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肺部真菌感染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肺部真菌感染患者60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对其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本组60例,其中毛玻璃样阴影9例,肺炎样实质性病变7例,支气管肺炎样改变8例,结节性病变9例,肿块6例,空洞5例,曲菌球3例,淋巴结肿大13例。结论: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多样,需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痰液检查等综合分析,进行确诊。

  • 标签: 肺疾病 真菌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肺部真菌感染CT表现特点,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确诊的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表现。其中女性9例,男性12例;年龄26~80岁,中位年龄53岁。4例行CT平扫检查,17例行CT平扫+增强检查。结果 肺部真菌感染无特殊临床表现,无特殊年龄段分布,3例为糖尿病患者,2例为癌症患者,余无特殊,病灶在肺叶分布无特异性,CT表现病变大部分位于肺实质内,单发或多发,呈不规则实性肿块、实性结节、不规则空洞结节或片状,少部分病灶为支气管扩张伴结节,部分结节伴坏死,强化程度为无强化、轻中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大部分病灶见浅分叶,边界模糊伴长毛刺、晕征、胸膜下糊墙征、鬼脸征、空气半月征、近端支气管扩张征象 。结论 肺部真菌感染部分病例的CT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正确识别特征性影像对肺部真菌感染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和肺转移瘤、 细菌性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进行鉴别 ,从而提高对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

  • 标签: 胸部CT 肺真菌感染 影像表现分析
  • 简介:摘要骨骼疾病虽然多且复杂,但其X线表现概括起来基本上可分为4方面,即骨的密度、骨的大小和形态、骨膜以及骨周围软组织的改变。

  • 标签: 骨骼 疾病 X线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141例经病理科证实为肺部结节的发生部位和形态学特征与病例组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总结不同肺部病理组织的CT影响,提高临床上肺部结节的诊断率。方法所及入院患者中141例经病理诊断的肺部结节患者,运用病灶薄层、增强扫描、后技术处理等CT扫描技术,关注肺部结节的发生部位、形态特征等,研究肺部结节的CT表现与病例类型之间的关系,总结归纳不同病理组织的CT。结果在病灶部位上,结核球的部位较集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周围型的发生部位无统计学意义(P>0.05);形态学特征上,周围型肺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发病部位来说,结核球击中在两肺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居多。从形态特征上讲,分页征、毛刺征、空泡征等以周围性肺癌居多。

  • 标签: 肺部结节 肺癌 CT扫描技术 病理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总结分析肺部孤立性空洞病变的螺旋CT表现,为临床诊断和鉴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本院经病理或临床资料确诊的30例肺部孤立性空洞病变患者,对其病变的螺旋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肺部孤立性空洞病变中肺结核空洞15例,肺脓肿7例,肺癌5例,肺曲霉菌感染2例,韦格肉芽肿1例。CT诊断准确率86.67%(26/30),其中2例肺结核、1例肺癌、1例韦格肉芽肿未做出正确诊断。结论螺旋CT扫描对肺部孤立性空洞病变多数可以作出正确诊断,对于不典型病变应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

  • 标签: 肺空洞 孤立性 螺旋CT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和分析尘肺病患者的病灶多层螺旋CT表现。方法在本院2016年1月1号-2019年1月1号期间内确诊的尘肺病患者种随机选择152例,对其进行胸部螺旋CT检查。观察不同类型的尘肺病患者临床上的不同CT表现,并且观察患者的病变特征在不同的阶段的具体表现,进而分析这一疾病是否有其他的临床表现和相应的并发症状况1。结果在参与此次研究的152例尘肺病患者当中,矽肺患者占比最多,一共有112例;其次是煤工尘肺患者,有30例;剩下的10例患者所患的是其他类型的尘肺疾病。在对各类尘肺病的病灶进行检查之后,发现形状呈不规则或者圆形小阴影的病灶类型出现的频率最高,出现最少的是PMF。而形状呈大阴影的病灶或者是PMF病灶出现的频率会随着后期感染尘肺病的患者的临床分期数量的增加而升高1。除此之外,矽肺及煤工尘肺的患者,容易在临床上引发肺结核、肺气肿和肺癌等多种多样的并发症和临床表现,在统计学上出现的频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患者1。其中P<0.05。结论采用螺旋CT对尘肺患者的病灶进行检查,可以通过清晰准确的观察,来帮助医师进行确诊,对后期治疗该疾病具有非凡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尘肺患者 矽肺 螺旋CT 煤工尘肺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艾滋病的肺部CT常见表现。方法随机的对本院自2014年6月-2015年3月收治的20例艾滋病患者的肺部CT照片进行回顾性分析,20例患者均采用CT肺部扫描,探讨总结艾滋病的肺部CT常见表现。结果20例艾滋病患者中,有14例患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CT影像表现为从患者的双侧肺门旁直至患者中下肺野,都对称性的弥漫、分布着网格状的影像,且有一部分融合成斑片状、毛磨玻璃样改变或者呈结节状的影像。有6例患者合并肺结核,在这6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的CT影像呈现粟粒性结核,2例患者的CT影像呈现普通结核。结论网状影、斑片状、双肺毛玻璃影是艾滋病患者伴发卡氏肺囊虫肺炎的CT常见表现CT检查是一项基本的艾滋病患者临床诊断的方法,它能够更好的显示出患者病变的部位、细小的病变情况以及病变位置的形态。

