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吸收动力学是决定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中药口服制剂的开发及评价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评价药物吸收动力学的方法大致可分为3类:①体外试验法;②在体试验法;③体内试验法。目前中药吸收研究常用的实验方法为大鼠原位灌注模型、Caco-2细胞模型和血药浓度法;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黄酮类、皂苷类及生物碱等单一活性成分,而中药整体或复方的研究甚少。现介绍中药吸收动力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以及中药吸收研究现状,并对存在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讨论。

  • 标签: CACO-2细胞 中药 肠吸收动力学 大鼠原位灌注模型
  • 简介:目的:研究马钱子中马钱子碱、士的宁在大鼠肠道的吸收特性。方法:以表观渗透系数(Papp)为指标,运用大鼠外翻囊模型,研究不同段、浓度、pH、P-gp抑制剂、MRP抑制剂、细胞间紧密连接开放剂对马钱子中马钱子碱和士的宁在大鼠吸收的影响。结果:不同段中,马钱子中马钱子碱和士的宁的Papp为回肠≈结肠〉空肠〉十二指肠;不同浓度下,两者Papp无显著性差异;不同pH条件下,两者吸收有较大差异,其中pH=7.4条件下,两者吸收最好;在分别加入P-gp和MRP抑制剂后,两者的吸收均显著性增加;加入细胞间紧密连接开放剂,两者的吸收有一定的增加,但不显著。结论:马钱子中马钱子碱、士的宁吸收机制可能是以被动转运为主,且均受P-gp和MRP的影响。

  • 标签: 马钱子碱 士的宁 外翻肠囊模型 P-GP MRP 细胞间紧密连接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氟比洛芬自乳化制剂,考察其在大鼠吸收能力。方法通过绘制伪三元相图和影响因素考察,得到自乳化制剂的最优处方并进行大鼠吸收试验。结果氟比洛芬自乳化给药体系的最优处方为Gelucire44/14泊洛沙姆188TranscutolHP(354520),氟比洛芬自乳化制剂在体吸收明显优于普通混悬剂(P<0.05)。结论氟比洛芬自乳化制剂与普通混悬剂相比,可以提高药物在肠道的吸收

  • 标签: 氟比洛芬自乳化制剂在体肠吸收
  • 简介:目的研究泛昔洛韦在大鼠各段中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小肠回流试验装置,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一阶导数光谱法和HPLC法分别测定循环液中酚红、泛昔洛韦及血浆中喷昔洛韦的含量。结果泛昔洛韦在药物浓度为25、50、100μg·ml^-1时,全小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304、0.313、0.288h^-1;在pH值为5.4,6.8、7.8时,全小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246、0.279、0.251h^-1;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147、0.191、0.194、0.047h^-1。结论不同的药物浓度、pH值对药物在大鼠全肠道的吸收无显著影响,药物的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 标签: 泛昔洛韦 一阶光谱导数法 在体肠吸收 一级动力学
  • 简介:目的:考察阿司匹林与华法林联用吸收变化情况。方法:建立大鼠在体分段单向灌流模型,应用重量法校正灌流液体积,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灌流液中阿司匹林、华法林对映体的浓度,分别计算其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定量比较单用组、联用组和诱导组中阿司匹林、S和R-华法林的吸收差异。结果:与单用华法林组相比,合用阿司匹林组中S和R华法林的吸收无明显变化(P>0.05),阿司匹林诱导组中S和R-华法林在十二指肠和空肠段的吸收显著降低(P<0.05);与单用阿司匹林相比,合用华法林组和华法林诱导组中阿司匹林在各段的吸收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对华法林对映体在十二指肠和空肠段的吸收有抑制作用,且不存在立体选择性,而华法林对阿司匹林的吸收影响不明显。

  • 标签: 阿司匹林 S-华法林 R-华法林 肠吸收 HPLC 药物相互作用
  • 简介:目的研究盐酸氯米帕明在大鼠肠道的吸收特性。方法采用大鼠在体灌流实验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回流液中药物及酚红的浓度,通过酚红的浓度校正相应时刻供试液的体积。结果盐酸氯米帕明浓度为5、10、25μg/ml时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kα)为(0.74±0.04)、(0.78±0.03)、(0.77±0.05)h^-1;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托分别为(0.590±0.026)、(0.670±0.032)、(0.680±0.030)和(0.560±0.031)h^-1。结论盐酸氯米帕明在大鼠肠道均有良好的吸收。盐酸氯米帕明在小肠的吸收呈表观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 标签: 盐酸氯米帕明 色谱法 高压液相 肠吸收 吸收速率常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对黏膜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厌食症患儿共88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其中观察组患儿使用捏脊疗法,对照组患儿通过口服甘草锌颗粒进行治疗,一疗程为7d,两组患儿均治疗2个疗程。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时间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中医症候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患儿大便不调等症状明显改善,起效时间短。结论在治疗小儿厌食症时,使用捏脊疗法能够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改善患儿中医症候,在临床上值得广泛使用。

