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脊髓性肌萎缩(spinalmuscularatrophy,SMA)是一种基因突变导致脊髓前角细胞变性引起肌无力和肌萎缩等临床症状的一组疾病。遗传方式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为主,也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X连锁遗传[1,2]的报道。活产儿中发病率约为1/6000~1/10000,是第二常见的致死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仅次于囊性纤维化。文献显示,中国南方SMA致病基因SMN1携带者率为1/35~1/80[3],与国外

  • 标签: 脊髓性肌萎缩 MUSCULAR 肌无力 文献显示 携带者 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研究胫骨平台骨折的病人其股四头肌发生萎缩的原因,同时采取全面的护理方法并给予正确引导。方法对曾经有胫骨平台骨折病人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通过两年的随访,病人患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屈伸无力,并且都在术后的2、4、6、8周及6、12、18个月后,测量病人的膝关节伸直位髌骨上缘15cm处的大腿周径。调查结果表明,在骨折后的一个月之内病情发展迅速,后期变慢,恢复也较缓慢。结论影响病人早期恢复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胫骨平台骨后股四头肌的萎缩。所以要在手术后给予病人全面的护理及呵护,按照其骨折的类型给予早期的指导和锻炼,从而使血液循环畅通,有利于患肢的恢复,对病人预后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股四头肌萎缩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32例胫腓骨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观察,总结骨筋膜室综合的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方法对32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进行病情的动态观察,并实施护理干预。结果31例患者临床治愈,1例截肢。结论胫腓骨骨折的患者,应加强患肢局部的早期观察及护理,及早发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先兆症状,给予及时治疗和护理干预,避免肢体神经肌肉坏死,降低伤残几率。

  • 标签: 骨筋膜室综合征 观察 护理
  • 简介:本文使用LOFTTR2AP-1.6程序分析了AP1000核电厂在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破裂(SGTR)事故工况下堆芯补水箱(CMT)的水位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即使在极端的情况下,SGTR工况也不会导致CMT的水位下降到触发自动卸压系统(ADS)动作的整定值,不会导致更为严重的瞬态,符合压水堆用户要求文件(URD)的规定.

  • 标签: 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破裂 堆芯补水箱水位 自动卸压系统 稳压器水位
  • 简介:本试验利用CMT-TWIN双丝焊接技术,在Q235基体上堆焊Φ1.2ER5356和Φ1.2ER50S-6,以获得致密、无裂纹孔洞等缺陷的Fe-Al堆焊层。堆焊层主要由柱状晶组成,内部析出了细小的弥散相,EDS表明堆焊层存在Fe3Al。硬度测试表明:熔合区硬度分布不均匀,硬度峰值达450HV,而焊缝中心区硬度大致在350-400HV之间,表明此区域可能含Fe3Al较多。

  • 标签: CMT—TWIN 柱状晶 FE3AL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胫腓骨骨折护理实践与体会。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2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治疗期间给予患者针对性综合护理,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32例胫腓骨骨折患者经治疗及精心护理,临床疗效优良率达到90.6%。结论在胫腓骨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的综合护理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胫腓骨骨折 护理 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骨腓骨干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对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胫骨腓骨干骨折患者30例临床治疗方法分析。结果经治疗效果满意,其中优26例,良3例,差1例,总有效率96.66%。结论近年来比较胫骨骨折石膏固定和髓内针固定的研究结果表明,髓内针固定组的愈合时间较短,愈合率更好,功能疗效更为满意。

  • 标签: 胫骨腓骨干骨折 石膏外固定 手术切开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治疗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分别给予对照组患者淀粉制剂型安慰剂和给予研究组患者口服替普瑞酮胶囊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评价。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相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用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治愈率高,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替普瑞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诊治进展;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西药的方法进行治疗,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研究组患者加以针灸的辅助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采用西药并辅助针灸治疗,在临床中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临床诊治
  • 简介:摘要脑梗塞是中老年患者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该病并发多,致残率高,给患者和家属带来极大负担。脑梗塞患者长期卧床会导致肌肉废用性萎缩,本文就避免脑梗塞患者肌肉萎缩的护理措施进行讨论。

