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对患者胰腺血流及胰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急性胰腺炎的病人一共有8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之上采取生长抑素进行治疗,对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胰腺血液流动和胰腺内外分泌系统的相关指标给予对比。结果临床治疗之前,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相关各项观察指标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以后,试验组病人的CP(血清真铜蓝蛋白)以及INS(胰岛素)水平明显要比对照组高(P<0.05);试验组病人的GLU(胰岛血糖素)、LIP(脂肪酶)、AMY(淀粉酶)、TPS-2(胰蛋白酶原-2)水平明显要比对照组低(P<0.05);试验组的BF(血液流动量)以及BV(血容量)明显要比对照组高(P<0.05),PS(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明显要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生长抑素对急性胰腺炎病人胰腺血液流动以及胰腺功能可以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可以使病人胰腺综合状态得到明显改善,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生长抑素 急性胰腺炎 胰腺血流 胰腺功能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487-02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生长抑素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血流及胰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以2014年6月—2016年6月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7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增加使用生长抑素,各35例。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容量、血流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则有一定降低(P<0.05)。另外对比两组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血清正铜蓝蛋白,差异也较为明显(P<0.05)。结论生长抑素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血流及胰腺功能具有较为理想的保护作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胰腺状态。

  • 标签: 生长抑素 急性胰腺炎 胰腺血流 胰腺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对改善急性胰腺炎(AP)患者胰腺血流灌注的作用。方法将82例AP患者,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19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63例,按就诊顺序分为常规治疗组40例和联合治疗组42例,以健康志愿者22例作对照组。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低分子肝素钙,以64层螺旋CT检测血流灌注参数血流量、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为观察指标。结果对照组血流量、血容量分别为(342.21±145.24)ml/(100g·min)、(27.20±8.32)ml/100g显著高于MAP组和SAP组(P〈0.05),同时MAP组血流量显著高于SAP组(P〈0.05)。常规治疗组AP患者经常规治疗后血流量、血容量较治疗前轻度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AP患者治疗后血流量、血容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平均治疗日程、住院日程和常规治疗组相比明显缩短(P〈0.05)。结论AP的CT灌注参数可以作为判断胰腺炎微循环严重程度的一个量化指标,早期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AP对改善胰腺血流灌注具有较好的作用。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CT灌注成像 低分子肝素钙
  • 简介:摘要AP继发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原因复杂,AP急性期血糖水平异常患者多数随病情好转可恢复正常,部分患者远期会发生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AP急性期及远期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与病因、病情轻重、治疗方式等多种因素相关。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胰腺内分泌功能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重症胰腺炎采用非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对防治胃肠功能衰竭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一共收治了急性胰腺炎患者100例。对这些患者进行综合性的非手术治疗,并对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在对患者进行治疗6~10d之后,有72例患者治愈,占72.0%;好转的患者有24例,占24.0%;无效的患者为4例,占4.0%。对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白蛋白进行测定,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临床上的症状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结论对早期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效果显著。对患者出现的胃肠功能衰竭进行准确的判断并给予及时的处理,在适当的时候,给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避免出现治疗的延误。

  • 标签: 内科治疗 急性胰腺炎 衰竭
  • 简介:Oddi括约肌具有控制胆汁和胰液排放及阻止肠液反流的重要功能,其协调性的收缩和舒张受神经、体液的调控。Oddi括约肌的功能发生紊乱会影响胆汁及胰液的排放甚至出现反流而引起胆胰疾病。近年来,有关Oddi括约肌功能紊乱(sphincterofOddidysfunction,SOD)与胆胰疾病相关性的研究日趋增多。本文就SOD与胰腺疾病的发生做一综述。

  • 标签: ODDI括约肌功能紊乱 胰腺疾病 疾病关系 肠液反流 胆胰疾病 疾病相关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功能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功能胰腺内分泌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定性诊断明确胰岛素瘤15例,胃泌素瘤2例,胰高血糖素瘤2例。术前B超、CT、MRI、EUS、门静脉穿刺分段取血胰岛素测定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15.8%(3/19)、67.5%(10/16)、71.4%(5/7)、87.5%(7/8)及100%(2/2),术中B超的诊断阳性率85.7%(6/7)。行开放手术7例,腹腔镜手术11例,1例胰高血糖素瘤患者诊断时已出现肝转移未行手术。具体为肿瘤局部切除13例,胰体尾切除3例。胰体尾切除+脾脏切除1例,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1例。结论血清胰岛素、胃泌素、胰高血糖素的测定是胰腺内分泌肿瘤定性诊断的主要依据。多层螺旋CT双期胰腺薄层扫描是定位诊断的主要手段,术中B超是对术前定位诊断的检验和补充。肿瘤切除是主要术式。

  • 标签: 胰腺内分泌肿瘤 胰腺切除术 腹腔镜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中段胰腺切除术(middlesegmentpancreatectomy,MSP)治疗胰颈体良性肿瘤对胰腺外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19例行MSP的胰颈体良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检测胰腺外分泌功能。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肿物直径4.2~7.0cm,手术时间80~320min,术中失血量200~1000ml,术中胰头侧胰腺保留〉1.5cm,胰尾侧胰腺除保留〉5cm;术后第3天的腹腔引流液和淀粉酶分别为2.5—12.5ml和568.4—1013.0IU几,第7天的腹腔引流液和淀粉酶分别为1.0~19.8ml和45.4~76.3IU/L;术后住院时间10-25d。术后发生胰瘘3例,均为单吻合术者,均在未行再次手术处理的情况下3个月自行愈合。术后随访2个月至3年,除1例失访外,所有患者生活质量良好,无新发糖尿病和肿瘤再发。18例胰颈体良性肿瘤患者行MSP前后与正常对照组的胰腺外分泌功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段胰腺切除术治疗胰颈体良性肿瘤创伤小,并发症少,较好地保存了胰腺功能,有利于改善病患的生活质量,该术式安全可行。

