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头颈肿瘤术后创口感染的防治与护理。方法选取湖北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在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70例头颈部肿瘤手术患者,分析其术后创口感染的原因与护理方法。结果7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中,有4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其感染发生率为5.71%(4/70);7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4.29%。结论对于头颈肿瘤术后患者,应加强术后创口感染的防治,并对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可降低创口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促进其尽快康复。

  • 标签: 头颈肿瘤 创口感染 防治 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阐述大蒜素在不同疾病的使用中,具有潜在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本文对大蒜素的不同成分在抗肿瘤和对糖尿病的防治作用及机制做出如下综述。但是对其所有成分和确切机制还不是完全了解。需要进一步研究并阐明大蒜素作用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它治疗疾病的效果及安全性。

  • 标签: 大蒜素 心血管疾病 肿瘤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以消化道肿瘤作为研究病种,通过建立基于信息协作平台的消化道肿瘤防治体系,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高效性、便利性来解决目前防治效率低下,干预效果差的问题,对消化道肿瘤三级预防新模式做出有益探索。方法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形式对社区消化道肿瘤高危人群进行筛查;通过“信息协作平台”对社区消化道肿瘤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服务;通过设立“肿瘤全-专联合门诊”为社区居民提供诊疗及咨询服务;对社区医务人员进行肿瘤防治知识培训,为社区居民举办肿瘤防治知识讲座及大型义诊活动。结果筛查目标人群1838人,其中1637名社区居民参加了筛查。初筛出消化道肿瘤高危人群者132例。目前检查并建档97例。管理率为73.5%;统计消化道肿瘤患者185人,对其中127名消化道肿瘤患者进行了规范管理,管理率68.6%,规范治疗率64.9%;比较干预前后,消化道肿瘤患者的规范管理率及规范治疗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了一套基于社区消化道肿瘤慢病管理的信息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对辖区内消化道肿瘤病人进行医学干预,使肿瘤病人得到专业及时的医疗服务。同时,提高社区居民对消化道肿瘤筛查的认识,探索更便捷、高效的筛查方法,优化筛查方案,简化筛查流程,对社区医务人员进行有效的癌症防治知识的培训,可以提高社区结直肠癌慢病管理效率和水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经股静脉静脉穿刺置管血栓形成的防治及护理措施。方法对肿瘤患者经股静脉穿刺血栓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及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与置管方法、疾病、用药、患者活动情况有关,在穿刺前后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是可以防治的。结论提高穿刺技术及规范的护理,对血栓发生的高危病人预防性用药可以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 标签: 肿瘤患者 股静脉穿刺置管 静脉血栓 防治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桥小脑角区肿瘤患者显微手术的具体方法以及常见术后并发症防治措施加以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共选取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在本院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所接诊,均按照显微手术施于治疗。任选组内25例,施于有效术后并发症防治,即观察组,余下则施于常规处理,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统计。结果结合统计可知,两组患者均顺利实施手术,观察组术后2例出现并发症,而对照组为8例,P<0.05。结论针对行显微手术治疗的桥小脑角区肿瘤患者,施于有效并发症防治措施,可实现对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效控制,帮助患者恢复。

  • 标签: 桥小脑角区肿瘤 显微手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INV)是肿瘤化疗患者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治疗依从性,如何改善化疗所致恶心呕吐问题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近年来,运用中医外治护理技术防治CINV取得了明显疗效,现将中医外治护理技术防治CINV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 标签: 恶心呕吐 化疗 中医外治 护理 综述
  • 简介:摘要肿瘤的发生和转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其不但包括肿瘤细胞本身的特征变化,还包括宿主环境的变化。肿瘤微环境是一个动态网络,是影响肿瘤发生和转移的关键因素。进一步研究肿瘤微环境对肿瘤发生和转移机制的影响,早期识别肿瘤微环境中相关因子的变化可为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这也是现代肿瘤研究工作的重点之一。

  • 标签: 肿瘤微环境 肿瘤转移 PH ROS。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化疗致消化道延迟反应治疗中实施中西医结合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自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进行恶性肿瘤化疗的患者中选取7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化疗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西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西药的基础上增加中药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化疗致消化道延迟反应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后化疗致消化道延迟反应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致消化道延迟反应的治疗中实施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的效果明显好于传统中医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化疗致消化道延迟反应 恶性肿瘤 中西医结合
  • 简介:甲恶性肿瘤包括癌和黑素瘤。甲相关的癌包括Bowen病与鳞状细胞癌、穿掘性上皮瘤、基底细胞癌、汗腺癌和皮脂腺癌等。黑素细胞相关甲肿瘤包括黑素细胞不典型增生和甲黑素瘤。甲恶性肿瘤的诊断依赖于组织病理学,同时需要注意指甲颜色、形状、甲周软组织等的变化。在治疗上,Mohs显微外科手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因为其可以最大限度保留组织。

