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疼痛是由于刺激造成的组织损伤以及伴随的情绪反应,急性疼痛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而慢性疼痛则会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反应,近年来,很多的研究都聚焦于慢性疼痛的治疗。脊髓神经刺激疗法(SpinalCordStimulation,SCS)已经被证实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作用,本文就SCS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作用进行一综述。

  • 标签: 脊髓电刺激疗法 慢性疼痛 神经刺激疗法 疼痛治疗 情绪反应 组织损伤
  • 简介:除个别报告外,国内外绝大多数作者(包括本文作者)均常规采用正极在上、负极在下的沿脊柱长轴的纵向刺激法(以下称“纵向正置法”),即他们相信包括脊髓在内的下行传导应是阴极兴奋(Pfluger极性法则,1859)。鉴于学术会议上对此曾有争论,本文专门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

  • 标签: 脊髓电刺激 河南省人民医院 极兴奋 极性法 超强刺激 运动诱发电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刺激(SCS)治疗会阴痛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采用SCS治疗的会阴痛患者9例,患者表现为肛周会阴区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5分,病史>1年,既往治疗效果不佳。一期测试采用胸腰段椎板间隙入路,脊髓硬膜外置入SCS电极,然后进行体外程控测试;一期测试有效的患者二期手术置入脉冲发生器(IPG),置入IPG患者采用门诊和电话随访,以VAS改善率评估手术前后疼痛改善程度,分析SCS治疗慢性会阴痛的长期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9例会阴痛患者中,会阴区域手术后5例,腰椎骨折后2例,无明确病因2例。SCS一期测试有效后植入IPG长期治疗患者7例,测试有效率77.8%(7/9例)。7例SCS长期治疗患者中,VAS评分术后1年较术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8)比(8.6±1.0)分,t=12.051,P<0.001],VAS评分整体改善率75.9%。随访期间1例患者出现脉冲发生器植入部位积液感染,未见电极及延长线折断、脊髓硬膜外血肿、脊髓或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慢性会阴痛SCS测试治疗有效率高,SCS永久植入后疼痛缓解长期效果良好,安全性较高。

  • 标签: 电刺激 脊髓 会阴痛 神经痛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脊髓空洞症疼痛患者的诊疗经过。患者来我院就诊之前,曾接受口服阿片类药物、局部神经阻滞等治疗,但疗效均不满意。考虑到患者疼痛范围较为局限,可以用电极刺激完全覆盖。所以,本团队探索性地使用脊髓刺激(SCS)进行治疗,疗效显著且持久,提示SCS可能是治疗脊髓空洞症所引起的局限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种新方法。

  • 标签: 脊髓电刺激 脊髓空洞症 神经痛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6期
  • 机构:发表于国际杂志《PLoSON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曼切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对40位志愿者进行研究,揭示了电刺激如何加速伤口的愈合。皮肤伤口愈合较慢一直是全球科学家们研究的一大挑战,每年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都会花费10亿英镑来治疗那些患慢性创伤的患者,比如下肢或糖尿病溃疡等,一旦伤口无法愈合就会变成慢性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脊髓损伤可造成患者完全或不完全的运动功能丧失,影响正常生活。硬膜外脊髓刺激通过植入电极,给予适宜频率、脉宽及强度的刺激,结合康复训练,可以促进脊髓损伤患者的自主运动、站立与行走等功能的康复。本文围绕硬膜外脊髓刺激技术对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进行综述,以期为其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脊髓损伤 硬膜外电刺激 脊髓电刺激 运动障碍
  • 简介:摘要帕金森病中轴症状如步态障碍和平衡障碍对抗帕金森药物及脑深部刺激反应不佳,有报道称脊髓刺激对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效果尚不一致。本文对脊髓刺激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的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探索脊髓刺激的作用机制及对未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 标签: 帕金森病 电刺激
  • 简介:一天,后勤处处长钱大保外出,赶上刮大风,不巧一根电线杆被刮倒,正砸在他的脑袋上,当场就昏倒了。送到医院抢救,他的性命虽保住了,但却成了一个植物人。妻子哭天抹泪哀求医生,一定要想方设法救她的丈夫,她的后半生可不能天天陪伴一个植物人!

  • 标签: 植物人 丈夫 后勤处 刺激疗法 电线杆 医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脊髓刺激(SCS)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疼痛科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4例行SCS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植入式脉冲发生器(IPG)固定于患者腹部或臀部皮肤脂肪层下。比较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各时间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SF-36生活质量评分、经皮氧分压(TcPO2)和双下肢皮肤温度改变,并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4例糖尿病足患者在IPG电极置入后1 d、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由治疗前的(7.5±1.2)分降至(2.6±0.8)、(2.0±0.7)、(1.6±0.6)、(1.0±0.9)、(0.9±0.9)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均P<0.05);治疗后12个月时患者的SF-36生活质量评分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的TcPO2分别为(23±5)、(38±6)mmHg(1 mmHg=0.133 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双下肢体表温度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均P<0.05);所有患者均未观察到严重并发症。结论脊髓刺激可缓解糖尿病足患者的疼痛,也可改善下肢的微循环和血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严重并发症少见。