  • 标签: 艾滋病 肺部 CT 常见表现
  • 简介:摘要肺部粟粒性病变,是日常工作中较常见的病变肺部粟粒性病变,一般是指肺内有2~3mm之大小结节状影,罗精心策划集或稀疏的分布于两肺或肺野之某一局部区域,所以有弥漫性与局限性之分。但是,两都也并非是绝对不变,可因各种因素互相变化。能引起肺部粟粒性病变的原因很多,因此要首先了解那些病变能引起肺部粟粒性改变,进而确定粟粒性病变之范围,然后再具体的进行分析,并研究它与周围组织器官的联系。

  • 标签: 肺部栗粒性 病变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部不同的病理基础空洞的CT表现及鉴别。方法收集我院病案室伴有肺部空洞的肺脓肿、肺结核和肺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为肺脓肿组、肺结核组和肺癌组,每组50例。主要观察空洞特征、位置、测量数据。结果肺脓肿组、肺结核组和肺癌组空洞内壁、内容物及外壁的CT特征差异显著(P<0.05);肺脓肿组、肺结核组和肺癌组偏心空洞发生率分别为2%、28%、88%,差异显著(P<0.05);肺脓肿组、肺结核组和肺癌组空洞壁CT强化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肺脓肿、肺结核和肺癌空洞的CT表现明显不同,通过分析空洞特征、位置及测量数据有助于区分疾病病理类型。

  • 标签: 肺部空洞 CT 病理类型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部不同的病理基础空洞的CT表现及鉴别。方法收集我院病案室伴有肺部空洞的肺脓肿、肺结核和肺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为肺脓肿组、肺结核组和肺癌组,每组50例。主要观察空洞特征、位置、测量数据。结果肺脓肿组、肺结核组和肺癌组空洞内壁、内容物及外壁的CT特征差异显著(P<0.05);肺脓肿组、肺结核组和肺癌组偏心空洞发生率分别为2%、28%、88%,差异显著(P<0.05);肺脓肿组、肺结核组和肺癌组空洞壁CT强化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肺脓肿、肺结核和肺癌空洞的CT表现明显不同,通过分析空洞特征、位置及测量数据有助于区分疾病病理类型。

  • 标签: 肺部空洞 CT 病理类型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部CT和支气管镜检查应用于肺部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具体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9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肺部病变患者47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先后予以CT、支气管镜检查等诊断,并对不同诊断结果进行统计。结果肺部CT诊断显示肺部炎症18例,支气管扩张12例,肺部肿瘤9例,肺大泡7例,其他1例;支气管镜检查显示肺部炎症16例,支气管扩张15例,肺部肿瘤10例,肺大泡5例,其他1例。支气管镜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95.74%,较肺部CT相对更高,但二者的诊断结果对比并未发现明显统计学意义(X?=1.85,P>0.05)。结论肺部CT和支气管镜检查均对肺部病变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临床上应将二者加以结合,尽可能降低误诊或漏诊几率,确保救治工作的及时有效进行。

  • 标签: 肺部CT 支气管镜检查 肺部病变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肺部病变复查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28例常规剂量(130KV、90mAs)CT扫描有肺部病变的患者,治疗后需复查时使用低剂量(110KV、36mAs)CT扫描,前后对比肺部不吸收病变或未吸收病变的数目、形态、大小及边缘情况及肺部基本病变的显示。结果两种扫描方式对对病灶数目、形态、大小及边缘的显示无明显差异,对渗出、增殖、纤维化、钙化、肿块、空洞及空腔等肺部基本病变的显示也无明显差异,同时受检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明显降低。结论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肺部病变的显示很有价值,提倡在肺部病变的复查中广泛应用。

  • 标签: 低剂量CT 肺部病变 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