  • 标签: 脑梗塞 护理
  • 简介:目前临床上对于骨样骨瘤的发病机制尚无明确定论,但Jaffe提出此类疾病属于良性肿瘤却得到广泛认可[1]。骨样骨瘤是一种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的良性成骨性骨肿瘤,主要有病灶区疼痛症状,虽有骨样骨瘤典型的瘤巢征,但有时亦难与其它病症区别,存在误诊误治。作者对2000年2月至2012年3月收治骨样骨瘤9例,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对比文献,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 标签: 骨样骨瘤 疗效分析 腓骨下段 诊断 良性肿瘤 临床资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胫腓骨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在2010年5月至2014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6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将他们随机分成两组,设为手术A组和手术B组,手术A组采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手术,手术B组采用外固定架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骨折愈合率。结果手术A组30例患者中骨折愈合效果为优的有16例,骨折愈合效果为良的有12例,手术B组30例患者中骨折愈合效果为优的有12例,骨折愈合效果为良的有10例,手术A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手术B组,手术A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25.6±11.7)d,手术B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78.9±14.5)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际临床治疗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髓内钉固定手术的临床疗效优于外固定手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胫腓骨骨折 手术治疗 临床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治疗方法及内固定选择临床分析。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胫腓骨骨折33例患者治疗方法及内固定选择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非手术治疗5例,交锁髓内固定15例,解剖板固定10例,外固定支架固定3例,腓骨固定19例。所有患者结合病史、查体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根据损伤程度,不同骨折类型,结合不同内固定特点,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及内固定方法。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3一18个月,平均9个月,本组病例全部骨折愈合,骨折愈合时间6一18个月,平均愈合时间12个月。

  • 标签: 胫腓骨骨折 骨折治疗方法 内固定手术 交锁髓内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联合替硝唑及叶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对照组26例。治疗组给予埃索美拉唑40mg,1次/天;替硝唑0.5g,3次/天;叶酸0.1g,3次/天。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胶囊1.0g,2次/天;枸橼酸铋钾胶囊0.2g,3次/天。治疗4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也较小。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替硝唑及叶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小,值得推广。

  • 标签: 胃炎 萎缩性 埃索美拉唑 替硝唑 叶酸 幽门螺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原因不明的慢性胃炎,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慢性胃炎中约占10%~20%。通过明确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来提高该疾病在临床的预警阈值,指导临床防治,避免误诊。方法笔者随机选取了所在医院2014年度患有慢性胃炎的患者病例30例,作为分析对象,该30例患者均有上消化道症状和体征,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0~80岁,平均年龄48岁。结果通过治疗,其中54%的患者有显著疗效,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镜下观察胃黏膜组织基本正常,炎症有所减轻;23%的患者病情有所好转,但临床表现并未完全消失,且有一定炎症;其余患者治疗无明显效果,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需进一步研究。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虽为临床常见病,但因其在临床上无特意表现,有可能成为胃癌的癌前病变,所以临床上要高度重视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减少胃癌的发生。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临床治疗 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用软化萎缩疗法治疗痔疮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肛肠科就诊的病人中筛选出137例痔疮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和治疗组69例。对照组用消痔灵四步注射治疗,治疗组用软化萎缩剂芍倍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69例治愈53例,显效16例,显效率为100%,对照组68例治愈35例,显效22例,显效率83.8%,治疗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用软化萎缩剂芍倍注射液治疗痔疮,能较快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出血少、疼痛轻,对各期内痔和混合痔疗效较好,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痔疮 软化萎缩 芍倍注射液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共收治的5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均采用骨外固定支架术治疗。同时,试验组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参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胫腓骨骨折患者给予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胫腓骨骨折 骨外固定支架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2年6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3例胫腓骨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1例,对照组42例,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外固定架手术治疗,给予对照组采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通过对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发现,采用外固定架手术治疗的观察组优良率为78.05%,采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手术治疗的对照组优良率为95.24%,P=0.348,在愈合时间的对比上,对照组患者骨折部位愈合时间也明显比观察组患者要短,P=0.427,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必须根据患者不同程度的骨折情况进行治疗,带锁髓内钉固定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手术治疗 胫腓骨骨折 临床疗效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胫腓骨远端骨折以环形外固定架进行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曾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68例,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并将其分别记作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以单臂外固定架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以环形外固定架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完成治疗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中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中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9.4%,两组患者之间有显著差异存在;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以及治疗结束之后的并发发生率,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其它并发,顺利完成治理,两组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胫腓骨远端骨折以环形外固定架方法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理想效果,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高,可使患者的骨折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减轻患者痛苦,并且在治疗过程中不会有其它并发出现,可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胫腓骨远端骨折 环形外固定架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