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改进治疗左静脉压迫综合征(即胡桃夹综合征-NCS)的手术方法。方珐对3例明确诊断为左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患者采用左静脉下移与下腔静脉端侧吻合术。结果术中肾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20min、21min及16min。肉眼血尿消失时间分别在术后第3天、第5天及第4天,镜下血尿消失时间分别在术后第5天、第7天及第6天。随访4—6月,血尿均未复发。结论左静脉下移与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治疗左静脉压迫综合征,疗效满意。

  • 标签: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 胡桃夹综合征 左肾静脉下移术
  • 简介: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对华盛顿一所三级医疗中心接受静脉多黏菌素治疗疗程大于72h的患者(年龄大于18岁)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RIFLE标准(risk,injury,failure,loss,end—stagekidneydisease)评价肾功能不全,即(1)风险(Risk):肌酐水平增加1.5倍或肾小球滤过率减低25%以上;(2)损伤(Injury):肌酐水平增加2倍或‘肾小球滤过率减低50%以上;

  • 标签: 菌素 静脉 肾毒性 肾小球滤过率 RIFLE标准 三级医疗中心
  • 简介:摘要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是一种常见的良性间叶源性肿瘤,但合并下腔静脉或肺动脉瘤栓罕见。本文报道了1例AML伴静脉、下腔静脉和肺动脉栓塞的患者。男,77岁,2020年5月因腹痛发现右肾AML,2020年7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胸痛,CT、MRI、PET-CT影像学提示右肾占位,右肾静脉、下腔静脉和左肺动脉内多发脂肪密度为主的栓子。患者先后行肺动脉病损切除术和右肾切除术,病理证实右肾病变及肺动脉栓子分别为AML和瘤栓。

  • 标签: 血管肌脂瘤 腔静脉,下 肺动脉 瘤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瘘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从而提高静脉瘘的诊治水平。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22例静脉瘘患者,其中21例存在肾脏手术或创伤史,1例为肿瘤;主要表现为持续性严重肉眼血尿,部分伴有患侧腰部疼痛、膀胱血凝块填塞及失血性休克。结果所有患者均通过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得到确诊,其中右肾动静脉瘘12例,左静脉瘘10例;确诊后32例患者立即行经皮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其中19例栓塞成功,2例栓塞失败后改行患切除术,1例因动静脉瘘巨大且流量高直接行瘘供血动脉结扎术;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血尿消失,1例因血尿再发行二次栓塞;随访5~38个月,所有患者无血尿再发,肾功能正常。结论影像学检查是诊断静脉瘘的主要手段,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确诊的首选方法;经皮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具有微创、安全、疗效确切等优点,还可最大限度保留患肾功能,是静脉瘘的最佳治疗方法;对于栓塞失败、动静脉瘘巨大且血流量高、挫裂伤严重者,应果断行外科手术治疗,挽救患者生命。

  • 标签: 肾动静脉瘘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导致中老年视力障碍的常见瞳神疾病,归属于中医络瘀暴盲范畴,本病的核心病机为血液运行失常致目络瘀阻,血溢脉外,多由气滞,血瘀,痰结等多种证候因素所影响而发病。做为目之外候,肝生理功能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眼的视物功能,基于肝同源理论,肝在功能上相互联系,肝气疏泄有度需要气闭藏功能的支持,肝阴阳平衡也离不开与阳的互滋互制,根据中医临床辨证,本病的治疗可从藏泄互用,阴阳互滋互制,共寄相火几方面探究,从肝同源着手,论治本病。

  • 标签: []视网膜静脉阻塞 肝肾同源
  • 简介:摘要在诸如肝硬化等病因所导致的门静脉高压进程中,不仅可以引起常见的侧支循环形成,如食管胃静脉曲张,还可导致脾分流、胃分流等自发性门体分流通道的开放。有研究表明,大部分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发性门体分流,这类患者在临床特征、预后和治疗选择上都与无自发性门体分流患者有着显著区别,因此有必要对此类患者给予特别关注。

