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肠道病毒EV71(EV71)是引起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主要病原体,可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是手足口病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疫苗的研发迅速,已有疫苗用于临床实验阶段。本文主要对全病毒灭活疫苗,病毒样颗粒疫苗,减毒活疫苗的研发进展和存在的优缺点作一综述。

  • 标签: 肠道病毒EV71 手足口病 疫苗
  • 简介:摘要肠道病毒71(enterovirus 71, EV71)是引发5岁以下婴幼儿患重症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的主要病原体,该病会引发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严重时可导致患儿死亡。考虑到该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高,本文现对目前预防EV71感染的疫苗以及治疗手段做出综述。

  • 标签: 肠道病毒71型疫苗 抗病毒药物 重症手足口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肠道病毒71(EV-A71疫苗上市接种后的疫苗保护效果和免疫原性。方法采用队列研究于2017年10-12月在上海市静安区招募符合纳入标准的预防接种门诊受种者为研究对象,按0、30 d程序接种疫苗者纳入接种组,不接种疫苗者纳入对照组,随访观察1年,评估疫苗保护效果和接种2剂次疫苗后抗体水平及阳转率。结果共纳入3 018名8~20月龄的儿童,接种组1 211人,对照组1 807人,经过1年随访,EV-A71疫苗对EV-A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保护率为100.00%(95%CI:-66.99%~100.00%)。接种组中124人检测了中和抗体,接种首剂疫苗后60 d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41.76(95%CI:35.60~49.34),接种后365 d GMT为28.44(95%CI:23.59~34.54)。结论EV-A71疫苗对于儿童有良好的免疫应答,EV-A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病例较少,需进一步观察。

  • 标签: 肠道病毒71型疫苗 手足口病 疫苗保护效果 免疫原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道病毒71灭活疫苗在适龄儿童接种后的反应与效果追踪。方法选取柳州市工人医院五里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6年5月12日—2016年12月31日接种的351例,年龄在6月~5岁。其中男169人,女180人,每人2针次。接种后3天内电话追踪,询问接种儿童家长是否有红肿热痛,哭闹等不良反应。接种后6、12个月均电话追踪是否患过手足病等。结果接种半年至一年后观察,未有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病例发生,0重症,0死亡。结论给适龄儿童(6月龄~5岁)接种2剂肠道病毒71灭活疫苗,能减少由肠道病毒71引起手足口病,降低发病率,减少死亡率。

  • 标签: 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 手足口病 患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杭州市2014—2017年出生儿童肠道病毒71(EV71疫苗接种情况,为今后EV71疫苗的接种实施提供依据。方法从杭州市儿童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中导出2014—2017年出生儿童EV71疫苗接种数据,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在550 888名2014—2017年出生儿童中,第1剂次EV71疫苗接种率为29.15%,2014—2017年各年出生儿童接种率分别为11.55%、22.13%、37.93%和42.16%,城区、城乡结合部、郊县儿童接种率分别为43.85%、20.78%和27.87%。第2剂次接种率为26.59%,2014—2017年各年龄组儿童接种率分别为10.14%、20.03%、35.23%和38.31%,城区、城乡结合部、郊县儿童接种率分别为40.51%、18.59%和24.61%。EV71疫苗主要接种年龄为1岁,其中10~13月龄为接种高峰。结论杭州市EV71疫苗接种率虽逐年上升但有待进一步提高,接种月龄偏晚,需加强EV71疫苗接种宣传,使儿童尽早完成接种获得免疫保护。

