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结肠癌患者贫血与其肿瘤大体及临床病理分期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最近几年收治的结肠癌患者100例,按是否贫血分为贫血组及非贫血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大体及临床病理分期的血常规与铁代谢指标.结果:非浸润的红细胞、血红蛋白、血清铁和铁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浸润(p〈0.05).A、B期的红细胞、血红蛋白、血清铁和铁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C、D期(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贫血与肿瘤大体及临床病理分期存在一定的关联,值得临床医务人员的重视.

  • 标签: 结肠癌患者贫血 肿瘤大体分型 临床病理分期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病理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抽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10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乳腺叶状肿瘤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良性乳腺叶状肿瘤患者(65例)为良性组,交界性乳腺叶状肿瘤患者(35例)及恶性乳腺叶状肿瘤患者(10例)为混合组(45例)。患者均采用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并进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叶状肿瘤的准确率(98.18%,108/110)高于MRI(90.91%,100/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χ2=5.641)。良性组患者肿瘤局部切除术占比高于混合组,肿瘤扩大切除术、乳房切除术占比低于混合组(P<0.05)。良性组局部复发率、转移率分别为1.54%(1/65)、1.54%(1/65),低于混合组的11.11%(5/45)、13.33%(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同病理乳腺叶状肿瘤患者临床诊断中,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高。对乳腺叶状肿瘤患者实施手术治疗,良性肿瘤多采用局部切除术,交界性和恶性乳腺叶状肿瘤肿瘤扩大切除为主,若患者病情加重,则需要全乳切除。治疗后良性肿瘤患者局部复发率、转移率低。

  • 标签: 乳腺 叶状肿瘤 病理分型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大体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1月至2019年5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收治并行手术达到R0切除的125例I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67例,女性58例,年龄26.0~82.0(63.5±9.5)岁。根据手术切除大体标本分为肿块、管周浸润和混合,比较不同大体ICC患者术后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时间,并分析影响ICC患者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收集的125例患者中排除16例资料缺失及其他死亡病例,且鉴于混合例数少,进行对照研究误差大,暂不纳入对照研究。最终纳入肿块组62例,管周浸润组42例。肿块组患者男32例,女30例,年龄(63.1±9.1)岁;管周浸润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64.1±10.2)岁。肿块组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8.1%、33.2%、18.9%,中位生存时间为25个月;管周浸润组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3.3%、8.3%、6.1%,中位生存时间为1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块组和管周浸润组的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分别为18个月和1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Ⅲ~Ⅳ期(HR=2.966,95% CI:1.549~5.679)和管周浸润(HR=2.403,95% CI:1.236~4.670)是影响IC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TNM分期Ⅲ~Ⅳ期(HR=2.466,95% CI:1.325~4.589)、肿瘤低分化(HR=0.528,95% CI:0.299~0.934)、管周浸润(HR=2.432,95% CI:1.295~4.565)是影响ICC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大体是影响I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于肿块,管周浸润预后更差。

  • 标签: 胆管肿瘤 大体分型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肿瘤JNET的病理改变基础。方法收集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镜中心2015年1月—2018年6月行窄带光成像放大内镜检查并取得术后病理标本的结直肠肿瘤患者资料,对其内镜JNET及病理特征(表面小凹上皮脱落、表面黏膜坏死结构、表面黏膜筛网状结构、纤维组织反应增生、黏膜肌无残留、癌性间质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81例结直肠肿瘤患者,病变长径均>1.5 cm,其中内镜治疗74例,外科治疗7例。表面黏膜筛网状结构出现频率为JNET 2A(2.78%)<3(20.00%)<2B(42.8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纤维组织反应增生、黏膜肌无残留、癌性间质反应出现频率均为2A、2B<3,3与2A、2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表面小凹上皮脱落、表面黏膜坏死结构在JNET与病理诊断相符组与不符组间出现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JNET中2B提示病理特征为黏膜表面筛网状结构,3提示病理特征为纤维组织反应增生,黏膜肌无残留,癌性间质反应。表面小凹上皮脱落、表面黏膜坏死结构可能是影响JNET诊断准确性的病理干扰因素。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病理学 窄带光成像 放大内镜 JNET分型
  • 简介:肿瘤样本进行准确的识别是有效治疗肿瘤的前提。首先,利用方差滤波方法选择肿瘤表达谱中具有最大方差的部分基因作为识别特征集,然后,利用支持向量聚类对肿瘤表达谱进行识别。针对多类型样本情况和支持向量聚类中出现的孤立点聚类问题,分别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办法。对两个肿瘤表达谱数据的测试结果显示,基于支持向量聚类的方法能够准确地对肿瘤样本进行识别,同时能够自动发现肿瘤样本真实的亚型数量。