  • 标签: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高血压,门静脉 自发性门体分流 脾肾分流 胃肾分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慢性肾功能衰竭均合并不同程度的性贫血(renalanemia,RA)。贫血的原因主要是单位损害导致肾脏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etin,EPO)能力下降,铁缺乏也参与了贫血的发生。铁缺乏也是造成病人对EPO治疗反应不足的主要原因。以往均采用口服补铁的方法来纠正缺铁,改善贫血,可达到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暂时升高。

  • 标签: 肾性贫血 铁剂 药物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肿瘤累及上段下腔静脉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5年5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收治的35例累及上段下腔静脉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行影像学检查,明确上段下腔静脉受累部位和范围。肿瘤类别:肾癌下腔静脉癌栓19例,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5例,下腔静脉平滑肌瘤病3例,肾上腺皮质癌下腔静脉癌栓3例,肝癌下腔静脉癌栓2例,右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2例,腹膜后纤维肉瘤下腔静脉癌栓1例。依据肿瘤累及类型,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下腔静脉阻断平面及方法、重建方式、预防癌栓脱落的方法。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5月。结果19例肾癌下腔静脉癌栓患者中,10例在术前经颈内静脉放置了下腔静脉滤器;10例行全肝血流阻断,9例行肝下下腔静脉阻断;19例均行肿瘤切除,下腔静脉切开取栓缝合。5例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患者中,3例行全肝血流阻断,2例行肝下下腔静脉阻断;5例患者均切除病变段下腔静脉,其中4例行人工血管重建,1例合并右肾切除者单纯结扎肿瘤近端和远端下腔静脉和左静脉。3例下腔静脉平滑肌瘤病患者中,2例行全肝血流阻断,1例在体外循环下手术;3例患者均行下腔静脉切开取栓缝合,并同时行子宫切除。3例肾上腺皮质癌下腔静脉癌栓患者和2例肝癌下腔静脉癌栓患者均行全肝血流阻断;5例患者中,4例行肿瘤切除联合下腔静脉部分切除直接缝合,1例行下腔静脉部分切除后补片成形。2例右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术中显露下腔静脉近、远端后悬吊,未阻断;均完整将肿瘤从下腔静脉剥离。1例腹膜后纤维肉瘤下腔静脉癌栓患者,拟行肝下下腔静脉阻断,但术中发生癌栓脱落肺栓塞,患者死亡。35例患者中,34例顺利完成手术,1例围术期死亡

  • 标签: 肾肿瘤 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 癌栓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首诊为输尿管结石及肾囊肿的先天性静脉瘘合并静脉扩张的诊断治疗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1例首诊为输尿管结石及肾囊肿,后明确诊断为先天性静脉瘘合并静脉扩张患者的病例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讨论原发性静脉瘘的误诊原因,临床诊治及影像学特征。结果患者以突发性腰痛、血尿、恶心、呕吐为首发症状就诊,经首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为左肾囊肿并左轻度积水,初步诊断为输尿管结石及肾囊肿,后经CT增强扫描及磁共振确诊为先天性静脉瘘,行经皮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后血尿等相关症状消失,术后随访恢复良好。结论先天性静脉瘘发病率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且临床认识及系统性总结较少。特别是发现肾盂扩张积水伴肾脏低回声病灶的先天性静脉瘘患者,极易误诊为输尿管结石。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囊肿 动静脉瘘 肾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与增强CT对比分析,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静脉栓塞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9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经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的40例45侧静脉栓塞患者,其中,15例20侧静脉血栓及25例25侧静脉癌栓,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增强CT检查,总结静脉栓塞的超声表现,包括栓塞病灶的位置、受累静脉管腔及管壁特点、侧支形成情况及彩色多普勒表现。超声与增强CT诊断静脉血栓及癌栓的准确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静脉血栓及癌栓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85%、84%,CT增强扫描的诊断准确性依次分别为100%、9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静脉栓塞的主要超声征象有:(1)静脉管腔扩张伴实性成分填充;(2)主干内血流中断或充盈缺损;(3)内无明显静脉血流信号或血流信号分布稀疏。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增强CT在诊断静脉栓塞上有较好的一致性,超声可作为评估静脉栓塞的重要影像学方式,结合病史能为静脉栓塞提供较为可靠的诊断依据。