  • 标签: 疫苗 肠道病毒71型 接种
  • 简介:肠道病毒71(EV71)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因其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甚至肺出血、肺水肿,导致婴幼儿死亡而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然而,至今仍没有上市的疫苗和有效的抗病毒疗法。传统中药在抗病毒治疗上以其天然、安全、毒副作用少而被众多专家青睐。临床研究已验证中药在EV71感染中的治疗作用,比如清开灵、喜炎平以及蓝岑口服液等。在临床治疗的基础上,众多学者致力于研究中药抗EV71病毒的有效性及其有效成分,如荆芥、鱼腥草等中草药被发现在体外有明显的抗病毒活性。本文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的中药临床治疗及中药抗EV71病毒活性的基础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肠道病毒71型 手足口病 抗病毒 中药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并拯救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EGFP)标记的EGFP-EV-A71重组病毒。方法利用重叠PCR技术,以pMD19T-SDLY107全长质粒为模板,将2A蛋白酶识别序列加入到结构蛋白VP4的5′端;以pEGFP-N1质粒作为模板,扩增获得EGFP目的片段,将其插入到上述重组质粒中,得到重组质粒pMD19T-107-EGFP。经酶切和体外转录后,转染横纹肌细胞肉瘤(RD),拯救获得重组病毒EGFP-EV-A71。采用Karber法计算细胞培养半数感染量(CCID50)以测定病毒滴度。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不同时间点的病毒复制水平,并绘制病毒复制曲线,比较重组病毒与母本病毒的复制力有无差异。乳酸脱氢酶(LDH)和细胞增殖(CCK-8)实验分别测定被感染细胞的细胞损伤率和存活率。结果包含EGFP的重组EV-A71感染性cDNA克隆被成功构建;转染RD细胞后,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并且表达出较强的绿色荧光;重组病毒与母本病毒具有相似的复制动力学特征和致细胞病变效应。结论成功拯救了EGFP标记的重组病毒EGFP-EV-A71

  • 标签: 肠道病毒71型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病毒拯救
  • 简介:摘要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很多种,多种血清病毒的共同流行和传播,增加了共同感染和基因重组的风险。肠道病毒A71(EV-A71)是导致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主要病原,对儿童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接种EV-A71疫苗对减少手足口病对儿童健康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对1543例普通手足口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足口病多见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男性患儿发病率较女性患儿多;发病时间集中在春夏季。手足口病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皮疹表现;所有患儿有口腔疱疹或溃疡;约有50.8%的患儿存在发热。结论经喜炎平、利巴韦林、施保利通片、蒲地蓝等综合治疗,全部治愈,预后较好。

  • 标签: 手足口病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肠道病毒71(enterovirus 71,EV71)疫苗接种后5年的免疫持久性。方法在Ⅲ期临床试验免疫原性亚组中,对完成全程两针次免疫的、免前抗EV71中和抗体阴性人群进行免疫后5年采血,并检测抗EV71中和抗体评价免疫持久性。完整检测时间点包括0、56 d和8、14、26、64个月。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数据。结果疫苗组和安慰剂对照组分别有235和255名受试者具有全部检测点的中和抗体数据。接种后64个月,疫苗组抗EV71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369.57)高于对照组(55.5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8,P<0.01);分别以抗体滴度8、16、32为阳性判定标准,疫苗组抗体阳性率(100%、99.57%、97.87%)均高于对照组(69.02%、61.96%、59.6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07.93、133.14、130.69,P值均<0.01)。疫苗接种后其他检测时间点的结果与64个月类似。结论该EV71疫苗两针基础免疫后能够诱导较高的中和抗体水平和阳性率,在免疫后5年依然保持较好的免疫持久性。

  • 标签: 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 中和抗体 免疫持久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肠道病毒712011年本地流行株VP1基因特征学特征。方法收集2011年本地手足口病患者临床标本332份,进行EV71荧光定量RT-PCR鉴定,采用RT-PCR对15株分离到的EV71进行VP1编码区基因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序和分析。根据VP1测序结果与国内外报道的各基因和基因亚型EV71VP1序列进行同源性和亲缘进化分析。结果165份标本鉴定为EV71,分离株的VP1区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是97.5%~99.9%和99.4%~100%。与C4a亚型的核苷酸和氨基酸最高。亲缘进化树显示,本地株全部属于C4基因亚型的C4a进化分支。结论本地区分离的EV71与近几年国内其他地区EV71分离株亲缘关系很近,有共同进化的趋势,属于C4基因亚型的C4a进化分支,并存在多个传播链。

  • 标签: 肠道病毒71型 基因特征 遗传进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2-2013年黄山地区流行的肠道病毒71(EV71)基因情况。方法利用RT-nPCR检测两年43份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患儿的咽拭子标本。结果43份标本中检测到13份阳性EV71RNA,检出率为30.23%;经过测序证实13份标本均为EV71C4。结论黄山地区2012-2013年手足口病主要由C4EV71病毒引起且存在很高的同源性。

