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胃肠肿瘤术前、术后外营养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3-2011年收治的胃肠肿瘤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在术前、术后,治疗组采取外营养治疗,对照组采取内营养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病例术后营养治疗10d后,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IgA、IgG、IgM均有明显提高,两组治疗后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IgA、IgG、IgM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肠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术前、术后分别给予外营养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胃肠肿瘤 术前 术后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内营养的应用和护理。方法将某院收治的104例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给予常规内营养支持;对照组52例,给予系统化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化疗、放疗期间的身体状况、临床症状和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白蛋白、淋巴细胞、体重等方面的该表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患者的耐受性,腹胀、腹泻、腹痛等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营养支持和全面的舒适护理对上消化道而行肿瘤患者的放疗、化疗期间的恢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系统化的内营养支持具有更好的耐受性和疗效。

  • 标签: 上消化道 恶性肿瘤 肠内营养 舒适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两种肠道清洁方法对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的效果。方法将600例需行镜检查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福松(聚乙二醇4000散)40g加30g硫酸镁粉剂组,b组为辉灵(磷酸钠盐口服液)组。根据两组病例在结肠镜检查中肠道的清洁程度进行效果评价。结果福松+硫酸镁组肠道清洁率98%,肠道清洁范围Ⅲ度7.3%,Ⅳ度89.7%,不良反应7%;辉灵肠道清洁有效率95.6%,肠道清洁范围Ⅲ度12%,Ⅳ度83.7%不良反应17%。结论福松+硫酸镁组肠道清洁效果及清洁范围与辉灵组无显著差异(p>0.05),不良反应有显著差异(p<0.05)。福松+硫酸镁组价格便宜,不良反应少,病员依从性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结肠镜 肠道清洁 福松+硫酸镁 辉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手术后应用内营养的护理方法,提高病人对手术的耐受力防止术后并发症和营养过程中的护理并发症。方法对30例胃肠手术后进行内营养的病人进行观察和护理。其中重要的是营养管的护理和营养过程中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结果30例病人无例瘘发生,在护理过程中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内和外的营养疗效进行观察和评估。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来我院行胃癌全切除术的患者30例,术后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术后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PN组,即早期外营养组,EEN组,即早期内营养组。从手术第一天开始给予一周时间的外和内营养支持。对各项营养指标包括总淋巴细胞计数和体重质量等进行测量,通对平均住院时间和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进行观察。结果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发生率及营养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通过比较住院时间和肠道功能恢复时间,EEN组要比PN组明显缩短。比较两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全胃切除术,患者术后行早期内营养,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可使患者住院的时间缩短,并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

  • 标签: 全胃切除术 胃外营养 肠内营养 疗效
  • 简介:摘要蛔虫病(ascariasis)是蛔虫寄生于人体所致的疾病。为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目的讨论蛔虫病临床诊断。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患者吐泻物中发现成虫或粪便中检出虫卵可确诊。但查不到虫卵不能除外本病。如体内仅有雄虫或不成熟雌虫时粪检阴性,可试验性治疗。胆管蛔虫病时胆汁中可发现虫卵。

  • 标签: 肠蛔虫病 诊断
  • 简介:痈是指发生于肠道的痈肿,属内痈范畴。建国以来,有关痈的临床研究不断进展,在继承古人经验基础上,中医药辨证论治的理论渐趋完善,治法处方日益丰富,提出内服药物、外服药物、中药灌肠、针刺疗法等多种治疗方法。文章就建国后痈的中医药治疗进展进行总结,以更好的发挥中医在痈中的治疗优势。

  • 标签: 肠痈 中医 治疗
  • 简介:摘要近年以来参加省微生物室间质评活动。其中鉴定杆菌科菌48株,准确率较高,为进一步提高鉴定技术,对鉴定过程各环节进行了探讨。

  • 标签: 细菌鉴定 肠杆菌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肠扭转的诊治经验。方法对32例扭转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讨论扭转的诊治问题。结果19例经腹部X线平片检查确诊,9例行螺旋CT检查确诊,2例经剖腹探查确诊,2例经结肠镜诊断。仅2例保守治疗成功(但1年后均复发行手术治疗),其余30例均行手术治疗(施行坏死肠管切除术14例,行粘连松解扭转复位或加系膜固定术者16例)。治愈出院30例,死亡2例。结论有腹部手术史,青少年饱餐后剧烈运动史,老年人有腹胀和习惯性便秘史,或已诊断有小肠憩室者应考虑本病的可能。X线平片及螺旋CT检查对本病确诊率较高,但检查阴性征象不能轻易除外本病。对于有明显腹膜炎的患者,应及时手术治疗。对于结肠扭转一般情况良好者,行一期吻合术为佳。

  • 标签: 肠扭转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缺血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7月本科室收治的21例急性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肠系膜上动脉(SMA)血栓性闭塞16例,其中中心型9例,周围型2例,混合型5例,合并SMA硬化斑块7例;孤立性SMA夹层5例。结果中心型9例:5例行取栓,其中2例行小肠部分切除;导管溶栓4例,溶栓后支架置入3例,死亡1例,因小肠系膜缘出血行小肠部分切除1例。混合型5例:行剖腹探查切除3例,死亡1例,术后发生短综合征1例;2例行导管溶栓,其中1例死于心肌梗死,另1例辅以支架置入。周围型2例:药物溶栓1例,导管溶栓、碎栓1例,均成功。孤立性SMA夹层支架治疗3例,保守治疗成功2例。结论SMA主干夹层病变首选保守治疗,如果症状不缓解,应积极治疗,以腔内治疗为主;急性缺血SMA主干栓塞,首选手术取栓;有时短段主干血栓形成或栓塞,也可以采用导管溶栓,必要时辅以支架。

  • 标签: 急性肠缺血 肠系膜上动脉 夹层 栓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钩虫病(ancylistomiasis)是由十二指肠钩口、线虫或美洲板口线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肠道寄生虫病。钩虫感染分布于全世界,以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尤为多见且严重。讨论钩虫病临床诊断。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鉴别。结论大便潜血经常阳性,粪便中查到钩虫卵或孵化出钩蚴即可确诊。

  • 标签: 肠钩虫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短综合征(shortbowe1syndrome,SBS)是指由于广泛的小肠切除或小肠的广泛病变(如克罗恩病、放射性肠炎)使小肠吸收面积极度减少,引起全身严重的营养不良等一系列紊乱。目的讨论短综合征的诊断。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病史与检查结果进行诊断。结论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临床表现。

  • 标签: 短肠综合征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痛镜检查的护理配合。方法选取所在医院318例自愿接受无痛镜检查患者,在静脉注射丙泊酚辅助少量氯胺酮麻醉下进行检查,结果患者均能在安静舒适无痛苦的状态下完成整个检查。结论充分的术前护理及肠道准备,术中熟练配合检查,均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 标签: 无痛 肠镜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