  • 标签: 指(趾)甲 肿瘤 恶性 黑素瘤
  • 简介:大多数发生于甲的肿瘤与皮肤其他部位的肿瘤在临床表现、发生过程和外观形态上都有所区别。产生这种区别的根本原因是甲独特的解剖结构和生理机制。在此对临床中相对常见的甲母质痣、甲雀斑样痣、甲乳头瘤、甲母质瘤、化脓性肉芽肿、血管球瘤、甲下外生骨疣、粘液囊肿、获得性纤维角化瘤和浅表肢端纤维黏液瘤共10种甲良性肿瘤进行综述。这些甲良性肿瘤在临床表现上均有一定的特异性,但是当症状、体征不典型时,大多数还是需要病理检查来明确诊断。

  • 标签: 甲良性肿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使用针状电极剜除膀胱肿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12例膀胱肿瘤患者,肿瘤位于膀胱侧壁、输尿管口周围,用针状电极进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剜除,记录手术时间、是否诱发闭孔神经反射、肿瘤病理分期及复发情况等.结果在硬腰联合麻醉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剜除术,侧壁肿瘤未进行闭孔神经阻滞.切除肿瘤15枚,肿瘤大小0.8~3.0cm,单枚肿瘤切除时间1~25min.侧壁肿瘤未发生闭孔神经反射,出血少,无膀胱穿孔等并发症,切除的肿瘤均获得完整病理分期,术后随访3~14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剜除术基本消除闭孔神经反射,能够完整切除膀胱肿瘤并可做精确临床分期.经尿道膀胱肿瘤剜除术是未来膀胱癌治疗的重要环节

  • 标签: 经尿道膀胱肿瘤剜除术 针状电极 膀胱肿瘤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同行业发展迅速,社会资源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为进一步满足人们的资源需求和行业发展需求,要加强资源的开发。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人为地质活动增加,地质结构一旦发生改变容易发生各种地质灾害,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陷、坑洞等,要有效避免和解决此类情况,一方面要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另一方面就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和使用,提高地质灾害的安全防范水平,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长效发展。本篇文章在此基础上,主要对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相关内容以及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等进行研究与分析。

  • 标签: 地质灾害 防治技术 频率 损害程度 防范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MRI对下肢软组织肿瘤肿瘤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病理证实的下肢软组织肿瘤肿瘤样病变的MRI表现。结果:25例中,良性11例,其中脂肪瘤5例,骨化性肌炎1例,假性动脉瘤1例,血管瘤4例;恶性14例,其中滑膜肉瘤6例,转移瘤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平滑肌肉瘤1例,纤维肉瘤1例,脂肪肉瘤2例。良性组肿块最大径平均(8.36±3.50)cm,恶性组(11.9±4.61)cm,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病变内部信号T1WI、T2WI以均匀中等或中等偏高信号为主,1例伴瘤周水肿;恶性组病变内部信号T1WI、T2WI以不均匀低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4例伴瘤周水肿(P>0.05)。良性组6例未强化,恶性组均不同程度强化;良性组5例STIR呈低信号,恶性组2例STIR呈低信号;良性组无周围组织侵犯,恶性组8例伴周围组织侵犯,以上征象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RI能清晰显示软组织肿瘤肿瘤样病变的边界、范围、大小、内部成分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较高。

  • 标签: 软组织肿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简介:摘要头颈部肿瘤患者死亡的关键原因为肿瘤转移以及重要器官功能丧失,所以需要采取有效方法来降低肿瘤转移以及复发的概率,进而保证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循环肿瘤细胞对头颈部肿瘤的转移以及预后具有较好的监测效果,可及时检测出现肿瘤转移或者复发患者血液中的肿瘤细胞。本文主要讲述循环肿瘤细胞在头颈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作用。

  • 标签: 循环 肿瘤细胞 头颈部肿瘤 诊断 临床作用
  • 简介: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且创伤小、取材方便,具有可重复性,其在肿瘤早期诊断、临床分期、指导治疗及预测预后等方面的优势已得到临床认可,但CTC作为维持治疗疗效判定指征的意义尚未明确。本文针对CTC提取分离、检测方法、临床应用以及维持治疗期间检测的意义予以综述。

  • 标签: 维持治疗 循环肿瘤细胞 晚期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肿瘤免疫微环境在肿瘤常规治疗效应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我院诊治的恶性肿瘤患者共102例,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人数均为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免疫干预疗法。结果应用肿瘤免疫微环境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KPS评分,同时降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和感染的概率,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免疫微环境在肿瘤常规治疗效应中,起到了十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恶性肿瘤 免疫微环境 免疫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肾脏肿瘤影像诊断价值。方法2011年1月—2017年2月,医院共采用影像学技术诊断并在术后证实病理诊断儿童肾脏肿104例,均进行过MRI、CT、超声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恶性74例,良性肿瘤30例。超声、CT、MRI的诊断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的特异度、阴性预测值、符合率高于超声,MRI诊断的阴性预测值、符合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特征显示,恶性病灶的假包膜征、T2WI中高与混杂信号、囊变、晕环结节征、超声低回声比重高于良性,恶性病灶匍匐征、脂肪比重低于良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势比OR从高到低分别匍匐征、脂肪、晕环结节征、假包膜征、超声低回声。结论影像学技术特别是超声、MRI是诊断儿童肾脏肿瘤的理想技术,需要特别关注匍匐征、脂肪、晕环结节征、假包膜征、超声低回声病灶。

  • 标签: 肾脏肿瘤 儿童 影像学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