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道管理在防治胸腰椎骨折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1年5月我院接收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肠道管理小组全程管理,比较两组便秘、腹胀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便秘、腹胀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道管理可有效的防治胸腰椎骨折患者胃肠道功能紊乱,减轻患者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肠道管理 胸腰椎骨折 胃肠道功能紊乱 专科小组
  • 简介:  脑卒中后出现的胃肠道(gastrointestinaltract,GI)功能紊乱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日益受到神经科医生的关注,而了解其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治疗措施对提高脑卒中整体治疗水平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在阐述GI神经生理学的基础上,对脑卒中后出现的GI功能紊乱做一简单综述.……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胃肠道功能障碍 肠神经系统 脑-肠轴
  • 作者: 陈静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药物与人》2022年第7期
  • 机构:自贡市自流井区中医院,四川自贡643000
  • 简介:肠道功能紊乱又称胃肠神经官能症,是一组胃肠综合征的总称,精神因素为本病发生的主要诱因,如情绪紧张、焦虑、生活与工作上的困难、烦恼、意外不幸等,以胃肠道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表现为纳差,恶心,便秘,腹胀,肛门停止排气和排便等症状,经检查排除炎症,感染,肿瘤及其他结构异常器质性病变的一组胃肠综合征。

  • 标签: 胃肠道功能紊乱;护理策略;饮食调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中药对胃肠道功能紊乱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整理收集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期间收治的胃肠道功能紊乱116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按照患者就诊时间先后顺序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8人。治疗组患者采用中药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方法。结果治疗组疗效持久,无明显毒副作用,价格低,综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治疗胃肠道功能紊乱是针对整个机体,而不是对某一局部症候来调节的。逐步使机体恢复,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深受广大患者欢迎,前景广阔。

  • 标签: 胃肠道功能紊乱中医治疗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采用氦氖理疗对肠道功能紊乱的影响,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将37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观察组实行常规护理加氦氖理疗,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于一周内观察2组腹胀发生例数、腹胀率、肛门排气的时间、腹胀完全消失的时间。结果腹胀患者均在采取氦氖治疗仪后腹胀减轻,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胸腰骨折术后尽早采用氦氖仪,可减少腹胀发生率,减少因腹胀引起的各种不适。

  • 标签: 氦氖治疗 胸腰椎骨折 肠道功能紊乱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术后肠道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1年3月-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胃癌术后肠道功能紊乱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进行分组处理,对照组患者接受西医治疗,研究组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25例胃癌术后肠道功能紊乱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2.00%显著低于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00%;研究组25例胃癌术后肠道功能紊乱患者的排气排便、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胃癌 术后肠道功能紊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胃肠手术后常因麻醉、手术操作损伤脉络、气滞血瘀,导致脾胃受损、脾失健运、气机运行受阻、胃失和降,不能升清降浊,使胃肠运动功能受到抑制。临床以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肛门不排气等一系列胃肠功能紊乱的表现为主。中医疗法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疾病具有显著优势,在缩短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恢复腹部术后胃肠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和促进机体功能恢复方面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常用的治疗方式包括:中药汤剂口服、针刺、艾灸、推拿、外敷、穴位敷贴、穴位注射、中药灌肠等。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方面不断取得突破,现将相关研究进行整理论述,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并进一步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指引方向。

  • 标签: 中医 胃肠术后 胃肠功能紊乱 术后胃瘫 术后麻痹性肠梗阻 术后单纯性恶心呕吐 术后腹泻
  • 简介:摘要:胃肠手术后常因麻醉、手术操作损伤脉络、气滞血瘀,导致脾胃受损、脾失健运、气机运行受阻、胃失和降,不能升清降浊,使胃肠运动功能受到抑制。临床以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肛门不排气等一系列胃肠功能紊乱的表现为主。中医疗法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疾病具有显著优势,在缩短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恢复腹部术后胃肠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和促进机体功能恢复方面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常用的治疗方式包括:中药汤剂口服、针刺、艾灸、推拿、外敷、穴位敷贴、穴位注射、中药灌肠等。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方面不断取得突破,现将相关研究进行整理论述,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并进一步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指引方向。

  • 标签: 中医 胃肠术后 胃肠功能紊乱 术后胃瘫 术后麻痹性肠梗阻 术后单纯性恶心呕吐 术后腹泻
  • 简介:一、概念人类生活在细菌的世界中,肠道内也有大量的细菌.有益于健康的细菌可加强肠道屏障功能,平衡促炎细胞因子与抗炎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创造宿主与微生物之间良好的共生关系,并通过启动上皮更新、增加黏膜血流和肠蠕动而影响黏膜免疫系统的功能.这些细菌称之为益生菌或护生菌(probiotics)[1].

