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提要:肾动脉脉狭窄(renalarterystenosis,RAS)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见表现,RAS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以及病死率明显增高,是心血管疾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等各种机制促进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RAS治疗包括药物与肾动脉血运重建术,目标主要围绕挽救缺血肾脏、控制高血压以及缓解肺水肿、心绞痛展开,近年RAS在心血管系统的地位及治疗影响成为学界研究热点.

  • 标签: 肾动脉狭窄 心血管事件 经皮腔内肾动脉支架植入术
  • 简介:摘要对比分析选择性阻断肾动脉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partialnephrectomy,LPN)中治疗肾肿瘤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2例因肾肿瘤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行选择性阻断肾动脉下LPN;17例行全阻断下LPN。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病例。其中选择性阻断组的阻断肾动脉时间、手术时间均高于全阻断组,术后全阻断组患者血肌酐水平较术前及选择性阻断组明显升高。随访6~24个月,全阻断组患者血肌酐平均水平明显高于选择性阻断组患者。随访期间,无一例复发或转移。结论选择性阻断肾动脉虽增加了肾动脉阻断时间及手术时间,但术中出血量及风险并无增加,利于保护正常区域的肾单位,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护肾功能。

  • 标签: 肾肿瘤 腹腔镜 肾部分切除术 肾动脉阻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肾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简单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肾动脉狭窄患者100例,将其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采用肾动脉造影进行检查,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对两组患者的诊断精准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共检出77条狭窄肾动脉,然而对照组患者共检出72条狭窄肾动脉,其误诊率为13.00%,漏诊率为5.00%。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相符率随着血管闭塞程度的不断加深依次呈递增趋势,其完全闭塞组和重度狭窄组为100%符合率。观察组的检查结果显示,重度狭窄组的AC、EDV及PSV都要明显高于中度狭窄组,同时中度狭窄组的上述指标则要明显搞过轻度狭窄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肾动脉狭窄诊断中能够显著提升诊断中的精准率,其AC、EDV及PSV参数对患者肾动脉狭窄程度的判定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应用价值 肾动脉狭窄 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冠心病患者肾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1例冠心病患者(122条肾主动脉)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并记录肾动脉峰值流速(PSV)等多普勒超声表现及血流参数。经CTA或肾动脉造影检查证实为肾动脉狭窄者为研究组,余为对照组,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肾动脉主干的PSV、RAR、RIR及A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多普勒超声各项血流参数诊断冠心病患者肾动脉狭窄是一种有价值的影像学检查。

  • 标签: 肾动脉狭窄 冠心病 超声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同时行下肢动脉肾动脉造影的方法并分析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可疑冠心病伴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患者275例(年龄≥60岁)行选择性冠脉造影同时行肾动脉及下肢动脉造影。按介入途径分为左桡动脉组(124例)及右桡动脉组(151例),各组再按年龄段分为三个不同亚组:低龄老年亚组(60~69岁),中龄老年亚组(70~79岁),高龄老年亚组(≥80岁),分别以左、右桡动脉途径运用TIG共用造影管(100cm)及MPA1造影管(125cm)依次行冠脉、双侧下肢动脉肾动脉造影,比较桡动脉穿刺成功率、造影操作时间、对比剂用量、X线曝光时间及造影完成率等,并分析这些指标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左、右桡动脉组的穿刺成功率及对比剂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左桡动脉组造影操作时间、X线暴露时间均低于右桡动脉组,造影完成率亦明显高于右桡动脉组;左、右桡动脉组造影操作时间均与年龄呈正相关,而X线曝光时间与年龄无相关性。结论老年患者经左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同时行下肢动脉肾动脉造影完成率高,安全有效,可作为首选路径。

  • 标签: 桡动脉 冠状血管造影术 肾动脉 下肢动脉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出血行肾动脉栓塞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1013年12月我科治疗的8例经皮肾镜钬激光肾碎石术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性肾动脉栓塞治疗。结果8例患者均一次性治愈,术后5-7d痊愈出院。结论加强心理护理,术后严格卧床及患肢制动,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引流液和患肢血循环,是预防并发症和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 出血 肾动脉栓塞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于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40例病案资料,均运用针灸治疗干预,而后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达到了100%,其中治愈率为75%,同时无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结论椎动脉型颈椎通过针灸治疗效果显著,同时治疗方式操作方便,成本低廉,效果稳定,可以在临床广泛推广运用。

  • 标签: 椎动脉型颈椎病 针灸 疗效观察
  • 简介:糖尿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较常见的大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下肢难愈合溃疡及截肢的主要原因,并且国内外研究表明糖尿合并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较高,因此下肢血管病变的早期防治具有重要价值。目前,随着科技的进步,糖尿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治方法也在不断探索中前进,现将糖尿合并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最新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糖尿病 诊断 下肢动脉病变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糖尿、高血压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以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10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冠状动脉病变患者100例纳入本研究,根据患者是否合并糖尿高血压分组。其中不合并糖尿、高血压的42例单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合并糖尿、高血压的58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在血脂水平、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对比两组患者TG、TC、HDL-C、LDL-C等血脂指标发现,组间差异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无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评分明显较高,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结论合并糖尿、高血压对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血脂水平无明显影响,但对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产生不利影响,在今后冠状动脉病变的治疗过程中应重视血压和血糖水平的控制。

