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1 个结果
  • 简介:病例:患者,男,51岁。主诉为“饱餐后右上腹疼痛5h”。患者入院前5h排尿时突然出现右上腹疼痛,汗出,排气,未排便,遂至我院就诊。门诊检查显示血象不高:腹部X-线检查见肠道稍有积气,未见明显气液平面,后收入消化内科。患者近期有口干、多饮、多尿及体重减轻情况,述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史3年,未正规治疗,但否认有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史。

  • 标签: 腹内疝 病例分析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内疝发生的原因,提高腹内疝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68例腹内疝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证实为盲肠旁疝1例;毕II式结肠前胃空肠吻合术后输出段空肠疝入输入段空肠与横结肠系膜间隙6例,其中发生肠坏死1例,行疝复位、肠切除吻合后治愈;Miles术后盆底腹膜裂开所致内疝4例;降结肠造口术后降结肠与侧腹壁形成的间隙致内疝6例;大网膜与乙状结肠造口肠壁粘连形成内疝1例;因手术、腹腔炎症引起的粘连与腹膜、卵巢、膀胱、子宫、肠壁或肠与肠之间的孔隙改变形成内疝50例(73.5%),其中肠坏死3例,行疝复位裂孔修补、粘连松解、肠切除吻合后治愈。结论腹内疝术前诊断困难,对有手术史,经常腹痛或肠梗阻表现者应考虑腹内疝的可能,并应早期诊断及时手术,以防发生肠绞窄,肠坏死。

  • 标签: 腹疝 诊断 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内疝的发病原因及诊断与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10年12月手术治疗的腹内疝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0例,女6例;年龄11~67岁平均(39±9)岁;发病至手术时间为6h至7d,平均(3.9±1.5)天;有手术史1次者7例,2次及2次以上者11例。结果36例经剖腹探查确诊。15例坏死肠段切除肠管端端吻合术或结肠造口术;21例行脱入的肠袢复位;裂孔周边切除硬靭部分,修复裂孔或疝囊颈间隙。全组病例经手术治疗35例痊愈出院,1例死于脓毒性休克;20例随访1~15年,再发1例。结论先天性腹内疝与胚胎发育期中肠的旋转与固定不正常及肠转位时脏层与壁层腹膜愈接不全或肠系膜的部分退化或薄弱有关;后天性腹内疝与手术或外伤有关。处理为及时手术治疗,在使肠袢复位和修补疝颈或裂孔时,不可损伤肠系膜上动脉等重要血管。

  • 标签: 肠梗阻 腹内疝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内疝的病因、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对我院经手术证实的28例腹内疝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证实食道裂孔疝2例;小肠系膜裂孔疝1例;横结肠系膜裂孔疝1例;毕Ⅱ式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输出袢内疝5例;Miles术后盆底腹膜裂孔疝3例;其余16例为腹腔粘连带与腹膜、腹腔器官之间孔隙改变所形成内疝。全组治愈27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腹内疝多为腹部手术后引起,防止出现异常间隙、减少腹部手术后粘连可减少腹内疝的发生率;及早诊断、手术治疗是提高其治愈率的关键。

  • 标签: 腹内疝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内疝的CT征象及诊断标准,提高CT对腹内疝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腹内疝患者的CT及临床资料。结果术前CT诊断7例腹内疝,术后证实十二指肠旁疝2例,网膜孔疝2例,盲肠周围疝2例,吻合口后疝1例。结论双源flashCT能够准确诊断腹内疝,CT诊断和手术结果具有一致性,为临床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有效帮助。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双源 CT
  • 简介:近年认识到,由腹内脂肪堆积形成的中心性肥胖是胰岛素抵抗的标志,是形成代谢综合征的基石[1].尽管胰岛素抵抗和中心性肥胖均与代谢综合征存在相关性,但腹内脂肪含量与代谢综合征的5条诊断标准均存在独立的相关性.由此提出,腹内脂肪堆积是代谢综合征发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2].以下扼要阐述腹内脂肪与皮下脂肪的差异及其在代谢综合征发病中的地位.