  • 标签: 肠道免疫紊乱相关疾病 益生菌 免疫功能 双歧杆菌 乳酸杆菌 大肠埃希杆菌
  • 作者: 杨小娟 杨晓军 刘丹 彭彬彬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2年第02期
  • 机构: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医学科,银川 750004 宁夏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银川 750004,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医学科,银川 750004 宁夏神经系统疾病诊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银川 750004,十堰市太和医院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重症医学科,十堰 442000,宁夏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银川 750004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肠道菌群紊乱肠道屏障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对比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2月至2017年6月住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医学科的脓毒症患者10例,同期入住且未并发脓毒症的患者10例,健康人10例,依次分组为脓毒症组、非脓毒症组、健康对照组。①记录一般资料。②运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对3组实验对象粪便标本进行菌群检测分析。③采集脓毒症组及非脓毒症组患者静脉血并运用酶法测定血D-乳酸、细菌内毒素水平。④相关性分析得出D-乳酸、细菌内毒素水平同脓毒症患者肠道菌群菌门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①脓毒症患者临床感染致病菌与肠道致病菌属变化一致性的观察分析:脓毒症患者痰培养为鲍曼不动杆菌(对应患者编号为S5、S6、S8)、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应患者编号为S6、S7)、肠球菌属(对应患者编号为S7),在对应患者肠道菌群中已有相应菌属OUT丰度升高。脓毒症患者(对应患者编号为S7)血培养为大肠杆菌,该患者肠道菌群中埃希氏菌属OUT丰度升高。②血D-乳酸及细菌内毒素水平与肠道菌群相关性分析:非脓毒症组和脓毒症组患者血D-乳酸水平与肠道菌群中厚壁菌门比例呈负相关、变形菌门比例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32、0.468,均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紊乱肠道菌群同肠屏障功能障碍存在相关性。脓毒症患者临床感染致病菌与肠道致病菌属扩张具有潜在一致性。

  • 标签: 脓毒症 肠道菌群紊乱 肠道屏障功能 D-乳酸 内毒素
  • 简介:目的分析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的发病率,总结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紊乱的护理治疗经验.方法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将500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分为2组:普通胃肠护理组(普通组,250例)进行普通胃肠护理;个体化胃肠护理组(个体化组,250例),进行术前胃肠道清理、术后早期进食、术后早期留置胃管、术后口腔护理等个体化胃肠护理.比较2组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的发病情况.结果个体化组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发生率显著低于普通组(P<0.05),成人较儿童胃肠道功能紊乱症状有所减少(P<0.05).结论个体化胃肠护理可促进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最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 标签: 体外循环 心脏手术 胃肠道功能紊乱 个体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给予重症感染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其胃肠道功能紊乱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84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感染患者为观察对象,按数表法原则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接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中西(中药灌肠+手指点穴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体征改善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体征改善时间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重症感染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助于缩短临床体征改善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重症感染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 中药灌肠 穴位贴敷 手指点穴疗
  • 简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PGID)是肿瘤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根据临床症状,PGID可分为术后胃瘫、术后恶心呕吐、术后呃逆、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术后便秘和术后腹泻6类。据报道,我国PGID的发生率为9%~20%。由于本病的病程长,且易反复发作,因此常延误肿瘤后续治疗。

  • 标签: 肿瘤术后 胃肠功能障碍 中医 临床 分析
  • 简介:摘要:胃肠功能紊乱(PGID)是肿瘤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根据临床症状,PGID可分为术后胃瘫、术后恶心、术后呃逆、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便秘和术后腹泻6类.据有关报道,在我国,PGID的发生率在9%到20%之间.由于病情持续时间长,易复发,后续肿瘤治疗常被延误。中药PGID具有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副作用小等优点.正如中医文献所知,不同世代的医生对这种疾病的认识不同,其治疗方法也不同。本文对前人文献中所指出的药物使用的辩证方法和特点进行了统计分析。

  • 标签: 术后 胃肠道功能絮乱 消化系统 恶性肿瘤 中医治疗
  • 简介:【摘要】胃肠道功能紊乱是腹部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腹胀、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和排便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作为腹部手术方式之一,患者由于手术创伤、术中充入CO2、全身麻醉等因素的影响,常出现以下一系列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胃肠动力下降、胃肠道蠕动减弱或消失、腹部膨隆、腹痛、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以上一系列的临床症状统称之为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术后一旦发生胃肠功能紊乱,轻则需要通过禁食禁饮、胃肠减压、静脉营养等治疗,易导致患者术后营养摄入不足而出现营养功能障碍;重则引起腹腔内压力增高,继而并发感染、伤口迁延不愈、肠粘连、肠梗阻、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加重患者病情,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负担与患者经济负担。本研究就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浅析及中医护理作一综述。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胃肠道功能紊乱 中医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肠道益生菌对糖尿病胃肠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糖尿病胃肠神经功能紊乱者96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口服叶酸片、维生素B12片、肠道益生菌1g/次3次/日、曲美布汀片0.1g/次3次/日(治疗组),口服叶酸片、维生素B12片(对照组),同时给予控制血糖。结果肠道益生菌治疗糖尿病胃肠神经功能紊乱疗效差异显著。肠道益生菌联合曲美布汀片能明显改善症状,对胃肠道有效率,饱胀为75%、恶心、呕吐为80%、便秘为100%、顽固性呃逆为66.7%、腹胀便秘交替为88.89%。对照组症状改善效果明显较治疗组差。结论肠道益生菌联合曲美布汀能明显改善糖尿病胃肠神经功能紊乱

  • 标签: 糖尿病 胃肠神经功能紊乱 肠道益生菌 曲美布汀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