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信息化闭环管理模式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并对实施信息化闭环管理模式后的46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了解事件发生的特点,并制订对策,以减少护理错误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施信息化闭环管理后(2018年1—12月)系统上报的46起护理不良事件,对46起事件从差错的类别、原因、环节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将各类事件与信息化闭环系统实施前的2017年全年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比较。结果实施给闭环管理后,各类不良事件与2017年比较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身份识别错误17起(17/46,36.96%),遗漏8起(8/46,17.39%),剂量和途径错误分别7起(7/46,15.22%)和5起(5/46,10.87%)。发生差错的环节主要为环节(26起)和摆环节(14起)。结论不良事件最常发生在给环节,而身份错误是最常见的错误类型,护理管理者应针对护理错误的种类及特点制订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持续监控并提高闭环扫码率,加强护士培训,做好及摆时的查对。

  • 标签: 护士 信息化 闭环管理 给药错误 不良事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编制静脉环节护理风险因素评估量表,评估量表的有效性与稳定性,并对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在信效度较好的基础上进行实测,了解护士在静脉环节存在的风险,分析影响护士护理风险评估的因素。方法应用编制静脉环节护理风险因素评估调查问卷,对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150名护士进行预调查,并进行信效度检验。在信效度良好的基础上,对编制量表进行初步应用,通过方便抽样法选取8所医院450名护士进行正式调查,分析影响护士在静脉环节中护理风险因素。结果量表包括5个维度共49个条目,总体的Cronbach α系数0.955,分半信度为0.804;探索性因子分析在提取5个公因子后,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8.86%。结论影响护士的因素有年龄、工作时间、职称、科室。

  • 标签: 静脉给药 护理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 常用抗菌药物的实际时间与临床合理用药情况。方法整理 201 8 年 2 月至 20 20 年 2 月医院接收的 174 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均需要予以抗菌药物治疗。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 87 例)依据医生的个人经验指导患者服药,观察组( 87 例)根据主治医生的个人经验与药剂师的经验,严格按照医学用药标准指导患者服药。比较两组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程度。结果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7.24% )、耐药率( 22.99%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29.89% )( 35.63% )( P<0.05 );观察组的合理用药率( 97.70% )显著高于对照组( 87.36% )( P<0.05 )。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既可增强药物疗效,又可降低细菌耐药率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严格按照医嘱及医学用药标准控制抗菌药物的时间可显著提升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率。

  • 标签: 抗菌药物 给药时间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呼吸科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及家属满意度评价。方法选择从 2018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收治的 100例呼吸科静脉输液患者纳入研究工作,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 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 SAS评分、护理前后 SDS评分、临床护理依从性、 FLACC评分、 Wang-Baker评分以及家属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 96.00%,与对照组患者家属的 8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呼吸科静脉输液效果。

  • 标签: 护理干预 呼吸科 静脉输液 应用效果 家属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严格控制临床常规抗菌药物时间与方式对患者疗效的影响。 方法 试验纳入100例接受抗菌药物干预治疗的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严格控制药物时间与药方式,分析两组时间合理性、治疗有效性以及不良反应。 结果 对照、观察组时间合理率分别为12.00%、2.00%,P

  • 标签: 抗菌药物 时间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常用抗菌药物的时间以及其临床合理用药情况。 方法 以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 400 例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抗菌药物使用中,医生根据自身经验决定用药的次数、时间和剂量,实验组则由药师与医生联合进行用药次数、时间、剂量的制定,对 2 组合理用药情况分析。 结果 实验组感染患者的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常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着积极的意义,不仅能够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且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临床应根据用药医学标准,合理控制用药的时间,尽量确保抗菌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抗菌药物 给药时间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幼儿园本土资源是指幼儿园所在地方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本地地理、自然、历史、民间艺术、民风习俗以及生产生活经验等,这些资源具有浓郁的乡土民风,幼儿浸润其中,充盈认知,是幼儿园得天独厚的课程资源。我园地处孟河医派的发源地,被浓郁的吴文化色彩点缀,被千万种药草香萦绕,始终秉承“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聚焦本土人文资源“孟河医派”的传承与开发,通过主题活动、区域游戏、社会实践等多元途径丰盈园本课程建设。幼儿身处熟悉的生活场、游戏场、实践场,自主探究、合作分享,感受中医文化的精深内涵,促进爱祖国、爱家乡的社会性情感萌芽,获得精神的升华和生命的成长!

  • 标签: 本土资源 园本课程 孟河医派
  • 简介:摘要: [目的 ]前瞻性分析化疗药物流程存在的风险,确保患者化疗药物用药安全。 [方法 ]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 FMEA实施前后各环节的风险系数进行对照,前瞻性分析化疗药物过程的风险,采取措施对风险环节进行改进,使流程得到持续改进、完善。 [结果 ]对实施 FMEA前 (2018年 4-9月 )和实施后 (2018年 10- 2019年 3月 )数据进行对照,各重点流程存在问题明显减少,其中“计算剂量”、“开立医嘱”“根据治疗单信息”流程的存在问题数明显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值< 0.05)。 [结论 ]针对化疗流程采取的 FMEA,有效降低了化疗药物的风险,对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FMEA) 风险管理 化疗药物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医蒙药学是蒙古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我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医传统疗术是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外治法,其在急救治疗上的作用非常明显,但是随着医学技术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蒙医传统疗术已经逐渐淡出急诊应用。蒙医传统疗术药物外用法是在体表皮肤或穴位多种方法而起到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或健身作用的疗法,是指药物经过皮肤而起到全身治疗作用的一种综合疗法。

