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许多研究表明,肝细胞治疗已成为肝功能衰竭及先天性肝代谢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肝细胞获取困难。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技术的发展,肝细胞永生化已成为可能。本文就肝细胞永生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肝细胞 永生化 自发永生化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肝细胞腺瘤的CT诊断。方法对患者进行CT检查并依据图像表现进行诊断。结论增强CT动脉期可见肿瘤的供血动脉与明显强化的病灶相连,Ichika-wa等认为此征象是肝细胞腺瘤的特征性表现,诊断准确率可达1OO%。

  • 标签: 肝细胞腺瘤 CT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肝细胞癌患者呼气中的挥发性标志物,建立判别诊断函数。方法收集30份肝癌患者呼气样品,收集27份肝硬化患者和36份健康人的样品作为对照,同时收集周围空气作为参照。用气相色谱(gaschromatography,GC)/质谱(massspectrometry,MS)联用仪检测分析样品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organiccompounds,VOCs),筛选肝癌患者呼气中的挥发性标志物,用Fisher判别分析建立诊断函数并通过留一法进行交叉验证,最后研究该函数对肝硬化患者的分类情况。结果筛选了3-羟基-2-丁酮、苯乙烯和癸烷作为肝癌患者呼气中的标志物,用它们建立判别函数,对肝癌的诊断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6.7%(26/30)与91.7%(33/36);通过交叉验证诊断肝癌的敏感度与特异度为83.3%(25/30)与91.7%(33/36);9/27(33.3%)肝硬化患者被诊断为肝癌。结论用3-羟基-2-丁酮、苯乙烯和癸烷建立的呼气判别函数,对肝细胞癌诊断的敏感度与特异度较高,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

  • 标签: 肝细胞/诊断 有机化学品/分析 诊断函数
  • 简介: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死亡率居第2位的恶性肿瘤,其中以肝细胞癌(HCC)为主,占95%以上。肝癌的治疗主要是以外科切除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发展迅速,在肝癌综合治疗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在肝癌的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 标签: 肝肿瘤 射频消融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是原发性肝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病急,病死率高,预后差,临床治疗困难。目前对肝癌破裂出血的治疗主要有保守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射频消融治疗等。在积极抗休克和内科治疗的同时,采用经动脉栓塞快速止血后行一期或二期肝部分切除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最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肝癌 破裂 出血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旨在观察2800m海拨高度的训练对大鼠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变性的影响。方法:采用SD(Sprague-Dewley)大鼠40只,随机将其分为常氧常压组(LN),常氧常压训练组(LNT),低氧低压组(LH),低氧低压训练组(LHT)。LN、LNT组和LH、LHT分别置于正常海拔高度与相当于2800m的生活条件下,其训练环境同生活环境保持一致。LNT和LHT组分别在所控制的环境中,进行为期五周的训练。每周训练五天。结果:发现五周的低氧刺激或低氧训练,LH和LHT组的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变形能力均显著升高(P〈0.05),但LN和LNT组未发生显著变化。结论:五周的低氧刺激或低氧训练,均能提高大鼠机体内的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变形能力,低氧刺激与低氧结合训练刺激所产生的效果并没有显著性差异。

  • 标签: 低氧剌激 海拨高度 血流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对肝硬化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100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PHGF进行治疗,每日用量80-100mg,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有效情况。结果在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显效患者34例,总有效率96%,对照组治愈患者27例,总有效率78%。观察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HGF对肝硬化治疗有稳定提高的疗效,同时不良反应少,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 标签: 乙肝肝硬化 促肝细胞生长素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性肝癌(HCC)的多层螺旋CT(MSCT)双期增强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经手术、CT引导穿刺病理和临床证实的HCC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表现进行分析肝细胞性肝癌多层螺旋CT。结果80例共发现病灶96个,平扫80个病灶中低密度75个,5个病灶呈稍高密度,44例伴有肝硬化及腹水表现,动脉期96个病灶中高密度强化31个,不均匀强化、中心低密度区强化不明显58个,低密度病灶7个,5例有肿瘤包膜,门静脉期89个病灶呈低密度75个,等密度5个,高密度2个,25例可见到门静脉、下腔静脉侵犯及癌栓。结论MSCT双期增强扫描能充分反映HCC的特征,对HCC定性准确率的提高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癌肝细胞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研究广西地区人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β-catenin基因突变和蛋白表达状况。方法采用PCR联合基因直接测序法,检测108例肝细胞癌癌组织中β-catenin基因的突变;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β—catenin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108例HCC癌组织中仅有12例发生β-catenin基因突变,突变率为11.1%。108例HCC癌组织中β—caten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0.0%(75/108),其中14.6%(11/75)为细胞核阳性;57.3%(43/75)为细胞质阳性;28.0%(21/75)为细胞膜阳性。β—catenin蛋白在12例有突变的样本中表达阳性率为100%。结论广西地区肝癌中β—catenin基因突变率比较低;β—catenin基因突变可能为导致β—catenin蛋白过表达的因素之一,并参与了肝癌癌变过程。