  • 标签: 中段胰腺切除术 胰颈体良性肿瘤 胰腺外分泌功能
  • 简介:摘要线粒体功能障碍与胰腺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线粒体内膜呼吸链的电子传递和能量传递在维持细胞正常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呼吸链功能失调,细胞内极易进入氧化应激状态,随即产生大量氧化中间产物攻击线粒体蛋白、DNA等,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诱发胰腺炎、胰腺癌等疾病。此外,线粒体稳态在维持胰岛β细胞正常功能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就线粒体功能障碍在胰腺疾病中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 标签: 线粒体 胰腺疾病 研究进展 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相关生化指标和胰腺体积改变来评估胃癌调强放疗(IMRT)后胰腺亚临床功能损伤,并探讨通过剂量学预测以及剂量限制来降低胰腺剂量。方法回顾性选择接受45 Gy术后辅助放化疗且无胰腺基础疾病的胃癌患者30例,勾画胰腺并评估剂量及与计划靶体积(PTV)解剖位置关系。分析放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血清脂肪酶和血清淀粉酶以及胰腺体积值变化。应用Pearson分析上述生化指标和体积值变化与胰腺剂量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相关剂量学预测阈值。探讨IMRT中剂量限制可行性。结果30例患者胰腺体积为37.6 cm3,其中89%包在PTV内。胰腺Dmean为45.92 Gy,其中胰头、胰体、胰尾Dmean分别为46.45、46.46、45.80 Gy。患者空腹血糖值变化不明显。放疗后6、12个月血清脂肪酶分别较放疗前下降66%、77%(P<0.001),血清淀粉酶分别下降24%、38%(P<0.001)。22例胰腺体积在放疗后18个月内下降了47%。ROC曲线分析得出胰腺V45Gy对放疗后6个月脂肪酶、淀粉酶以及12个月淀粉酶下降1/3具有最佳预测价值,切点值为V45Gy<85%;胰腺Dmean对放疗后12个月血清脂肪酶下降2/3具有最佳预测价值,切点值为Dmean<45.01 Gy。按"整个胰腺"和"PTV外胰腺"限量后胰腺V45Gy分别下降11%和7%、胰腺Dmean分别下降2%和2%、胰尾Dmean各下降3%。结论血清脂肪酶和血清淀粉酶在胃癌术后辅助放疗后6、12个月出现明显下降,胰腺体积在放疗后18个月内出现了明显缩小。胰腺V45Gy<85%和Dmean<45.01 Gy是血清脂肪酶和淀粉酶下降的剂量预测值,相应剂量学限制可以一定程度降低其剂量。

  • 标签: 胰腺 剂量体积 亚临床功能损伤 胃肿瘤/调强放射疗法
  • 简介:摘要静脉液体复苏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的基石,是防止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重要策略,但又可能导致新的MODS。保护性液体复苏策略包括控制性液体复苏和经结肠液体复苏,2种方法均从不同角度体现了保护初发和继发脏器功能不全的积极疗效。两者联合构成的保护性液体复苏策略是SAP早期治疗的关键措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仍需进一步细致深入研究。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保护性液体复苏策略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 简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neuroendocnnetumors,PNET)来源于胰岛细胞,又称为胰岛细胞瘤(isletcelltumors,ICTs),是胰腺肿瘤很重要的一种类型,发生率约为0.4/10万人,约占临床诊断胰腺肿瘤的2%-4%,其中10%-20%伴有多发内分泌肿瘤(multipleendocrineneoplasm,MEN)。

  • 标签: 神经内分泌肿瘤 胰腺肿瘤 无功能性 NEOPLASM 胰岛细胞瘤 诊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合并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患者肾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9年10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ICU和EICU住院的105例SAP合并AK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8 d患者肾功能恢复情况,分为肾功能恢复组和恢复不良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此类患者肾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结果105例患者根据肾功能恢复情况分为恢复组(n=73)和恢复不良组(n=32),和肾功能恢复组相比,恢复不良组患者年龄更大,既往糖尿病及冠心病比例更高,APACHEⅡ评分更高,出现腹腔坏死物感染及腹腔出血的患者更多,且应用机械通气的比例更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腹腔坏死物感染(OR=5.088,95%CI:1.041~24.871,P=0.044)和机械通气(OR=4.615,95%CI:1.126~18.904,P=0.034)是影响SAP合并AKI患者肾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腔坏死物感染、机械通气是SAP合并AKI患者肾功能恢复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急性肾损伤 肾功能恢复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老年人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继发的消化不良及营养障碍的问题严重影响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且潜在发病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国内外关于老年群体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的研究报道甚少。本文系统性分析回顾国内外文献,对老年人胰腺外分泌不足的可能发病机制、诊断以及治疗进行综述。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