  • 标签: 蒙医传统疗术 药物外用法 透皮给药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类固醇激素耳内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于我院治疗的突发性耳聋患者58例,随机分2组:观察组(2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类固醇激素耳内治疗,对照组(29例)仅采用常规治疗,对两组的纯音测听(PTA)疗效和言语分辨率(SDS)疗效、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的纯音测听(PTA)疗效比较示观察组(51.72%)明显比对照组(17.24%)高(P<0.05)。两组的言语分辨率(SDS)疗效比较示观察组(31.03%)明显比对照组(17.24%)高(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示观察组(13.79%)与对照组(10.34%)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类固醇激素耳内治疗可取得较为良好的效果,且安全性高,不易引起严重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类固醇激素 耳内给药 治疗 突发性耳聋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快速筛查护理风险事件,提出全面而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以期指导临床护理工作,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提升护理质量,为药物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提供较为可靠的理论框架和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某三甲医院上报的688例护理错误事件作为病例组,以病例组例数的2倍数在同时期药物执行数据库中进行随机抽样,抽样1 376例未发生错误的护理事件作为对照组。对错误事件发生的相关客观因素及人为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护理错误事件的潜在危险因素,构建护理错误事件的风险预测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护士职称、护龄、患者性别、患者文化程度、患者年龄、班次、交接班时段、工作时长、途径、药物执行的科室是护理错误事件的影响因素(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护龄、科室、途径、患者年龄、是否处于交接班时段纳入最终的护理错误事件风险预测模型(P<0.05)。绘制并计算ROC下面积(AUC)=0.765,AUC>0.7,显示该模型有较好的临床预测能力。结论护理错误预测模型的构建可为临床药物护理提供理论依据,对于保障医院药物护理管理体系更具针对性及实用性,能够保证护理安全。

  • 标签: 护理 给药错误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5%氨甲环酸透皮治疗黄褐斑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42例面部黄褐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例患者均随机选取左侧或右侧黄褐斑作为观察侧,采用5%氨甲环酸透皮治疗;对侧作为对照侧,采用5%氨甲环酸单纯涂抹治疗;观察比较两侧治疗前后的MASI评分、治疗前后的黄褐斑VISIA评分、临床疗效、患者评价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比较两侧的MASI评分示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比较两侧的MASI评分示观察侧显著低于对照侧(P<0.05)。治疗前比较两侧的黄褐斑VISIA评分示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比较两侧的黄褐斑VISIA评分示观察侧显著低于对照侧(P<0.05)。比较两侧的治疗总有效率示观察侧显著高于对照侧(P<0.05)。比较两侧的患者评价满意度示观察侧显著高于对照侧(P<0.05)。观察侧有1例出现局部色素沉着,经对症处理后改善,其余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采用5%氨甲环酸透皮治疗黄褐斑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5%氨甲环酸 透皮给药治疗 黄褐斑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外科过程中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现状和患者面对中断事件的心理行为反应方式。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9年5月6个工作日上午、中午、下午(8∶30—10∶30、11∶30—13∶30、14∶30—16∶30)3个时间段外科6个病区护理班护士在给过程中(包括药物配置和执行2个环节)发生的NI为观察对象。共观察到所有护理班护士36名。记录其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当前事务、来源、类型、结局、患者的心理反应以及患者的行为反应。结果外科护士在给的216 h中共发生了1 040次护理中断事件,发生频率为4.81次/h,持续时间为(2.34±0.97)min;主要来源为环境,占30.77%(320/1 040);类型以侵扰型为主,占69.23%(720/1 040);结局消极型为主,占96.9%(1 008/1 040)。患者对护理中断事件的不满率为43.46%(113/260),77.88%(88/113)的患者不会采取任何行为来阻止中断的继续发生或向护士表达不满。结论外科过程护理中断事件发生频率高,来源多,原因复杂,结局多为消极,且患者有着高不满率和低行为应对方式,因此有必要优化护理工作流程,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避免或减少不必要的中断,保障临床护理安全用药,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护士 给药 护理中断事件 安全管理 心理行为反应
  • 简介:【摘要】本文从吗啡注射液的稳定性、药方法等方面评价临床使用大剂量吗啡注射液静脉滴注的合理性,并指导临床合理使用吗啡注射液。吗啡注射液的静脉推荐静脉推注及应用生理盐水稀释后静脉泵,不推荐大量生理盐水稀释后静脉滴注。长时间静脉应注意时长及采取避光措施,并保证患者疼痛期均处于吗啡注射液的镇痛时间内。

  • 标签: 吗啡注射液 合理性评价 静脉滴注 癌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微创(less invasive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LISA)和传统插管--拔管(intubate surfactant extubate,INSURE)技术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胎龄≤32周、需应用PS的RDS早产儿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LISA组和INSURE组,对比两组应用呼吸机或鼻导管吸氧的时间、过程中的不良反应、首次PS治疗结局和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共纳入67例,LISA组34例,INSURE组33例,两组患儿生后72 h内机械通气率、吸氧时间、肺出血或气胸、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4度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脑室旁白质软化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ISA组应用无创呼吸机时间长于INSURE组[(10.5±8.7) d比(7.1±2.6)d], PS反流率高于INSURE组[41.2%(14/34)比18.2%(6/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SA技术和INSURE技术治疗胎龄≤32周RDS早产儿的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相当,但LISA技术发生PS反流的风险相对较高,撤离呼吸机时间相对较晚。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 肺表面活性剂 LISA技术 INSURE技术