  • 标签: 捏脊疗法 小儿厌食症 肠黏膜吸收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远志皂苷水解物主要活性成分3,4,5-三甲氧基肉桂酸(TMCA)、对甲氧基肉桂酸(PM-CA)和细叶远志皂苷(TF)的转运特性,预测其口服生物利用度。方法利用Caco-2细胞模型,以及所建立的LC-MS/MS分析方法,研究上述3个成分在不同浓度下从顶侧(AP)到基底侧(BL)以及从BL到AP2个方向的转运特性。结果TMCA和PMCA2个酚酸化合物具有较好的膜通透性,在不同浓度下从AP到BL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均〉10×10-6cm.s-1,而三萜皂苷TF的通透性较差,Papp值均〈1×10-6cm.s-1。3个化合物的转运量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Papp值保持基本一致,且各自2个方向的Papp值无明显差异。结论TMCA和PMCA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属吸收较好的化合物,而TF则通透性较差,口服吸收可能很有限;3个化合物均以被动扩散形式转运,且无外排转运机制。

  • 标签: 远志皂苷水解物 3 4 5-三甲氧基肉桂酸 对甲氧基肉桂酸 细叶远志皂苷 CACO-2细胞模型 表观渗透系数
  • 简介:为了探讨氟离子在雌雄家蚕中和头部的吸收累积情况,以家蚕耐氟品种T6和氟化物敏感品种734为研究材料,按照常规方法饲养到5龄起蚕时,对2品种家蚕进行雌雄鉴别,并将其分区饲养。添氟组喂食经200mg/kgNaF溶液浸泡后的桑叶,另设清水对照组,检测不同性别家蚕中和头部氟离子浓度的积累情况。结果表明,在中中,对照组734和T6雄蚕氟离子浓度分别高雌蚕1.20倍和1.03倍,添氟组734和T6雄蚕均是雌蚕的1.05倍。734雄蚕添氟组是对照组的1.67倍,而雌蚕添氟组是对照组的1.58倍。T6雄蚕添氟组是对照组的1.22倍,而雌蚕添氟组是对照组的1.20倍。在头部,对照组734和T6雄蚕分别是雌蚕1.39倍和1.08倍,添氟组734和T6雄蚕分别约是雌蚕的1.10倍和1.03。734雄蚕添氟组是对照组的1.10倍,而雌蚕添氟组是对照组的1.39倍。T6雄蚕添氟组是对照组的1.10倍,而雌蚕添氟组是对照组的1.03倍。两种组织中,均表现出雄蚕中的氟离子浓度高于雌蚕的。

  • 标签: 家蚕 氟化物 中肠 氟离子
  • 简介:甘草苷和异甘草苷是中药甘草中的主要黄酮类成分,前者归属为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后者归属为查耳酮类化合物。本文利用体外人源Caco-2细胞单层模型进行甘草苷和异甘草苷的吸收研究。通过双向转运研究,对两个化合物在该模型的渗透性进行评价,并借此预测其在人体的吸收机制。采用HPLC-UV方法测定化合物的浓度,并计算相关渗透参数。甘草苷和异甘草苷的表观渗透系数分别为(5.40±0.16)×10^-7和(8.69±0.15)×10^-7cm/s。虽然甘草苷和异甘草苷为两个不同类型的化合物,但均为吸收较差的化合物,吸收程度与糖基密切相关。从吸收时间、浓度依赖性上判断2个化合物主要吸收机制均为被动扩散。

  • 标签: 甘草苷 异甘草苷 CACO-2细胞单层模型 肠吸收
  • 简介:目的:研究疏风解毒胶囊吸收液对LPS诱导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外翻囊法制备不同浓度的疏风解毒胶囊吸收液,1μg·mL^-1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制备炎症模型,液相蛋白芯片技术检测细胞因子在正常组、模型组、给药组表达的具体水平.结果:含疏风解毒胶囊吸收液能降低IL-1α、IL-1β、IL-2、IL-4、IL-10、IL-12(p70)、IL-13、IL-17、G-CSF、GM-CSF、IFN-γ、KC、TNF-α13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且与雷公藤内酯醇组效果相当.结论:疏风解毒胶囊抗炎作用的机制与抑制上述炎症因子的释放有关.