  • 标签: 糖尿病足 脊髓电刺激 经皮氧分压
  • 简介:目的探讨脊髓刺激术(spinalcordstimulation,SCS)治疗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complexregionalpainsyndrome,CRPS)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CRPS病例,其均经脊髓刺激手术治疗并随访1年以上,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估疼痛转归。结果病人术后VAS评分平均降低5.4,3例病人疼痛缓解大于50%,无手术并发症。结论SCS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CRPS。、

  • 标签: 疼痛 神经病理性 脊髓电刺激术 疼痛综合征 复杂性区域性 预后
  • 简介:摘要带状疱疹相关疼痛治疗手段多样,由于其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故治疗效果多不佳。近年来,国内外运用高频刺激、成簇刺激、背根神经节电刺激治疗各类神经病理性疼痛都显示出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对于带状疱疹神经痛的运用较少。本文综合近年文献从脊髓刺激的机制,新式刺激模式,以及脊髓刺激在带状疱疹相关疼痛的应用等方面作综述。

  • 标签: 带状疱疹 疼痛 脊髓电刺激 电刺激疗法
  • 简介:总结22例脊髓刺激治疗顽固性疼痛的护理。护理重点为治疗前做好心理护理,试验治疗期间加强疼痛评估,注重脊髓刺激器的正确使用及维护,置入永久性刺激器后加强镇痛效果观察,重视出院指导及随访,以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疼痛 脊髓电刺激 护理
  • 简介:摘要约37%~78%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会出现吞咽功能障碍。吞咽障碍易造成营养不良、脱水、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只能长期鼻饲。低频脉冲刺激是一种目前治吞咽障碍的方法,本研究目的是观察其对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的疗效。目的观察低频脉冲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平均分为刺激组,针灸组及吞咽训练组。3组治疗前、治疗第7天及第14天采用VFSS(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评分)评估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VFSS评分均显著提高(P<0.01);刺激组VFSS评分明显高于针灸组和吞咽训练组(P<0.01);刺激组治疗第7天、第14天后有效率明显高于针灸组和吞咽训练组(P<0.05)。结论低频脉冲刺激疗法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

  • 标签: 吞咽障碍 低频脉冲电刺激
  • 简介:摘要约37%~78%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会出现吞咽功能障碍。吞咽障碍易造成营养不良、脱水、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只能长期鼻饲。低频脉冲刺激是一种目前治吞咽障碍的方法,本研究目的是观察其对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的疗效。目的观察低频脉冲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平均分为刺激组,针灸组及吞咽训练组。3组治疗前、治疗第7天及第14天采用VFSS(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评分)评估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VFSS评分均显著提高(P<0.01);刺激组VFSS评分明显高于针灸组和吞咽训练组(P<0.01);刺激组治疗第7天、第14天后有效率明显高于针灸组和吞咽训练组(P<0.05)。结论低频脉冲刺激疗法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

  • 标签: 吞咽障碍 低频脉冲电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频刺激结合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到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60例作为该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电针实施治疗,研究组准则采用电针治疗的同时使用低频刺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尿排频率、残余尿量、单次排尿量和膀胱内压力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尿排频率、残余尿量、单次排尿量和膀胱内压力等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产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治疗过程当中,采用低频刺激结合电针对该疾病进行治疗,疗效确切,不仅可以降低尿障碍的发生几率,而且安全可靠,效率高,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低频电刺激 电针 脊髓损伤 尿潴留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患有带状疱疹的患者采用脊髓刺激治疗后,分析对后神经痛采用不同护理方式后的护理效果。方法:从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内接诊的患者中选择40例患有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对这些患者在治疗方法上都采用脊髓刺激治疗,之后在护理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将这4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0人。对于对照组患者在护理方式上就按照常规的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而对于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分析两组患者对于病症疼痛的缓解状况。结果:经过对护理效果的分析,观察组患者在疼痛症状缓解的程度要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脊髓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对于缓解患者痛感有明显改善,应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

  • 标签: 脊髓电刺激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痛行脊髓刺激术后护理。方法:将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15例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痛行脊髓刺激术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全面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痛行脊髓刺激术患者实施全面护理效果确切。

  • 标签: 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痛 脊髓电刺激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obath疗法联合刺激疗法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54例病情稳定且病程<6个月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刺激组(肌触发电刺激治疗)、治疗组(Bobath治疗+肌触发电刺激治疗),每组18例。比较治疗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Bobath疗法联合刺激疗法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和刺激组,P<0.05。结论Bobath疗法联合刺激疗法对改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具有明显的效果。

  • 标签: Bobath疗法 电刺激疗法 急性脑梗死
  • 简介: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发生率为30%~40%[1]。吞咽障碍易使患者发生进食困难、呛咳、导致其脱水、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者甚至发生吸入性肺炎,窒息甚至死亡。近年来,我院神经内科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取得显著疗效,总结如下。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低频电刺激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