  • 标签: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肾静脉 血栓形成
  • 简介:目的总结经皮造瘘术中静脉损伤的原因及处理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9~2014年间经皮造瘘及经皮镜取石术发生的3例静脉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例,女性2例;均在建立经皮通道过程中发生导丝穿入静脉,造瘘管沿导丝误入静脉及腔静脉,术后经CT检查明确。3例患者术后均在彩超监测下分次逐步拔除造瘘管。结果3例患者拔除造瘘管后,未发生静脉瘘口出血,未行外科手术干预,未出现肾功能损害。结论经皮造瘘术中发生造瘘管误入静脉后,采用留置并夹闭造瘘管、分次逐步拔除造瘘管是安全可靠的,可以避免外科手术干预。

  • 标签: 经皮肾造瘘 肾静脉 损伤 肾造瘘管 超声引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体左静脉在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PV-SMV)切除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7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5例患者资料,均联合PV-SMV切除重建且以左静脉为桥血管。分析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结果5例患者中女性1例,男性4例,年龄范围33~72岁,平均年龄57岁。手术时间5.4~9.1 h,平均6.8 h。肿瘤最大径2.8~4.8 cm,平均3.8 cm。PV-SMV缺损段长度3.2~4.6 cm,平均3.8 cm,取自体左静脉长度3.0~4.1 cm,平均3.4 cm。术后病理3例为胰腺癌,2例为结肠癌胰腺转移。5例患者镜下均可见PV-SMV侵犯。术后住院时间10~25 d,平均12 d。无围手术期死亡。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胃排空延迟、腹水、腹泻各1例。术前肌酐70~98 μmol/L,出院时62~107 μmol/L。术后肌酐一过性升高,峰值为80~156 μmol/L。随访4.3~17.8个月,2例患者因复发和转移于术后14.2、17.8个月死亡。结论左静脉作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PV-SMV重建的桥血管,管径匹配、侧支丰富,可取用长度足够,位于术野,取用方便,且切除后对肾功能影响为一过性。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门静脉 肠系膜上静脉 左肾静脉 桥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镜取石术(PCNL)中造瘘管误入腔静脉的处理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本院收治的1例行PCNL术中造瘘管误入腔静脉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为左输尿管上段结石伴左轻度积水,术中穿刺顺利,通道扩张后出血汹涌,视野不清,留置并夹闭造瘘管,术后当日复查CT提示左造瘘管误入下腔静脉。结果根据CT测量结果,立即将左造瘘管退出静脉,并予以低分子肝素抗凝。造瘘管拔出后静脉自行愈合,患者恢复良好,采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效果满意。结论不恰当的扩张手法可导致腔静脉损伤,及时复查CT并退出造瘘管可避免进一步的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肾造口术,经皮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下腔静脉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4岁,主诉乏力、纳差2月,胸闷、憋气2周于2011年6月12日收入我科,患者2011年6月于当地医院测血压249/149mmHg(1mmHg=O.133KPa),查血尿素氮(BUN)21.8mmol/L,血肌酐(Cr)758umol/L,予以置中心静脉导管,开始血液透析治疗。诊断急性损伤3期、恶性高血压、恶性高血压。损害。入院后查血: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急性肾损伤 术后出血 伤患者 肝素封管 恶性高血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肾盂造影(IVP)双不显影患者的解决办法。方法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8年1月至6月共15例22~55岁IVP检查30 min后双仍不显影的患者,男性9例,女性6例,采取延时法,分别延时60 min、120 min及最大420 min,观察双显影情况。结果15例双不显影患者经过处理后都得到显影,其中4例解除腹带后很快双显影,3例在检查台上俯卧1~3 min后双显影,2例延时60 min后显影,3例延时120 min后双显影,3例延时6~7 h后显影。结论对于IVP检查部分双不显影的患者,可以采取延时法,甚至可嘱患者下午再来超长延时复查,基本都能获得显影效果。

  • 标签: 静脉肾盂造影 不显影 超长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