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同步脑电图-功能磁共振成像(EEG-fMRI)技术结合脑电图(EEG)的高时间分辨率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的优点,在脑功能尤其是癫痫研究中发挥重要价值:不但可以检出癫痫活动,用于辅助癫痫灶定位及评价癫痫药物疗效,还能够对癫痫活动的传播及癫痫网络进行分析。本文对EEG-fMRI的原理、技术以及目前在癫痫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脑电图 功能磁共振 同步 癫痫
  • 简介:磁共振功能成像(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fMRI)是一种崭新的成像方法,近来被广泛地用于脑功能研究,特别是大脑功能区的划分,开辟了脑功能研究的新领域。现将有关问题综述如下。1MR脑功能成像原理磁共振功能成像并不能直接检测神经元活动,而是通过MR信号反映脑血氧饱和度及血流量的变化,从而间接反映神经元的能量消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神经元的活动情况,达到脑功能成像的目的。神经元活动增强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脑功能 医学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同步脑电图-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EEG-fMRI)在癫痫灶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中心收治的62例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同步EEG-fMRI和头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检查。EEG-fMRI检查以脑电图中癫痫样放电为事件,经过离线分析得出与放电相关的血氧水平依赖(BOLD)信号反应区,分析并比较两种检查的符合率、检查特点和BOLD反应情况。结果EEG-fMRI的检查符合率为98.39%,高于rs-fMRI的88.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G-f MRI对BOLD信号的检出率为100.00%,高于rs-fMRI检查的9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步EEG-f MRI检查应用在癫痫病灶定位中能够提供额外信息,有利于癫痫灶术前的评估和判定,值得推广。

  • 标签: 脑电图-功能磁共振成像 癫痫 病灶定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对“手结节”功能的定位和指运动时运动皮层功能改变方面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就治的志愿者20例,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组)和对照组(平面回波成像组)各10人,观察组运用实时功能磁共振对运动皮层功能活动进行成像,对照组运用超导型磁共振进行平面回波成像。针对志愿者“手结节”的定位准确程度以及指运动运动皮层的激活程度等方面,对两组进行对比。结果在志愿者“手结节”的定位准确程度方面,观察组志愿者“手结节”定位的准确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志愿者指运动时运动皮层的激活程度方面,观察组志愿者指运动时运动皮层的激活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运动皮层的准确定位,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与平面回波成像相对比,前者对“手结节”的定位准确程度更高,指运动时运动皮层激活程度更高,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实时功能 磁共振成像 应用
  • 简介:1.核磁共振驰豫时间(T1,T2)当氢原子核被置于固定的强磁场中时,会分成顺磁场和逆磁场两种方向排列,而形成两种能级状态。这时若用无线电波来照射这些氢原子核,各氢原子核会因周围环境的差异而吸收不同频率的无线电波的能量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这种现象称核磁共振(NMR)。使氢原子核发生核磁共振的条件是:ω=26753H0式中H0表示氢原子核周围磁场的强度,ω表示使该氢原子核产生共振跃迁的无线电波的频率,比例常数26753,是氢原子核的旋磁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 氢原子 纵向弛豫时间 横向弛豫时间 无线电波 驰豫时间
  • 简介:摘要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以发病率高,健康结局差和治疗费用高昂为特征,给个人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肾脏小管间质纤维化和肾髓质缺氧被认为是导致CKD病变进展的主要原因。目前,超声引导下肾脏穿刺活检是评估和诊断肾纤维化的金标准,但这是一种有创检查,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可重复性差,所以很难在临床上进行疾病的随访监测。MRI可以非侵入性提供有关组织结构的信息,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进展提供了对肾功能和纤维化严重程度的独特洞察力的前景,但其评估病变肾脏纤维化和炎症的潜力仍不明确。笔者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慢性肾病诊断价值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功能磁共振成像 慢性肾病 肾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对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中的应用价值,为今后的诊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今111例行1.5T核磁共振扫描仪的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其中经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将本组患者分为肝细胞癌组(37例)、肝转移瘤组(14例)、肝血管瘤组(30例)、肝囊肿组(30例),各组分别在1.5T设备(b值=800)下进行检测,并对于各组的表观弥散系数(ADC)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细胞癌组的ADC为(0.85±0.13)×10-3mm2/s,肝转移瘤组的ADC为(0.91±0.35)×10-3mm2/s,肝血管瘤组的ADC为(1.04±0.64)×10-3mm2/s,肝囊肿组的ADC为(1.23±0.37)×10-3mm2/s,肝细胞癌组与肝转移瘤组的ADC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技术在对肝脏肿瘤类型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能够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 肝细胞癌 鉴别
  • 简介: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血氧水平依赖法(b1oodoxygenationleveldependent,BOLD)对比技术的发现和利用,BOLD磁共振功能成像(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fMRI)已广泛应用于脑功能的研究,且由于其具较高的空间、时间分辨率、无辐射损伤以及可在活体上重复进行检测等优势,成为当今脑功能研究的热点.

