物检验,可有效鉴别患儿病症种类以及病源微生物类别。从而为患儿下步治疗以及预后提供可靠依据,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粪便微生物检验;腹泻;检验效果
  • 简介:莆田市妇幼保健院 福建 莆田 351100 【摘要】:目的: 探究强化护理对小儿急性腹泻患儿症状、肠道菌群以及复发的影响。 方法: 研究时段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7 月,以本院收治的小儿急性腹泻患儿展开研究,收取例数为 80 例 ,按护理方式不同分组 :对照组(常规护理 ),观察组(强化护理 ),对比 2 组患儿护理前后肠道菌群水平、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以及复发 。 结果: 两组患儿护理前的肠道菌群水平并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护理后, 2 组患者乳杆菌、双歧杆菌水平均上升, 2 组间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P < 0.05 。另外,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包括退热时间、纠正脱水时间、大便性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P < 0.05 。观察患儿的复发为 5.00%, 对照组患儿的复发为 20.00% ,数据对比: P < 0.05 。 结论: 强化护理能够有效促进患儿尽快恢复肠道菌群稳定,并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有效降低复发,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强化护理 急性腹泻 肠道菌群 临床症状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偏瘫腹泻患者肛周皮肤损伤中作用和效果。方法采用连续入组的方式选取本科室2016年1月至12月满足纳入条件的腹泻患者40例为实验组;采用连续入组的方式选取2015年1月至12月符合纳入条件的腹泻患者40例为对照组。实验组应用品管圈活动制定的个体化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两组的肛周皮肤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腹泻患者肛周皮肤损伤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脑卒中偏瘫腹泻患者肛周皮肤损伤的应用中效果显著。本次活动制定的个体化护理方案,使肛周损伤的护理更加清晰,为制定标准的护理指引提供依据。

  • 标签: 品管圈 偏瘫 肛周皮肤 损伤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腹泻患儿施行PDCA护理模式对症状改善及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行单盲法将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4例小儿腹泻患儿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参照组(n=52)施行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n=52)施行PDCA护理模式,对比两组症状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结果:研究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止泻时间、腹痛腹胀消失时间较参照组更短,且并发症总发生更低(P<0.05)。结论:小儿腹泻患儿施行PDCA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PDCA护理模式 小儿腹泻 症状改善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强化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腹泻患儿中的实施效果及对症状、肠道菌群及复发的影响。方法:筛选本院于2020.01-2021.12收治100例小儿急性腹泻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展开分析,在“护理干预差异性”原则下将纳入对象分组-对比组、研究组(均n=50),分别采纳常规护理、强化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症状消退时间、肠道菌群改善以及疾病复发。结果:研究组止泻时间、退热时间、大便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对比组更短;干预后,研究组肠球菌属、双歧杆菌、乳杆菌水平均较对比组更高;干预1个月后、干预3个月后,小儿急性腹泻复发均较对比组更低(P<0.05)。结论:强化护理模式对小儿急性腹泻患儿症状消退间、肠道菌群改善以及疾病复发降低均可起到积极影响。

  • 标签: 小儿急性腹泻 强化护理 症状 肠道菌群 复发率
  • 简介:正1临床症状犊牛的粪便呈灰白色、稠、粘度差,后期稀黄或呈黄水样,有些牛排便时,有里急后重症状;体温一般都有升高迹象,食欲欠佳,被毛粗乱,伴有轻度脱水症状;水样腹泻的犊牛,体温有下降的趋势,同时脱水、酸中毒的症状也很明显。有的粪便中带血丝或血点,后期呈稀红,带有粘液,恶臭味,严重时,食欲消失、共济失调、体温下降,甚至有些牛会瘫痪。2病因(1)饲草饲料中的蛋白与奶水、羊水中的有很大的区别,

  • 标签: 犊牛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对小儿急性腹泻患者应用强化护理模式对临床症状、肠道菌群及复发的影响。 方法 对2020年12月—2021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腹泻患儿96例展开研究,通过随机分组法分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应用强化护理模式,将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护理前后肠道菌群情况、复发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 研究组临床症状缓解用时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肠道菌群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均出现增加,且研究组增加显著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复发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本次的研究显示,对小儿急性腹泻患者应用强化护理模式能够更快缓解临床症状、增加肠道菌群、降低复发,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 标签: 强化护理模式 小儿 急性腹泻 临床症状 肠道菌群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小儿急性腹泻患儿中开展强化护理模式其临床症状、肠道菌群以及复发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儿科接收的小儿急性腹泻患儿70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两组患儿分别给予强化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儿依从性及家属照顾能力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改善,患儿止泻时间、肠道菌群恢复时间同对照组相比均明显缩短,治疗后复发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强化护理模式应用于小儿急性腹泻患儿护理治疗当中,可使临床护理质量得到良好提升,及时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促进患儿肠道菌群恢复效率,减少治疗后复发

  • 标签: 小儿急性腹泻 强化护理模式 肠道菌群 复发率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小儿腹泻贴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2月--2017年9月期间,选择到我院就诊的腹泻患儿84例,根据就诊顺序,先就诊的42例设为对照组,后就诊的42例设为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配合小儿腹泻贴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为83.3%,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腹泻贴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显著,可推广。

  • 标签: 小儿腹泻贴 小儿腹泻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腹泻贴治疗儿童急性腹泻效果。方法选取急性腹泻患儿共60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使用思密达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使用腹泻贴敷肌治疗,1疗程3d,共3疗程,对两组患儿的治愈时间、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证候疗效愈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结论在治疗儿童急性腹泻时,使用小儿腹泻贴联合思密达进行辅助治疗,能够提升治疗效果,缩短病程,在临床上值得广泛使用。

  • 标签: 小儿腹泻贴 急性腹泻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是观察小儿腹泻贴辅佐治疗小儿风寒泻和寒湿泻的临床疗效。方法是将患病儿童随机分成两各组(治疗组和对照组),都服用思密达。治疗组另加小儿腹泻贴敷脐使用,一个疗程为连续用3天,一共1到2个疗程,同时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后主症积分、证候总积分及治愈时间等。结果观察两组的综合疗效、证候疗效愈显治疗组均比对照组高。治疗后主症及证候积分治疗组都比对照组低,且治愈时间比对照组短。结论是小儿腹泻贴辅助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能够明显的提高临床疗效,减少疾病的持续时间。而且经济方便,易于被广泛接受。

  • 标签: 腹泻贴 小儿腹泻 贴神阙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