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显微手术结合脊柱内固定技术治疗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患者28例,均采用显微手术结合脊柱内固定技术治疗,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患者术前术后VAS评分、ASIA运动评分、ASIA感觉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至随访结束未发现肿瘤复发患者。结论显微手术结合脊柱内固定技术治疗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具有显著疗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术后复发和脊柱畸形少,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显微手术 脊柱内固定技术 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41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手术治疗成功率为97.6%,患者术后1年存活率为90.0%,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手术治疗后患者骨折局部疼痛明显缓解,术前及术后VAS评分分别为6~9(7.5±1.2)分,和1~3(2.1±0.8)分,经t检验,手术前后VA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t=5.12,p<0.05);X线片复查显示,所有患者的植骨部位均为骨性融合,融合时间为8~15(11.3±2.3)个月。结论对于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根据患者骨折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入路及固定方式,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脊柱骨折 治疗方法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的特点。方法对山东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87例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的不同情况将其分为胸弯组与腰弯组,分析两组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探讨参数变化与年龄之间的联系。结果胸部弯曲患者较易出现脊柱骨盆矢状位负失衡,而腰部弯曲患者较易出现脊柱骨盆矢状位正失衡。结论在制定矫正策略前期需要正确评估AIS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情况,为制定针对性手术计划提供指导。

  • 标签: 脊柱侧凸 成人性 骨盆矢状位平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0周岁以上老年患者脊柱手术的主要特点,运用术前身体情况评估、手术方式选择、围手术期处理等方式以提升疗效,降低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8月至2013年8月间的67例60周岁以上的老年脊柱患者围手术期资料,依据病人的术前病变、身体功能与精神状态,开展可行性评估,选取合理的手术时机与方式,研究老年脊柱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防治工作。结果67例老年脊柱手术患者中出现各类并发症6例,根据病因分别实施有效处理,全部患者均得到了较好的恢复,均顺利度过了围手术期,没有1例死亡。结论术前认真检查患者身体状况,术后强化检测,及时防治各类并发症,积极开展功能锻炼,能够明显降低老年患者脊柱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残率。

  • 标签: 老年患者 脊柱 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脊柱结核CT表现和临床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脊柱结核患者的CT表现.结果:脊柱结核的CT征象主要有脊柱骨质破坏、死骨或钙化、椎间盘破坏、椎旁冷脓肿等.结论:脊柱CT检查是诊断脊柱结核的重要指标.

  • 标签: 脊柱 结核 CT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强直性脊柱脊柱骨折患者实施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搜集2009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接收的强直性脊柱脊柱骨折42例患者,对其临床治疗的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脊柱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均有所缓解,手术成功率为100%,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14%。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的对强直性脊柱脊柱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对改善临床症状、加快骨折愈合具有极大的应用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脊柱骨折 方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收治的50例脊柱骨折患者,其中男性43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35岁,平均住院50天,采用手术治疗方法。结果经我院的精心治疗及护理50例患者均好转,平均住院50天后出院。结论对脊柱骨折开展针对性的护理,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减产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脊柱骨折 临床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骨折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36例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患者中33例患者顺利康复,无严重并发症,3例患者因合并其它脏器损伤,于手术后转入其他科室继续治疗。结论全面的医护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是患者安全、康复的保证,专业的护理能解救患者于危难,值得研究与推广。

  • 标签: 脊柱骨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骨折椎弓根内固定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分析68例椎弓根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椎弓根内固定术的护理效果。结果6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5周,65例患者可持拐杖下床活动,3例截瘫患者双下肢功能亦有所改善,均未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加强患者围术期的整体护理,术后做好患者康复指导,能够提高脊柱骨折患者椎弓根内固定术成功率。

  • 标签: 脊柱骨折 骨折固定术,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专业委员会脊柱内镜学组、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工作委员会脊柱微创工作组、上海市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微创学组、《中国骨与关节杂志》编辑部和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骨科脊柱外科共同举办的“脊柱内镜高峰论坛暨脊柱微创及导航新技术研讨班”拟于2014年10月10~12日在上海长海医院举行。大会议题:脊柱微创外科及导航技术的新理论、新技术及基础研究新进展,新型脊柱微创手术器械workshop及模拟操作,经皮内镜手术录像解析,应用解剖尸体操作等。本次研讨班注册代表将授予国家级继续教育Ⅰ类学分7分。通讯地址:上海市杨浦区长海路168号长海医院骨科脊柱外科,邮编:200433。

  • 标签: 脊柱微创外科 脊柱外科 导航技术 高峰论坛 内镜学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外科患者术后谵妄的相关影响因素以及有效的我防治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的150例脊柱外科手术患者,对于术后发生谵妄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治疗组采用静脉注射氟哌利多5mg,观察组采用非治疗的方法,观察两组在临床表现的不同点。结果在通过治疗观察之后,在手术之后的3天进行观察,有12例发生谵妄,谵妄的发生率为8%。筛选出术后发生谵妄的可能高危因素主要包括有年龄、术前电解质紊乱、低氧血症、术后疼痛等因素,在发生谵妄的患者中,6例治疗组的治疗时间明显要短于观察组的治疗时间,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脊柱外科患者术后谵妄的临床观察中,有很多的影响因素,其中,年龄、术前电解质紊乱、低氧血症、术后疼痛由主要的影响效果,要注意术前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及时治疗,在手术之中可以采用激素,其中,氟哌利多治疗术后谵妄有很好的疗效。

  • 标签: 脊柱外科患者 术后谵妄 临床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2013年4月至2014年9月我院初次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AS)和放射学阴性脊柱炎患者(nr-sxSpA)共计98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特点。方法统计我院收治的被确诊为强直性脊髓炎(AS)48例,放射学阴性脊柱炎(nr-sxSpA)患者50例。结果AS组男性患者比例和病程时间明显高于nr-sxSpA组(P<0.001,P=0.001)。磁共振成像(MRI)结果显示AS组的骶骼关节水肿发生率低于nr-sxSpA组(P=0.003)结论中轴型脊柱关节炎(SpA)在初期诊断中可以以MRI骨髓水肿程度来判定放射学阴性中轴型脊柱关节炎(nr-sxSpA)和强直性脊柱炎(AS)

  • 标签: 放射学阴性中轴型脊柱关节炎(nr-axSpA) 强直性脊柱炎(AS) 磁共振成像(MRI) 骨髓水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单纯脊柱主骨折患者的护理方式。方法以我科2013年5月-2014年2月收治的26例单纯脊柱主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护理资料,总结护理经验,同时统计患者护理前后HAMD量表及HAMA量表评分,以分析所采取的护理方案对患者焦虑及抑郁情况的影响。结果经过有效的护理后,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极佳,同时HAMD评分从(35.81±3.30)分下降至(16.21±3.80)分,HAMA评分从(36.87±4.50)分下降至(18.07±4.71)分,前后对比,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均得到了有效的改善。结论单纯脊柱主骨折虽然极具危险性,但现阶段的医疗条件已能有效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与日常生活能力,只要我们做好相关的护理,还是能够将骨折的威胁降至最低的。

  • 标签: 单纯脊柱主骨折 护理 功能锻炼 并发症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脊柱外伤合并截瘫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循证医学、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结合的综合护理方法。结果50例患者便秘2例,无褥疮、感染等并发症,并发症发病率4%,患者满意度98%。结论综合护理对脊柱外伤合并截瘫患者能够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并降低护理过程中患者产生的不良情绪,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 标签: 脊柱外伤 截瘫 综合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