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 急性脑梗塞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在 2014 年 10 月 -2016 年 3 月收治的的急性脑梗塞患者 42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 21 例,分别进行常规治疗和早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治 疗组经过 4 周治疗后,其 Barthel 指数、 FMA 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早期康复治疗有利于改善急性脑梗塞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其运动功能,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康复治疗 急性脑梗塞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和护理措施。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103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分为两组,两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锻炼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BI指数、肢体功能、NIHSS评分、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Fugl-Meyer量表评分及BI指数都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NIHSS评分和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都更低,而临床总有效率则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锻炼和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肢体功能障碍,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在急性脑梗塞患者治疗中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性脑梗塞 早期康复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脑梗塞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关表现。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08月~2016年08月收治的32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16例观察组和16例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4%,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10例,基本满意5例,不满意1例,满意率97.5%,对照组满意8例,基本满意2例,不满意6例,满意率75.6%,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塞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脑梗塞 实施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收集我院脑梗塞偏瘫患者,随机分组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护理相同,研究组加用康复护理。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前后偏瘫侧肢体运动评分及Barthel指数。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前偏瘫侧肢体运动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后偏瘫侧肢体运动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康复护理可以促进脑梗塞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促进肢体功能的康复

  • 标签: 脑梗塞 偏瘫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应用在脑梗塞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受康复护理的6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和对照分析对60例脑梗塞患者接受的康复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评价康复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脑梗塞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83.3%(25/3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6.7%(14/30);观察组脑梗塞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塞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其肢体的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梗塞 康复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常规组,各48例。康复组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常规组行基础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以及语言和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康复组总体满意度46例(95.83%)显著高于常规组38例(79.17%),两组干预前的肢体功能评分以及语言功能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康复组的语言功能评分和肢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于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效果十分显著。

  • 标签: 急性脑梗塞患者 早期康复 临床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辨证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为今后的脑梗塞患者总结治疗策略。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自愿选择分为西医组与中医组,西医组给予抗血小板凝集、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中医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辩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中医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2%显著高于西医组75.6%,且中医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脑梗塞效果确切且无明显毒副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疾病康复,是一种值得临床借鉴的治疗方式。

  • 标签: 中医 辨证论治 常规治疗 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急性脑梗塞治疗效果,寻求治疗脑梗塞的最优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71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研究组36例。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研究组采取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之中医治疗,最后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总的有效率为57.1%,研究组总的有效率为94.5%。即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一旦确诊为急性脑梗塞,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塞效果较好。

  • 标签: 急性 脑梗塞 治疗分析
  • 简介:目的讨论脑梗塞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2013年所收治的80例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明确诊断后,积极给予药物,康复治疗的未留下后遗症的38例,后遗症较轻的32例,较重的10例。结论脑梗塞明确诊断后,采取有效的药物、康复治疗后,预后较好。

  • 标签: 脑梗塞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接受治疗脑梗塞患者100名,根据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50名常规护理对照组的患者采取传统护理干预,而对观察组的患者,给予基础护理的同时,加强早期康复护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与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93.47±2.41)、护理满意度评分(96.92±2.21)明显高于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74.24±2.58)、护理满意度评分(82.42±2.37),(P<0.05)本次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梗塞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情感功能、语言功能、心理健康状况、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的促进患者疾病的好转,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脑梗塞患者 早期康复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后期康复护理应用于脑梗塞后遗症护理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的样本病例为我院收治的60例脑梗塞后遗症患者,以2015年6月~2016年6月为样本选取时段,所有患者均予以康复护理干预,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相比对于护理前,护理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较优、SAS、SDS评分明显较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较高,护理前后以上比对数据差异均P<0.05,统计学形成意义。结论后期康复护理应用于脑梗塞后遗症护理中具有确切的护理效果,不但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心理状态,同时可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脑梗塞 后遗症 康复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梗塞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5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的MBI指数和FA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模式,能够强化恢复效率,显著的提高患者的机体和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脑梗塞 早期康复护理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梗塞后抑郁与梗塞部位的关系及治疗效果。方法收取我院50例脑梗塞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期间,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抑郁程评估和抑郁症筛查,筛查后将50例脑梗塞患者分为非抑郁组和抑郁组,每组患者25例,分析抑郁患者其与梗塞部位的关系,再给予抑郁患者采用药物治疗,观察患者药物治疗的效果。结果实施药物治疗后,显效患者有20例、有效患者有3例、无效患者有2例,总有效率为92.00%,抑郁组患者的前部梗塞发生率80.00%和皮层梗塞发生率72.00%与非抑郁组患者相比,具有显著差异,由此证明,抑郁患者与梗塞部位密切相关(P<0.05)。结论脑梗塞后抑郁发生与梗塞部位密切相关,对抑郁症患者实施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后,具有显著效果。

  • 标签: 脑梗塞 抑郁 梗塞部位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急性脑梗塞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2016年5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分组,Ⅰ组按常规标准进行治疗干预,Ⅱ组施加早期康复治疗,观察分析两组不同治疗阶段的Barthel指数、FMA评分。结果两组在治疗前接受Barthel指数、FMA评测,评测值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Ⅱ组上述两项评测值均显著高于Ⅰ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够较好的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在急性脑梗塞患者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脑梗塞 早期康复治疗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梗塞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该院就诊的96例脑梗塞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的48例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的48例患者只用西医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能力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进行对比评估。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58%。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上述两项指标评分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脑梗塞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安全可靠,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能力以及NIHSS评分,进而使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值得在临床中采纳应用。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脑梗塞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62例处于恢复期的脑梗塞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给予针对性的综合康复护理,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康复护理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3.87%,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给予针对性的综合康复护理效果显著,能较好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缩短患者的病程,是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

  • 标签: 脑梗塞 恢复期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对促进脑梗塞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的积极影响。方法择取该院脑梗塞患者82例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加行认知康复护理;在护理前后,分别利用MoCA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表)、LOTCA量表(Loewenstein认知功能评定表)评定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并加以比较。结果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MoCA量表、LOTCA量表评分改善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塞患者进行早期认知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预防认知障碍的发生、促进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值得应用。

  • 标签: 康复护理 脑梗塞 认知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进行评析。方法以2016年1月~12月我院神经内科接治的8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在病情稳定后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持续6个月,应用神经功能缺损度量表(NIHSS)、运动功能(FMA)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测患者临床康复情况。结果护理后,本组患者的NIHSS、FMA、ADL评分均明显改善,和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急性脑梗塞 康复护理 脑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