  • 标签: 疏风解毒胶囊 肠吸收液 细胞因子 抗炎
  • 简介:吸收不良是指胃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发生障碍。它不同于营养不良,后者是指摄入的食物量不足。吸收不良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 标签: 吸收不良 胃肠道 营养物质 胰腺疾病
  • 简介:与外国刑法相较,我国刑法并未对各种罪数形态作出规定,因而罪数理论是对刑法规定的犯罪现象的某种理论概括。晚近以来,虽然从整体上看,罪数理论在体系上仍未脱离日本模式,但德国刑法理论中犯罪竞合的学说影响亦呈现渐次凌驾之势,基于此,本文在对吸收犯之存废问题加以检讨的基础上,提倡以吸收关系作为分析工具解释刑法问题。

  • 标签: 吸收犯 犯罪竞合 吸收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马钱科胡蔓藤属植物钩吻种钩吻素子在人源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的吸收特性。方法利用人源结肠腺癌细胞Caco-2细胞单层模型测试钩吻素子从AP端到BL端以及BL端AP端2个方向的转运过程研究,采用HPLC法对钩吻素子进行定量分析,计算累积吸收量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并与对照药普萘洛尔和阿替洛尔进行比较。结果不同浓度钩吻素子由AP端到BL端(A-B面)的Papp、吸收量与浓度成线性关系,而由BL端到AP端(B-A面)的Papp约为A-B面的2倍,提示存在外排现象。结论钩吻素子可能以被动扩散为主要转运方式被小肠上皮细胞摄取和转运,可以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被动吸收进入体内。

  • 标签: 钩吻素子 Caco-2细胞模型 吸收 转运
  • 简介:胡荣同学在《深刻的教训》这篇作文中,讲述了七岁的时候发生在她身上的一次被骗的经历,事情虽然已经过去好几年了,可这件事儿所带来的影响却一直深埋在她幼小的心灵中。这不仅说明小作者是个有心人,还说明小作者对从前所发生的事儿有着一定的感觉能力。

  • 标签: 小学 语文 学生作文 记叙文 评析
  • 简介:<正>吸收犯,可谓混乱的罪数理论体系中最为棘手的问题。目前我国学术界就此问题的专门研究却少之甚少。本文不揣浅陋,拟结合国内吸收犯的理论研究现状对之略作探讨、研析。一、吸收犯的存废吸收犯的存废之争,起因于目前罪数理论中吸收犯与其它罪数形态,尤其是牵连犯、连续犯交叉情况之存在。由于事涉非并罚数罪的理论模式应否简化,以及吸收犯与其他罪数形

  • 标签: 吸收犯 牵连犯 连续犯 吸收关系 犯罪行为 罪数形态
  • 简介:摘要通过试验找出大泡吸收吸收空气中氨的影响条件,分析温度、大泡吸收管封口、大泡吸收管不封口对空气中氨吸收的影响,为建立起最佳的样品储存条件提供参考。

  • 标签: 大泡吸收管 分光光度计 靛酚蓝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炼化公司磺酸盐装置酸吸收效果的提升进行了深入探讨。首先分析了影响酸吸收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操作条件、设备结构和原料特性等。随后,提出了改进措施和优化方案,旨在通过调整工艺参数、改进设备设计、优化操作流程等手段,实现酸吸收效果的有效提升。文章最后对实施改进方案后的预期效果进行了评估,为炼化公司磺酸盐装置的生产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 标签: 磺酸盐装置 酸吸收 效果提升 工艺优化
  • 简介:研究发现,海带含有的一种化学物质能够阻止身体吸收脂肪,对减肥瘦身大有好处。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海带中含有的藻脘酸盐能有效抑制人体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当一种藻脘酸盐含量攀升4倍之后,人体对抗脂肪吸收的能力将提升75%。也有人说,虽然海带的研究成果喜人,但防止发胖最好的办法还是少吃。

  • 标签: 脂肪吸收 海带 纽卡斯尔大学 化学物质 研究人员 酸盐
  • 简介: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指出,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这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快我国现代比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

  • 标签: 现代社会化 人类社会 生产规律 管理方法 经营方式 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