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阻塞疾病(COPD)的功能与动脉血气分析的关系。方法对84例慢性阻塞疾病患者进行功能测定及同时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检测,并对功能和动脉血气分析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慢性支气管炎为COPD的最常见病因,不同FEV1绝对值和FEV1/FVC与PO2差异有显著。不同FEV1绝对值和PEV1/FVC与PCO2差异有显著。不同FEV1绝对值和FEV1/FVC与酸中毒差异有显著。FEV1/FVC>60%组与FEV1/FVC<60%组比较差异有显著(P<0.05)。结论气管阻塞是导致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以及酸中毒的重要因素。当FEV1绝对值<1.0及FEV1/FVC<60%时,临床应高度重视。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 动脉血气 COPD 气道阻塞
  • 简介:摘要目的为寻找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疾病(COPD)呼衰更有效的方法。方法根据“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和“痰瘀伏、气道壅塞、痰浊阻”的病机,采用涤痰行瘀、利气除壅、宣肺化痰降逆、通腑平喘法,并采取通腑泄热配合机械通气,治疗30例COPD呼衰患者,同时设立对照组(30例)。结果治疗组能较好地提高通气效率,较快控制肺部感染,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显著减少机械通气的副作用,并可能有减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改善血气分析、呼吸功能,降低死亡率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0%优于对照组76.7%,二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主要症状及体征、血气分析和功能的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涤痰行瘀、利气除壅、宣肺化痰降逆、通腑平喘”是治疗COPD急性发作期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肺与大肠相表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衰
  • 简介:慢性阻塞疾病(COPD)是一种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人数众多。由于COPD的肺部损害呈慢性进展,当出现临床表现时病情常常已经不可逆转。COPD病情的进展可以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全世界每年有几百万人死于COPD,目前COPD在全球已成为第四位的致死原因,COPD现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诊断治疗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患病人数 慢性进展 肺部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减容手术治疗重度慢性阻塞疾病(COPD)的疗效、手术适应证。方法29例重度COPD病人行减容手术,术前及术后6个月测功能、动脉血气及6分钟步行距离(6MWD),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人临床症状改善,呼吸困难减轻,活动能力增强,术后6个月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6MWD较术前分别提高32.4%和54.1%(P<0.05),残气容积(RV)、总量(TLC)较术前分别降低31.5%和27.9%(P<0.05),PaO2较术前提高22.8%(P<0.05),差异具有显著。PaCO2由术前平均45.3mmHg降为术后43.2mmHg,差异无显著(P>0.05)。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7.9%,主要有漏气、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结论LVRS可以改善具备手术指征的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功能。

  • 标签:
  • 简介:  慢性阻塞疾病(COPD,简称“慢阻”)作为一个独立疾病,其问世的时间还较短暂,许多相关的问题还不为中医所熟知.因此,如何拓宽对慢阻相关问题的认识,不断地来丰富它的中医辨证内涵,就成了摆在中医面前的重要课题.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补虚泻实 中医药
  • 简介:慢性阻塞疾病(COPD)患者患病后,其病情可因治疗得以改善,也可能由于急性加重,病情恶化。临床上应该随时对患者病情作出科学评估。常用COPD病情评测指标分类如下:①生理学指标,主要为功能指标;②功能指标,根据呼吸系统症状及活动能力评测;③总体临床指标,包括健康状况及COPD急性加重等;④生物/结构指标,包括组织活检,呼吸道分泌物、呼出气检测及影像学技术等。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病情恶化 科学评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呼吸系统症状 呼吸道分泌物
  • 简介:慢性阻塞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虽然在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沉降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等方面有所表现,男女慢性阻塞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略)3 ,慢性阻塞疾病患者的血液黏度及红细胞电泳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临床分析 改变临床 流变学改变
  • 简介:目的观察利金颗粒对慢性阻塞疾病(COPD)稳定期气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氨茶碱治疗,治疗组予利金颗粒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功能指标FEVI、FVC、FEV1□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P〈0.05)。结论利金颗粒对COPD稳定期气虚证患者有较好疗效,且对功能有改善作用。