  • 标签: 磁共振脑功能成像 原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本院收治脑肿瘤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经病理检查后依据结果分为良性组20例,恶性组20例,患者均以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进行检测,对比其关键数值。结果:在D参数、D*参数、ADC标准值中,恶性组数值较低,在f参数中,恶性组数值较高,P<0.05。结论: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可对脑肿瘤进行鉴别,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磁共振 脑功能成像 脑瘤
  • 简介:功能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新的影像学检查方式,主要包括弥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及血氧水平依赖成像三种成像方法。同以往影像学检查只能依赖于被检查组织形态学的改变不同,弥散加权成像主要研究脑组织内水分子的弥散情况,灌注加权成像主要研究脑组织血液动力学的情况,而血氧水平依赖成像则可对脑内的重要功能区进行准确定位。所以,功能磁共振成像可对人脑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脑功能活动进行有效的评价,可准确地对肿瘤进行早期诊断、区别肿瘤组织成分、预测肿瘤恶性程度及为临床提供治疗方案。本文主要综述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方式的基本原理及主要临床应用,以提高临床工作者对此项检查技术的认识。

  • 标签: 脑功能 磁共振成像 脑肿瘤 诊断 影像学检查 弥散加权成像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基于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脑结构与功能连接研究。通过对脑结构和功能连接的定义和重要性进行介绍,概述了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研究脑结构和功能连接中的应用。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脑结构 功能连接 研究
  • 简介:摘要上世纪七十年代CT的问世是医学影像学的一场革命,她带动了医学事业蓬勃发展,因此,发明者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至八十年代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的兴起,医学影像的成像原理发生了本质变化,从简单的x线能量衰减转化为物理生物学成像。大大拓宽了医学影像的发展道路,各种新的成像技术层出不穷。改变了影像学就是形态学的传统观念,引导影像学向定性、定量诊断方向发展。

  • 标签: 磁共振 原理 临床应用 技术 设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波普成像脑部临床应用。方法:本文以常见的阿尔茨海默病为例,进行研究探讨磁共振波普成像的脑部应用。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阿尔茨海默病 脑部应用
  • 简介:摘要:本文从结构磁共振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两个方面进行了综述,结构磁共振成像包括基于体素的形态分析、基于脑表面的形态学学分析、体积容量分析等方法,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主要包括低频振幅分析方法、比率低频振幅分析法、 脑局部一致性分析方法、功能连接分析、独立成分分析等。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从结构磁共振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两个方面进行了综述,结构磁共振成像包括基于体素的形态分析、基于脑表面的形态学学分析、体积容量分析等方法,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主要包括低频振幅分析方法、比率低频振幅分析法、 脑局部一致性分析方法、功能连接分析、独立成分分析等。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常规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联合鉴别诊断良恶性壶腹周围病变的价值。方法抽取许昌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壶腹周围病变患者157例,均行MRI、MRCP、DWI诊断,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三者单独和联合诊断的诊断结果、诊断效能,并分析比较恶性和良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结果157例壶腹周围病变患者经病理诊断为恶性72例,良性85例;采用MRI诊断出恶性61例,良性69例;采用MRCP诊断出恶性64例,良性71例;采用DWI诊断出恶性71例,良性81例。MRI、MRCP、DWI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三者单独诊断,漏诊率、误诊率均低于三者单独诊断(P<0.05);壶腹周围恶性病变患者MRI序列T1加权像呈低、等信号,T2加权像呈等、稍高信号;MRCP序列胆总管远端不规则且不对称;DWI序列弥散受限制(P<0.05)。结论壶腹周围恶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与良性病变存在显著差异,常规MRI、MRCP、DWI序列联合诊断可有效鉴别壶腹周围病变性质。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壶腹 壶腹周围病变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影像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