  • 标签: 糖尿病 高血压 冠状动脉病变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辩证循经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辩证循经推拿治疗组、物理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疗程后检测3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经3个疗程治疗后,发现3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以辩证循经推拿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物理治疗组及药物治疗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3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跟踪疗效的稳定性比较后发现,辩证循经推拿组治愈显效率及其疗效稳定性明显优于物理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辩证循经推拿治疗椎动脉颈椎能显著加快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临床症状,而且疗效稳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颈椎病 椎动脉型 推拿治疗 辩证循经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脑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subcorticalarteroscltraticencephatopalhy,SAE)的诊断。方法对53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的临床与CT和MRI的影像学改变进行分析。结果SAE的临床特点为多见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多数潜隐起,逐渐加重;少数急性发病,呈阶梯状发展。表现为高血压、卒中发作与慢性进行性痴呆三大特征。结论对于SAE的白质缺血性改变,脑室周围、小脑及脑干的腔隙性梗死灶MRI比CT定位确切,影像更为清晰。

  • 标签: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计算机体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进行性痴呆
  • 简介:采用飞利浦iuzz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对137例2型糖尿(T2DM)患者进行颈动脉血管检测,按颈动脉病变情况将其分为T2DM合并动脉硬化(AS)组及单纯糖尿组(T2DM组),并设健康对照组,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年龄、糖尿病程、血糖、血压、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24小时尿蛋白定量(U-AER)、纤维蛋白原(FIB)、HbA1c、胰岛素敏感指数(IAI)、体重指数(BMI)的相关性。结果:三个组的年龄两两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性别构成、BMI无统计学差异。T2DM-AS组与单纯T2DM组比较,病程、高血压例数、TG、HDL-C、LDL-C、FIB、HbA1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DMAS组与对照组比较,TG、HDL-C、LDL-C、UA、FPG、PPG、IAI、U-AER、FIB、HbA1c、SPB、DP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T2DM组与对照组比较,LDL-C、FPG、PPG、IAI、HbA1c、SBP、DB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糖尿病程、有高血压、LDL-C等3个变量是颈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即其数值越大则越容易发生颈动脉病变;HDL-C是颈动脉病变的保护因素,其数值越大则越不容易发生颈动脉病变。结论:糖尿合并大血管病变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防治糖尿动脉粥样硬化应同时进行多因素全面控制。

  • 标签: 2型糖尿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9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8例,其中观察组实施针灸推拿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症状缓解程度及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针灸推拿 椎动脉型颈椎病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的治疗方法。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50~75岁。病程1~15年。结果2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剩余患者恢复良好。结论做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防治有助于患者心脏健康水平的维持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治疗
  • 简介:动脉粥样硬化疾病(atheroscleroticdisease,ASD)是以心脑血管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peripheralatheroscleroticdisease,PASD)是指心脑以外颈、臂、肾、腹,且以下肢ASD(lowerextremityatheroscleroticdisease,LEASD)发病率最高的疾病[1,2]。在我国PASD有3900万人,严重肢体缺血患者的死亡率为15%~30%。心脑ASD在10大死亡疾病中,分别占23.3%和21.6%[3,4]。美国心脏协会/美国

  • 标签: 粥样硬化 外周动脉 EXTREMITY 美国心脏协会 腹主动脉瘤 肢体缺血
  • 简介:2型糖尿已成为老年患者的主要慢性疾病,其致残、致死主要是因动脉粥样硬化症导致的慢性并发症。高血压、血脂紊乱及高血糖是目前公认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而许多研究认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3]。本研究通过对2型糖尿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的Hcy水平测定来了解Hcy水平与2型糖尿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症 颈动脉硬化 高血糖 心脑血管疾病 空腹血糖 空腹胰岛素
  • 简介:目的评价术前PCI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血管外科184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合并糖尿352例.患者分为2组,术前PCI组106例,术前无PCI组246例.结果围术期死亡率6.2%,PCI组死亡率16.04%,非PCI组死亡率2.03%.运用x2、t试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术前PCI史是影响围术期心功能、术后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结论术前PCI是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围术期死亡、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科2011年10月~2013年10月门诊治疗的14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74例,采用针刺结合电磁波、推拿综合治疗;对照组72例,采用针刺结合电磁波治疗。结果治疗两个疗程(共20次)后,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5.7%,54.2%P<0.05)。结论综合疗法能显著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 标签: 椎动脉型颈椎病 针刺 电磁波治疗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