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分泌性中耳炎是较为常见的病症,主要就是由于中耳产生的不是由于化脓而导致的发炎症状。患有该疾病的患者主要产生的症状为听力受到影响,耳朵会感到疼痛,病状严重的会给人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因此如何更好的预防和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能够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护理措施进行研究,本文主要从其概念以及危害入手,然后对其日常护理中需要做到的事项进行分析,并提出如何对其尽心预防的方法。

  • 标签: 分泌性 中耳炎 护理措施
  • 简介:分泌性中耳炎是引起儿童轻中度听力障碍的重要原因。由于儿童解剖结构、免疫状态的特殊性,使分泌性中耳炎患病率很高。临床中隐匿症状较多,轻中度听力损失易被忽略,长期积累可导致言语交流障碍,并影响儿童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危害,早期发现,及时干预诊治,可有效减少轻中度听力障碍对儿童的言语功能的影响。

  • 标签: 儿童 分泌性中耳炎 听力障碍、言语交流
  • 简介:摘要分泌性中耳炎会让患者的听力情况极大地降低,进而危害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干扰到患者的生存质量。为此,文章就总体阐述了对分泌性中耳炎辅以治疗的各类方式,目的在于提升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治疗成效。

  • 标签: 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 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耳炎患者采用氧氟沙星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2017年2月-2017年12月接收的中耳炎患者70例纳入至本次研究中,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完成平均分组,分别是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氧氟沙星治疗方案,研究组则接受氧氟沙星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方案,对两组治疗效果及听力改善幅度进行对比。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对照组是74.29%,研究组是94.29%,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在听力改善幅度方面,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耳炎治疗期间,应用氧氟沙星联合地塞米松,不仅能够改善患者听力状况,同时也可以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在临床中,值得不断采纳和推广。

  • 标签: 中耳炎 地塞米松 氧氟沙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封闭疗法治疗外耳炎性病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外耳炎性病变患者,所有患者接受以局部封闭为主的非手术疗法治疗,观察并比较患者接受治疗的次数、治疗前后的恢复情况和病情复发情况。结果经局部封闭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治疗总显效率为97.72%,复发率为1.13%,与以往的常规治疗手段相比对患者造成的痛苦较小、恢复时间更短且复发率较低。结论采用局部封闭疗法治疗外耳炎性病变具有很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局部封闭 外耳炎性病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临床保守治疗方法;而观察组患者在使用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之上再采取鼓膜穿刺抽液和药物灌洗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进行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采取两种不同的临床治疗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过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存在差异性;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存在差异性。结论针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取鼓膜穿刺抽液和药物灌洗进行联合治疗,对于临床上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具有积极的影响,有效提高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分泌性中耳炎 鼓膜穿刺抽液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早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70例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依据护理模式的差异性将70例患儿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护理,观察组患儿予以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种护理模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29%,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7.15%,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患儿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模式有助于病情恢复,可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 早期护理干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论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200例并进行相关因素及治疗分析。结果20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中110例(55%)存在腺样体肥大,60例(30%)患儿合并鼻窦炎,20例(10%)变应性鼻炎,10例(5%)合并细菌病毒支原体或衣原体感染,根据相关因素进行相关治疗(1)药物治疗(2)腺样体切除术鼓膜置管或鼓膜穿刺术(3)合并鼻窦炎者术后抗炎治疗。200例患儿中治愈180例占90%、好转15例占7%无效5例占2.5%总有效率97.5%结论腺样体肥大鼻窦炎变态反应性疾病细菌病毒支原体或衣原体感染等是分泌性中耳炎的相关因素,工作中医生加以重视,应积极治疗并对家长做好宣传工作。{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儿童相关因素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手术期间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从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中,选取60例予以研究,并将之分为等份的两组,采用常规护理的一组为对照组,实行综合护理的一组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手术期间,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值得临床上推广运用。

  • 标签: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手术治疗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泌性中耳炎患儿行早期护理干预模式的价值。方法将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66例中耳炎患儿进行分组,采用抽签法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33例。两组患儿均行基础护理模式,在此基础上,实验组加行早期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后总有效率以及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儿总有效率97%显著高于对照组79%;实验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度达到100%,对照组为87.8%,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早期护理模式的应用,能够提升患儿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提升患儿家长满意度。