  • 标签: 肿瘤 亚型 分型识别 支持向量聚类 基因芯片表达谱
  • 简介:摘要:目的 文章主要针对胃癌相关的多项肿瘤标志物的阳性率以及含量变化进行观察研究 ,进而筛选出胃癌肿瘤标志物 ,并对该标志物与中医辨证的相关性进行探究。方法  35例胃癌患者作为观察组 ,同期 27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利用蛋白芯片检测系统测定两组血清中多种肿瘤标志物。比较两组 12种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 (CA)125、甲胎蛋白 (AFP)、铁蛋白 (Ferritin)、 CA15-3、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f-PSA)、癌胚抗原 (CEA)、 CA242、 CA19-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β亚单位 (β-HCG)、生长激素 (HGH)]的阳性情况; CEA、 CA19-9、 Ferritin、 CA242、 CA125肿瘤标志物含量;中医辨证阳性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 CA125、 Ferritin、 CEA、 CA242、 CA19-9阳性率分别为 42.86%、 25.71%、 45.71%、 34.29%、 42.86%,均高于对照组的 18.52%、 3.70%、 18.52%、 0、 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的 AFP、 CA15-3、 PSA、 f-PSA、 NSE、 β-HCG、 HGH阳性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 CEA、 CA19-9、 Ferritin、 CA242、 CA125肿瘤标志物含量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中医辨证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显著升高 ,总体上实证 (肝胃不和、痰湿凝结 )阳性率显著低于虚证 (胃热伤阴、脾胃虚寒、气血双亏 )阳性 率。结论 蛋白芯片检测与胃癌肿瘤标志物结合诊断胃癌具有高度的敏感性,CEA、 CA19-9、 Ferritin、 CA242、 CA125为 5种价值相对较高的标志物 ,并且其表达量与阳性率与中医辨证具有高度相关性 ,可为临床胃癌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胃癌肿瘤标志物 阳性率 中医辨证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肿瘤细胞免疫表型检测在白血病诊断及中的价值。方法应用ABC-AP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60例血液肿瘤白血病细胞14种抗原标记,结合临床、骨髓细胞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对血液肿瘤白血病进行诊断及。结果58例初发血液肿瘤白血病患者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27例(45.0%),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18例(30.0%),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5例(8.3%),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6例(10.0%),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2例(3.3%),慢粒急淋变(CML-ALL变)2例(3.3%)。结论血液肿瘤细胞免疫表型检测白血病细胞抗原,为白血病的诊断及提供了重要依据。

  • 标签: 白血病 骨髓检查 骨髓涂片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 简介:形是20世纪才开始研究的几何图形,它的每一部和整体都相似,更宜于刻画大千世界的千姿百态,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观察与现实生活有关的图片,了解并欣赏一些有趣的图形,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并探究下列问题。

  • 标签: 分型探究题 课程标准 初中 试题解析 数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的FAB与免疫学分的相互关系,分析并确立免疫在急性白血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对依据FAB初诊的72例患者进行流式细胞术(FCM)的免疫,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1.在40例经FAB诊断为AML的病例中,有38例细胞形态学诊断与免疫表型相符合。2.28例FAB诊断为ALL的病例中,通过免疫表型的分析检测可明确的区分为T-ALL(9例)和B-ALL(18例)以及T、B混合ALL(1例)。结论比较FAB与免疫学分,在AML中白血病抗原表达的专一性不如ALL强,不如细胞学直观、仔细;在ALL中,免疫学分显示出其独特的价值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FAB分型 免疫学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腺上皮肿瘤的WHO组织学分与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胸腺上皮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WHO(2015版)胸腺上皮性肿瘤,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低危组、高危组和胸腺癌组;以同期接受手术治疗的胸腺良性肿物患者作为对照。所有患者于术前4 d内获取外周血内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计算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比较各组间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的差异,并分析其与肿瘤恶性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胸腺上皮性肿瘤患者46例(低危组20例,高危组19例,胸腺癌组7例)和对照组患者34例。胸腺癌组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显著高于其余三组(P=0.009)。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与胸腺上皮性肿瘤的恶性程度显著相关(r=0.244,P=0.032)。结论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与基于WHO的胸腺上皮性肿瘤恶性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作为胸腺上皮肿瘤恶性程度的临床预测指标。

  • 标签: 胸腺上皮性肿瘤 WHO组织学分型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200例大肠癌患者临床中医证候之间五种常见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探寻中医证候分类规律。方法检测200例大肠癌患者和30例正常人血清中CA199,CEA,CA125,AFP,CA153的五种常见肿瘤标志物水平,对中医不同证候间的这五种肿瘤标志物水平做统计分析。结果大肠癌CEA,CA199,CA125,AFP,CA153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CEA浓度以瘀毒蕴结最高,并以气血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大肠湿热依次降低。肝肾阴虚CA199,CA125,CA153水平高于其它各组(p<0.05),但瘀毒蕴结、脾肾阳虚、气血两虚、大肠湿热各组间无差异(P>0.05)。大肠癌各证组间AFP无差异(P>0.05)。结论常见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对大肠癌的诊断及辨证有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大肠癌 肿瘤标志物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辨证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2月期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采集肿瘤样本,测定肿瘤免疫微环境,并观察与中医辨证关系。结果 热证患者CD4、CD8水平相对较高,痰湿证与非痰湿证对比CD8、PD-1、PD-L1水平较低(P<0.05)。见表2。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PD-L1表达与痰湿证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325,P=0.025),其他肿瘤微环境未发现明显关联。结论 非小细胞患者中医热证的肿瘤微环境免疫水平相对较高,痰湿证的肿瘤微环境免疫抑制明显。

  • 标签: [] 非小细胞肺癌 中医辨证分型 肿瘤免疫微环境
  • 简介:摘要胃痛在临床上是常见病、多发病,对该病进行详尽的辨证,是辨证论治,选方用药的基础,对临床大有裨益。

  • 标签: 胃痛 辨证分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