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优缺点。方法选取同期行全脑血管造影的患者,按入路血管分为桡动脉组和动脉组,对比其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组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桡动脉组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长于动脉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动脉组。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安全可行,并发症少且轻微,可以作为脑血管造影的选择入路之一。

  • 标签: 脑血管造影术 桡动脉 股动脉
  • 简介:目的评价不同CTA扫描方案显示旋外侧动脉(LCFA)穿支的能力。方法将28例除大腿以外的四肢外伤患者及27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3组。对A组(15人,30侧大腿)采用双侧大腿低放射剂量扫描方案,B组(15人,30侧大腿)采用双侧大腿常规放射剂量扫描方案,C组(25人,25侧大腿)采用单侧大腿常规放射剂量扫描方案进行CTA检查。记录辐射吸收剂量,观察LCFA显示情况及起源,测量LCFA主干开口内径、降支开口内径、降支长度、降支血管分级、降支穿支数量、穿支末端最小内径。结果B组中1例(2侧大腿)因对比剂渗漏未能完成检查。3组共83侧大腿,LCFA起自动脉分别为A组7侧、B组8侧、C组6侧,起自动脉分别为A组23侧、B组20侧、C组19侧。3组间,辐射吸收剂量、降支长度、降支穿支末端最小内径、降支血管分级及降支穿支数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LCFA主干及降支开口内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单侧大腿常规放射剂量CTA显示LCFA细小穿支的能力优于双侧低放射剂量及双侧常规剂量CTA,而3种扫描方案对较大血管的显示效果相近。

  • 标签: 旋股外侧动脉 旋股外侧皮瓣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配合在经桡动脉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开展的50例经桡动脉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围手术期护理配合干预措施,统计两组患者术后焦虑评分(SAS)、抑郁评分(SDS)、术中血压变化并且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围手术期血压稳定,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全脑血管造影患者中,实施经桡动脉穿刺与经动脉穿刺均可以完成全脑血管的造影检查,相对于经动脉穿刺的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路径可以减少患者的血压波动,减轻患者心理焦虑,缩短卧床制动时间,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并提升护理的满意率,效果理想。

  • 标签: 全脑 血管造影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术后护理的效果。方法:从我院随机抽取于2020年至2021年间接受经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所有病患随机分成常规组(36例)和实验组(36例)进行对比试验。前者仅对病患采取基本的护理方法,后者在基础护理的前提下进行针对性护理。然后对照两组病患的生活质量评分、病患对护理的满意水平。结果:与常规组相比,经过全面护理的实验组病患各方面水平皆优于对照组。结论:在经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术后护理时,全面护理能改善生活状态,提升临床的疗效,促进病患的康复,在临床医学中可以广泛运用和推行。

  • 标签: 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 术后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经桡动脉径路与动脉径路行脑动脉造影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本院行脑动脉造影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路血管不同分为桡动脉组(n=48)及动脉组(n=34),比较两组患者各手术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穿刺时间、手术时间对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桡动脉组术后制动时间相比于动脉组更短,且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动脉组(P<0.05)。结论:与动脉径路行脑动脉造影相比,经桡动脉径路行脑动脉造影安全性更高,且患者术后制动时间更短,患者更易于接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的增高,通过对经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进行充分细致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脑血管疾病的护理效果。

  • 标签: 股动脉 全脑血管造影术 护理体会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究经桡动脉动脉进行冠脉造影的护理需求,为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 2018年 10月 -2019年 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180例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根据患者的入路方式分为对照组( 90例)与观察组( 90例)。对照组为动脉入路,观察组为桡动脉入路。给予所有患者术后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情绪烦躁发生率以及腰背酸痛发生率、满意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者患者的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不良情绪发生率、腰背酸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能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患者更少发生并发症,患者感到更满意。

  • 标签: 冠脉造影术 股动脉 桡动脉 临床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皮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DSA术围术期使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从我院选取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期间接受经皮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DSA术患者74例为对象,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接受一般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比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护理效果 并发症率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桡动脉动脉两种不同径路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将需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经桡动脉径路组与经动脉径路组各40例,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血管穿刺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费用等进行比较。结果经桡动脉径路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组在减少手术时间、血管穿刺并发症、术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上,优于经动脉径路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组。结论在同样的临床适应证下,经桡动脉径路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优于经动脉径路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 标签: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桡动脉 股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经桡动脉径路与动脉径路行选择性脑动脉联合造影的对比研究。方法:选我院2020年5月-2022年2月期间50例造影患者,桡动脉(25例)、动脉(25例)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穿刺及造影结果,检查满意度。结果:桡动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桡动脉造影成功率、穿刺成功、手术时间高于动脉;桡动脉检查满意度高对照组P

  • 标签: 经桡动脉径路 股动脉径路 脑动脉联合造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在颅内血管疾病诊断治疗上有重要价格,是一种利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的血管检查方法,适用于疑有颅内外血管性病变,脑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观察颅内占位病变的血供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及某些肿瘤的定性,头面部及颅内血管性疾病治疗后复查。我科自21302年1月至2007年1月开展了经动脉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152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股动脉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经皮桡动脉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术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21例行冠脉造影术的患者的围手术护理记录,其中经桡动脉穿刺的18例;经动脉穿刺的3例。结果 通过针对性护理消除患者经皮桡动脉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术的疼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经皮桡动脉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术经过精心护理,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临床意义。

  • 标签: 冠脉造影 桡动脉 股动脉 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经桡动脉与经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中的干预价值。方法:抽取2022年09月-2023年09月到本科室接受经桡动脉与经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诊疗的患者共计80例,随机数字分组命名为试验组、对照组,分析护理价值。结果:试验组刺穿时间、曝光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运用全面护理干预方式作用在经桡动脉与经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中,可缩短刺穿时间、曝光时,亦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建议运用。

  • 标签: 经桡动脉 经股动脉 全脑血管造影 全面护理干预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经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安全有效的止血方法。方法将158例患者按造影日单双号分两组,观察组82例用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对照组76例用人工按压与沙袋加压止血。结果观察组患者造影术后活动时间早、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患者舒适度高。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动脉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优于人工按压与沙袋加压止血。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术 股动脉 止血 动脉压迫止血器 人工按压 沙袋加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观察经动脉入路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38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收治时间为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按不同护理方式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n=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桡动脉与经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的护理措施及效果 。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 经桡动脉与经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患者 76 例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与观察两组 各 38 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对比两组不同护理方式的应用价值。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穿刺时间及曝光时间均较少,且焦虑情绪也明显减轻,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组间数据差异显著 ( P< 0.05) 。 结论:将综合护理应用于经桡动脉与经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患者中,可使患者穿刺时间、曝光时间明显减少,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身体恢复速度。

  • 标签: 桡动脉 股动脉 全脑血管造影术 护理措施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经皮动脉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应用精细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在2021年12月-2023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经皮动脉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作为实验探究对象,选出46例并用抽签法进行分组,参照组有患者23例,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有23例,在参照组基础上应用精细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代谢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造影过程。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造影情况评分和患者的认可度评分更优(P<0.05),有对比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代谢时间更短,发生不良反应情况概率更低(P<0.05),有对比意义。结论 在经皮动脉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应用精细化护理能够提高患者对造影检查护理工作的认可度,能够优化患者的造影过程,缩短患者的代谢时间,降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概率,应用价值较高,可在临床推广。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动脉造影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