  • 标签: 分泌性中耳炎 早期护理干预 满意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鼻炎鼻窦炎同分泌性中耳炎的联系,以为疾病治疗与预防提供良好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2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22例鼻炎鼻窦炎患儿为研究组,12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给予两组患儿都行鼓气耳镜及耳镜检查,对两组鼓室压分型结构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鼓室压图正常(A型)41例(33.61%),同对照组85例(70.93%)相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B型曲线与C型曲线异常率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同儿童鼻炎鼻窦炎相比联系紧密,因此可对鼻炎鼻窦炎患儿进行耳部检查,以尽早诊断出分泌性中耳炎,以防治患儿听力下降。

  • 标签: 儿童鼻炎鼻窦炎 分泌性中耳炎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鼓膜穿刺术联合药物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将我院2016年7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104例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根据干预方法分为对照组、联合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鼓膜穿刺术进行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药物进行治疗。对比效果。结果联合组患者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联合组积液消失时间、耳鸣消失时间、听力复常时间、鼓膜平均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鼓膜穿刺术联合药物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有效性高,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听力恢复正常,缩短患者病程。

  • 标签: 鼓膜穿刺术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58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效果,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诊治与预后提供有效的根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58例,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随访时对患者进行听力测试。结果本组58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治疗后6个月均获得随访,其中47耳经修补鼓膜后完全成活,成功率为96.0%,无穿孔发生;55例听力提高10~15dB,占94.8%,3耳听力无改变;患耳的听力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应根据患者的病变类型、病灶部位、咽鼓管功能情况来选择治疗方法。对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手术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应注意术前评估、术中手术操作、术后换药各方面,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慢性 化脓性 中耳炎 临床治疗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微波联合综合药物在临床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45)与观察组(n=45),对照组使用综合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以对照组作为基础,联合微波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恢复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中,给予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实施综合药物联合微波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其治疗效果,促进恢复,从而提高其日常生活质量、工作,值得借鉴与应用。

  • 标签: 微波治疗 综合药物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耳炎采取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我院对74例中耳炎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根据患者的临床治疗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37例患者,两组均使用了常规治疗,对照组增加氯霉素滴耳液治疗,观察组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有1例轻度疼痛病例,1例耳部瘙痒病例,1例耳部刺痛,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是8.10%;对照组有2例轻度疼痛病例,2例耳部瘙痒,3例耳部刺痛,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8.9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性(χ2=4.9942,P=0.0254)。结论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中耳炎的有效率高,不良反应率低,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 临床疗效 氯霉素滴耳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中耳炎术后疼痛对患者生活造成的影响及相应护理对策。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15年1月至10月共60名慢性中耳炎手术患者,采用VAS评分,采取SPSS17.0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患者手术后的疼痛情况及对生活造成的影响;并对60名患者给予相应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体位护理,切口护理,饮食护理等。结果经过调查发现,慢性中耳炎患者在手术之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分别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且疼痛对患者日常生活、情绪、行走能力、日常工作、与他人关系、睡眠、生活兴趣均造成不良影响。而及时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可有效地缓解疼痛。结论慢性中耳炎术后疼痛给患者生活造成不良的影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可缓解或减轻疼痛,促进早日康复。

  • 标签: 慢性中耳炎术后 疼痛 生活影响 护理对策
  • 简介:目的讨论在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护理中应用辩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选取时间为2017年5月-2018年4月。并将所有调查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个小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运用的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辩证护理方式对患者实施护理。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护理满意率。结果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低于实验组,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护理中可采取辩证护理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 常规护理 辩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糖皮质激素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于2017年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集分泌性中耳炎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基于常规治疗行糖皮质激素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复发率进行比较,同时通过气导听阈测试对两组患者听力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3种频率条件下听阈值均显著降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糖皮质激素 分泌性中耳炎 听力恢复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接受的34例慢性化脓性耳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围手术期护理模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17例常规护理)与实验组(17例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预后。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2周听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5.9%)明显低于对照组(35.3%),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听力恢复,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围手术期护理 常规护理 综合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