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三腔导尿管气囊在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放置膀胱内及腺窝内的优缺点,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50例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患者中,随机分成两组各25例,A组气囊留置在膀胱内,B组气囊置于前列腺腺窝内,观察压迫止血效果,就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冲洗液用量,留置导尿管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S),最大尿流率(QMAX)和残余尿(RU)比较,均得到显著改善,两组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血量A组少于B组,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及留置导尿管时间A组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两种导尿管治疗效果相同,但A组术后出血量少,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及留置导尿管时间短,患者住院时间短,恢复快。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手术 气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病人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37例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基础护理。结果促进护患交流,37例病人安全渡过围手术期,顺利出院。结论围手术期护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前列腺增生症 切除术 护理
  • 简介:目的应用三维超声分别在静息期、张力期和缩肛期观察未育女性耻骨直肠肌和盆膈裂孔的形态学变化并进行相关分析,以期寻找一种简便有效的观察女性盆底形态学变化的影像学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2年4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就诊的70例未育女性患者,分别在静息期、张力期和缩肛期行盆底三维超声检查并对三维重建声像图进行分析,观察不同状态下盆膈裂孔的形态及内部解剖构成,测量耻骨直肠肌厚度和后角以及盆膈裂孔的前后径、左右径和面积.采用配对t检验分别比较耻骨直肠肌厚度、后角大小、盆膈裂孔前后径、左右径、面积差异.结果70例未育女性患者在静息期、张力期和缩肛期3种不同状态下,盆膈裂孔的形态以及内部解剖结构无明显变化,而裂孔大小以及耻骨直肠肌厚度和后角大小发生较明显改变:静息期、张力期和缩肛期测得耻骨直肠肌厚度分别为(6.64±0.73)mm、(6.48±0.12)mm和(6.89±0.25)mm,耻骨直肠肌后角分别为(64.81±8.27)°、(71.96±9.36)°和(69.94±7.88)°,盆膈裂孔前后径分别为(4.29±0.67)cm、(4.54±0.79)cm和(4.01±0.85)cm,盆膈裂孔左右径分别为(3.70±0.61)cm、(3.96±0.65)cm和(3.47±0.49)cm,盆膈裂孔面积分别为(11.25±2.56)cm2、(14.48±4.51)cm2和(9.23±2.53)cm2.与静息期相比,张力期耻骨直肠肌变薄,后角变大,盆膈裂孔前后径、左右径及面积变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6、-3.58、-2.91、-3.12、-5.07,P均<0.001);与静息期相比,缩肛期耻骨直肠肌变厚,后角变大,盆膈裂孔前后径、左右径及面积变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1、-2.70、3.88、3.21、4.39,P均<0.001).结论三维超声可动态观察不同状态下盆膈裂孔和耻骨直肠肌的形态学改变,是观察女性盆底形态学改变的最佳影像学方法之一.

  • 标签: 成像 三维 超声检查 骨盆底 女(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