  • 标签: 代谢综合征 腹内脂肪 病理生理学基础 胰岛素抵抗 中心性肥胖 脂肪堆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腹内疝以后天性较为常见,多是由于手术后腹腔粘连或腹腔解剖结构改变所致,是临床并不罕见的术后并发症。因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腹内疝术前诊断率低,延误治疗可造成肠管缺血和坏死,导致短肠综合征等灾难性后果,因此临床应重视腹部手术后腹内疝的预防。本文结合文献和笔者的经验介绍几种常见腹部胃肠道手术后腹内疝预防的措施和方法。

  • 标签: 疝,腹部 外科手术 吻合术,Roux-en-Y 预防
  • 简介:【摘要】腹内疝的发病率较低,以机械性肠梗阻为主要临床特征,疾病所引发的急性肠梗阻易导致肠壁缺血坏死,病情进展快,致死率高,是临床面临的严峻问题,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方法。本文选取本院成功救治的腹内疝患者1例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探讨该病的诊断与急救措施。

  • 标签: 腹内疝 临床治疗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腹内压监测的正确方法。方法应用膀胱内压测量法对35例重症患者进行腹内压动态监测。结论腹内压监测为危重病人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护士准确测量腹内压对临床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腹内压 危重患者 监测
  • 简介:患者,男性,47岁。因灭火器开裂,高气压冲击胸腹部致腹痛2小时入院。查体:T36℃,R22次/min,P80次/min,BP100/30mmHg。体检:神志清楚,精神欠佳,四肢厥冷,左侧下胸壁可见大片挫伤痕,腹平坦,未见肠型及蠕动波,上腹及左中上腹部压痛,未触及包块,脾区无压痛,肝区叩击痛阳性,移动性浊音可疑。B超检查:盆腔可见4.8cm厚液性暗

  • 标签: 腹内多脏器严重损伤 救治 诊断 手术疗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内疝并肠扭转的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腹内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CT扫描,并急性MIP、MPR、VR等处理。结果在15例患者中,其中有10例患者曾经行腹部手术,6例患者可见疝口显示,并患者的肠系膜血管、肠聚集均表现为异常,其中有12例患者伴随肠扭转,可见血管与肠管显示为漩涡症。结论利用螺旋CT扫描,对于腹内疝并肠扭转的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及时制定治疗方案,有利于患者疾病预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腹内疝 肠扭转 诊断价值
  • 作者: 邴钟兴陈曙光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15-09-19
  • 出处:《中国综合临床》 2015年第9期
  • 机构:邴钟兴陈曙光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北京100730通信作者简介:陈曙光,男、1959年11月,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甲状腺、胃、肠及肝胆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内假疝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少见腹内假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腹内假疝分别为大网膜嵌顿右侧腹股沟疝内口嵌顿导致大网膜裂孔疝、避孕环误入腹腔导致部分回肠疝入嵌顿、肠系膜与左侧盆壁间束带导致部分空肠疝入嵌顿及盲肠与右侧腹壁侧副韧带过长和游离导致部分回肠疝入嵌顿,嵌顿肠管均已坏死,手术均行坏死肠管切除.临床特点4例患者临床均以突发腹痛就诊,临床症状均表现急性肠梗阻,其中1例伴有感染性休克表现,病史中2例发病前有腹内压增加病史,1例患有右侧腹股沟斜疝病史;腹部查体均能触及压痛明显包块及腹膜炎体征;血常规化验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均增加;立卧位腹平片、B超及CT检查肠管扩张、气液平及孤立肠袢肠壁水肿.结论腹内假疝起病急,常有用力等腹内压增高病史,以肠梗阻伴腹部包块及腹膜炎为主要临床表现,腹平片及CT常显示肠梗阻伴孤立、水肿的小肠攀,病情进展快,多发生肠管坏死,应尽早手术探查明确病因、解除梗阻或坏死小肠切除.关键词腹内假疝;临床特点;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R65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485-02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用奥曲肽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合并腹内高压(intra-abdominalhypertension,IAH)患者腹内压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SAP合并IAH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两组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奥曲肽0.1mg溶入20m1生理盐水静脉注射,每8小时1次,3次,d,持续治疗1-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10万U溶入250mL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2次/d,治疗2周。分别于入院时及治疗第7、14天监测腹内压,检测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d(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血淀粉酶、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factor,PAF)。对比分析两组并发症发生隋况。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矿检验,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7、14d观察组腹内压、IL-6、TNF-α、血淀粉酶、PAF均低于对照组(64.0%)(均P〈O.05);与治疗7d比较,治疗14d两组以上指标变化更明显(均P〈O.05o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8.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乌司他丁与奥曲肽联用能加强对SAP合并IAH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降低腹内压及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腹内高压 奥曲肽 乌司他丁
  • 简介:摘要腹内疝在临床上较为少见,严重后果是可造成胃肠道梗阻,甚至因肠坏死而危及生命。本病发病急骤、病程进展快、病情险恶,且早期临床表现又不典型,故早期诊断较难。临床加深对腹内疝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是提高腹内疝术前诊断的关键。由于腹内疝引起的急性肠梗阻容易导致肠管绞窄和坏死,腹部手术前后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以减少其发生率,一经确诊,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 标签: 腹内疝 临床诊疗 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