  • 标签: 利金颗粒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肺气虚证 临床研究
  • 简介:慢性阻塞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虽然在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沉降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等方面有所表现,男女慢性阻塞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略)3 ,慢性阻塞疾病患者的血液黏度及红细胞电泳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临床分析 改变临床 流变学改变
  • 简介:目的:探讨红霉素在慢性阻塞疾病(COPD)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复制COPD大鼠动物模型.用红霉素治疗和预防治疗。采用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1β、TNF-α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给予红霉素治疗和预防治疗后,BALF中的中性粒细胞数百分比明显减少,气道壁的炎症反应明显减轻,血清中IL-1β、TNF-α水平显著下降。结论:红霉素能够部分减轻气道炎症反应,其机制主要与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聚集与活化,抑制炎症细胞分泌IL-1β、TNF-α有关。

  • 标签: 红霉素 COPD 动物模型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疾病(COPD)病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38例COPD病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平喘、祛痰和低浓度氧疗,治疗组除了常规治疗外,加无创机械通气(BiPAP)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气中pH值、PaO2、PaCO2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pH、PaO2均升高,PaCO2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P<O.05);但治疗组治疗前后PaO2升高与PaCO2下降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P<O.05)。结论BiPAP通气可作为COPD并呼吸衰竭的一线治疗手段。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BiPAP呼吸机 无创机械通气
  • 简介:目的观察舒利迭吸入剂(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对Ⅲ-Ⅳ级的慢性阻塞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的54例COPD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给予舒利迭50μg/250μg剂型,1吸/次,2次/d,在疗程前后分别测定和比较两组功能。结果在试验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的FEV1/FVC、FEV1、FEV1/预计值和PEF/预计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在试验结束时,试验组上述各指标的值均较对照组高(P均〈0.05)。两组治疗前的基础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舒利迭能改善Ⅲ-Ⅳ级COPD稳定期患者的通气功能,且副作用少。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舒利迭 肺功能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老年慢性阻塞疾病(COPD)患者肠过细菌的变化,了解COPD与肠道菌群的关系。方法应用粪便培养方法,观察64例老年缓解期COPD患者肠道需氧菌.厌氧菌及真菌的种类和数量,井设正常对照组.结果COPD组梭状杆菌较正常组多(P<0.05),大肠杆菌及类杆菌数量均较正常人减少(P<0.001及P<0.01).结论老年缓解期COPD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可能与经常使用广诺抗生素以及长期缺氧导致胃肠道瘀血有关,是COPD患者营养不良的一个重要因素.

  • 标签: 老年 COPD患者 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肠道菌群失调 缓解期
  • 简介:慢性阻塞疾病(COPD)是一种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由于其缓慢进行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为此,国内外许多学者近年来对COPD的发病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是到目前为止,COPD的研究进展仍然十分缓慢,其主要原因是COPD病因太多,发病机制复杂.本文旨在将国内外有关COPD的实验动物模型进行一次总结,并对各种模型的优缺点给予客观的评价.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动物模型 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阻塞肺部疾病(COPD)康复期呼吸肌功能锻炼对功能的影响。方法教会患者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呼吸体操等呼吸肌的锻炼方法,锻炼时间在4~18个月,观察患者的呼吸疲劳改善情况,功能检查,观察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经过呼吸肌功能锻炼后,康复期患者呼吸肌疲劳状况,功能检测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呼吸肌功能锻炼有改善COPD康复期患者功能的作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呼吸肌 功能锻炼 康复期 肺功能
  • 简介:目的分析慢性阻塞疾病(COPD)患者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5年6月在保康县人民医院内科住院期间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COPD患者44例,并随机选择同期住院的无肺部真菌感染的COPD患者44例作为对照,采用单因素(t检验,x^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对44例COPD患者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单因素分析发现,下列因素与COPD患者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有关: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抗生素频繁更换,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低蛋白血症,合并糖尿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了4项独立危险因素: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抗生素频繁更换,低蛋白血症,合并糖尿病。结论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抗生素频繁更换,低蛋白血症,合并糖尿病是COPD患者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医院感染 真菌 COPD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纳洛酮对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对动脉血气变化的影响。方法采取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分成纳洛酮治疗组和尼可刹米,洛贝林联合应用的对照组,监测并分析两组的症状,体征及动脉血气分析是否存在差异。结果纳洛酮治疗在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气分析指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 标签: 呼吸衰竭 血气分析 纳洛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