  • 标签: 肝肿瘤 Β-CATENIN 突变
  • 简介:摘要CD30+间变性细胞淋巴瘤属于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一个亚型,其共同特征为肿瘤细胞呈间变性,多呈巢状分布,并伴有淋巴结的坏死和明显的沿窦和滤泡间侵润,本文就其在预后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CD30 病理 预后
  • 简介:目的建立新的转移性人肝细胞细胞系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从人肝细胞癌的腹腔转移灶取材,将标本分离成单细胞悬液,使用培养液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取名为HN-HC1细胞,观察细胞的形态,绘制细胞生长曲线。于裸小鼠腹腔接种第18代HN-HC1细胞2×106个,观察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检测AFP的表达。结果HN-HC1细胞体外连续传代至第18代,形态上具有典型的恶性上皮细胞的特征,裸小鼠腹腔HN-HC1细胞成瘤率100%,移植瘤细胞中AFP呈强阳性表达。结论HN-HC1细胞可能成为较稳定的来源于转移灶的人肝细胞细胞系,HN-HC1裸小鼠移植瘤是一种较理想的肝细胞癌动物模型,为肝细胞癌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动物实验平台。

  • 标签: 肝细胞 细胞转移 细胞系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阻塞性黄疸患者肝细胞凋亡及bcl-2基因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原位DNA末端标记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2基因表达情况。结果阻塞性黄疸患者肝细胞凋亡指数及bcl-2基因表达均明显高于无黄疸者。黄疸较轻时,bcl-2基因大量表达,凋亡指数就较低。随着黄疸加深,肝细胞的bcl-2基因表达减弱,凋亡指数就升高。结论肝细胞凋亡存在于阻塞性黄疸患者肝脏中,阻塞性黄疸患者肝细胞有bcl-2基因表达,bcl-2基因对肝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

  • 标签: 阻塞性黄疸 细胞凋亡 肝脏 bcl-2
  • 简介:摘要代谢因素与慢性肝脏疾病如肝硬化、肝细胞癌有一定关联,糖化白蛋白(GA)作为不受血红蛋白代谢影响,而受到白蛋白代谢相关性疾病的影响的血糖控制指标,用来探讨其与HBV相关肝细胞癌的相关性。研究发现与正常对照和HBV携带者相比,血清GA水平在HCC组中显著升高;GA水平与肝功能指标AST、ALP等存在显著相关性;GA高水平可增加HBV感染人群患HCC的风险。

  • 标签: 糖化白蛋白,原发性肝细胞癌,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高场强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小肝细胞癌与肝硬化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1例临床诊断为肝硬化的MRI资料,均行T1WI、T2WI和T2WI压脂平扫,17例行Gd-DTPA动态增强T1WI扫描。结果15例见再生结节,11例见退变结节,6例见原发小肝细胞癌。再生结节为肝内弥漫的小于1cm结节状病灶,T1WI呈等或略高信号、T2WI呈略低信号影;小肝细胞癌为直径小于3cm结节状病灶,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影;Gd-DTPA动态增强见小肝细胞癌于肝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强化消退。结论依据结节大小、信号改变,MR可区分大部分再生结节与小肝细胞癌,Gd-DTPA动态增强扫描对小肝细胞癌与肝硬化结节的鉴别诊断具有更高价值。

  • 标签: 磁共振 动态增强 肝硬化 再生结节 小肝细胞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抗凋亡基因Mcl-1在人肝细胞癌、癌旁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1例人肝细胞癌组织、49例癌旁组织和25例正常肝组织中髓样细胞白血病-1(Mcl-1)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加以分析。结果Mcl-1在肝细胞癌组织中阳性率为68.63%,与正常肝组织(8.00%)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Mcl-1表达强度与性别、年龄、HBV感染、肿瘤大小、病理分级和组织分化无相关性(p>0.05)。结论抗凋亡基因Mcl-1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过表达,其异常表达与肝癌的发生有关,是肝癌治疗的一个新的细胞因子靶点.

  • 标签: Mcl-1 肝细胞癌 基因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