  • 标签: 肠道病毒71型 手足口病 基因型 同源性
  • 简介:摘要: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可引发多种常见传染病,目前感染后尚无针对性药物,接种疫苗是预防感染的最佳方法。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VLPs)疫苗作为亚单位疫苗具有无致病性,无感染性,免疫原性强等多种优势,是目前疫苗研发的热点之一。本文肠道病毒VLPs的结构、表达方式、佐剂使用、疫苗评价所需动物模型以及新型肠道病毒疫苗等方面综述了肠道病毒VLPs疫苗的研究进展。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河南省2009年肠道病毒71(EV71)流行株VP1基因特征。方法采用RT-PCR方法从手足口病患者粪便、咽拭子样品中扩增VP1区全长基因和序列测定,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序列进行分析,构建序列遗传发育树。结果262份样品中,VP1基因RT-PCR扩增鉴定结果显示111份样品阳性,选取其中20份样品进行VP1基因全序列测定,结果显示其与C4亚型代表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0.8%~93.6%,氨基酸同源性为94.0%~99.3%。结论河南省手足口病患者感染EV71病毒的流行株属C基因的C4亚型。

  • 标签: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 VP1基因 基因型
  • 简介:目的阐述引起安徽省2008年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流行的肠道病毒71(enterovirus71,EV71)基因特征。方法采集HFMD暴发初期患者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培养,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鉴定上述培养物。扩增病毒株及核酸样本的VP1编码区全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暴发初期分离出3份病毒株,经中和试验及RT-PCR证实为EV71。根据VP1全基因序列与EV71基因、亚型参考株构建亲缘性关系树,17份测序结果与C4亚型聚为一簇,与A、B、C1、C2、C3、C4基因型别(亚型)的核苷酸的同源性分别为:82.0%-83.0%、84.3%-85.4%、89.7%-91.1%、89.1%-90.7%、88.3%-89.8%、93.0%-94.6%;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3.9%-95.2%、96.6%-97.6%、97.9%-98.6%、98.6%-99.3%、98.3%-98.9%、98.6%-99.6%;簇内比较显示,1株2006年的EV71毒株与另16份2008年样本在C4亚型内又分属两个亚簇,核苷酸、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6.2%-96.9%、98.3%-99.3%。结论引起安徽省2008年HFMD的EV71为C4亚型,与2006年分离的1份毒株有差异,提示安徽省存在C4亚型的不同分支。

  • 标签: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A型 基因型
  • 简介:摘要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所致,在≤5岁儿童中广泛传播的传染病。目前我国HFMD的流行形势严峻,发病率较高并持续上升,造成巨大的疾病负担。肠道病毒A71(EV-A71)是导致HFMD重症和死亡的原因,EV-A71单价疫苗于2016年上市,尽管多项临床试验已证明EV-A71疫苗在受试对象中的有效性,但这并不能反映在真实世界中对一般接种人群的影响。本研究进行系统地文献检索,对评估EV-A71疫苗在真实应用中对HFMD发病影响的相关研究进行全面回顾与总结,梳理EV-A71疫苗对HFMD发病影响的真实世界研究的相关证据。目前基于真实世界数据评估EV-A71疫苗对HFMD影响的研究较少,并且尚无研究对影响HFMD发病的除免疫接种外的其他重要因素(如温度、相对湿度、人口年龄结构、国内生产总值等)进行综合全面考虑。本研究回顾EV-A71疫苗对HFMD影响的真实世界研究有助于清晰和全面了解研究现状,为今后评估EV-A71疫苗及其他疫苗的短期效果、长期影响等相关研究提供指导和参考。

  • 标签: 疫苗 手足口病 真实世界研究 肠道病毒A71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重组肠道病毒71(enterovirus 71,EV71)疫苗(汉逊酵母)抗原冻干参考品,用于重组EV71疫苗(汉逊酵母)的抗原含量测定。方法选取检定合格的重组EV71疫苗(汉逊酵母)原液,加入冻干保护剂,冷冻干燥制备重组EV71疫苗(汉逊酵母)抗原冻干参考品,对其进行保护剂抗原含量标定,并对其进行反复冻融试验,37 ℃、2~8 ℃和-20 ℃稳定性研究。结果制备的抗原冻干参考品鉴别试验、无菌检查结果均符合规定,水分含量为1.4%。经标定,抗原含量的几何均值为2 146 U/ml,几何变异系数为7.2%。10次反复冻融,抗原含量仍无明显变化;37 ℃放置3个月,抗原含量无明显变化;分别于2~8 ℃和-20 ℃放置30个月,抗原含量仍较为稳定。结论制备了一批稳定的、均一性良好的抗原冻干参考品,可以用于重组EV71疫苗(汉逊酵母)抗原含量测定。

  • 标签: 肠道病毒71型 疫苗,合成 抗原参考品 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